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插画设计 > 插画设计的论文题目-实用技巧 | 艺术期刊论文选题介绍
2024
06-14

插画设计的论文题目-实用技巧 | 艺术期刊论文选题介绍

经常有同学问我:

“绘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什么样的艺术品才算棒极了?”

“当代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这……

以上这些问题我不懂,也不想懂,也不敢说什么。人生大事,还是留给你们自己去仔细思考吧。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用实际去寻找一个“真问题”。

为什么上述问题不算是“真正的问题”呢?因为上述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自然也不可能形成一篇让所有人都信服的论文。一个好的课题应该是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吉祥物设计,服务于整个学术界的。换句话说,你的文章越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文章的价值就越大。

一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多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但总体上这并不适用于艺术领域,因为艺术的特性就是“反量化、反定义”,所以艺术研究往往缺乏学术理性。虽然它具有浓厚的实践色彩,但并不意味着一篇论文的写作必须依靠大师级的“实践经验”才能完成。

~ 开始 ~

相比其他学科,艺术的研究方法确实比较局限,很多时候只是文字的长篇叙述,显得无关痛痒。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优势在于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只要和精神生活有关的东西,你都可以涉猎(从手绘到影视网游插画设计的论文题目,从考古文明到人文历史,从民间艺术风俗到城市潮流)。至于能不能深入挖掘、充分讨论,那是另外一回事。

下面,总结了五种类型的题目,供大家参考。

(注:此处引用的论文题目无对应文章吉祥物设计,仅供参考)

【第一种:亲身经历型】

不引用其他理论或依据,直接表达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想法,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在艺术现场(展览)的经历,或对行业现状、趋势的看法。

研究方法:说出你的想法,表达你的直觉感受。

条件:必须有亲身经历、真挚感受、有内涵的文字。

如果你是论文写作的新手,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

《关于XXXX的几点感想》

我对XXXX的看法

“XXXX给我们带来启示”

其实我还是建议把“…的想法”、“…的意见”这些不必要的词删除,直接切入核心内容会更好。

如果你是名人,那么头衔可以更有力一些,例如

《富春山居图》与我的艺术创作

《马蒂斯的画作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用“儿童美术教育”代替“我”

这类论文是很多艺术院校老师处理学生论文选题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应付期末作业和年度论文已经足够,但这类论文很容易遇到“瓶颈”——如果想用这类论文完成答辩或者发表毕业论文、期刊论文,可能会很难。因为这种写作方式很容易让论文陷入“个人主义”的陷阱,很难得到学术界“共同体”的认可。除非你在这个行业浸淫已久,拥有一定的名气,否则你发表的观点既独到又具有参考价值。

总结:这类论文虽然写得不好,容易碰上“天花板”,但最容易上手,能避免理论方面的短板,适合初学者或者没有太多时间写作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不是大佬,就别指望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

推荐指数:★★★★☆

【第二种:经验型】

验证某个假设、某个结论或某个事实。

这种假设的对象可以是现实中的事物,可以是经典中的结论,也可以是社会中看不见的概念。因此,你能验证的东西不一定是对象,也可以是文本符号,或者是某些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实证论文是艺术史领域非常常见的一种论文类型,写这类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验证。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考证、目录学、考据学等)、金石学、田野调查(考古)等。

研究条件:一定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尽量避免使用第二手甚至三手资料。什么是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就是围绕你的研究对象最原始的资料,没有被别人讨论过或修改过。

这些论文的标题通常是“XXXX研究”、“XXXX研究”、“XXXX注释与研究”,例如

《苏轼赤壁题诗研究》——以实物为对象

《林泉高直注解与研究》——以文本为对象

《海派与浙派书画交谊研究》——以社会活动为重点

“τέχνη词源溯源”——以概念本身为对象

另一种常见的实证论文是艺术家案例研究方法。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

出生日期、家庭背景;

个人简历,你上的是什么学校,你的兴趣是什么;

您什么时候进入艺术行业的?有没有转行?

您何时何地遇见过贵人,贵人的身份是什么?

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什么事件?

什么时候风格又发生了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收集详尽、完整的信息,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可以以合乎逻辑且富有戏剧性的方式讲述,就像写传记一样。

这种写作方式也可以纳入实证论文,因为需要验证各种材料的真实性。比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确认不能错。验证完材料之后,还有一个过程,就是把材料串联起来讲一个故事。在这里,作者有一定的选择权,可以挑出最重要的、最精彩的部分来讲述。“历史”不就是“他的故事”吗?

这些论文的标题通常注明艺术家的名字(作为案例研究),例如

伦勃朗艺术生涯的跌宕起伏:伦勃朗

“乡村之路 – 安德鲁·怀斯”:安德鲁·怀斯

《追本溯源 寻路:丰子恺留学日本》:丰子恺

总结:实证论文的可行性很高,但是很难掌握第一手资料,如果你手里有可以利用的第一手资料,那么这个题目就很扎实很保险了。

推荐指数:★★★★☆

【第三种:投机型】

思辨性文章,即纯思考性文章,一是注重认识整体,二是锁定问题,三是提出独到的见解,四是结合中国语境,注重研究理论基础。

理论模型:许多美学家和思想家(这里并未列出所有伟大的哲学家)的学说。

研究条件:语言功底扎实,热爱思考,能读理论原文(什么语言的原文都读,如果看不懂德文、法文,至少读英文),不能只读中文翻译本,对至少一个思想家的学说有深刻理解。

此类论文的标题必须基于特定的参考,例如概念、人物、阅读材料、事件等。否则,标题就会消失,成为一个笑话。标题示例如下:

文学批评语境中鲍姆加登美学的缺陷

《法兰克福学派‘光环’的再现——解读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重谈梵高的《农夫的鞋》及海德格尔、夏皮罗、德里达之争

这类论文是整个学术圈“行业术语”最集中的领域,随处可见看不懂的单词,可能是某位哲学家创造的“新词”(术语)。术语大师雅克·德里达经常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术语,比如“economimesis”,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有些“术语”非常隐蔽,比如康德的“目的”(Finalis),它连接并统领着自然神学和伦理神学,但与我们在生活中理解的完全不一样。因此插画设计的论文题目,这类题目的门槛很高,没有至少两年的理论训练,不要轻易触碰这类题目。

思辨性论文以哲学领域为代表,但当然不仅限于哲学,一些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也对思辨性问题进行过探讨,如贡布里希曾引用卡尔·波普尔的理论批判黑格尔,但核心争论还是围绕哲学命题展开。

总结:理论基础必须非常扎实,而且可能需要漫长而枯燥的理论训练。初学者经常会陷入论文写作的泥潭,这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这种写作的门槛一般很高,纯推测性的论文往往发表在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注重学术性),相反普通期刊不接受这种类型的论文,因为普通期刊更贴近生活,纯推测性的论文容易让人看不懂内容,会降低普通读者对期刊的好感度。这种论文的好处是所有的推理都在头脑中完成,基本不用在现实中花钱。写得熟练之后,可以各种理论互相搭配(门槛极高),论文产出效率也比较高。

推荐指数:★★★☆☆

【第四种:实证与思辨相结合】

实证与思辨,一个是主体部分,一个是辅助部分。这类论文发表率极高,也是最受欢迎的论文类型。不过,这类文章也是最容易落入俗套的。如果作者能在“实证”或“思辨”两者中自信满满,将自己的长处放在研究主体部分,那么论文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研究方法:找到与经验证据和推测相符的处理方法,并分配主要和次要关系。

研究条件:能运用好一种方法,并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此类论文的标题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核心词,有主辅逻辑层级,主文部分仍为研究的核心主题,辅文部分则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如

“从YYYY角度进行XXXX研究”:

“从YYYY的角度”补充了“XXXX的研究”;

“XXXX 研究 – 从 YYYY 开始”:

以“XXXX研究”为主,以“从YYYY出发”为辅;

YY 和 XX:

一般来说,前者的“YY”小,为辅助;后者的“XX”大,为主要。

但也不尽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以下例子中,经验内容以蓝色标记,推测内容以红色标记。

示例1:艺术社会学(艺术史+社会学)

从一类艺术作品或者一场艺术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的广阔社会背景,比如

“维米尔画作中的地球与航海时代”

波洛克绘画:二战后美国自由主义的象征

示例二:艺术互文性研究(文本研究+诠释学艺术符号学图像学)

[注:互文性,文本泛指文本,可以指演讲、艺术作品、事件]

用文本本身去解释这篇文章,或者用一个文本去解释另一个文本,以互相印证。

《太宗觐见玄奘记》及其跋的互文性研究

“从海德格尔生态美学视角看宫崎骏《幽灵公主》”

示例3:艺术交流(艺术史+艺术符号学+交流)

艺术品作为符号,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信息符号的运作机制,如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产业”理论视域下的偶像泡沫》

大众文化与网络媒体的兴起:谈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

总结:只要能服务于你想表达的观点,研究方法可以根据你的选题目标进行调整,是一种包容性、开放性和有效性都很高的写作思路。不过考虑到多种研究思路的结合使用,我提醒大家要明确各种理论视角的不同作用,就像工具各有不同,不要把锤子当订书机用。

推荐指数:★★★★★

【第五种:特殊路径型】

特殊路径类型的试卷一般学生较难学习和模仿,需要结合特殊(连接)资源和特殊方法。

1. 回忆、口述历史和访谈

参加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录(包括思想运动、名人演讲、若干重大事件周年纪念日的回顾等),还原当时的重要线索;也可以通过口述、采访目击者等方式,询问重要信息和线索。

诸如此类的主题

决澜社回忆录

访谈:大卫·霍克尼谈艺术与科技

《城市文明背景下的彝族史诗《列奥特依》的格式化》

2. 不受欢迎的技能

比如,我们的祖先制作陶瓷、造纸、木雕等,都有专门的技术,宣纸的制作工艺在业界被称为“永不漏水”。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技术正在失传,但我们很难接近这样的工匠。

喜欢

宣纸碱法生产方法的研究

沂蒙泥塑民间工艺研究

3. 结合数学模型

艺术属于人文领域,一般有“数理化”的专属限制,但如果方法运用得当,也可以与数学模型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研究有两个难点:第一,很难得到老师的指点;第二,很难找到相应的期刊发表。

喜欢

基于遗传算法的插画图形研究

特征因素、画廊反馈及博物馆评论对艺术品成交价格的影响分析——基于Hedonic模型的徐悲鸿作品拍卖价格研究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人脸与鱼纹颜色分配》

摘要:专研之路的入口极其狭窄,并不适合普通学生。

推荐指数:★★☆☆☆

说了那么多选题思路,下面我们来谈谈几种不好的选题类型。

【第一种:话题太简单】

论文是给专业人士看的专业文章,不要质疑读者对专业领域基本常识的缺乏;论文不是宣传、科普文章,尽量避免百度百科式的扁平介绍,看起来像是在给外行普及知识。

错误演示:

莫奈简介

面部结构素描

如何使用调色板

解决平铺直叙的问题,就是用“提出问题”的思路带动写作思路的推进,而写作的推进就是不断深入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比如你提出一个问题:“印象派为什么是对学院派的叛逆?”

然后你可以想出“浅谈印象派对19世纪学院派绘画的革命”这样的标题。但是,我不建议你写“论XXXX”、“XXXX简析”、“XXXX简论”这样的标题。这种语气很容易让期刊编辑觉得作者不够自信。

对于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作者,在内容具有一定思想性的基础上,会使用“XXXX一瞥”、“XXXX初探”、“XXXX探究”等标题来表达自己谦逊、谨慎的学术态度。虽然这样的标题和“浅谈……”差不多,但这样的写法会给编辑留下更好的印象。

【第二种:话题太宽泛】

避免话题过于宽泛和空洞。文章篇幅有限,话题太宽泛就容易显得空洞。

错误演示:

中国画与油画的比较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论中国文艺的本质:从嵇康到黄宾虹

【第三种:主干不清,层次混乱】

选题要准确,突出重点,避免歧义。

错误演示:

论潘天寿、吴冠中与莫兰迪

印象派戏剧:后印象派的主观性觉醒

《人美出版的初中美术教材类型分析——以美术教育为例》

请注意,有些研究方法深入讨论会相互冲突。其实,一个研究者只需要掌握一两个选题的具体思路,最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定位,不断研究。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摊子”摊得太宽。写论文时,要记住:宽广即虚无,深刻即浩瀚。

我们应该尽量把整篇文章的论点集中到像子弹一样小的尺寸,将其发射出去,穿透所有的装甲。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