首页 > ip授权 > 迪士尼ip授权-迪士尼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为什么不在中国呢?
2023
07-03

迪士尼ip授权-迪士尼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为什么不在中国呢?

我们始终认为迪士尼的核心是IP,所以中国未来应该能够产生迪士尼这样的公司。 毕竟,中国本土娱乐文化中有很多优质IP。 我很长时间以来都是这么想的,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我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可能产生迪士尼这样的公司。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迪士尼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很多人总能从身边感知到迪士尼的存在,无论是上海迪士尼乐园,还是各种迪士尼玩具卡通形象,还是迪士尼旗下的漫威电影系列,甚至是迪士尼英语补习班。 那么迪士尼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我们先来看看2016年年报。

按照迪士尼自身的板块划分,基本分为四个板块:电视媒体部、游乐园及度假酒店部、娱乐事业部、消费延伸产品部。 我们也一一进行分割。

电视媒体

2016年,电视媒体贡献了236亿美元的收入,是迪士尼最大的收入来源。 2016年,收入增速放缓至2%。 这个领域其实就是有线电视台,其中当年收购的体育电视台ESPN收入占比最大。

ESPN 是我最喜欢的电视频道之一。 每天都有大量的体育赛事和内容,还有体育中心体育新闻精彩片段。 过去几年美国电视的最大趋势是流媒体的兴起。 Netflix 刚刚公布了好于预期的订户数和近 800 亿美元的股价。 在这个大趋势下,ESPN受到的影响比其他电视台要小。 毕竟体育比赛还是要现场观看的,不适合流媒体。 下图为美国有线电商渠道支付总体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ESPN的价值远远超过了TNT。

游乐场和度假村

2016年,游乐园和度假酒店贡献收入169亿美元,同比增长5%。 迪士尼乐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梦幻的游乐场,大人、小孩、甚至老人都可以在这里玩得开心。 漫画里的场景很多,过山车不算刺激,但是很温馨,很多细节也是一流的。

2016年6月16日在上海开业的迪士尼乐园迪士尼ip授权,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接待了超过1000万游客。 在我去过的所有游乐园中,迪士尼的忠诚度计划做得最好,并且使用了很多技术。 比如我上次去迪士尼,我就拥有了迪士尼专属腕带,可以让我进出所有游乐场、获得快速通行证、酒店消费等等。 这些消费数据可以在应用程序中生成并通过绑定信用卡直接支付。 后来,当我再次去迪士尼乐园时,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已经有了迪士尼手环,说明他们都是回头客。

下图为迪士尼16年财报中游乐园和度假酒店的收入分配情况。 我们看到美国依然是大头,营收142亿美元,同比增长5%。 美国的增长就是我所说的更强大的忠诚度计划。 迪士尼乐园内用户整体消费呈增长趋势。 事实上,过去一年,迪士尼的客单价上涨了5%,而客流量则有所下降。 国际业务主要受益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业,增长7%。

娱乐事业部

2016年,迪士尼娱乐部门收入94亿美元,大幅增长28%,是迪士尼所有板块中增速最快的。 这一领域的收入主要依靠迪士尼的电影。

2016财年,迪士尼有多部大片,包括《星球大战》、《美国队长》、《疯狂动物园》、《海底总动员2:多莉》等。 收购漫威之后,为迪士尼电影IP起到了很好的商业补充。 从漫威的各种超级英雄到超级英雄的混战,每一个彩蛋都将预示着一个新的英雄。 一环环环相扣,可以说迪士尼是商业化能力的老司机了。

另外就是迪士尼的内容分发,包括一些流媒体电影和电视剧的分发。 尽管很多国内朋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在美国购买皮克斯的流媒体内容是很常见的。 2016年的收入也是36亿美元,几乎与电影票房收入持平。

衍生品业务

最后一块是迪士尼衍生品业务,2016年营收55亿美元,是唯一负增长的业务。 这一块主要收入来自迪士尼授权的IP,贡献了38亿美元的收入,另一块是实体零售,贡献了17亿美元。

也就是说,我们经常看到的迪士尼玩具并不是迪士尼生产的,而是授权给厂家的。 迪士尼有很多经典的卡通人物。 当你去迪士尼商店时,你会在迪士尼乐园买一些回来。 还有一些迪士尼授权的手游,但成绩比较一般,包括《冰雪奇缘》、《星球大战》等。

成功基因:商业化能力与文化输出

我们简单分析了过去一年迪士尼各业务板块的变化后,我们来反思一下这家以米老鼠、唐老鸭起家的公司是如何成为市值1600亿美元的全球娱乐巨头的。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迪士尼自身的商业化能力和美国文化的输出。

我们先看商业化能力。 IP变现真的那么容易吗?

一个反面例子就是超级IP《蝙蝠侠》和《超人》,它根本没有实现华纳兄弟手中的IP。

下图是2015年北美票房的市场份额。我们看到环球影城和迪士尼占据了42%的市场。 迪士尼这几年的崛起,源于其对漫威IP的不断变现,以及一系列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的推出。 而这些电影都有着超高的毛利率——44%。

相比之下,华纳兄弟在伟大的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之后还没有推出超级英雄系列。 而之前的指环王系列印钞机也已经实现了。 这也导致华纳兄弟在北美票房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20%下降到2015年的14%。

可以说,超级英雄系列在美国电影票房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这是一个结果,是迪士尼系统商业化能力的结果。

漫威拥有众多超级IP,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前,其上映的每一部电影都饱受诟病。 不过,迪士尼在商业化方面做得很好。 通过宏大的世界观ip形象,平衡故事情节的独立性和连贯性,将《复仇者联盟》、《钢铁侠》等打造成了超级印钞机。 此外,迪士尼通过主题公园和周边产品最大化其商业化能力。 这种商业化能力是迪士尼独有的基因,并不是简单收购几个大IP然后复制就能实现的。

其次,我们看一下迪士尼的文化输出。 几乎所有迪士尼动画和超级英雄故事背后都有浓厚的美国文化。 文化的定价权是最宝贵的迪士尼ip授权,是大国之基。

在鼎盛时期,中国向邻国韩国和日本输出汉字和其他文化。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后,也不断输出自己的文化。 可口可乐、麦当劳汉堡包和迪士尼商品背后都有独特的美国文化。 迪士尼的成功在于,这些动画人物、超级英雄、甚至价值观都来自美国,而美国的普世文化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迪士尼?

回到本文开头,无论是商业化能力还是文化输出,中国的娱乐文化企业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虽然我们拥有大量优质IP,但我们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动画,商业化能力还是有些欠缺。 我个人认为,中国在动画制作能力方面还不错,但中国整体商业运营能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整体的内容运营还是比较短期的。 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增速下滑之后,未来商业化运营的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邻国日本。 虽然有一系列知名的超级动画IP,包括《龙珠》、《火影忍者》、《圣斗士星矢》、《海贼王》,甚至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Fate系列。 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基于这些超级IP的主题公园,而且他们销售更多的游戏或周边产品。

原因在于,IP从来都不是主题公园成功的必要条件,全球以IP取胜的主题公园屈指可数。 一方面,并​​非所有IP都具备与主题公园结合的价值。 比如,国内一大批以西游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最终消亡。 另一方面,IP应该和主题公园结合起来,所以硬生生把IP放到游乐场里就显得很奇怪了。

我们再来看文化输出,与互联网模式类似,文化输出也是赢家通吃。

只有世界老大才有文化输出的话语权,我们很少看到认同第二、第三文化的人。 中国文化已经输出到外部世界,但尚未建立起可以在全球传播的价值观。 相反,越来越开放之后,中国人会更愿意接受美国文化,本土文化的传承会越来越少。 很多年轻人能看懂《复仇者联盟》中的各种彩蛋,却很难理解《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背后的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虽然优质IP数量众多,这些IP本身也有着宏大的历史和世界观,但以中国娱乐文化企业现有的商业化能力,很难出现迪士尼这样的娱乐巨头。 。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整体精神消费呈上升趋势。 这片土壤将培育出一批生产优质文化娱乐内容的企业,或许也为10年后中国可能诞生的娱乐文化巨头埋下种子。

相关产品: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