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示设计 > 博物馆展示设计调研分析-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
2024
02-27

博物馆展示设计调研分析-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

博物陈列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

作为传播文化、验证历史的常设机构,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和展品需要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 下面是我JL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形式的范文。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1

摘要:博物馆一直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它们是展示设计创意的活动,也是展览的一部分。 它们既具有展示设计的共性,又各有特点。 合理的展示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也随着展示方式和技术的丰富与创新,迸发出不同的艺术价值。 本文主要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艺术形式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艺术形式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设计范畴内的一门学科。 随着设计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有了更多新的内涵。 与一般场所的展示设计相比,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类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和人体工程学等多个学科。 因此,在设计博物馆陈列时博物馆展示设计调研分析,需要立足于深厚的文化内涵,使设计具有更强的艺术形式感,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

1.博物馆陈列设计原则分析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目标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社会文明。 它是一个公共机构。 它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也可以说博物馆是一件艺术品。 其建筑风格、展品设计、整体规划都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要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空间、展示设备和展示物品。 展示空间也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无形的空间展示,主要通过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 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灯光都是必要的元素; 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展板等。 [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性、便捷性、标准化等特点。 组合是指在展示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需求对展示的设备进行搭配、组合。 便捷是指将现代装配技术与先进的设计方案相结合,使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更加便捷; 标准化是指显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陈列物品是博物馆展览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陈列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艺术

展览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 设计既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又要满足参观者的审美要求。 因此,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要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一)注重空间的和谐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割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应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因此,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和谐因素,整合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 但这种统一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空间都必须有统一的格局,而是说它们必须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通过空间规划、色彩、材质、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型。

(2)展示设计需要遵循平衡原则

设计的平衡可以使视觉构图更加和谐。 平衡设计是指以某一点为中心,两侧的设计成分相同或相似。 同时,从平衡原理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平衡和不规则平衡。 规则的平衡设计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两边完全平等的感觉。 它在体积、形状、色彩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重点。 重要的设计原则; 不定期余额主要是基于杠杆平衡的原理。 双方的设计元素相似,但也存在差异。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泼性,同时又不失整体的平衡感。

(三)强调展示设计的节奏感和节奏感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范围或单元内的空间设计中身体动作的有规律的重复或分解。 在具体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的重复基础上进行分段运动,使空间的分布能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节奏主要是指相似元素或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一定的变化。 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韵律和韵律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手段,具有重复和渐进的表现方式。 重复的单元空间能给人一种稳定、连续的视觉感受,使人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观看展品,同时也能对人们参观起到引导作用; 梯度 单位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梯度和复合空间的梯度。 这种渐变的方法可以给人一种灵活、完整的感觉。 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的参观心理博物馆展示设计调研分析,并能凸显展示的主题。 [2]

3.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艺术

(1)硬件内容设计艺术

1.展厅设计的艺术

博物馆展品展出时的主要存放地点是陈列室。 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注意室内环境、通风、干湿度、采光等因素。 这样不仅能凸显展品的展示效果,还能起到提升展品的作用。 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由于博物馆陈列的展品具有很大的传承价值,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用材料,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 同时,展厅的设计也要求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 例如,展厅的地板、墙壁、天花板的具体颜色和纹理需要与展出的展品保持一致,并能衬托展品的背景。 ,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进入展品主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作用。

2、光环境设计的艺术

光是感知物体的基本视觉条件,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创造、改变和优化都离不开光环境。 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光,一种是人造光。 自然采光主要是由太阳光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变化。 这使得一些朝北的展厅选择自然采光,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更容易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 小而柔和的灯光。 人工光主要是指由电灯形成的照明环境,通过灯具的调节和设置来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 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广泛使用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慢射照明灯具。 同时,灯光效果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 首先,直接照明。 这是一种常用的照明方法。 常用的有吸顶灯、轨道射灯、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可以保证95%以上的灯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博物馆大厅、主要通道、大型展品顶部一般采用直接照明卡通形象,这样可以保证光线分布更广泛,并且不会产生遮光角。 但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也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对象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 一般照度设置为300lx。 因为如果光线太弱,展厅内视线不清晰,达不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如果光线太强,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品造成一定的损坏,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很容易出现褪色、变质的情况。

其次,间接照明。 间接照明是指将光投射到墙壁或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可用于博物馆展厅的天花板、地板、展板侧面等,使灯具的光从由内而外。 间接照明光扩散较好,不会产生阴影,亮度适中,光质柔和。 [3]因此,在展厅设计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设置。 可根据展品的位置和类型来设计色彩照明和亮度要求,使展厅形成层次分明的光环境。 最后是重点照明。 重点照明又称局部照明,是指利用强光投射展品的某一部分,营造特写效果,可以突出产品展示的焦点,营造立体感。 这种灯光设置方式针对性很强,一般用于展厅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展品。 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体现实体与虚空的连续性。 但在应用重点照明时,一定要注意光线的方向性,这样才能营造出立体感。 需要从顶光、顺光、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 同时灯前增加滤光片,通过过滤紫外线,有效控制眩光。 另外,在重点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展位的间距和大小适当设置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当的视觉效果。

3、展示设备设计的艺术

显示设备一般尺寸较大、数量较多。 因此,展示设备的设计对于艺术的整体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展柜、展墙、展位的尺寸、比例和造型灯光。 研究和推敲,使展示设备与展品的内容和特点相一致,从而体现展示的作用,凸显展品的优势。

(2)软件内容设计的艺术

1、陈列组合设计的艺术

展示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也是最艰巨、最耗费精力的设计工作。 显示组合包括整体显示组合和局部显示组合。 整体展示组合是在整体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 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以具体标本和文物作为展览的基础信息。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是基于设计的。 用框架或轮廓将展品有秩序、有层次地排列起来,使展品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4]

2、辅助展品信息设计艺术

辅助展品包括灯箱、图表、沙盘、照片等辅助原有展示的材料,可以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 同时,还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设计艺术的其他方面

除了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外,还有一些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设计内容,比如安全标志、文物等。以展厅的路线布局为例。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防盗报警、消防等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时保证紧急疏散出口的畅通。 其次,要注意这些设施与博物馆整体设计的契合度。 保证了博物馆的整体艺术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传播文化、验证历史的常设机构,其展示空间和展品需要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需要从艺术的角度缩短与观众的距离。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博物馆内展品的优雅,还可以通过博物馆的设计艺术找到同样的艺术语言。 创新格局,使博物馆的展示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贴近生活,更好地服务社会、弘扬民族文化。

参考:

[1] 杨正红. 多重体验下的博物馆陈列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 东南文化。 2013(5):117-122。

[2]肖克坤,卢武强. 博物馆陈列设计艺术初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163-164。

[3] 谢晓雄. 当代博物馆陈列设计艺术研究[J]. 通俗文艺,2015(24):36。

[4]徐静. 中国传统元素在历史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运用——浅谈南京六朝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艺术[J]. 艺术科学与技术,2014(9):59-60+62。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第二部分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 在确定整体设计理念和形式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展示元素的整体布局。 通过空间分配和展墙设计、展品顺序安排、重点展品处理等手段实现博物馆的视觉体验和信息传递,让观众接受博物馆的历史熏陶和文化教育。 因此,在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中,需要依靠传播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来达到呈现效果。

一、博物馆陈列的基本要素

陈列陈列的基本要素是指博物馆展厅空间中呈现给观众的所有展品和物品。 当观众走进博物馆时,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感受到展品所传达的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展示的基本要素可以根据展品的形状和信息传播的特点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博物馆的各种实物藏品。 此类展品是博物馆陈列的基石,属于静态展示材料。 在展示过程中,通过独立的静态展示吉祥物,将原始信息直接、客观地反映给观众。 实物藏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博物馆陈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此类展品包括文物、标本、照片、复制品、模型、沙盘、图文资料、文献档案等。

第二类是指记录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音像资料等各种音像资料,属于动态资料。 此类展品能够更直观地呈现自然、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历史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此类展品的展示方式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向观众展示。 例如,位于纽约犹太历史博物馆休息通道的一段历史资料,通过视频投影在碎片墙上,唤起大家的记忆。

2、博物馆展示元素的展示原则和要点

(一)文物藏品陈列的原则和要点

首先,文物藏品陈列安全是首要问题。 陈列时注意文物藏品的保护,对不能触摸的文物藏品进行保护。

其次,文物藏品陈列的科学原则是将文物藏品进行系统分类,同时注意文物藏品之间的逻辑顺序和主次关系,避免乱堆放。

第三,文物藏品展示的艺术原则是注重文物藏品与背景空间的审美关系,形成艺术展示效果。

(二)图像素材展示的原则和要点

首先,研究影像资料的内容和科学依据,充分探究影像资料的历史背景,还原其内容的真实性。

二是把握重点展示内容与图像材料最佳表现形式的关系,适当运用实物、沙盘、模型、高科技设备等载体进行表现。 不要滥用高科技而忽视内容的本质。

三、博物馆展示载体与方式分析

(一)展墙、货架的陈列方式

1、展墙展示方式

这种展示方式是通过设置固定或可移动的墙壁来悬挂实物展品。 它不仅是博物馆陈列的基本设备之一,也是构成展厅的主要展示元素之一。 展墙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展览空间和内容确定。 其主要功能是放置悬挂展品、分隔展厅内部空间、引导观众参观路线。 陈列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如下:一是在展墙上设计的壁龛中陈列文物、标本、复制品等展品; 其次,将图片、照片、图表、地图等展品制作成轻便的展板,挂在展墙上。 在墙壁上; 第三,图像材料通过LED显示屏、灯箱等直接安装在预留孔洞的展墙上; 第四,标题文字、文字内容、装饰线条等直接粘贴或印刷在展墙上; 第五,将营造气氛的图文素材、背景图片、底纹图案等展品直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在专业材料上,然后贴在展墙上。 例如,辽源市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的展墙设计为挂画,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展墙设计为丝网印刷图文资料。

2、展架展示方式

展架的展示方式与展墙的展示方式相同。 它还展示悬挂的展品。 与展墙相比,展架具有布局灵活、节省空间、更换方便等优点。 展架的形式设计丰富多样,还可以与背景相搭配,传播信息。 展示架还可以在空间中形成屏风和隔断,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

(二)展柜、展位的陈列方式

1、展示柜展示方式

展柜是展示文物藏品的主要载体,是博物馆陈列的基本设备之一。 展示效果必须根据不同展品的特点,如展柜的形式、材质、灯光、温度、监控设施等进行专门设计。 展柜要求操作简单、拆装方便、具有良好的文物保护性能。 展示柜通常分为墙面展示柜、中央独立展示柜、台柜等。墙面​​展示柜又分为半高型和落地式。 另外,墙面展示柜还可以与展墙结合进行整体展示。 比如我国山西汾酒博物馆的半高展示柜和独立展示柜,以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落地式展示柜。

2、展位展示方式

展台是支撑大型实物、艺术品、模型、沙盘的展示工具。 展台的形式、色彩、材质要求应与展品相呼应、统一。 展位的大小由人们视线的高度决定。 一般来说,较大的展品使用较低的展位,较小的展品使用较高的展位。 例如,莆田市博物馆有大型群雕展位展示,美国阿拉斯加博物馆有动物标本展位展示。

(3)场景设计的展示方法

为了突破实物展品展示时信息传播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展示过程中采用场景设计的方式来还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阐述重要人物的生平。 场景设计最初起源于戏剧和表演艺术,后来应用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进化史展示。 由于展示效果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展示方式已逐渐应用于历史、军事、民俗博物馆。 场景设计是一种综合了艺术、建筑、舞台设计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展示方法。场景设计包括背景绘制、主要标本或模型制作、前景空间设计、后期维护等诸多问题。

根据博物馆不同的主题需求,场景展示的类型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场景、历史人物和事件场景、艺术造型场景三种类型。 例如,华盛顿特区海军陆战队博物馆共享大厅设置的人物和事件场景,通过人物雕塑、直升机和室外景观氛围突出整个博物馆的主题; 为了突出当地重要历史人物,莆田市博物馆设计了“璀璨群星”人物群雕艺术造型场景。

根据展示规模,场景设计可分为橱窗封闭式展示和大型开放式场景。

1. 关窗场景

将场景放入类似展柜的大型封闭展柜中,可以让展品回到原来的背景环境,让展示更加真实、生动。 这种展示方式适合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动物标本的展示。 封闭的展示环境可以保护自然标本。 窗景的背景设计可以采用弧形背景画,消除墙面的转弯。 比例可根据场景实际比例调整或缩小。 例如美国历史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景观窗景、芝加哥科学博物馆的微缩窗景等。

2.大型开放场景

大型开放场景的展示方式是直接在展览空间中搭建场景。 由于其尺寸巨大,因此不需要玻璃或隔板进行保护。 有些场景需要设计护栏或围栏,有些场景允许游客参与。 成为场景的一部分。 大型开放式场景适合展示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社会民俗礼仪、传统手工艺等。创作时不仅可以按照当时的原貌进行还原,还可以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象征形象和内容。总结一下。 同时可以结合声、光、电等因素,使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华盛顿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民居复原场景、福建莆田市博物馆的戚继光抗战复原场景等。

(4)数字显示方式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已进入数字化时代。 传统文物、艺术品、音频、视频等图像资料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动态展示。 这种展示方式具有沉浸式、互动性,能够让观众全面了解展品。 其显示形式包括等离子(液晶)播放屏、触摸屏、投影、幻影成像、电子书、虚拟现实等。数字显示方式可以是数字电影的独立显示,也可以是数字图像与空间的结合显示。场景[2]。 具体展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题视频展示

主题电影展示形式在博物馆展示中非常常用。 影片直接通过播放器或投影设备呈现。 专题视频展示的主题包括历史典故、个人事迹、自然现象、科学原理等,这是知识科普、宣传创作最直观的展示方式。

2、展品数字化展示

展品经过数字化创新处理,然后通过一定的高科技设备进行展示。 三维艺术品可以通过全息投影进行虚拟展示,平面绘画可以制作成二维或三维动画并通过投影或显示器进行展示。 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数字版《清明上河图》一展出就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掀起了随后的国画数字化创作热潮。

3、数字图像结合场景或空间展示

将数字成像应用到场景设计中,可以更好地营造氛围,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数字图像与场景展示相结合,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原理或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 例如,幻影成像就是将编辑好的视频投影到设计好的场景中。

(5)交互设备展示方式

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越来越强调人机交互​​展示设计。 这种展示方式适用于科技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儿童博物馆等科学博物馆。 主要的显示方式有以下几点:

1. 传统机械交互

显示内容是通过电机原理来显示的,比如常见的翻盖问答、机械按钮、轴承翻转等,都属于这种方式。 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交互设备使用的方便性和后续维护的方便性。

2、在线人机交互

这种方法是将展览资料和信息数据写入后端软件中,通过程序编辑连接相应的展示媒体进行展示。 参观者可以自由、选择性地体验并获取展品信息。 人机交互显示方式所需的设计要素包括UI显示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后台软件设计、显示媒体等。人机交互的常见形式包括交互式问答、电子消息、交互式地面投影、实景交互等。时间视频合成等

结论

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最终体现在视觉形式上,博物馆展示的本质就是通过这些视觉形式来教育和娱乐参观者。 两者在设计过程中应相辅相成,达到形式与本质的和谐。 高度统一。 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多种多样。 每种显示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使用时必须遵循陈列设计的原则,选择适合展品的陈列方式,巧妙运用陈列手法,打造一座独特的博物馆。 。 随着后博物馆时代的到来,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