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设计 > 工业产品设计用什么软件-一篇讲解工业设计美学的文章
2023
10-11

工业产品设计用什么软件-一篇讲解工业设计美学的文章

关于工业设计美学的问题,这也是我第一次全面阐述。 我之前在《如何做出设计决策》中也提到过如何做出外观美学决策的问题。

大家在工作中一定经历过因为一句话不好而导致决策者的计划被拒绝的情况,所以我觉得需要单独提出来讨论。

01 商业设计

在正式写工业设计美学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个概念——商业设计。 这个词很多人都提到过,网上也有很多资料,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再提一下,因为商业设计这几个词只要植入到我们的设计基因里,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因此,我们研发团队新入职设计师的第一个培训课程就是了解什么是商业设计师。

一、关于商业设计的本质

如果我们回顾设计的历史,也就是现代设计的起源,就会发现工业设计是资本家赚取价值的工具。 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虽然存在很多“主义”,但本质上是为了消费。 投资者购买它,使公司能够产生利润。

在我为一位前雇主提供的设计服务中,老板每次开发一个版本都会聚焦一个问题: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利润,为公司创造未来。 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价值是现代企业的基础。 工业设计如果不能为每一个参与者创造价值,那只是自我欣赏而已。

2、“好看”不是商业设计的唯一标准

外表即正义。 如今,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设计从业者,看到一个产品的第一反应就是它好看不好看。 当然,我并不是说“外表即正义”这句话是错误的,只是我觉得看起来不错。 判决需要更新认识。

好看的设计不一定有商业价值,难看的设计也不一定没有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是评价设计美学的标准。

示例:音乐解码器设计

熟悉音响产品设计的朋友都知道,工业设计并不是这类产品的重点。 看起来好不好并不重要。 性能是这些用户最关心的。 比如说,如果一个客户的产品配色出了问题表情包设计,只要它的商业利润在增加工业产品设计用什么软件,你就不需要做出改变,因为审美不会只有一种标准。

3、商业设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商业设计不是艺术设计。

商业设计不同于艺术。 艺术可以表达自己,但商业设计需要解决问题。 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达到目标,所以达到目标是评价设计的唯一标准。

现实情况是,今天我们只关注解决方案,而很少关注问题。 关于如何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后面我会单独用一篇文章来分析。

我讲的商业设计就到此为止。 最后,以李宁宁老师的一段话作为合格工业设计的标准来结束:

02 如何让美学变得合理、有根据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设计好看吗? 估计讨论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什么结果。 因为有的人就是喜欢硬朗的风格,有的人就是喜欢圆润可爱的风格。 好看不好看,没办法讨论,也没有办法达成共识。 值得庆幸的是,工业设计美学除了感性思维外,还有理性逻辑在里面。 这个理性逻辑就是硬件选型对外观、人群色彩偏好、产品尺寸比例的数学几何美感等的影响。

下图是“这个设计为什么好?”的小组讨论。 以及硬件对外观的影响。 感性审美和理性思维都决定了工业设计的美学,这也是商业上的考虑。

1.符合消费者认知

遵循认知,因为一旦你设计的产品超出了目标群体的认知范围,陌生的事物总会让消费者产生怀疑或没有安全感。 虽然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敢于尝试不同的产品,但这种差异不应该是无中生有。 它必须有来源并且易于消费者理解。

1)工业设计美学得到同行市场验证、消费者认可。

案例:苹果智能手表等产品发布后,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方形设计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认可。 根据锚定原则,后来者在做智能手表,只要继续使用这种方形的设计语言,就不会有太大的商业风险,因为市场已经被教育了。

这里大家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一定要与众不同、差异化,而不是从商业角度和市场数据来思考问题。 消费者用纸币选择的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2)工业设计美学已被消费者接受,并在目标群体消费的其他品类上取得市场成功。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当好搬运工。

以榨汁机为例,LV水桶包的设计语言被转移到小家电上。 因此,在寻找设计方向时,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参照系作为设计决策的依据。

3)工业设计的美学符合目标群体的潜意识。 这类设计方向决策是趣味设计和仿生设计。 这是用户教育成本最低的设计。

4)工业设计美学必须符合行业属性。

一个注重安全、圆润、可爱的儿童产业。 医疗行业安全、舒适、轻松,工具行业注重人体工程学。

2. 正确引导

关于适当引导这句话,我是从形式追随功能中提炼出来的,但也融入了一些新的思考。 下面我将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我的观点。

结构设计中有一个词叫防呆设计,工业设计就是引导性设计或者限制性设计。 用沙利文的话说,“形式追随功能”,用深泽直人的话说,“无意识的设计”。

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说,你提到的引导设计并不适合所有品类。 我是做3C设计或者设备设计的,这个理论不太实用。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关于适当引导的新思考。

前面我们说形式服从功能,我们讲的是视觉符号的引导。 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随着工业设计发展到今天,大多数硬件设计已经变得智能化,我们的设计指导不应仅限于视觉指导,还包括听觉、触觉、心理等各个层面的指导。 同时,工业设计的设计范围还应包括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等新内容。

例如,现在的触摸屏完全是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来设计和引导的。

3. 商业上合适

工业设计美学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符合商业。 我和名创的设计师聊天。 名创以前很喜欢和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合作。 后来我发现学生的设计想法很好,但就是无法实施。 对成本和流程的控制不足。

符合商业的工业设计美学,意味着技术、趋势、流程、成本、供应链等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有人说工业设计是戴着枷锁跳舞。 这是正确的,但却是错误的。 错误的是,这些束缚恰恰是我们作为商业设计师思考的起点。

03 如何培养工业设计美学

我在之前的文章《“为什么这个设计好”专栏的设立》中多次讨论过这个话题。 多读书的目的是从量变转变为质变。 心里有内容,才能说出话来。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背课文一样。 一样的,不管怎样,先背下来就行了; 多思考体验,才能多维度体验产品之美。 我们将不仅仅只用一个人来体验这个世界; 最后一件事是练习。

多看、多想、多实践。

今天我将介绍一种培养工业设计美学的新方法。 这个方法来自小米设计师的总结。

1.通过体验感受具体之美

很多设计很漂亮,但真实的东西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因此,把玩、体验产品是培养我们审美观的重要一环。 我用具体的例子来告诉大家。

1)充分调动我们的五种感官,全方位体验产品

案例1:我们在研究儿童产品时,在体验下图的橡树兔儿童饭盒时,发现它的顶盖摸起来非常舒服,比市面上所有的儿童饭盒都要好。 这个触感接近于漆质感的触感,表面略微耐刮。 后来和供应链沟通后,也不确定是喷触感漆的还是直接成型的。 这种微妙的体验无法仅通过视觉来感受。

案例2:小米无人机遥控器。 从侧面来看,小米选择了侧面略有幅度的设计。 根据小米设计师的描述,通过与实物样品的对比,小幅度设计的手柄手感会更加舒适。 视线不会显得凹陷。

2、学习自然,培养抽象之美

模仿自然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 今天的汽车设计、飞机设计和流体动力学都是基于向自然学习。 干燥的风景、山间流水的茶香、模仿信天翁的滑翔机。

3、意图之美

案例一:中国意境之美在于“林中蝉鸣更清静,鸟语更清静”。 齐白石的虾,宋代的汝窑。

案例二:物质欲望泛滥。 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但幸福感却没有增加。 无印良品“物体八段”展览从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出发,反思什么是物体的功能。 能更经济一点吗? 将材料减少到原来的80%是否可以达到同样的功能?

案例3:拥有127年历史的世界第一锡镴品牌皇家雪兰莪委托YANG DESIGN设计“知竹长乐”茶具系列。 该系列茶具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语义设计的,包括茶壶、茶杯、茶罐、茶匙、茶盘和茶盘。

它不仅是材料的组合工业产品设计用什么软件表情包设计,更是功能上的创新和突破,比如竹柄和底盘的防烫防撞功能、滤茶器的快出茶功能、茶壶的轻松开启功能等。茶叶罐盖。 实现“创造完美的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

04 设计美学基础的培育

审美的基本能力是我们进步的基础。 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有素描课、模型课、色彩构图课。 这些课程对我们今天的工业设计实践有多大帮助?

众所周知,人们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感知是不同的。 例如,在10米的距离,我们只能看到颜色和大的形状; 在1米的距离处,我们可以看到光影的变化、产品表面等与表面的转动关系; 在0.1米的距离,我们可以感知到物体的细微变化,某种细小的纹理和线条。

1) 颜色

人们只需要7秒就能判断自己是否对某个产品感兴趣。 在这短短的7秒里,色彩占据了67%的影响力——这就是色彩营销的7秒法则。 但设计师在懂得如何搭配色彩之前,还需要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比如色彩的原理、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搭配的基本技巧等。

2)光影与构图

除了色彩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构图(学习手机摄影)、光影(绘画和摄影)。 关于光影和构图这部分,有时间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写累了,就就工业设计美学说这么多吧。 再见,再见,再见,大家!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