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授权 > 腾讯动漫ip授权费用-网络漫画改革,民族漫画产业加速出路?
2023
07-11

腾讯动漫ip授权费用-网络漫画改革,民族漫画产业加速出路?

12月20日,冬至前一天,周庄古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其中有知名网络作家、脑洞大开的漫画作者、各大漫画工作室负责人。 一年一度的腾讯动漫创作者交流会将在这里举行。 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腾讯动漫与阅文漫画首次联手亮相。

早在今年5月,腾讯就成立了“阅文集团-腾讯动漫联合项目组”。 经过半年多的磨合,现在应该已经基本完成整合了。

“其实,早在八年前,腾讯动漫成立的时候,我们就规划了这样一条路,从漫画IP开始,通过动漫拓展做电影、做游戏、做衍生授权。” 交流会上,腾讯动漫总经理、阅文动漫业务负责人、腾讯影业副总裁邹正宇表示。 现在他同时负责腾讯动漫和华文动漫,内部协调效率较高。 大家都可以朝着这个方向走得更坚定。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本次创作者交流会的主题。 “国漫”是一个承载了太多情感的词,但漫画行业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 邹正宇也在会上坦言:漫画受到短视频冲击怎么办? 除了顶级作者,大多数创作者如何生存?

“300网漫画改革计划”应运而生。 这是腾讯动漫与阅文动漫整合后的首个大动作。 推动网漫改革,不仅是打造以IP为核心的产业新生态,也是探索提升动漫产业整体产能和抗风险能力的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推动网络漫画改革与支持原创漫画并不冲突。 “作为国内最大的原创漫画平台之一,原创作品是我们的民生之本,也是腾讯漫画的长期发展方向。” 邹正宇在交流会上强调。 一方面注重原创,另一方面注重IP开发,这是他们的两大方向。

在支持原创的基础上,未来腾讯漫画与阅文漫画将如何推动网络漫画变革? 漫画行业如何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文娱资本采访了腾讯动漫IP发展中心总监李晓婷、腾讯动漫运营总监王友翔,与他们畅谈了动漫产业的未来。

300部网络漫画改革的背后,

腾讯动漫与阅文动漫合作加速

“文化产业想要突破,还需要现代产业集群,否则‘容量’再大,也可能很难实现真正质的飞跃。” 在创作者交流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腾讯动漫董事长表示。

从2012年腾讯动漫,到随后推出文学、影视、电子竞技等业务,围绕IP本身,跨业务线进行“群推塔”,这就是腾讯新文创之路一直坚持。 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增长天花板低。 漫画作为IP的源头,也很难孤立发展。

作为国内外为数不多的行业之一,网络文学领域诞生了众多拥有大量粉丝的超级IP,但在错过发展黄金期后真正能破圈的超级IP却寥寥无几。漫画产业本来就存在缺陷。 以往各大平台对IP的培育都是基于头部逻辑,这在漫画行业很容易遇到困境——IP沉淀时间太短,发展困难,难以脱身。圆圈。

利用网络IP可能是一个方向。 程武在交流会上提到,这几年,国内不仅涌现了《全职高手》、《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等热门漫画改编作品,韩国漫画平台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日本流行的PICCOMA也很受欢迎。 榜单前16名作品中,有13部是小说改编作品。

腾讯动漫与阅文动漫的整合,加速了网络漫画改革的进程。 腾讯动漫IP开发中心总监李晓婷告诉娱乐资本,早在2018年,腾讯动漫就开始与阅文在漫画改编项目上进行合作。 网络小说的漫画改编。” 网络小说大多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故事基础,由此改编的漫画未来产生IP价值的成功率比较高。

邹正宇还在交流会上表示,早在双方融合之前,双方就已经在《从前有座灵剑山》等多部优质网漫改编作品上进行了合作。 今年5月,双方成立联合团队。 不久前,邹正宇还担任阅文集团动画业务负责人。 目前,阅文和腾讯动漫的编辑团队已超过50人。 整合后,双方的资源和数据将打通。

以此次“300网漫画改革计划”为例,文动漫主要负责前期发展。 工作内容包括基于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结合大数据,筛选适合漫画改革的网漫IP,以及传播网络。 文章作者参与漫画共同创作。 漫画方面主要由腾讯动漫负责。 腾讯动漫将根据以往的IP开发和商业化赋能经验,与阅文漫画共同开发这300篇网文。

正如此前腾讯影业、阅文影视和新丽“三驾马车”的整合一样卡通形象,此次腾讯动漫与华文动漫的整合也是提高上下游协同效率、加强融合发展的体现。 在腾讯新文创IP的总体逻辑下,漫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维度的因素。 除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外,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IP授权、商业化等。

在腾讯新文创体系中,漫画是产业链中特殊且关键的一环。 从IP创作的角度来看,网漫改编比影视改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以为后续影视、游戏开发奠定视觉基础。 比如IP形象上的固化效果,真人剧《从前有一座灵剑山》,借用了漫画中的人物和部分场景。

从漫画行业的角度来看,想要打破漫画的圈子仍然不容易。 真正具有艺术性和故事性的作品很少,而网络文章可以为漫画提供故事素材。 这些内容本身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在从文字到图像的二次创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不断进行调整。 持续的“深加工”帮助国曼突破圈层。

网络漫画改革三大挑战:

改变什么、改变谁、如何改变

一个现实问题是,国内虽然之前也有成功的网络漫画改编,但大多都是《斗罗大陆》、《全职高手》等大IP,产能有限。 在头部的逻辑下,很多有好故事的网文很难进入改编流程,而腰部的作者也很难拥有除了订阅付费之外的其他好处。

李晓婷告诉娱乐资本,此次展映的300部小说都是自2010年以来在阅文上连载的小说。根据网络文章的作者水平、字数和连载情况腾讯动漫ip授权费用,团队首先筛选了8000多部作品。 除去版权已出售的作品,团队最终根据分类和标签建立了7000多部小说的漫画IP池。

从类型上看,这300部影片中有一些是腾讯动漫中相对成熟的类别,比如男性奇幻奇幻; 《当咸鱼》里,漫画里的小妾每次出现都是表情包; 还有一些比较新的作品有望成为新品类的标杆,比如科幻题材的《网络英雄》和历史题材的《邵宋》。

从改编形式来看,腾讯漫画和阅文漫画分为漫画、真人剧、衍生品、动画、游戏五个赛道。 其中,预计10%的作品将是全产业链的重磅开发,其余的将根据各自的特点搭配不同的改编形式,并与合适的工作室进行深度合作。

“适合全产业链发展的IP比较有限,比如《王者饶命》,付费数据很好,我们也看好后续的真人剧和游戏开发不过,漫画数据并不是我们考虑IP的唯一维度,一些小品历史等类型作品,从漫画数据来看可能没有那么亮眼,但真人剧等后续发展或许不错”。 李晓婷说道。

圈定300个IP后腾讯动漫ip授权费用,腾讯动漫开始寻找改编团队。 对于擅长作画、分镜但讲故事能力较弱的工作室​​,腾讯动漫会鼓励他们进行改编。 目前,漫画行业仍然缺乏分镜师、调色师等高端人才。 平台必须结合对IP的理解以及与大量工作室的沟通来选择合适的团队,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IP改编方面,李晓婷认为,目前网漫改版主要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大部分网文篇幅较长,核心章节难以提取;二是网漫改版难度较大。 其次,内容要符合网络漫画读者的阅读习惯。 邹正宇在交流会上还提到,网络漫画的修改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匹配工作。 漫画作者和网络作者正在共同创作,“每一次漫画创作都是为了帮助网络文本填充元素,共同构建一个IP世界。”

在打造IP的普遍逻辑下,腾讯动漫对创作者的期望比以前更高。 漫画作为故事从文字转化为图片的第一步,承担着构建视觉形象的作用,要求IP图像具有更强的记忆点。 “我们希望漫画环节能够为后续的各个环节提供初步的视觉参考。除了人物造型、特殊符号、记忆点之外,还有记忆点和世界观的差异,应该多加关注。”比以前。” 李晓婷说道。

培育知识产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预先规划。 因此,腾讯动漫有一个机制,叫做“IP制作人”。 在项目正式开发前,每个​​IP出品方都要做好IP的前期定位、全产业规划和商业回收方案,同时与漫画编辑、动画总监沟通调整定位。

得益于IP的前期策划,很多动漫项目在开发之初就考虑到了后续的宣传和运营。 比如,《盗墓笔记秦岭神树》还在开发的时候,就已经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商谈合作,将博物馆里的青铜双蛇与动画内容结合起来。

改什么、谁改、怎么改,这是网络漫画改革的三个主要环节。 在艺术创作从文字到图片的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不确定性。 这或许也是艺术行业的魅力所在。 没有一刀切的适应方法,但建立系统、科学的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知识产权适应的成功率。

网络漫画市场增速放缓,

漫画产业如何自生?

抛开打造整个IP产业链的逻辑,漫画行业本身是否有“钱路”?

在本次创作者交流会上,程武提到了目前动漫行业的商业模式,“自我修复能力还不够强,整个行业的整体收入还比较有限,要想致富。” 更重要的是,现在长内容仍面临短视频的冲击,增长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国内泛二次元用户和网络漫画市场增速持续下滑。 网络漫画的用户增长已进入平台期。 增量越来越小,深耕存量、精细化经营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

“未来,腾讯动漫将加大短视频、漫画、真人短剧、小游戏等相对轻内容的开发力度,拥抱变化。” 邹正宇在交流会上表示。 此前,该平台上只有10%的顶级作品有机会被开发。 未来,腾讯动漫希望将这一数字扩大到30%,让更多的作品能够被看到。

至于如何让更多的用户留在漫画平台上,在创作者方面,平台的服务应该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比如作品数据的提供。 你们的漫画在平台上的数据怎么样? 许多创作者想知道,但又害怕知道。 开放哪些数据、如何开放数据、如何让数据真正帮助创作者,都是漫画平台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腾讯动画运营总监王友祥表示吉祥物,创作者关心的数据维度越来越细。 只知道总点击数是不够的,需要知道每一章的点击数来进行比较; 光看收藏总数并没有多大意义,而哪些是有效收藏(即收藏后一个月内的阅读行为)更重要。 还有创作者想要了解其他同类作品的数据,平台会对其他作品的数据进行脱敏,为创作者提供同类别作品数据的平均值,“例如,平台上的穿越作品数量为50件作为中位数。”

在平台端,静态漫画的市场增速确实在放缓。 据王友祥介绍,过去一年,腾讯动漫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首先是增加相同IP流量的互操作性。 比如去年,腾讯动漫推出了短剧《通灵妃》,以及与真人剧联动的动画《大人不用》。 对于静态内容本身,平台会开放底层数据,利用短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

二是尝试更多的富媒体形式,比如漫画动画、二次元直播等。“虽然我们是漫画平台,但我们也会尝试动态漫画、互动漫画,拓展内容品类。” 王友祥说道。 目前,国内动感漫画、互动漫画市场尚不成熟,主要以平台为主,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天地。

三是与腾讯体系内的QQ系统互联互通,加速年轻人IP的培育和放大。 现在的年轻人还看静态漫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具体到商业模式,用户付费依然是现阶段漫画创作者的主要收入。 但与网络文学行业的付费模式已深入人心不同,网络漫画的付费机制仍不稳定。 会员订阅、单章付费、超前观看、观看后免费广告等模式并存。

“‘看广告免费’的形式确实大大提高了很多作品的用户留存率。” 王友祥说道。 由于漫画受众群体相对年轻,消费能力有限,平台将采取多元化、灵活的付费模式,让他们解锁更多付费章节。

漫画改革计划实施后,腾讯动漫运营团队提出了“点屏化”漫画的想法。 平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前与用户进行情感沟通,“你心里对XX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样的想法,可以提前沟通。” 王友祥说道。

据邹正宇介绍,今年腾讯动漫已向创作者分配了1.3亿元收入,创作者整体生存状况正在改善。 目前该平台上有多少创作者能够实现收支平衡? 王友祥向娱资本表示,由于每个漫画工作室和作者的成本不同,具体数据很难估算,但平台会保证收支池不断扩大,“否则无论多少你糊弄人,人家就不愿意画漫画了。” 。

一个粗略的指标是减半率。 2018年动画寒冬,很多漫画作品因为入不敷出而被腰斩,但这两年行业发展有所好转,工作室也越来越谨慎。 他们在开发前期会持续与平台沟通,剪接作品的数量明显减少。 “因此,如果减半作品数量没有大幅增加,基本可以认为平台上作品整体收入规模比较稳定。”

要想富,先修路。 从2012年到现在,腾讯动漫已经修路八年了。 无论是网络漫画的C端支付,还是打造以IP为中心的产业链,这些概念对于行业来说并不陌生。 这条路将通向何方? IP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方向对了,有一天,我相信创作者和平台今天的努力一定会结出硕果。

【本文经投资伙伴娱乐资本微信公众号授权发布。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如有疑问,请联系( )投资界。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