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祥物设计 > 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简单-多重语境下的符号建构——冬奥会吉祥物“冰吉祥物”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3
10-22

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简单-多重语境下的符号建构——冬奥会吉祥物“冰吉祥物”设计的实践研究

在设计的众多定义中,一种从语义角度的定义将设计视为“符号的构造”。 作为一种“承载意义的感知”,符号的意义解释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使用环境即语境的影响。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视觉符号,冰墩墩背后的意义比普通的设计作品更全面、更丰富。 要理解这一复杂的建造过程,我们需要超越美学,从多语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语境的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820年代提出。 早期的语境理论家将语境视为先于交流的固定实体。 这种语境理论后来被称为静态语境观。 1986年,斯珀伯和威尔逊合着的《相关性:沟通与认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情境”概念的诞生,即从认知角度对情境进行动态研究。 传统静态语境观与动态语境观的区别主要在于对语境的“历时”或“共时”研究。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冰墩墩的创作过程,笔者将以动态语境理论为基础,结合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吉祥物创作过程的个人经历。 从历时角度将创作语境分为历史语境和当下语境; 从共时的角度,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进行讨论和分析(图1)。

历史语境是指从不同时间维度的观察。 吉祥物的设计既要考虑其历史传承和传统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 而从同一时间维度吉祥物吉祥物的设计至少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脉络。 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现实因素是外部因素; 而内部语境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本或图像创作过程中的“语境”。 中文有“context”和“context”两个词,而英文只有一个词context。 所以我们用外部上下文和内部上下文来区分。 一般来说,它的重点更多的是创作对象本身的成分和方法,而不是对外部现实环境影响的分析。

一、历史脉络:继承与突破

丙敦敦的创作过程至少受到两个历史背景的影响。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及其带来的局限性和突破; 二是如何以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坐标,找到合适的位置。

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虽然是新符号的创造,但如果没有传承和延续,就很难获得人们的快速认可。 新符号虽然富有创意,但对于政府或市场来说往往具有过高的认知成本和风险。 这也是经过多次尝试最终选择熊猫形象的原因。 由于反复使用,熊猫几乎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 它类似于皮尔斯所说的“约定俗成的符号”,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和文化惯例。 而且,他友善、可爱、天真的形象深受世界各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此外,熊猫并不像“龙”等东西方含义模糊的动物。 既然它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形象“代言人”,那么基于现有的熊猫标志来创造一些东西将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后来通过对符号传递过程中解码受众的调查发现卡通形象,无论是专家投票还是公众投票,熊猫确实是最受接受和欢迎的选项。

其次,历史也给这一设计带来了挑战。 过去与熊猫有关的设计不计其数。 如何在限制内创新,避免重复,将成为团队的下一个挑战。 团队首先尽可能多地收集现有的相关熊猫角色设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当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公室和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建筑工作室都贴满了各种熊猫图案,提醒设计团队不要重复已有的图案。 元素。 幸运的是,恰好继承自糖葫芦的冰壳创意被保留下来,设计团队发现冰壳与熊猫结合的方式还没有出现。 同时,以熊猫为原型与冰晶外壳的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 外壳的形状还可以与头盔等冰雪运动装备相结合。 此次冰墩墩熊猫在保证造型独特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含义。

第三,从历届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来看,形象设计一直在发展,有过保守的尝试,也有过激进的尝试。 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可以说是历届奥运会中最激进的,但也是对公众接受度提出最大挑战的设计尝试。 相比之下,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吉祥物虽然也强调科技,但其日常卡通般的审美是大家都熟悉的艺术风格,因此更容易让人接受。 两者都出现在冰盾盾的设计之前,也为团队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衡量标准。

2. 当前背景:现在和未来

在吉祥物的设计中,所谓的现在往往并不是指设计工作进行的那一刻,而是对应于设计真正被应用的未来。 比如,2022年将举办北京冬奥会,所有的设计都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考虑。 因此,这个设计不仅要永恒,还要有前瞻性的眼光,确保一年内完成。 事后仍能感到新鲜。

因此,科技感的体现是本次冰盾盾设计的重点,也是奥组委专家对冰盾盾和雪融农两个角色的差异化定位所确定的,一指未来另一个则倾向于传统。 图2简要分解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元素。 为了体现科技感,一方面在原有的传统熊猫形象上加入了发光元素。 熊猫头上装饰着彩色发光冰丝带。 流动的亮色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和5G高科技; 熊猫手掌上的夜光爱心与之呼应,为原本以黑白为主的冰壳熊猫增添了一抹亮色; 另一方面,冰壳的嵌套不仅体现了冰雪的运动,也让整体形象像宇航员一样,就像宇航员一样。 来自未来时代的冰雪运动专家,寓意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的完美结合。 同时,冰壳也会给形象带来多变的可塑性。 之后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运动装备,包括溜冰鞋、头盔、曲棍球杆等,这一功能也给角色带来了更具未来感的感觉。

同时,冰墩墩的形象设计也受益于现代设计方法的技术变革带来的新的可能性。 对于传统的平面表现手法来说,冰材质和冰层中的发光效果并不是理想的选择,但现代3D渲染技术可以更真实地还原冰和光的质感。 因此,为了更加生动地表达人物质感,冰墩墩标准姿势的最终显示也采用了3D渲染,而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平面手绘显示方式。 此外,在冰盾盾衍生品的实际制作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冰壳材质并方便去除,在奥运衍生品中再次创新地使用了硅胶材质。

3.外部背景:文化和经济

作为全球奥运会的视觉符号,冰墩墩的设计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乃至全球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影响。 同时,随着奥运经济的成熟,体育赛事的推广和传播具有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而相关衍生产品的开业和销售是当今重大赛事中非常重要的经济效益来源。 在这种环境下,吉祥物不仅是社会文化符号,也是经济符号。 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和活动进行品牌推广,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形象进行多次转化和衍生,形成多种不同的产品,如各种纪念品、玩偶等,带来经济效益。

首先,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如何在体育精神和亲和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与标志设计不同,吉祥物除了代表品牌形象外,往往还需要更加友善、拟人化。 其造型普遍可爱、有趣、简洁、特色鲜明,能够得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们的普遍认可。 尤其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欢迎。 这也是本次公开评选过程中,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冬奥吉祥物”主题活动的原因。 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才能让它变得可爱。 仅就熊猫眼睛的变化而言,就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简单,包括它们的大小、弧度、颜色等,轻微的变化可能会带来视觉体验上的强烈差异。 包括最终图像中腿部的放置,为什么脚趾向内、稍微向内,也是根据熊猫的行走姿势,将熊猫本身的一些淳朴特征带到了整体造型中。 然而,作为体育赛事的吉祥物,仅仅可爱是不够的。 它还必须体现出充分的体育精神和状态。 过于可爱和年轻化可能会导致慵懒的外表。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也是冰盾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其中包括头部和身体的比例、腰部的弧度等。为了达到静动动作的平衡,角色Key Pose的姿势选择也是反复调整的结果,比如范围举手的次数,是举两只手还是举一只手等。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为了真实地展现大熊猫的运动姿势,团队成员还专程前往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通过先进的动作捕捉对大熊猫的姿势和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技术。

其次,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看,除了视觉形式之外,吉祥物的名称也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名也是符号创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考虑到国际识别性、易读性和记忆性,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发音和含义。 最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中文名称为“Bingdundun”,英文名称为“DwenDwen”。 重复的人物名称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对于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来说也很容易拼写。 其中,冰象征着纯洁和力量,这是北京冬奥会的特色; 盾盾寓意诚实、健康、活泼、可爱,契合了大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运动员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和励志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

第三,从经济角度看,吉祥物的设计要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适合各种尺寸,从小徽章到大型模型; 适合各种材质,包括金属制品或毛绒玩具; 并适用于已知或未知的各种领域、媒体和技术。 此时,“冰壳”的出现无疑为冰盾盾衍生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半透明的冰晶外壳设计在众多衍生产品中是独一无二的,其分体和组合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受到青少年喜爱的同时,有利于网络表情及授权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图3展示了相关衍生品,包括饰品、玩偶、服饰配饰等。同时,“冰壳”本身甚至可以直接成为吉祥物包装的媒介。 北京冬奥组委财务与市场发展部主任看到冰墩墩的“冰壳”后表示:“会徽、吉祥物的贵金属吉祥物牌、纪念币外面需要有壳。” 现在和未来,我们将打造贵金属金牌。” 大熊猫和银熊猫都只有壳,所以它们很和谐。”

4. 内在脉络:统一与延伸

对于写作来说,单词的位置应该考虑上下文。 同样,吉祥物设计设计,其视觉成分也应相互呼应,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同时保持统一的设计语言。 冰墩墩后期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也要求吉祥物符号在重新设计时也必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可以说,内在的脉络考验了设计团队在视觉语言构成上的专业能力。

首先,设计要突出重点,同时保持整体和谐。 在冰盾盾的早期设计过程中,团队也走过了元素不平衡的弯路。 鉴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为了体现两地的地域特色,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尝试加入一些相关的传统元素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简单,包括京剧的红脸颊当时,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在四肢上添加了如意图案,而面部的开口则与祥云和雪绒花的形状相结合。 尽管我们已尽力尽可能不引人注目,但大多数模式看起来都很熟悉。 最后,组委会专家指出,这种方式过于注重细节,导致整体效果不佳。 对于吉祥物这样的人物设计来说,如果整个人物都是由这些符号组成的,就会削弱图像本身的辨识度和整体视觉特征。 另外,直接挪用固定图案往往会让人感觉牵强、画蛇添足,很容易显得老气,平均的受力设计又让人感觉缺乏重点。

因此,在全球化、受众年轻化的今天,在体现地域特色的同时ip形象,要尽量使用新颖的元素,简洁明了,避免堆砌。 就像冰丝带场馆新元素的加入一样,其灵感来自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的造型。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比赛场馆。 双曲马鞍形冰丝带造型与熊猫脸上的冰壳窗相结合,看起来自然又巧妙。 同时,其独特的造型也解决了重复的问题。 发光的特征也是整个图像的点睛之笔,给人发光的感觉。

其次,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物的设计也需要保证整个视觉生态的统一性和可扩展性。 吉祥物作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其存在是为了提高品牌传播的速度,并与标志一起形成完整的形象识别系统。 两者的结合将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亲切感。 为了更好地呼应主标志体系,冰盾盾选择了与北京冬奥会标志类似的渐变色系。 在未来的场景应用中,两者结合起来将会优势互补。 全球数十亿观众将通过现场或电视网络转播等方式观看和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因此,从可扩展性的角度来看,多平台交流就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这涉及到角色动态等问题。 要保证人物的一致性和一致性,不仅仅是一个角度,而是多场景、多角度、多姿势。 正直。 因此,队员们不仅要做出标准姿势,还要研究冰墩墩的动作姿势和相关变化。 图4为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跳台滑雪比赛项目。 标准姿势,涉及到很多与体育赛事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冰壳和护具之间的一些变化关系。

此外,作为时下最流行的通讯手段,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还为其精心设计了专属表情包。 表情包的设计也要求冰墩墩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统一性。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姿势、不同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搭配和姿势的结合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此外,还需要对角色的性格、言语风格等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位。正式发布的“动起来”吉祥物形象表情包包含了“打个招呼”、“一起跳舞”、“一起跳舞”等常用表情。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冰墩墩憨厚活泼的形象特点,而夜空中飞舞的动画表情则展现了冰墩墩科技感十足。

5. 总结

作为重大国际赛事的象征,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中任何一个设计元素的选择都不是偶然,而是经过多角度综合思考和意见后达成的共识。 对于现代奥运会来说,吉祥物的设计不仅仅是创造一种形式,而是融合多种文脉,构建完整的意义体系。

综上所述,结合施拉姆的传播理论模型,将吉祥物符号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以下框架图。 如图5所示,设计团队在整个系统中主要扮演编码员的角色。 一方面,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寻求突破和创新; 另一方面,它努力寻找能够指向现在和未来的设计元素。 根据作为解码器的观众和读者的反馈和建议,通过专业的表达和复制手段,在保证吉祥物视觉构成统一、和谐并具有良好延展性的基础上,打造出符合历时性的吉祥物并构建了共时上下文。 吉祥物符号。

此外,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吉祥物名称的发音应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朗朗上口,视觉形象应给人可爱、友善的印象,同时又不失体育精神。 而作为奥运品牌的营销大使,冰墩墩新颖的材质和衍生方式也将为本届冬奥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整个符号构建框架中,吉祥物处于中心位置。 在历史、现实、内部、外部四大背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监督、促进的有机循环生态系统。

奥运吉祥物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拉近人们与奥运赛事的距离,向普罗大众传递体育精神。 因此,吉祥物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符号,其评价最终还是要回归公众和市场的检验。 虽然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蓉蓉”已经发布,但相关的设计工作还没有结束。 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

文章原创发表于《艺术设计研究》2021年第3期(所有图片均取自原文)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