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计比赛 > 2023银河奖获奖作品-辉煌与坎坷:银河奖三十年回顾
2023
08-02

2023银河奖获奖作品-辉煌与坎坷:银河奖三十年回顾

五年前(2016年)写的文章,首次发表。

辉煌与坎坷:银河奖三十年回顾

三丰/文

1984年是中国科幻的寒冬。 反污染运动后不久,科幻出版物几乎绝迹,科幻期刊被停办、扭亏为盈。 还在苦苦挣扎的《科学文艺》和《智慧树》决定抱团取暖,联合举办“中国科幻大赛”(首届银河奖),“希望通过征文活动,活动的开展,我国的科幻创作必将有大繁荣、大进步。”(1985年第1期序言) 一年半的时间里,两刊共收到近2000篇投稿,评选出23篇获奖作品。 遗憾的是,就在颁奖前夕,《智慧树》宣布停刊,《科学文艺》不得不于1986年5月在成都单独举行“银河奖颁奖典礼”。至于银河奖,火炬手该杂志已举办30年。

2016 年是银河奖设立 30 周年。 《科幻世界》很早就开始了宣传活动,口号是“银河奖30周年再次出发”。 我试图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冷静、客观地总结和评价银河奖三十年的历史。

银河奖30年的时间线,如果真要说的话,几千字也容不下。 我选取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简单列出:

下图是30年来第27届银河奖的候选人数和获奖文章数的统计折线图。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银河奖的精髓,那就是“以《科幻世界》杂志为基础的科幻征文奖”。 30年来,银河奖经历了多次变革,范围也逐渐扩大。 但在我看来,它的核心本质从未改变。 从这个本质出发,我们可以回答很多问题,解释很多现象,对其历史地位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该期刊在正常的征稿流程之外还要设立论文奖? 这实际上是期刊行业的常见做法。 其最直接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投稿(某种类型或主题)到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科幻小说遭遇低谷,仅存的两家科学和文学期刊联合举办了科幻征文活动,正是为了增加科幻小说的投稿数量,提振作者士气。 当时的奖金标准是一等奖300元,二等奖150元。 比如4D作品获奖后,作者除了100元左右的稿费外,还能获得三倍的奖金,相当丰厚。 首届征文活动收到近2000篇投稿,可见征文奖的吸引力。

那么,当投稿数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科幻世界》为何还愿意投入资源继续举办银河奖呢? 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它。

首先,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杂志可以通过奖项肯定一批老手,提拔一批新人,打造一个结构良好的作者群体。 纵观历年银河奖获奖名单,我们可以看到一批获奖作家,他们中的大多数现在都处于中国科幻金字塔的顶端。 对于老将来说,银河奖就像是锦上添花,是他们圈内地位的重新巩固。 连续获奖除了对他们不断努力的肯定之外,或许还包含了杂志维护编辑关系、“造星”的想法。 从杂志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

银河奖的一大特色就是对新作家不遗余力的激励和推广。 仔细对比获奖名单和出版物目录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许多作者在出版第一年就获得了银河奖甚至最高奖(见下表)。 几年来,最佳新人奖是专门为奖励新作者而设立的。 有一年编辑部甚至直接在杂志上披露:“计划的2003年银河奖获奖者有三名,规定其中一名必须是新人的新作品。” 不得不承认,银河奖多年来在新星的推选上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你可以说杂志伯乐寻马识人,也可以说作为新人获奖给新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不管怎样,结果是:这些获奖新秀大多都逐渐成长为中国科幻小说。 骨干。

创刊第一年荣获银河奖的作者名单(部分)

其次,从编辑和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杂志可以利用银河奖来引导创作方向,构建文学典范。 科幻小说虽然是一个小文学门类,但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编辑们自然有自己的喜好和价值判断。 除了日常的稿件评选和出版外,杂志还可以通过银河奖评选向作者和读者传达重要信息:“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科幻小说,这就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当前模式。 ”

1999年和2000年的两届银河奖非常特别卡通人物,因为完全由读者投票决定获奖作品的标题和排名。 后来,该杂志觉得这样的权力下放是有问题的,所以在2001年做出了改变,增加了一个由五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团来决定最终的获奖作品。 杂志给出的解释是:“无论是文学体裁还是文体,要想保持活力,向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就不能只关注读者的一时需求。作为一本书A有责任感的科幻出版物必须承担起引导科幻发展的责任,必须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作品,评价其对此类小说发展的意义。” 清醒认识发展的作用。 直到最近,六卷本《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选集》的出版,才带上了银河奖“经典化”的色彩。

第三,从传播和营销的角度来看,每年举办银河奖可以动员科幻界,运作事件营销。 虽然本质上是杂志征文比赛,但银河奖不仅仅是杂志内部奖项,它常常与一系列科幻活动和事件联系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末,银河奖开始引入读者投票,最高峰时有近2万票。 每年,杂志都想方设法将银河奖打造成一年一度的科幻盛会。 事实上,围绕银河奖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成为科幻界一年一度的狂欢,还常常作为成功的营销活动辐射到更广泛的受众,典型例子如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 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2007年国际科幻奇幻大会、2014年未来科技大会、今年的中国科幻大会等。

接下来的问题直接涉及到银河奖历史地位的评价。 在媒体的表述中,银河奖常被理解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或最高荣誉),获奖作品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最高水平”。 这种相对极端的评价是否准确,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我们必须回到历史现场进行深入考察。 1986年《智慧树》停刊后,《科学文艺》成为中国唯一的科幻出版物,《科幻王》直到1994年才推出。小说几乎为零。 因此,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间,除了1991年的“星座奖”之外,银河奖确实是中国唯一的科幻文学奖,其评选的作品也确实是科幻文学的体现。最高级别。 原因很简单,你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科幻小说。

200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科幻之王》、《世界科幻博览会》、《科幻文学秀》等科幻出版物。 科普和通俗文学出版物也为科幻小说打开了大门。 可以说,《科幻世界》不再是唯一的出版物。 平台。 但是——不得不说但是——《科幻世界》在市场份额、读者和作者认可度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难以撼动。 杂志之外偶有优秀作品的瑰宝,但整体而言,银河奖作品仍然可以说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最高水平。 当然,更严格地说,它是中国大陆科幻小说的最高水平。 如果扩大到整个华语地区,或许我们还会包括另一个持续十年的知名科幻散文奖“台湾倪匡科幻奖”。

2010年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科幻出版平台正变得更加去中心化、多元化、差异化,非科幻世界的作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其他新兴科幻奖项的竞争。 此时,作为《科幻世界》杂志征文奖的银河奖,或许再也不能号称“征服世界”了。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郝景芳的《北京折》曾被《科幻世界》拒稿,后来发表在文学杂志《文艺鉴赏》的科幻栏目《地心引力》上,后来又获得了连载奖项,包括雨果奖。 我并不是事后才说雨果奖作品被《科幻世界》拒绝是一个“丑闻”。 事实上,该杂志拒绝稿件有充分的理由,这符合其一贯强调科幻和讲故事的风格。 我想说的是,如果放在十几二十年前,《北京折叠》在被《科幻世界》拒绝后,可能没有什么光明的前途,更不用说受到奖项的青睐了。

简单总结一下,以三十年为横轴,“银河奖=中国科幻最高奖”这一表述的准确率在前十年左右会保持在100%,然后在中间慢慢下降十年。 几年下来下降幅度会很大。 即便如此,还是要向银河奖和科幻世界以及他们创造的辉煌致敬!

最后一个问题,曾经辉煌的银河奖将何去何从? 我简短的回答是吉祥物设计,只要找到正确的定位,整合广泛的资源,银河奖仍然可以进入下一个辉煌。

2012年底,针对银河奖逐渐弱化的趋势,科幻世界发布了“银河奖重装升级”计划,声称开放评选范围,“首次评选全国优秀作品”。年度幻想出版物”。 我很佩服杂志社的胸怀,但对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并不乐观。 事实证明,接下来的两届银河奖小说类获奖作品都是杂志作品。 然而,今年有了突破。 陈秋帆的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之一的《巴林》首发于《人民文学》(这里必须鼓掌!)。

然而,对于一本商业杂志来说,“放开评选范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人愿意让肥水流到外人那里。 这其实就是银河奖的定位问题——它试图通过增加开放性来改变征文奖的性质,将其转变为类似雨果奖、星云奖的行业奖项,从而延续旧有的“华人最高奖”。科幻小说奖”。 “奖项”地位,却不得不面对与自身商业利益相冲突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姚海军很担心银河奖的发展。 他日前表示:“《科幻世界》作为杂志举办这样的文学奖确实实力太弱,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他还建议“作协能否组织一个科幻文学奖”。

关于星河奖的未来,我的建议是:不要与其他科幻行业奖项(比如中国星云奖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国家科幻奖)竞争,星河奖的虚构部分应回归论文奖的本质,明确评选范围。 作品发表于本刊。 非虚构部分(尤其是动画/电影/游戏)可能会考虑向行业最高荣誉的宝座迈进。 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遗产和广泛的读者群,这部分应该能够利用大量资源并很快做出漂亮的结果。 不过2023银河奖获奖作品,奖项的设置和评选过程取决于主办方的深思熟虑。

虽然我要保持冷静客观,但在回顾史料时2023银河奖获奖作品,我还是会时不时地被熟悉的名字、熟悉的事件所感动。 今年的颁奖典礼上,杂志社元老英雄杨潇、谭凯领取特别贡献奖的场面尤为感人。 银河奖持续30年绝非理所当然。 它的背后是无数中国科幻人的心血和奋斗。 过去,他克服了许多坎坷,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 如今,30岁的他正承受着转型的纠结,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祝愿并相信他将在下一个三十年重新出发,谱写中国科幻的新篇章。

(感谢科幻收藏家 Dusty Stars 为撰写本文提供的帮助。)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