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操作
打开/关闭工具栏:T(tool)
视角操作:
小键盘5:透视/正交视图
小键盘1:前视图(ctrl+1:后视图)
小键盘3:右视图(ctrl+3:左视图)
小键盘7:顶视图(ctrl+7:底视图)
添加
shift+A(add):(在3D游标处)添加物体
编辑操作
拖动:G(Grab)
沿X/Y/Z轴进行移动:操作步骤为首先按下G键,随后分别按X/Y/Z键。
在XY/YZ/ZX平面内进行拖动操作时,请先按下G键,接着根据需要调整的轴向吉祥物,依次按下Shift键和Z、X或Y键(若要排除某个轴向,则只按对应的键)。
放缩:S(scale)
沿X/Y/Z轴进行尺寸调整:先执行S轴的缩放,随后依次进行X/Y/Z轴的调整。
在XY/YZ/ZX平面进行尺寸调整时,请先按下S键,随后依次按下Z、X或Y键,以排除不希望调整的轴向。
旋转:R(Rotation)(按一个轴向)
沿X/Y/Z轴进行转动操作:首先执行R操作,随后依次进行X/Y/Z轴的转动。
与拖动、缩放相匹配,旋转在二维空间中同样具备操作功能,其操作步骤亦保持一致(具体方法请参照下方内容);然而,旋转动作无法在平面内进行,因此其产生的效果与上一行所述相同。
在XY/YZ/ZX平面内进行尺寸调整:通过按下R键,随后配合shift键及Z、X或Y键进行缩放(操作顺序为先按R键,然后依次按下shift键及相应的轴选择键,以排除不参与的轴)。
双击R:按鼠标方向旋转
以上操作同时按住shift:减缓移动
以上操作同时按住ctrl:按单位移动
删除:X或Del键
开启编辑模式:Tab
更换编辑模式(点线面):ctrl+Tab
全选:A
单个多选:按住shift
一条线多选:按住ctrl
选一圈:shift+alt+点击那条线
片选:C,左键刷,中键消
框选:B,左键框
自由选:按住ctrl,左键圈(实测没反应)
辐射选:先选中一个,然后ctrl++(逆过程ctrl±)
选择某个物体的全部:鼠标放在目标位置按L
在编辑状态下,通过按下Ctrl+R键,可以激活环切功能;使用鼠标右键,可以将环切置于页面中央;同时,通过滚动鼠标滚轮,可以调整环切内容的行数。
细分:编辑模式全选,w,细分
多次细分:
法一:多按几次
法二:细分后紧接着按shift+r(repeat)
法三:操作后紧接着在工具栏调整数字
挤出:编辑模式下,按e(extrude)
合并:多选后,ctrl+J(joint)
分离:选中某写模块后(鼠标放上去,按L),按P
点的分离(多增加一个点):选中后按V,不同位置效果不同
点的合并:多选点后,按alt+M
添加面:选中几个边(点也行),按f(fill)
在明显的情况下,只需挑选其中一个选项,接着将鼠标指针置于填充方向,按下f键即可。
衰减编辑:O
然后按GBlender快捷键设置,滚动滑轮
若其他模块遭受影响,则需在耍贱编辑器中激活相关功能键(即相连项):按住Alt键并按下O键。
吸附:shift+s
面的中间挤出来一块:选中面,按i(注意按N选比例)
其他
重置3D游标和视图:shift+C(Centre)
B站上顺子老师的视频笔记
P14
轴心点
物体的“核心”位置,简单来说就是它的核心所在,确实,按照字面理解,这个核心位置是可以自由设定的;在用户界面中,我们可以找到调整这一位置的选项,通常位于屏幕中下部分、偏向左侧的区域。
常用的有好几个设定好的,自己看吧。不说了。
ctrl+shift+alt+c:设定原点用的。
P15
内插面&应用缩放比例
心得:
挤出(快捷键e)的运作机制是:首先,选择面的所有边缘,进行复制并连接,形成宽度为零的矩形;接着,沿着面的法线方向进行平移,此时新产生的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个观点实例可以作证。
插入面功能(快捷键I)的操作机制是:首先,选中面的每一条边都会被复制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宽度为零的矩形;接着,以该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进行相应的缩放操作;在此过程中,新生成的面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调整插入面比例:ctrl+A,选择scale
P16
修改器
表面细分操作(如通过快捷键“Ctrl+次数”进行)频率极高。此操作仅对视图的刷新次数产生影响,对渲染次数则无任何作用。此外,输入的数字必须遵循上方的规定,禁止使用小键盘进行输入。
在执行apply操作之前,对物体进行的所有调整均是对其原始形态的直接改动;当修改器操作结束后,若需将修改结果应用至物体,需退出编辑状态,并选择apply命令,此时物体将转变为一个多面体形状。
P17
镜射
想选中后面的,改变着色方式:线框
对称面的确定涉及XYZ三个选项,若以X为基准,选定X后,x轴的法向平面便被认定为对称面。
TIP:如果出现重合,可以选择clipping
P18
布尔值
有专门的插件可供使用,似乎是官方所提供,只需在设置中进行搜索,便能找到。
隐藏:h,显示:alt+h
选中物体,按小键盘句号:放缩到最佳视角
p19
注意修改器顺序,应该先应用上面的Blender快捷键设置,后应用下面的
此外,在使用修改器进行编辑时,它仅提供基于当前模型的一个预览效果;真正产生效果的,是在实际应用之后。
P20
没啥好说的
P21
提高cycles渲染速度的方法:
①在渲染界面,把采样变低。0为无限采样
采样数量减少,处理速度会提升,然而这也会导致噪声增多。设备上设有降噪功能:位于渲染按钮的右侧,场景层级按钮的下方。
课程内容显示,单纯提升采样效率似乎效果有限,相反,开启降噪功能似乎能带来更显著的改善。
课程中提到卡通人物,渲染时方块的大小有所不同,CPU拥有多个线程,因此较小的方块更为适宜;而GPU则只有一个核心,所以较大的方块更为合适。对此,我感到有些困惑,不确定是否正确。此外,还有一个能够自动调整方块大小的插件可供使用。
光程的调整,通常情况下,依据视频中的介绍,三次操作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P22
材质
节点编辑器非常有用。
漫射+玻璃=陶瓷
P30
切换视图模式(线框,物体)
shift + z
视角锁定到选中物体
转换视角
1.3.7:正,右,顶视图
2,8:上下旋转
4,6:左右旋转
5:正交视图
9:转180度(没弄很明白)
隐藏
选中物体后,按h
隐藏除选中物体外的所有其他物体:shift+h
显示所有隐藏:alt+h
本文系网络投稿所得,其中所持见解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平台立场无关,亦不涉及任何法律责任。若需转发,务必注明来源。若发现内容涉及侵权、违法或与事实不符,请点击相应链接处理。【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blender/25573.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