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形象 > 旅游形象ip是什么意思-文化IP意味着什么?如何实现文化IP高质量发展
2023
07-03

旅游形象ip是什么意思-文化IP意味着什么?如何实现文化IP高质量发展

IP(知识产权)原意是知识产权。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文化IP成为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和融合,具有文化识别度高、流量自足、变现渗透能力强、变现周期长的标志。

日前在中国文化IP与创新设计展上发布的《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分析了当前文化IP的发展趋势、特点及问题。 当前,IP经济已成为文化产业各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该如何看待IP热现象? 如何打造优质、有影响力的文化IP?

打造跨境综合文化娱乐产业链

《2018年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文化IP代表着某种类型的标签和文化现象,能够引起兴趣,用户的追求可能转化为消费行为; 从运营者的角度来看,文化IP代表着一定的品牌和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商业运营和产业整合转化为消费品,实现价值变现。 文化IP通过优质原创内容聚集初代粉丝,并通过影视剧、游戏等衍生品几何级数扩大粉丝群体,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形成支撑、融合原创文化的生态链知识产权。

着眼当下的文化消费市场,IP热已经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文化IP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各领域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此基础上,小说、动漫、影视、游戏等文化娱乐形式相互渗透、交融,构建了泛娱乐文化产业生态系统。

前几年,流行网络文学影视化、游戏化的热潮,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功案例,从最初的《甄嬛传》《琅琊榜》等拥有大量读者基础的热门剧,到《盗墓笔记》。 《攻略》《笔记》《鬼吹灯》已经形成了特定粉丝群体的文化认同。 文化作品市场反响良好,相关游戏作品的及时推出也受到欢迎。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热门游戏、热门动画改编成真人影视剧、同名小说出版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致力于打通文化各个领域的全产业链。 腾讯几年前提出的泛娱乐理念,基于互联网平台,将一个故事、一个形象打造成知名IP,构建了一个在各个文化创意业务领域的互动娱乐新生态,例如:游戏、文学、动漫、影视、戏剧等,形成跨界发展融合的粉丝经济,打造“一颗明星IP,多元文创产品体验”的创新业态。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将逐步转型为文化产业公司。除了电影、电视剧、游戏之外,企业还需要结合衍生品、文创电商、综艺等。秀场、主题公园等开展IP经营。二次、三次开发。”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

如今,文化IP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动漫、影视作品。 清明上河图、曾侯乙编钟等国宝、敦煌飞天壁画、秦始皇兵马俑等风景名胜文物,马拉松、世界杯等顶级赛事都可以成为文化IP。 旅游、特色小镇与IP的结合也备受关注。 比如,将主题公园亲子游、节庆活动融入知名IP,带动旅游发展。 一些旅行社推出了“带着电影去旅行”等IP主题的旅游产品。 特色鲜明的IP可能会成为一个小镇的文化符号,如普罗旺斯薰衣草、戛纳电影节、乌镇戏剧节等。特色小镇建设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打造高品质文化IP精品

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伴随着粉丝经济带来的大量流量变现,IP热潮也造成了一些只注重增长、忽视质量的不良现象。 在高增长的喧嚣背后,唯流量论、恶意炒作、粗制滥造等问题开始显现。 随着IP的范围越来越广,消费主义带来的隐忧值得深思。

例如,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IP改编电影。 由于粉丝效应,可以带来可观的票房并引发跟风制作。 “受欢迎但不受欢迎”的影视作品。 《九层妖塔》虽然票房不错旅游形象ip是什么意思,但不少粉丝认为与原著相差甚远,导致收视率不高; 但粉丝却批评质疑他“玩羊把、卖狗肉”。

业内人士指出,以次充好的文化产品会过度消耗粉丝、透支消费者信任,最终不利于IP品牌的可持续建设和长远发展。 打造优质文化IP产品,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打造既能传递文化价值,又能让人喜爱的形象和品牌。

“资本追逐IP的现象反映了行业浮躁的心态。一味依赖IP,只想尽快实现,而不专注于作品的创作和生产,最终会伤害原创本身。”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辉提出。

陈少峰认为,这种急功近利的乱象,体现了一种非理性心态。 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很多文化IP都具有再开发的价值。 知名IP最重要的价值是能够持续开发,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一次性开发。

有专家也指出,我国文化IP产业体系有待完善,各环节兼容性差,专业化水平不够高,难以有效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造成产业链下游运营困难,后续文化IP迭代更新困难。

当前,文化IP创新不足,也是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有量无质”的重要原因。 《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过度迎合粉丝、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导致了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文化精品IP的出现。 以文物和文化IP为例表情包设计,52%的企业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IP开发的难点在于人们为文化衍生品付费的意愿较低。 因此,文化IP的打造应从迎合消费者需求转向主动引导消费者需求,逐步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互联网”创造最有价值的IP

我国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是最大的文化产业IP资源库。 事实上,许多传统历史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越来越多基于古典文学、历史题材的游戏、动漫、影视作品涌现,成为最具文化认可度和价值的文化IP。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文化IP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积极布局文化IP市场的各大互联网平台旅游形象ip是什么意思,加强与传统文化IP的碰撞,逐步打造文化IP建设的重要舞台。 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动漫正在赋予传统文化更强的生命力,形成具有大量受众和文化价值的产品。

近年来卡通人物,《西游记》、《大圣归来》、《西游记》等以“西游记”为主题的电影的上映屡屡打破各项记录。 《孙悟空》已成为中国文化IP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游戏领域,也有很多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背景的内容。 拥有大量受众的《王者荣耀》最早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以历史英雄和经典文学人物为主角。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景区,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越来越广泛。 我最喜欢兵马俑,新技术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近日,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发布的《高质量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显示,互联网已成为中国IP和国家文化符号建设的重要舞台,腾讯、参与IP创造最多的阿里、巴巴等排名前五的公司均来自互联网领域。 具有传统文化或中国历史背景的IP在TOP20中优势明显,约占一半。 《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IP和武侠经典IP尤其受欢迎。

专家指出,传统文化IP的衍生作品不仅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还能传递积极的文化价值观。 我国古代花木兰的形象是家喻户晓的。 现在有很多影视、动漫、游戏作品的改编,向人们传递勇敢、孝顺、正义的价值观; 最近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复文物》中安静的文化氛围深受观众喜爱,影片所传达的匠心精神也影响了很多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雕塑、书画等相对较小的文化艺术形式也具有很大的挖掘价值。 调查显示,64.92%的人认为这些领域会产生爆款文化产品,需要通过文化社群的粉丝进行放大和口碑传播。 以互联网为载体,将让更多消费者发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放大文化IP的价值。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金元璞:

IP——泛娱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

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和应用,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数字技术驱动的新文化业态不断涌现。 在我国“互联网+”背景下,涌现出一批文化创新形态、新业态。 其中,IP泛娱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创新业态。 一方面极大激活了我国独特而庞大的网络小说市场,找到了我国知识产权转化的新途径,探索和放大了内容——故事。 潜在价值,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产生了远远超出其单一物质的巨大聚合效应。 这种新的文化商业形态是在一系列现代企业的金融运作支撑下,在互联网金融、艺术金融的支撑下实现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岩:

新技术对文化IP产生重大影响

今天是整个社会基于新技术进行重构的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虚拟角色的出现,新的沉浸式技术如新的VR,包括虚拟现实等对于IP的表现形式、IP的形象,将对IP的成长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其次,在确权方面,百度推出了百度魔方,利用大数据对三方知识产权进行追踪确权。 同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授权,实现可追溯、可追溯。 ,这样的技术也将对产业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莉: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