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祥物设计 > 科技节吉祥物设计-林存真:我们收到了来自冰岛和非洲的吉祥物设计设计稿
2023
07-03

科技节吉祥物设计-林存真:我们收到了来自冰岛和非洲的吉祥物设计设计稿

9月17日晚,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蓉蓉”同时发布。

发布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资深专家林存珍。 她全程参与了吉祥物征集、评审、修改工作。 林存珍透露,在吉祥物征集过程中,共收到作品5816件,提交范围非常广泛。 在修改过程中,对两队分别设计的吉祥物和残奥会吉祥物进行修改和匹配,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

林存珍,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高级专家。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两个吉祥物是不同团队的作品。 “搭配”并不容易

新京报:能否介绍一下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征集的流程?

林存珍:我们一共征集了5816件作品,提交作品的范围非常大。 收到吉祥物时,不断有来自国内外的稿件交来,还有一些稿件是从很远的地方送来的。 也许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已经发送了手稿。

这让我非常惊讶。 原来世界上那么多地方都在关注冬奥会的吉祥物。

今年1月7-8日,我们审稿了。 在浏览稿件时,我发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多稿件非常有创意。 我意识到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群年轻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90后”,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设计灵感的来源也多种多样。 有时候你会觉得这太意外了,也很好玩。 虽然图片不是那么专业,但实际展现出来的创意却相当独特,而且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

还有很多中小学生的作品。 我发现现在中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审美观也很广泛。 与以前不同,似乎每个人都画某种类型的画。 中小学生提交的作品中,有绘画,有的使用各种材料,有的在刻纸上刻画,内容特别丰富,也颇为有趣。

新京报:最终选定的两个吉祥物来自不同的设计团队。 他们事先没有看到对方的设计。 为什么呈现效果如此协调?

林存珍: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 最初我们以为一对吉祥物会来自一个设计团队。 然而吉祥物,在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团队可能会在一种设计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而在另一种设计上花费较少的精力,或者可能对一种设计有特殊的感觉而对另一种设计没有特殊的感觉。

本来我们并没有对团队设计的两个吉祥物进行拆解重组的想法。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询问是否可以拆卸并操作。 征得领导同意后,我们决定对吉祥物进行重新整理。

不同团队创作的吉祥物确实很难搭配。 匹配工作主要由我们团队完成。 提交稿件的设计团队并不知道另一个吉祥物长什么样,但他们会收到我们的一些设计修改要求,比如调整得更高或更短。 、胖一点,或者如何将手举到适当的高度等等,这样才能很好地做好两对的搭配关系。

分别展现“科技梦想”和“文化情怀”

新京报:整个吉祥物设计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林存珍:我们都有过非常困难的时期。 一开始,“冰墩墩”头上并没有冰丝带。 当时我总觉得这个吉祥物少了点什么,不够有特色。 如何与冬奥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时人们认为冰墩墩有一个冰晶外壳,因冰雪而与冬季奥运会联系在一起。 这期间,我们召开了很多次会议,一度认为这个计划真的可行吗? 有一天,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伟突发奇想,询问冰丝带(国家速滑体育场)是否可以融入其中? 当时我就觉得可笑,一个场地怎么能到你身上,但是赵部长却坚持说,你回去想想,可不可以试试?

有了这样的提议,我开始思考如何妥善安排。 冰丝带的形状有点像冰壳在脸上形成的形状,然后我就想能不能把冰丝带放在脸上封闭一下。 做边。 然后我给光美团队发了很多冰丝带的照片,说要尝试一下这个建筑在封城时的表现。 因为冰丝带是一个椭圆形的建筑,一开始我还在考虑要不要竖着放,横着放,怎么放等等。

经过几次调整,我发现穿上后很合身,而且没有那么突兀。 另一个惊喜是,冰丝带戴上后,冰墩墩看起来就像一名宇航员,将科技与太空的梦想结合在一起。 它是又一条冰丝带,又一个冰晶贝壳,又是中国特有的动物。 位置立刻就很清楚了。

新京报:两个吉祥物有哪些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解读?

林存真:把两个吉祥物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要站在组委会的角度去考虑,两个吉祥物放在一起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承担什么任务,表达什么样的声音,倡导什么样的理念。 两个吉祥物不能说同样的话,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任务。

所以在最后的配对中,我们指导设计团队修改的时候,是有一个偏见的,一个是科技梦想,一个是文化情怀。

比如冰盾盾就更偏向科技感、未来感、运动感,承担了科技梦想的角色。

薛蓉蓉是一个红灯笼,是一个特别独特的吉祥物。 在我们奥运会的历史上,还没有哪吉祥物会自己发光,但是灯笼是从里到外发光的。 这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提醒设计团队修改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让它在我们心里变得更光明。

原版的雪蓉蓉,头上的雪面积会更大,残奥会的吉祥物就放在雪上。 后来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在薛蓉蓉的身上形成了一个发光的光环,并将残奥会吉祥物放在光环之上。 当时的想法是,灯笼本身发出光和热,用自己来照亮别人。 这也特别符合残奥会的理念,即点亮心中的梦想,让残奥运动员激励世界。

薛蓉蓉肩负着文化使命。 灯笼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上,只要看到门口挂着红灯笼ip形象,大家都知道这是属于中国的地方,或者是中国家庭,或者是中餐馆。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众所周知的中国文化符号。

利用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研究熊猫的动作

新京报:在修改吉祥物的过程中,您有哪些考虑?

林存真:设计团队正在尽力做出最好的作品。 但我在冬奥组委工作,所以我必须考虑得更全面。 我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领导决策提供非常有根据的专业支持,无论是美学还是设计性能,还是未来授权产品的应用开发、宣传和应用。

每个团队可能只做一两个吉祥物设计设计,而我可能要做很多。 我必须非常认真地思考每个吉祥物,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如何调整才能更多地体现特色。

我还需要考虑到,交给领导参考的设计不可能是一种风格。 在符合奥林匹克文化、新时代中国形象以及吉祥物应用的前提下,吉祥物可以多方向尝试。 可以是卡通形象,三维形象,是否要更加拟人化,是否会有机器人的感觉,是否有未来感等等,我们会区分几个候选方案的风格。

新京报:为了更好地研究大熊猫的姿势,你们还使用了光学动作捕捉技术,能介绍一下吗?

林存珍: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对熊猫进行各种设计,比如品牌、商标、产品、玩具、服装等,因为大家都非常喜爱动物。

当我们查看这些设计时,我们发现大家给熊猫添加了很多审美的东西,比如卡通化或者拟人化,但是真正的熊猫最原始的特征是什么? 事实上科技节吉祥物设计,我们还没有很仔细地观察过。 就设计而言,研究还不够。 冬奥会吉祥物应该体现大熊猫的哪些特征,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我决定,我是否可以做一个研究步骤来研究熊猫有哪些特征以及哪些特征可以使用。

当时我们请了光学动作捕捉的老师在熊猫身上做捕捉点,研究它的运动特征。 但是你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能透露我是冬奥组委的工作科技节吉祥物设计,否则人们就会猜到你要做什么。 所以很是头疼。

对方说,如果不方便说出具体的动物,可以说出一个形状。 我刚才描述了它,它很胖,它的形状可能有小猪那么大,它有毛茸茸的耳朵和毛茸茸的身体。 告诉完这些典型特征后,对方就会开始准备,动作捕捉点怎么粘贴,捕捉点有多大等等。

新京报记者 吴伟

编辑张畅校对郭莉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