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形象 > ip形象设计需要什么-新零售痴迷形象IP,搭便车,还是撞错车?
2023
07-04

ip形象设计需要什么-新零售痴迷形象IP,搭便车,还是撞错车?

零售之风一吹,IP成为品牌跨界宠儿,热度从高推到极高。

“新零售”概念一经提出,就有可能成为“新奥特莱斯的代名词”。

刚刚过去的618吉祥物设计,因为这是年初第一个大型“购物节”。 今年的618成为企业践行新玩法、为新零售背书的绝佳机会。

不用说,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纷纷拉拢摩拜等品牌玩跨界。 很多线下强势品牌并不甘于孤独。 6.18当天,良品铺子与星座领域现任头部IP刀叔在武汉开设了首家线下主题联营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第一次国内传统行业大佬与新兴IP以开店形式展开跨界合作。

零售与形象IP的跨界似乎是“合理的必然”

稍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零售行业(虽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新零售)与形象IP的跨界合作,是当前环境下各取所需的必然结果。

1、同质化的零售业需要新的差异化

同质化是当前零售业面临的共同障碍。 功能、款式甚至销售渠道、营销模式都大同小异,让用户难以选择。 即便是当下极为火爆的儿童产业,也陷入了供过于求的泥潭,无法独善其身。

此外,传统零售业大多形象老化,业务过于“稳定”。 做生意还可以,但要流行、要话题、要品牌形象就“相当老”了。 以良品铺子为例。 经过10年的耕耘,这家零食连锁行业巨头在湖北起步。 建立了极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销售网络。 目前已拥有3000多家门店。 电子商务也是行业第一。 。

然而,品牌形象老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大部分线下门店的空间到品牌自身的形象“靓美”(有趣的是,靓美的原型似乎就是良品铺子的店员),都或多或少有“年代感”。 近年来植入《欢乐颂》等热门影视剧、不断更新代言人、升级店面也体现了其自我调整的愿望。

尴尬的是,无论是零食,还是快速消费品、鞋服、餐饮、生活服务吉祥物,这些领域都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他们所做的事是新一代的事。 不可能创新、互动,形象也不好。 不。 这使得这些行业的大佬们很难高枕无忧,必须不断寻求突破。

而在这个过程中,影像类IP被委以重任,成为宠儿。

大家都在力推相关IP,试图搭上原创卡通形象和故事的“顺风车”,但除了经典形象IP外,大多缺乏亮点,再次陷入同质化的恶性循环。 对于零售业态和IP来说,需要探索更多的结合形式,让“IP+商业模式”诞生更多的可能性。

2、虚拟中的强势形象IP需要在现实中寻找支撑

简单来说,形象IP多产生于网络、书籍、小说、动画等,其在虚拟世界(或“二次元”)方面较强,流量潜力较大,但在实体运营方面较弱在不同的子行业。 如何将形象IP的流量优势转化到线下,需要有线下优势的零售品牌的支持。

一方面,建设实体店一直被视为重资产投资。 有些IP在初期过早开设太多实体店,投入产出比太低,或者有些IP走小众路线,不适合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大众市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线友,其结合零售+咖啡的咖啡馆店去年连续开了三家店,但店内的消费转化率却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实体市场对IP的包容性还不够。 IP的孵化、转化、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国内市场往往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的商业价值,导致大部分实体零售商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的IP。 实体在挖掘IP价值的同时,需要IP原主的支持和监督,因为购买或合作只是一个开始。

于是,零售和形象IP你唱我来。

3.中国知识产权的价值开发仍仅处于冰山一角

同样在IP业务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也不是一点点大。 以迪士尼为例,在其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其营业收入中只有20%来自电影业务,其余80%来自公园及度假村、消费品、互动娱乐和媒体网络。 即使在迪士尼乐园,门票收入也只占30%左右,而餐饮占15%,住宿占13%,购物占25%,其他占17%。 迪士尼真正的利润来源是游客在园内的二次消费。

另一方面,我国的IP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严重依赖流量和人头(卖票或者广告)。 IP衍生品、跨界合作等发展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

自2014年成立以来,同道叔叔这个IP牢牢占据了中国星座领域的第一入口——而星座是亿万年轻人最热门的日常社交话题。 这种心理封锁可谓凶猛。 去年以来,奥斯曼、良品铺子、唯品会、携程、民生银行信用卡、韩都服饰屋、ofo……只要是从事“新生代、新女性”业务的,都陆续与其建立了合作。

是真爱还是假爱,零售与形象IP需面临两大考验

但仅有意愿是不够的。 零售与形象IP的合作ip形象设计需要什么,至少有两个必答题决定其成败。

必答题1:零售品牌和形象IP谁负责? 即谁是主,谁是次? 是面向零售还是基于IP?

前漫威首席美术师沃尔特·麦克丹尼尔指出:“很多IP不能称为IP,而是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一定时间后就会消亡,但IP不会。”

不管其理念是否正确,这句话都算是道出了零售业与形象IP的区别和地位差异的真相。

中国的零售业以品牌为核心。 品牌一开始的设计就是针对某种呈现形式,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这种形式赚钱。 因此,很容易将IP理解为一些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然后将它们放在商品上进行销售。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IP的本质。 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拿IP外卖的玩法越来越行不通。 比如《好声音》节目很受欢迎,但它的大电影却极其惨淡。 零售业更是如此。 比如,商场引入各类IP进行主题展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短期来看,这可以增加商场的话题度,为商场带来更多的流量。 但一旦IP撤回,商城与IP粉丝的联系就会大大削弱甚至消失,很多商城又会回到缺乏自主造血功能的尴尬境地。

IP和品牌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正的IP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 通道叔叔的12只萌宠卡通形象只是一个标志。 作为生肖投诉和生肖娱乐文化的载体,不同生肖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才是用户真正喜爱和着迷的。

《美国队长》成立已久,周边产品热销,也是因为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文化、哲学体系。

而且IP产业的核心是用户和粉丝经济,需要关注的是粉丝的心理需求。

正如沃尔特·麦克丹尼尔所说:“对于一个真正的IP来说,故事的责任不是定义和塑造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好的故事是一个好的载体,可以为人物加分,但它绝不是一整套商业设计的核心,而真正的核心是罗杰斯(钟注:美国队长)这个有血有肉的人。具体来说,是他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文化思维以及背景世界中的哲学取向。”

必答题2:形象IP给零售品牌带来的只是“名”还是“利”?

在这些跨界合作中,IP给予零售品牌的只是“体量”——曝光度和流量,即通过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实现最大化引流,但并不负责销售转化。

让我们谈谈现有的事实,但这还不够。 如果只注重音量,只做简单的植入和定制版本,这和普通广告基本没有区别ip形象设计需要什么,IP的价值只是一张皮。

真正的核心价值是直接带来零售变革。 对于一个已经积累了千万粉丝的IP来说,将粉丝从线上引导到线下并不难。 但要真正将流量转化为消费者,还需要看线下商家的选址条件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与阿里的合作中,神奇宝贝的价值不在于留在商场举办展会,而是“线上+线下”、“游戏玩法+流量互通”。 具体来说,精灵宝可梦在线上与聚划算一互动IN、天猫超市、淘前购等阿里平台合作,线上推出精灵宝可梦正版授权周边产品,涵盖服装、食品、美妆、化妆品、家居到文具、箱包、数码3C等。产品方面,产品种类超过100种,线上线下门店与实体店合作,为粉丝打造主题体验空间,从而直接拉动销售。

与良品铺子的合作也是如此,由同道叔叔直接负责“销售”。 比如,在店面空间上,为了迎合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对美、拍照、萌物、社交的追求,男同胞们的12星座形象搭配了各种零食、美食相关的“心语” ”分布在店内的各个角落。 消费者一旦进入店内,就可以从星座出发,产生共鸣,不断拍照,并通过媒体分享。 再加上动线设计和良品铺子产品的交错组合,消费者一踏进去就仿佛在探奇,直接下单。

想要长相厮守,形象IP首先要设定择偶标准

当然,仅仅做好选择题还是不够的。 想要实现形象IP与零售商的完美联姻,就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创性,而不是胡乱搭短板。

1、一切都好,调性一定要一致

2.时间保存,IP必须保持更新

三、品类要选好

总之,虽然马云的“新零售”理念目前尚未统一,但“新零售”的认知边界正在延伸,形象IP在“新零售”发展中的作用正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双赢之前,零售品牌和形象IP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长久的爱情不是搭便车,而是共进退。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