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表情包设计 > 表情包作品设计说明-浅析表情符号的社交功能
2023
07-04

表情包作品设计说明-浅析表情符号的社交功能

关键词: 表情包 文化功能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表情符号正在逐渐取代部分语言和文字的功能,成为网络社交的新主角。 千变万化的表情符号让大部分年轻人在网络互动交流中避免了单一文字交流带来的情感缺失,但留有解码空间的表情符号也让他们作为一种社交产品,造成了代际障碍。沟通。 网络表情符号本身的社交功能正在不断扩展,在有限的发展环境下成为一种具有多重影响力的新社交语言。

1、新媒体催生新社交网络——“表情社交网络”

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人际关系必须依靠某种媒介来实现个体之间的沟通。 因此,媒介在社会中的使用和普及程度直接影响媒介文化的形态。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1],不同的媒介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传播语言和传播渠道对社会传播、接触和理解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媒介文化形态。 [2] 目前,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社交媒介,而以此媒介不断产生的网络社交平台正在逐步扩大用户的社交圈。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使用,人们的社交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加追求表达精准、高效、有趣。 以微信为基础的社交软件催生了一批配套的社交语言,从文字到语音再到图像,正逐渐向更加高效、多样的表达方式转变,越来越模糊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社交渠道,同时缩短了社交时效。 在一切都追求效率的碎片化时代,社交软件的制作者们无疑都在极力发挥产品的功能优势,在努力保持原有高语境的同时,积极采用简短、简单、直白的网络语言。 ,形成高低兼容的文化语境。 这不仅极大增强了人类社交互动的亲和力,也丰富了网络社交媒体的文化语境。 表情包应运而生,因其更加高效、直观、好玩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沟通和交互的效率。 。

由于表情符号的无限存储、无限制作和传播、种类繁多、无内容限制,制作、收集、转发表情符号等自主行为的个体差异较大,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交场景,即“表情符号” 。 “包装社交”。这种社交方式在年轻人中比较常见,他们用表情符号来互动、展示自己、调侃自己,并在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情库。”等网络新词汇。 年轻网民重构了一套含义各异的表情符号,并在社交平台上使用它们来充分表达自己并隐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从而获得新的社交体验,即获得自我安全感。 探究该条件下的某种可能性。 表情符号使得网络传播交流中呈现的情感和语义更加多样化,网络传播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表情符号的社交功能

(1)直观的情感表达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等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其传播载体已经从单一的文字向文字、语音、图像兼容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图像语言正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文本语言的部分功能。 从最简单的符号表达,到基本图像的表情符号表达,再到用任意图片创作和存储的表情符号,图像语言的社交功能在不断拓展和完善。

在交际过程中,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语言和语调占一部分,面部表情和姿势也占有极其重要的比例。 可见表情包作品设计说明,面部表情、姿势等表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非常重要。 当双方语言沟通不通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 比如表达情感时,使用表情符号更加生动。 即使有语言障碍,也能让双方了解彼此的情绪。 表情包摆脱了语言差异带来的弊端,让语言交流不再是社交表达的唯一方式。

流行的表情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单一图像、图文结合、单一文本。 其中,单文本表情符号数量相对较少吉祥物,与文本表达效果差距较小,因此我们不会过多讨论。 单图表情包完全用图像语言代替文本语言。 用户借助表情符号包中的图像而不是文字描述来表达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情感表达和意义传递更加直观,更有临场感。 结合图像和文本的表情包通常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有趣地解读同一张图像。 图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拼贴,给予接受者更加生动、丰富的信息。 这种表情包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并化解单一文本语言的僵化,抵消单一文本难以达到的意义表达和人物状态,从而获得文本传播无法达到的社交效果。 。 信息接收者在社交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三维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时间和空间差异造成的信息缺失,解决了因情境缺失而导致的信息传递错误的问题。社交网络过程中的语言。

表情符号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交流方式,即不需要信息的发送者表达大量的文字,只需要一个表情符号就可以充分表达。 在相同的时间内,视觉内容向受众传达的信息量远高于文字输出传达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交效率。 然而,图像的表意效果是否一定比文字更准确,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信息表达方式和接受者的教育水平、表达能力、表达情感类型、表意目的有关。 得出结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使用表情符号进行交流可以让社交互动更加高效,社交语言更加多样化。

(2)社交距离的新定义

当前的网络社交媒体和平台足够多样化,足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交需求。 在线社交网络将人们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拉到了很低的水平,但表情符号的出现进一步模糊了这个界限。 在人际交往和交流中,社交媒体的核心作用是沟通、表达自我、传递情感,而表情符号则为这种社交媒体增添了一个新的功能,那就是重建社交距离。

与传统的文字和语音表达相比,使用表情符号可以快速表达难以言喻的情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人际交流方式。 相比之下,文本的模糊性以及用户的含蓄或复杂的性格使得信息的接收者很难完全理解发送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读。 但表情符号的使用降低了双方的沟通成本,缩短了社交距离。 以问候表情符号为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会互相打招呼或打招呼作为一种主动行为,而开始对话或聊天通常需要一系列的问候互动。 而用文字或语音打招呼ip形象,则显得过于严肃,削弱了发件人本人的热情和亲切感。 但如果你发送一个表达问候的表情包,比如带有文字“你好吗”的问候表情包等,很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自然地开始对话。 这种快速缩短社交距离、打破社交尴尬的功能,是表情符号对人际交往最显着的积极作用之一。

另一方面,凭借图像的暧昧幽默和文字的解读,这类表情包可以轻松高效、快速地调节聊天气氛,同时还能委婉地表达自己。 有社交障碍或恐惧的人可以利用表情符号在社交网络中找到自己的舒适区,从而达到社交目的。 这在互联网以外的社交环境中并不少见。 一些善于用表情符号进行网络社交的网民,在现实生活中却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 这是由于表情符号中社交距离的新定义所致。 图像与文字相互解读,从而达到单个文字或图片本身意义的延伸或错位,达到搞笑有趣的效果,降低双方的心理界限。 这一特性很大程度上使得部分用户依赖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流。 表情符号的功能与直观地表达情感相反。 它可以代替语言和场景的直接感受,减少人们在社交中的心理顾虑和沟通焦虑,达到场景外的社交效果。

(3) 身份与圈子分离

拉康的镜子理论提出:“‘我’的自我意识是在‘想象的激情’和‘与自身身体形象的关系的活力’中形成的,‘我’的主体功能在象征性的语言符号。镜子中的‘我’是主体我所构想的客体。” [3]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传播的双方通过社交平台发送表情符号进行交流,从而想象出另一个空间,即镜像中的自己,并利用镜像中的形象进行交流。 网络世界中的“我”重新编码表情符号,寻求身份和群体归属感。 大量的表情符号创作者和使用者在这样的身份下创造了独立于现实生活和真实自我的新意义群体,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4],意义的延伸形成了意义与文本或图像本身分离的表情符号。

从传播的主客体关系来看,表情符号是作为客体产生的,反过来又在传播过程中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交流方式。 由于表情符号取代了大量的言语表达,其结果一方面是沟通内容从文字简化为符号,另一方面也让沟通充满了不言而喻的“默契”。理解”。 然而,受文化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不同的人对大量模糊的表情符号有不同的理解。 尤其是那些“无厘头”式“有内涵”的表情符号,模糊表达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 [5]它的传播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根据上下文可以有多种解释。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特征,模因叙事本质上否认了终极解释的存在。 一群对同一网络元素有相似认知的人,成为了“情感共同体”,形成了独立的圈子,这也是所谓“网络霸权”的表现。

互联网的主要用户被认为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在“淘汰”了一些老群体之后,互联网的集体狂欢就被限制在了一定的圈子之内。 这种代际差异在表情符号的使用和传播中尤为明显。 例如,“微笑”的表情符号在年轻人中意味着“无语”和“尴尬而不是礼貌的微笑”,而在中老年人中仍然如此。 “微笑”的本义被保留。 在年轻人中,“中老年表情包”的审美情趣也成为人们调侃和嘲笑的对象。 这种代际差异、思想差异、品味差异,都体现在以表情符号为考察标准的传播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表情符号在很多情况下都存在意义不明确、群体有限的缺点。 虽然通过一定量的共享情感和意义,我们可以将自己融入到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中,在安全感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社交活动。 但这种有限范围内的沟通,实际上正在损害用户的社交能力,限制了用户对世界的感知,并在不同年轻圈子之间造成沟通障碍,形成代际沟通损害。

三、结论

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人类互动提供了新的媒介,从而创造了多种可能性。 媒体技术本身是一种“文化背景”,是基于共同利益、价值观和共同实践形成联盟的新舞台。 在这个新的场所,新媒体技术促成了各种“社群”的新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网络社交场景,这为表情包等视觉图像传播工具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集体狂欢的产物具有后现代社会交往的痕迹。

表情符号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交流方式,可以直接表达情感或含蓄地寄托情感,成为网络交流互动的重要表达方式。 用户摆脱现实社会的经济文化束缚,基于跨地域、共同的图像语言自发形成新的社区。 表情符号作为一种社会话语,脱离了书面语言的抽象符号系统,以不同的编码和解码交互方式实现个体自我表达的需求。 表情符号社交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契合了当代年轻人浅层的社交需求。

然而,如果不能充分表达沟通者的意图,使用表情符号进行沟通很容易导致人际沟通中的误解。 当表情包模拟现场交流时,不同群体之间也隐藏着认知鸿沟。 过度依赖图像来表达自己很容易导致表达能力有限,这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环境的人很难使用表情包进行社交。 因此,我们在肯定表情符号对人际交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弊端。

参考:

[1] [增]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类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3页。

[2]吴冰:《论移动社交媒体的文化特征》,《今日传媒》2018年第8期。

[3] [方法]尼克·拉康:拉康选集,褚小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表情包作品设计说明,第95页。

[4] [添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体:论人类延伸”,第 14 页。 50.

[5]吴晓坤:《网络表情符号: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与符号》,《人民论坛》2020年第4期。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