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表情包设计 > 表情包设计说明怎么写范文-王群姜玉红| 如何利用小说文本创作微剧本,培养学生后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023
07-03

表情包设计说明怎么写范文-王群姜玉红| 如何利用小说文本创作微剧本,培养学生后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 摘要:本文以“多维阅读”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小说文本剧本读写教学模式。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阅读欣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写作模仿、创意阅读、反思等方式开展写作活动,形成“读-写-重读-重写”的良性循环。 本文阐明,阅读跟读微文可以帮助解决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写不好的问题。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关键词:小说文本; 读写; 微脚本

引文:王群,姜玉红. 2022. 英语小说阅读后写微型剧本的教学实践——以Lea《多维阅读》(20级)课为例[J]. 英语学习,(12):39—43

读小说后写微剧本的意义

很多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了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急于求成,注重输出结果而忽视输入过程,其效果不够好。 那么,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愿意写、写实际内容、写地道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选择一定比例的文学话语(教育部,2020年)。 常见的小说文本内涵丰富,为充分的语言输入创造了客观条件,使学生摆脱无话可说的困境; 小说文本中的原始语言材料为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提供了可能; 小说的讲故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写作的情感障碍。

小说文本为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境和语言内容(王强,2021)。 如何利用小说文本创造关联性、整合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写长”、“写好”? 王楚明(2015)认为,阅读后续写作可以使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信息,掌握不同语篇的具体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这种方式将阅读理解与写作输出、语言学习与语言使用、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充分体现英语学科性。 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

作为小说文本阅读和后续写作的形式之一,微剧本创作具有明显的优势:

读写微文以微文为载体,通过读写重构内涵丰富的小说读者语言,解决学生不想写、不会写、不会写的问题写得好。 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阅读跟进与写作微剧本教学实践

读写微剧本的目的是反复再现小说文本的话语内容,反复呈现主题脉络,让学生不间断地练习写作,形成“读-写-重读-重写”的良性循环。 。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理解文章结构,体会语言特点,掌握写作技巧。 同时,阅读和写作后续微剧本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发展核心素养,最终构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生共生。以读促写,以读促写。 长期的学术背景。

本文以《Lea》《多维阅读》(20级)课为例,阐述阅读小说文本后撰写微剧本的教学实践。

一般来说,微脚本的读写过程是从读开始,到写结束,其间有一个读与写交融、交错的过程。

1

阅读鉴赏、文本解读

阅读后续文章的关键是理解原文。 只有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培养协同迁移意识。 因此,教师应通过设计和安排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探索。 任务要由浅入深,围绕情况,逐步培养学习能力。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需要设计连锁任务,帮助学生获得文本的完整信息。 简单来说,可以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1)设置关键词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提取5-10个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设置相关情境,从而解构课文,强化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事件。 例如,在 Lea 的课程一文中,如果学生使用 Mrs Berryman 作为故事的关键词,他们应该分析课文并认为她是一位艺术家,Lea 的朋友 Izzie 的母亲,有 5 个孩子,并举办过一次活动。家庭聚会上,莉亚的母亲一开始看不起她,但后来他们成了朋友。

(2)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除了设置有关文本信息的基本问题外,还要善于结合文本设计来促进思考问题,例如:两位母亲见面后会发生什么? / 为什么 Lea 要把 Izzie 当作她的朋友? / 日常生活中什么最重要? 此类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故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

(三)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分析冲突的起因、焦点和解决办法,特别是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外在言行和内心情感。 显然,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两个小女孩的友谊,其中的高潮是莉娅为了去伊齐的家庭聚会而向母亲撒谎,结果遭遇泥石流而无法回家,陷入恐惧之中。 主要的冲突集中在她的母亲不允许莉亚去参加可怜的女孩伊兹的家庭聚会,但莉亚坚持参加。

(4)读出文体结构和语言特征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体特征和课文语言特征。 这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非常流畅、地道。 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和模仿好词好句的使用。 例如:最后,她又想出了一个借口。 /然后,莉亚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ETC。

2

剧本创作的发展

(1)第一步:角色分配

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识别主要和次要的人物。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一致决定本文的主角是Lea、Izzie、Mrs Berryman、Luke、Lea的母亲和Lea的父亲,次要人物是两个衣着考究的女孩。 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课文的情节,反复提炼和总结人物的特点。

学生们三改稿,认真写出人物介绍。 第一稿全部用中文描述,第二稿部分内容用英文描述。 直到第三稿ip形象,才完全用英文完成了与正文相符的人物描述。 表1是某组的最终版本。

表1. 第三稿的角色分配和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二稿中描述肤色的词语为“黑皮肤”和“白皮肤”,三稿改为“晒黑”和“白皮肤”。 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提高。 通过不断打磨,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英语描述更加准确、贴切,既能准确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又能关注人物的社会经济地位。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因此,这个环节在微剧本写作中非常重要。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反复思考。

(2)第二步:场景布置

小说正文较长,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大。 因此,教师在划分场景时,应在保证情节与文本完全融合的前提下,通过内容的筛选和选择,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从而促进人文关怀。价值观并进行逻辑情境迁移和情感迁移。 设计场景需要调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来重新构建文本。 经过回读、讨论和协作,小组最终确定了 9 个场景(见表 2)。

表2 具体场景设计

通过适当的扬弃,学生运用借鉴、简化、概括、重写、创新等方法对文本进行加工,真正来自文本、高于文本、超越文本。

(3)第三步:对每个场景的内容进行多轮打磨

英文阅读和后续微脚本的写作需要多轮打磨,完成三轮“读-写、重读-重写、重读-重写”。 随着剧中每个场景的继续编写,学生们都会对其进行修改和论证。 例如,在场景9(室内,小木屋)的开头,学生们在继续写Lea和她母亲的对话时,经过了多轮打磨:

初稿:初读后写作

莉娅和其他孩子一起坐在地上

(害怕被责备) Lea:妈妈……对不起……

妈妈:没关系,莉亚。 你没有理由为真正的友谊找借口。

第二稿:读完后再写

莉娅和其他孩子一起坐在地上

(害怕被责备) Lea:妈妈……对不起,我……应该听你的。 (修改原因:反映恐惧、承认错误)

妈妈:没关系,莉亚。 你没有理由为真正的友谊找借口。 其实,金钱、财产表情包设计说明怎么写范文,和月尘一样重要。 (修改原因:妈妈表达了对Lea做法的理解)

第三稿:重读和写作

莉娅和其他孩子坐在地板上

(害怕被责备) Lea:妈妈……对不起,我……应该听你的。 我不应该让你和爸爸担心。 (修改原因:诚心承认错误)

妈妈:没关系,莉亚。 你没有理由为真正的友谊找借口。 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其实,无论是金钱还是财产,都和一点月尘一样重要。 (修改理由:添加一句对Lea表示安慰,符合妈妈的身份)

在上述剧本的修改中,第三稿比第一稿更加充实。 学生们适当添加了Lea和Mom的台词,充分展现了母女俩不同的心态,彻底进行了情感的传递。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重读课文以确定剧本中的某个点,也可以重读整个剧本。 这种输入输出的重组不仅是剧本写作的需要,也是后续微剧本写作的一个特点。

(4)第四步:小组陈述和评估,剧本定稿

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使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利用自身优势,深入了解文本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风格,交流写作想法,共同探讨写作内容和修辞技巧。 小组之间的成果展示是微剧本写作后期的完善阶段,是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的体现,也是小组之间的一种竞争方式。

例如,在场景7(室外、操场)中,4个小组提出了4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段文字,各组经过沟通后确定了最佳方式。

[第1组]

伊兹:为什么我没有被邀请?

莉亚:我真的很抱歉,伊兹。 我什至不想参加没有你的聚会。 我无能为力。

[第2组]

伊兹:为什么我没有被邀请? 我不是你的朋友吗?

莉亚:我真的很抱歉,伊兹。 我什至不想参加没有你的聚会。 我无能为力。

[第3组]

伊兹:为什么我没有被邀请? 我们是好朋友吗?

莉亚:我真的很抱歉,伊兹。 我什至不想举办派对,而且我当然不想举办没有你的派对。 是我妈妈! 她不允许我邀请你。

[第4组]

伊兹:为什么我没有被邀请? 我不是你的朋友吗?

莉亚:我真的很抱歉,伊兹。 我什至不想举办派对,而且我当然不想举办没有你的派对。 是我妈妈! 她不允许我邀请你。 我真的非常非常抱歉。

显然,第四组的台词无论是语气还是内容都更加符合情境和情感逻辑,表达也更加流畅和真实。

通过角色确定、场景安排、舞台和整体展示以及剧本评价,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至此,《Lea的教训》的微剧本创作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小脚本读写教学特点

1

写作和阅读之间的互动

在微剧本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阅读欣赏——写作模仿——创作——阅读——反思——改进的环节不断重复、相互渗透。 例如,在第9场的开头ip形象,描述了Lea的母亲走进Izzie的房子。 仔细阅读全文后,学生们首先进行了模仿写作,然后创作了微脚本。 最终稿展示了写作和阅读之间的互动,如下:

[原文]

莉亚的母亲看到了篝火,蜡烛在明亮的画作上投射出温暖的光芒,还闻到了新鲜面包的味道。

【学生改编剧本】

莉亚的母亲进来了,看到了篝火,蜡烛在明亮的画作上发出温暖的光芒,还闻到了新鲜面包的味道。 莉亚的母亲犹豫了。

剧本中的“看到了火,蜡烛在明亮的画作上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新鲜面包的味道”是学生阅读原文后的模仿写作; 而“Lea的妈妈进来了”和“Lea的妈妈犹豫了”是学生对后面添加的回读内容的反思。

2

语言知识与语用能力的结合

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不在一个水平上表情包设计说明怎么写范文,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微脚本的过程中可以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造性地描述关键人物的肤色,将“深色皮肤”和“白皮肤”分别表达为“黑皮肤”和“白皮肤”。 当被指出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时,他们自己探索并纠正了“晒黑”和“白皙”的说法。 学生在编写微脚本的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逐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

迁移复杂性

在阅读后续微脚本的协同迁移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情节是否与原文高度融合,二是后续情节是否连贯、合理、逻辑性强。 以场景2(室外、篮球场)的对话为例:

[原文]

大多数时候,莉亚和伊齐只是在学校闲逛,但有一天,伊齐邀请她回家。

【学生改编剧本】

击球并停止说话

伊兹:我想知道你是否愿意来我家。

莉亚:嗯,我想我应该先问我妈妈。

(期待的语气) Izzie:我期待您的回复!

在上面的剧本写作中,原文只解释了一句话,学生们经过讨论后决定根据这句话来创作一个场景。 根据原文,Lea和Izzie是好朋友,邀请场景安排在场景2中,此时正好处于故事发展的前期,时间与剧情高度吻合。 学生们创造的“击球后停止说话”的设定,不仅符合好朋友一起锻炼的场景,也符合谈话的时序逻辑。 场景和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呈现出合理的情境转移。 Lea和Izzie的对话中情感态度的表达在逻辑上也与原文一致,这说明学生们也顺利完成了情感转移。

4

从模仿到创新

模仿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学生在写微文时,首先会模仿原文的写作风格,比如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以场景一(室内,客厅)的对话为例:

[原文]

“周六你可以去两个小时。”母亲放下电话说道。 “只有两个小时——别迟到一分钟。”

【学生改编剧本】

(Lea 的妈妈叫 Izzie 的妈妈) Lea 的妈妈:……Lea 这周六要去你家。 请照顾她并尽量让她早点回家。 很抱歉打扰你。 谢谢。

(Lea的妈妈对Lea说) Lea的妈妈:这个星期六你可以去两个小时。 但你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回家,不能晚一分钟。

这段微文字的内容脱胎于原文,其模仿痕迹明显,无论是语气还是修辞手法都受到了原文的影响。 模仿是学生最初写作的常态,也是后期创作的基础。

学生掌握了模仿技巧后,就开始创作。 微型剧本的创作需要通过情境或语境的创设来完成文学作品的延伸和拓展。 比如人物在情感设定上的基调的营造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设计。 例如,在场景1中,当Lea请求母亲允许她去Izzie家时,学生们用“乞求的语气”和“无奈”来完善情境,以呈现Lea和母亲之间最终的妥协。 学生编写的脚本如下:

(乞求的语气) 莉亚:妈妈! 伊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 她真的是一个好女孩! 我只会去一次——求求你——让我走吧!

(无奈)妈妈:好吧。 让你走一次。

整个微剧本的9个场景中总共出现了40种表情设计。 丰富的表达创作显示出学生创新意识强烈,创作效果显着。

但教师要注意,写作中的模仿和创造都需要把握尺度。 过度模仿或过度创造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前者因淡化创新而无法充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后者很容易因学生能力不足而导致产出质量低下。

结语

课后读微文、写微文是一种新颖、有效、有价值的写作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阅读和写作后续微剧本充满乐趣和挑战,能有效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抓住重点的顽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以模仿促创造,注重情境迁移与情感迁移的协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于作者

王群是上海民兴中学英语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

姜玉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育学硕士学科带头人,外语教育研究所所长。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