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通形象 > 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有哪三种-手脚的秘密:动画角色设计中比例的演变
2023
07-04

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有哪三种-手脚的秘密:动画角色设计中比例的演变

图 1 “威利号汽船”,1928 年

本文作者刘松,原题为《小手牵大手——动画角色设计中比例的演变》,2015年11月发表于《中国美术教育》,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很有趣:动画人物设计中的比例关系,尤其是手脚的大小关系。 另外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有哪三种,在学术聚会之前,我还分享了另一篇刘松的文章《》(点击进入),质量也很高。 (主编:野草)

当我们讨论“动漫”这个话题时,几乎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形象都是动漫人物! 这个角色要么是一位深入人心的动漫明星,要么只是在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匆匆瞥见了他。 就像谈论电影一样,我们最有可能想到的是电影中的人物或者著名的电影明星。 如果说电影中的人物是导演根据剧本中人物的需要来选择的,那么动漫中的人物则是导演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设计和创造的。 动漫人物是动漫的灵魂。 此外,这些角色的设计和风格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威利汽船》中的大手米老鼠(图1)和《疯狂原始人》中的小手一家人(图2),尽管两者都是迪士尼的作品。 与过去相比,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动漫人物的造型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未来会发生什么?

图2《疯狂的原始人》,2013

1、关于比例

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设计”是第一属性。 这就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普通艺术创作的理念。 美术和任何纯粹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它们是艺术家的个人表达。 而设计是指以视觉方式传达一种规划、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动过程。 [i] 这与在画布上随意绘制角色不同。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统称和简称,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图像的漫画化——以夸张、隐喻、象征为特征的讽刺或幽默的绘画。 [ii] 这幅漫画需要设计。 “动漫造型设计”其实与“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或“室内设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主体都是动漫人物。 所有设计过程中共有的考虑因素和布局,对于动漫外观来说,重点在于其比例。 可以说,动漫人物的造型设计是一种比例设计。

在西方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研究美学的人。 他们说,美在于“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艺术作品的成功“取决于许多数字的关系”。 对于任何形式的艺术设计来说,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其创作都离不开对事物整体和具体细节的有效把握。 归根结底,这种有效的控制就是对比度的具体应用。

泰普弗在他1845年的《面相学》(图3)中,通过改变脸型和各部分的比例,整理了大量的面部特征和人物表情的草图。 有的看起来又丑又怪,有的则与时下流行的动漫形象极其相似。 [iii]设计人物造型时,通过改变其造型的一定比例,很容易达到幽默、夸张的艺术效果。 大多数人都有过嘲笑夸张的名人漫画的经历。 比例的微妙变化赋予动漫人物不同的性格和鲜明的形象。 五官之间的比例关系、躯干各部分的比例、手脚的比例等,任何动画造型都有其独特的比例,甚至成为其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

图 3,Töpfer:面相学,1845 年

二、奢侈

早期幽默绘画中确实存在夸张的形象,但没有具体的形式。 直到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喜剧形式的代言人——小丑。 小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每个历史阶段对小丑的解读也不同(图4)。 [iv] 现在我们谈论的是像麦当劳叔叔这样的马戏团小丑,他们是第一批通过改变身体比例来达到喜剧效果的人。 19世纪末,在美国大街小巷和铁路沿线流行的马戏表演中,人们被这些戴着夸张手套、穿着皮鞋的小丑逗乐。 [v]

这种幽默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1915年,弗雷泽兄弟出品的经典卡通动画《逃离墨水池》里就是一个小丑(柯柯小丑)(图5)。 不仅如此,同一年,伟大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开始编写和导演自己的电影。 但这位天才只是把皮鞋改大了几个尺码,在衣服比例上做点小文章,就塑造了一个一看就让人发笑的经典形象。 人们发现,只要放大手脚的尺度,就会产生幽默、卡通的效果。

1920年代,布雷创作了彩色动画片《猫托马斯的首次亮相》。 历史上第一个明星级动物卡通人物“托马斯猫”问世。 那时候,把动物变成卡通人物似乎出奇的简单:把手和脚变大! 1928年,迪士尼吸取了“大钱”的精髓,推出了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片《汽船动力》,奠定了其在动画界的地位。 随后,《华纳》和《米高梅》延续了这种设计风格,《大款》逐渐成为经典。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好莱坞动画片主导了全球动画市场,以奢华为标志的卡通面貌影响了世界动画领域半个多世纪。

图4:马戏团小丑

图 5:《逃离墨水瓶》中的小丑科科,1915 年

3.打破僵局

尽管“奢靡”成为20世纪初动画设计的主流,但其比例上的奇异性逐渐暴露出形式主义的弊端和局限性:“奢靡”无法表现优美的人物形象。 早期动画作品中现实主义与卡通化的生硬融合就是一个例子。 迪士尼经典动画《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是奢华的卡通形象,但公主和王子却是逼真的造型。 漫画《勃朗特》中所有美丽的女性角色都是写实模特,而那些经常出错、闹笑话的男性则是奢华的卡通人物。 “大手大脚”只会让角色看起来像个小丑,不能用在气质优雅的角色身上,动漫角色的设计风格也将不再统一。

打破这一僵局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传奇动画工作室UPA(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 凭借《杰拉德·麦克博恩》等一系列风格化动画短片,UPA成为影评人和观众的宠儿,受欢迎程度甚至一度超越迪士尼(图6)。 [vi]UPA首次开始设计动画中的所有角色,无论男女、老少、美丑,比如压缩身高比例的荒唐牛仔; 迷人的歌舞女郎,双腿修长; 一个手脚萎缩的机智男孩,“大手”并不是走向卡通化的唯一途径。

图 6:UPA 动画中的角色,20 世纪 60 年代

通过调整造型比例,UPA不仅赋予角色鲜明的个性,也统一了动画世界中的角色造型。 而这种统一很快就出现在了迪士尼这个最“狡猾”的动画公司的几部新作中,比如《睡美人》《101只忠实的狗》。 这种设计很快风靡欧美,影响深远。 即使到了20世纪,卡通网的《史酷比》、《飞天小女警》等作品中仍然有UPA的影子。

20世纪70年代,随着少女漫画的兴起,日本发生了另一场重大革命。 这与手冢治虫、水木茂等一批“挥霍无度”的前辈相比。 池田理代子的《凡尔赛玫瑰》、细川千惠子的《尼罗河的女儿》等作品中,都用夸张的比例塑造了无数身材修长、大眼睛、小鼻子的俊男美女,以及甚至还出现了14个头、身体等“怪物”。 后来,这种造型风格在20世纪90年代克兰普的《圣传》、《东京巴比伦》和后来的《X战警》中大放异彩(图7),为今天日本动画的造型奠定了基础。

图 7:《X 战警》,1992 年

四、小手小脚

作为动漫王国,日本还有另一项创新。 Q版(可爱版)是一种刻意让造型变得可爱的造型手法。 头的比例大而短,身体的比例、柳肩、小手小脚成为了它的造型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漫画作品中。 Q版无论视觉还是设计理念都与手冢治虫和早期迪士尼的卡通形象完全不同。

Q版就是将真实比例的人物形象变得可爱,统一在Q版比例的世界里,视觉夸张的同时让人物看起来可爱聪明,而不是笨拙搞笑。 1990年,井上雄彦在《灌篮高手》中使用了Q版。 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Q版形象,角色频繁穿梭于现实世界和Q版世界之间。 这种大头、缩小手脚比例的设计,至今仍活跃在各类动画作品中(图8、图9)。 但如果说目前《疯狂原始人》等欧美动画中出现的“小手小脚”都是源自Q版,那就没那么简单了。

图8:Q版《灌篮高手》,1990年

1996年,华纳推出了新的超人动画系列。 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以及日本动画在美国本土的影响。 该系列的人物形象一改以往的写实风格,用阴影和大面积的色彩,以简洁硬朗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 除此之外,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有意缩小了手脚的比例,在倒三角造型中强化了超人伟岸的身材。 这种造型设计既满足了卡通化的需要,又满足了英雄形象的塑造。 “小手小脚”的比例似乎很适合这种角色,所以这种造型几乎出现在所有超级英雄题材的动漫作品中。 比如《超人总动员》、《星球大战之克隆人战争》、《变形金刚领袖的证明》等等。 看来缩小手脚比例已经成为当今动漫人物造型的时尚,这样的作品不计其数。

图 9:《最终幻想光之战士》角色设计,2011 年

图10:2010年《变形金刚领袖之证》新版擎天柱与旧版对比

结语

这些比例的演变让人想起时装设计中裤腿的那些变化:1860年代流行的喇叭裤; 20世纪80年代的锥形裤; 裤子,等等。 时尚总是反映人们的审美欲望。 [vii]动画造型的演变也是如此,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审美意识的变化。 当然,动漫人物造型的演变不仅仅是从“大手大脚”到“小手小脚”,这个过程包含了多种设计风格和造型特点。 如今的设计面向更加灵活和谐的方向,比例的运用更加灵活。 如果要表现一个笨重的巨人,可以把他的手臂设计得很粗; 如果想要表现出灵动的精灵,只需要减少手脚的比例即可。 需要突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并统一在一个动画世界中。

动画是一种文化。 它结合自身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所产生的力量和成就,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意义,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 [viii] 而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往往成就了一部动画作品,它也承载了这一切。 中国动漫人物造型的演变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都无法继承前人,所谓的创新大多都有欧美日韩的影子。 中国动画曾经辉煌过,也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作品。 今天,弘扬原生家庭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动画形象,是我们新一代中国动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i]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

[ii][英]博汉·林奇:《西方漫画史》,张春英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iii] [英]EH·贡布里希:《贡布里希集:艺术与幻觉》,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iv]谢克特吉祥物,乔尔。 大众戏剧:一本资料书,比较戏剧,2003 年。

[v]Lavahn G. Hoh。 美国马戏团,1793 – 1940,人文先进技术研究所,2012 年 4 月 20 日检索。

[vi]亚当·亚伯拉罕。 《当 Magoo Flew:动画工作室 UPA 的兴衰》,卫斯理大学出版社,2012 年。

[vii][奥地利]夏洛特·泽林:《时尚:过去150年引领潮流的时装设计师与品牌》,周欣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viii]于伟正:《动画笔记》,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年。

9【美】史蒂芬·卡瓦利尔:《世界动画史》,陈功译吉祥物设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有哪三种,2012年。

10 王永胜:《世界漫画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

11【美】约翰·卡尼梅克:《动画师的生存手册:迪士尼与皮克斯故事大师谈动画剧本创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12 [美]迈克·D·马特斯:《力量:动画素描与角色设计》,吴伟、王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