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idjourney > midjourney ai创作工具-人工智能创作是否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2023
07-04

midjourney ai创作工具-人工智能创作是否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人工智能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很多人文作品甚至是根据人编写的程序“创作”出来的。 这些作品可以与合法作品相比较吗? 他们受到同等保护吗? AI的“维权”之路

2017年5月,AI(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出版; 2018年11月,佳士得以近5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了AI创作的画作《贝拉贝拉》。 米家埃德蒙·贝拉米”……目前,人工智能已涵盖新闻写作、图像生成、视频音乐创作等多个领域,谷歌、微软、腾讯、阿里等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创作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是否受版权法保护? 因人工智能创作产生侵权纠纷时,法律责任应如何划分? 对此,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创作的法律地位亟待明确,法律应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保护做出正确回应。

争议:人工智能创作是否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人工智能创作是否受版权法保护的问题在业界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 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技术而非民事主体,其创造物自然不能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人工智能创作甚至不能被称为法律意义上的“作品”。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 但人工智能创作只需操作者输入关键词等,内部系统即可自动生成相关内容,无法反映原有的智力活动过程。

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的阶段。 人工智能的创造过程往往由人类直接参与甚至主导。 其创作成果应被视为人类创作成果,应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保护。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丛立贤认为,人工智能作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创作工具时,其生成的内容是具有原创性和创造性的。思想的可复制表达,例如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等文学表达。 由于此类生成的内容是人类参与创作的结果,因此应视为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

对此,腾讯研究院版权研究中心秘书长田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他表示,人工智能创造本质上是人类“在事物的幌子下”的创造。 我们常见的人工智能自动创作,比如智能诗歌写作、财经体育新闻写作,都非常依赖数据和算法。 可以说,数据是“流水之源”,算法是“机械臂”,而人类本身就是创造的“大脑和大脑”。 灵魂”。

签名:谁应该拥有人工智能创作?

作品上的签名涉及作者身份、著作权归属和权利保护等问题。 一般来说,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但对于人工智能创作来说,人工智能本身、人工智能设计者、开发者、投资人、管理者、实际控制人等都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AI创作应该如何签名呢?

腾讯新闻在使用其研发的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发布新闻稿时,往往会在显着位置标注“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自动撰写”。 田晓军表示,这种署名方式明确表明Dreamwriter是腾讯主办的ip形象,文章代表其意愿创作并承担责任。

与腾讯的写作机器人不同,百度提供AI开放技术手段,明确表示“结果由用户掌控,平台不对用户发表或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除非有特别约定,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者享有人工智能创作的著作权,即著作权属于总体知识产权所有者。 丛立贤表示,当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与产权或控制权分离时,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属于控制者。 例如,个人用户基于合法途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未经法律约定的,著作权归用户所有。

对于暂时无法认定的AI创作作者,武汉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微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表示,可以参考“孤儿作品”制度,国家版权管理部门指定专门机构对人工智能智力成果的使用进行管理和审批,但该机构不享有著作权,著作权人将待人工智能智力成果法律体系完善后确定。

隐患与机遇并存,人工智能创造法律保护前景可期

人工智能的创造性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源。 除了自身的数据内容外,智能写作一旦涉及到他人数据库、网站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很容易引发侵权纠纷。 比如,热播剧《锦绣未央》的作者秦健被指使用“写作软件”抄袭219部作品。 经过两年多的维权,《锦绣未央》抄袭案12位作家全部胜诉。

人工智能的创造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各种可识别的数据和信息材料。 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数据或数据库,就会产生侵权问题。

对此,李为民表示,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个人创造的工具和手段,个人应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 如果使用“侵权作品”midjourney ai创作工具,人工智能的实际管理人和投资人应当根据个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作品创作和实施侵权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承担责任。

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案。 北京飞林律师事务所起诉北京百度网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分析报告内容。 。 最终,北京电影律师事务所获得赔偿1560元。

目前,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已将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制定新的规则。 田晓军表示,我国著作权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创作的著作权保护将会得到正确回应。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持续推动经济转型,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人工智能创造的未来,李为民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法律的发展,民事主体不断扩大,从自然人到法人,再到其他无生命主体。 确立人工智能民事主体地位的未来可期。

关联

2017年5月19日,由微软“小冰”推出、北京展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的原创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在北京创意总部1949传媒产业园正式发行。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本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小冰》从一亿用户身上传授了她人类的情感,比如孤独、悲伤、期待、喜悦等,并在10年里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章节。 。 三天前,在微软举办的“人工智能创造”媒体沟通会上,微软正式宣布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具备创造人工智能的能力,并邀请在场媒体体验小冰通过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图片。 功能。

微软“小冰”自1920年以来,向519位中国现代诗人学习,在对数千首诗歌学习一万遍之后(微软官方称其为迭代),“小冰”获得了现代诗歌的创造力,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喜好和创作能力。写作技巧。

据悉,微软“小冰”团队部署在4个国家,在14个平台上与用户互动吉祥物设计,包括中国大陆的微信、QQ、微博,美国的Facebook Messenger,日本的LINE。 除了上述第三方平台外,微软的“小冰”也已全面内置于中文版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 根据微软官方数据midjourney ai创作工具,从用户数、活跃度和互动流量来看,微软的“小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会话式人工智能产品(ConversationalAI)。 截至2017年4月,微软“小冰”用户已超过1亿,累计对话量超过300亿,平均单轮对话(CPS)为23。

在创作(内涵创作)方面,微软“小冰”采用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创作模式,可以通用完成诗歌、歌词、财经评论的创作。 其原创性超过83%。 这些都是科技史上的首次突破。

2018年11月,佳士得以近50万美元拍卖了AI创作的画作《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贝拉米》。 拍卖前,拍卖行给出的参考价仅为7,000美元至10,000美元(49,000至69,000元人民币)。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穿着黑色大衣的胖男人。 乍一看,它就像一件常见的 18 或 19 世纪作品。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人物的面部模糊,这幅画似乎还没有完成,而画的右下角的签名是一个数学公式。

画中的埃德蒙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人物。 团队成员画家皮埃尔·福特雷尔 (Pierre Fortrel) 表示,这幅画是由一个名为“Obvious”的团队创作的。 他首先将 14 世纪到 20 世纪的 15,000 张肖像输入计算机软件,并让该软件使用伊恩·古德费洛 (Ian Goodfellow) 开发的谷歌研究算法来“理解肖像画的规则”。 然后,软件自动生成了一批新的肖像,“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贝拉米”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另外10幅肖像被选中并命名为“贝拉米家族”。

佳士得印刷品和复制品主管理查德·劳埃德(Richard Lloyd)说服“显而易见”的团体拍卖这幅画。 劳埃德表示,这幅首次拍卖的人工智能画作“引发了很多讨论,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分水岭或转折点。” 无论是对创作者的界定,还是版权的归属,他都认为“这是人工智能艺术的开始”。

杨柳苏广田李梦欣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