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dmax > 游戏设计培训机构有哪些-校外培训即将迎来强力监管。 体育院校将何去何从?
2024
05-02

游戏设计培训机构有哪些-校外培训即将迎来强力监管。 体育院校将何去何从?

·两会代表、委员表达“义愤”,甚至有代表建议“全面取缔校外培训机构”

·中央电视台停播网络教育广告;

·《国务院教育指导委员会:不缴纳超过3个月或60学时的一次性培训费用》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份名为《关于教育部‘双降’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报告》的文件激起了波澜——3月26日,跟谁学、好未来、新东方股价集体暴跌,跟谁学下跌最终增长了41.6%。 你可以感觉到。 这不是4分,而是40分。 据说有一家基金机构(传说是传说中的Bill Hwang)因为跟谁学单边下跌而爆仓。 被迫清算,百度、腾讯音乐等仓位被抛,导致百度跌幅超过8%,腾讯音乐跌幅超过10%。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双减”这个词,意思是不仅减少校内培训,还减少校外培训。 校外培训主要是“培训机构数量有限、时间有限、价格有限”。 从这份文件我们可以看出游戏设计培训机构有哪些,它主要是限制学科培训机构,但不要认为学校内部的变化不会对学校外部产生影响。 文件还提到“延长在校上课时间、周末在校园设立一天优质培训服务等”。 如果大学范围强制执行,孩子们的可支配时间肯定会被压缩。 时间是时间的屠刀,也是这个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

应对监管

这么多信息,哪个是信号,哪个是噪声?

不被噪音打扰,其实就是去发现那些不变的东西,就像贝索斯说的,“把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东西上,把你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不变的东西上。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 令人兴奋的原则!”

贝索斯深知零售的本质是“无限选择、最低价格、快速交付”。 商业上的成功需要顺应人性,而他心目中零售的三大本质也顺应人性(弱点):贪婪(无限选择)、占便宜(最低价格)、及时反馈(快速交货)。 抖音、王者荣耀、拼多多等都是顺应人性的好产品。

从人的角度来看,运动培训行业的商业本质是什么? 我试着大胆思考。 因为顾客的角色是分离的,孩子和父母都是顾客,所以我们要考虑这两种人性:

儿童——上瘾(游戏化:有趣、反馈及时、成就感、故事世界等)

家长——缓解焦虑(中考体育/升学/出国留学等)、虚荣心(对孩子产生nb、发朋友圈等)、懒惰(把孩子成长的责任转嫁到教育上)机构)

因此,游戏化(让孩子上瘾)、安全感(缓解家长焦虑)、直观的成长体验(可以感动、可以暴露、可以吹走)可能是运动训练行业不变的产品和商业本质。

认清行业本质与应对近期行业迎来的强力监管有何关系?

你越了解本质,你就越懂得如何坚持最重要的事情,你的专注力就会越强; 你的专注力越强,就越容易识别噪音并知道如何应对不太可能逆转的趋势。

监管越来越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几乎所有合法行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监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无论是政府监管还是行业自律,都是必然趋势。

校外培训行业(包括运动培训)怎么样?

校外培训,这个让孩子们又爱又恨、家长又爱又恨的服务行业,尤其​​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小行业,而且仍然有需求。 占中国GDP的1%。 凡是能介入的互联网巨头都会介入。 所以这个行业在资本的帮助下发展得非常快,也迎来了行业监管的速度。 以及强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其实,最难的不是家长,也不是培训机构,而是监管机构。 让所有人都满意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教育部虽然为难,但态度也比较强硬:行业标准化是常态。 所以,不要幻想回到培训行业的坎坷日子,到处捡钱,不理睬。 强有力的监管必然意味着提高机构成本。 这一定是一件坏事吗?

让我们举个例子。 当滴滴越做越大,想不被注意到都很难。 比如安全问题频频见诸报端,网约车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安全门槛越来越高(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滴滴在安全方面的投入)。 对于滴滴来说,也不全是坏事。 对于其他收入远不及其的网约车平台来说,也面临着强有力的监管。 投入巨额资金和技术来解决安全问题,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场巨大的竞争。 门槛,这个门槛也会挡住所有的新进入者,所以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龙头企业只会更加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强有力的行业监管一般会间接帮助这些巨头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间接帮助他们设定更高的门槛。

但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就一定是这样吗? 先说K12,再说体能训练。

线下K12培训是一个非常分散的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并不大。 不然的话,联业新东方早就称霸天下了。 加强监管是否会对他们成为寡头产生显着的加速作用?

看似效果不大,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标准化的成本与规模有多大关系?” 虽然滴滴的安全标准化成本很高,但分散到每辆车上时就非常低了; 然而,校外培训的标准化成本包括学校资质、教师资格、教学内容、培训时间、收费周期、资金监管、安全条件(教室面积、视频监控、消防等)和广告等。 短期来看,很多方面与规模关系不大。 无论你是学而思还是夫妻店,师资和教室的标准化成本都无法按规模摊销,因为线下培训的主要成本是人力和场地。 相反,夫妻店的“小船易掉头”可能对“腰部”培训机构的影响最大。 头部机构很容易获得资本支持,未来行业将变得更加哑铃形。

对于在线K12培训来说,行业集中度可能更高。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网门槛比较高。 但在线培训的网络效应并不明显。 与微信、抖音、滴滴、美团、携程等互联网平台公司不同,成为领头羊后很容易形成细分垄断。 在线教育师生之间不存在网络效应,学生之间也不存在网络效应。 因此,即使行业高度集中,也不意味着网络效应的垄断优势就会建立。 而从目前名师直播大课、导师小班社区的模式来看,在线教育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也就是说游戏设计培训机构有哪些,学生越多,需要的导师就越多。 人力仍然是成本的大头,而标准化成本不会被规模摊销太多。

由此可见,加强监管不会对K12教育龙头企业成为寡头产生明显的加速作用。

那么,运动培训行业又如何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运动训练行业的标准化迟早会到来,监管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不一定低)。 必须强调的是:不能心存侥幸。 不要以为体育政治是正确的,就可以免受规则的约束。 “学校资质、教师资质、充电周期、资金监管、安全条件等。” 可能不会丢失。 可能早有B计划。 分离。

其次,即使运动培训行业的监管相对宽松,也不意味着孩子每周会参加5节运动课,而且我猜测K12培训的强力监管也不会影响家长让孩子接受的热情辅导,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缓解。孩子的教育和上课是固化焦虑的唯一途径。

因此,体育培训行业的创业者应该在办公桌上刻上“早”字。 只有在监管到来之前提早进行理性试错、掌握更多主动权,才能反脆弱,抓住监管到来后的“积极黑天鹅”机会。

我们再讨论一下,强有力的监管是否对体育产业龙头企业更有利? 有一点,但绝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积极的一面——强有力的监管不断提高行业门槛。 然而,运动培训行业更加分散,龙头机构仅占整个市场容量的不到1%。 这个行业线下严重,劳动力和空间是成本的主要部分。 行业标准化主要是针对劳动力和空间。 每次开设校园,都要支付类似的费用,边际成本不会下降太多。 行业标准化带来的成本增加也不会被所谓的规模所稀释。

因此,无论是巨头还是夫妻店,都无法节省标准化成本,规模在这里无法发挥太大优势。 强监管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

行业不变才是最重要的

应对好监管,才能避免我们被淘汰。 只有抓住关键点,才能影响结果。

我们押注于行业不断增长的体验需求,押注于行业人才培养的方法论,押注于跟随消费者行为不可逆转的营销趋势,押注于行业即将到来的新机遇。 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坚持的。

我认为体育行业需要坚持长期经营原则,认真探索以下机遇:

1)体育的本质是教育

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我对体育教育了解得越深入,就越明白在这个行业坚持教育至上的重要性。

说到教育,人们很容易想到体育运动对人们身体素质的教育作用。 提高身体素质是相对容易实现的。 只注重“上体育课、锻炼身体”,衍生的商机也有限。

但体育教育绝对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你可以通过参加更多适合自己的竞技游戏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意志力、竞争、团队合作、规则礼仪、品德气质、诚信自律、与自己较量、独立判断与思考、耐心与耐心”等。专注力、情绪控制、正确对待输赢等等,仅仅跳绳到100分肯定达不到“品格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需要把体育和教育结合起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加比赛。只有根据孩子的天性和家长的人性化设计,才能让体育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孩子才能体验到体育的真正魅力,从而“上瘾”。超越客户层面,只有“上瘾”,才能衍生出更多商机。

尤其是在业务逻辑上,“招生获客、课程辅导、组织管理、服务体验、增值收益”,从左到右是紧迫性,影响着一个教​​学培训机构的生存,而从从右到左依次是重要性、影响力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持续发展。

2)体育教育如何设计符合人性的产品?

商业和产品的成功需要顺应人性,而个人的成长则是反人性的。

体育教育应优先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 成长没有捷径,胜利也没有办法。 它需要反复刻意练习,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 辛苦是必然的,这是反人类的; 但体育比赛都是游戏,游戏也是人性​​的。 于是,话题就变成了如何基于人性来设计反人类的产品,有点绕,比如“如何将运动训练游戏化”、“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运动游戏中”、“无意识PK、及时的反馈、持续的成就感”、“如何让孩子在对某一项运动产生兴趣之前不放弃”等等。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影响产品和服务的黄金指标——课程继续率和推荐率。

3)体育院校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

杨国安老师说,企业的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在运动培训行业,战略思考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无论是大方向,还是运营、产品的把控,只要不是太急功近利,逻辑混乱,就不会有大问题。

然而,组织建设确实被大多数体育培训机构低估了。 组织能力的高低往往代表着执行力的高低。 很多创始人有很好的想法,但往往无法实施,或者执行效率很低。 这个时候,很容易归结为一个一刀切的原因——“用错了人”,所以才招人。 但招人是一件需要努力和运气的事情,并不容易。 很多时候,这不仅仅是人的问题。 组织内部的沟通也极大地影响执行力。 牛根生说,“80%的执行力取决于充分的沟通,企业80%的冲突和误解来自于沟通不畅。” ”。

从理性来看,这个行业目前还无法吸引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才。 现有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经验,沟通、时间管理、协作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还比较缺乏。 影响组织的执行能力。

体育培训行业是一个重线下、人对人的服务行业。 机器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取代人,所以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课程很容易标准化,服务可以有SOP,但人的标准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已经成为组织扩张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如何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对增长的影响是组织建设的关键。 核心问题。

哪种人才最难复制? 答案是商店经理(或校长)。 就像大多数线下服务机构一样,兼具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店长是关键。 店长的培训、复制和激励机制是影响组织的因素。 增长的核心因素。 我们暂时把它放在一边。 这样的人一般很难招到,也很难很快培养出来,但要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4)短视频

为什么看重短视频?

因为父母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视频账号,这意味着营销和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媒介需要改变。

诚然,体育教学、比赛的服务场景不太可能直接线上化,但教学、比赛的短视频效果外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今,很多电器的说明书都变成了二维码,后面还附有短视频。 人性一旦适应了这种“懒惰(比阅读文字和图片容易得多)”的媒体形式,就很难回到过去,而且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可以说,从“大”意义上讲,短视频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媒体,正如媒体研究大师麦克卢汉所说,“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不仅决定了信息的风格,也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决定了信息的风格,也决定了信息的内容。” 未来短视频对教育服务行业的影响力绝对会让你感叹。

短视频不仅是获客的有效营销手段,也极大提升了家长的服务体验。 如果体验好,自然会带来更多的推荐。 教育行业如果只靠获取新客户,就会走进死胡同。 。 短视频不仅赋能营销,甚至可以赋能家校服务、教学、竞赛服务、培训等。一切皆有可能,不是放大它的价值,而是看到它的趋势。

5)体教融合

这种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如果真的大力推进,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什么我们说“如果”? 不是悲观,而是理性,因为历史上,实行过体育与教育结合,但效果平平。 一场涉及两个部委、多个利益的博弈并不容易,但如果政府决心坚定,就绝不会回头。 时间和空间都与过去不同了。 我愿意更加看好前景,期待看到“钱”。

体育与教育融合≫提高中考体育成绩,“≫”是一个远远大于的数学符号。 如果只是把体育变成应试教育,陆元振的看法是“以毒攻毒”,而中考提高体育成绩则是“善意的胁迫”。 你也能感受到卢先生对这一举措的无奈,但至少有一条不完美但可行的路径。 而且,《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37条,只有1条提到提高中考体育成绩。 其他人就这么被忽视了吗? 媒体愿意寻找一个引人注目的入口,但企业不能这样偷懒,而应该更加认真、独立地思考。

如果只是“跳绳得100分,提高中考体育分”,那还是体育功能的第一层,即提高身体素质。 这些测试标准已经很明确了。 对于商业来说,他们只会创造一些“弥补课外差额”的机会。 而且,很多孩子一旦运动成绩提高了,就需要多训练卡通形象,而不是继续学习。 这正应了那句话:数学和英语有很大不同。 语文、数学、英语的试题不断变化。 每年都差不多,但每年的题目都不一样,更何况奥数、叶杯、*ET……层出不穷。

因此,无论是初衷还是商机,“中考体育”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又一种应试教育”。 即使中考体育成绩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相同,对应的商机也有天壤之别。 但如果赋予体育运动的竞技性,未来肯定会出现更多体育与教育系统融合的青少年竞赛(《意见》第二篇重文),“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运用”也将随之而来。予以考虑。 (《意见》第一条、第六条),这方面的商机较多,因为这是市场“培养人才”的机会,与学院的刚需挂钩入学考试。

更进一步,将“竞争”融入“学校体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竞争的乐趣和好处,才能发挥出体育真正的教育价值。 这比较困难,但也更重要。 意义。 因为孩子真正爱上某项运动,也就是“上瘾”,确实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新政策可能会带来2G、2B或2C的商机。 每个机构的禀赋和基因都不同。 一个建议——顺势而为,不仅指外部政策的大势,也指自身的优势。 前两天,听到国家体育总局青青司副司长王雷说了一句话——“现阶段,政府是体教融合的最大客户。” 如果我们要关注政府,肯定会有机会。

6)关于链扩容

体育是一项线下、人力密集型的教育服务。 一般来说,服务很难标准化,所以规模化的逻辑主要是“先做强,再做大”。 首先缩放的优势并不明显。 顶多在品牌推广方面听起来比较好,比如全国连锁的xx店之类的,除此之外几乎没什么意义。 规模化并不能带来成本(人力、场地租金、设备采购等)的大幅降低,也无法带来营销成本的大幅降低(因为是半径3到5公里的业务)。 不健康的规模是有缺点的。 例如,如果某个连锁机构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品牌,甚至成为黑天鹅事件。 因此,运动培训行业的正路是先做强,再做大。

那么,“强”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认为,成熟的单店盈利模式就意味着实力雄厚,可以快速复制和扩张。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更加严格。 只有“单店可复制基础”成熟,才能成为真正扩张的开始。 至于“单店”,并不需要教条地理解为实体店。 可以同时几个门店,AB测试,多渠道迭代试错,以空间换时间,但真正的扩张必须从“单店可复制”开始,基础已经成熟。

什么是“单店可复制的成熟基础”? 除了课程和服务SOP之外,最重要的是人。 人才是这个行业不可回避的因素。 正如前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不是销售或教练,而是店长和负责人。 这样的人一般是招不到的。 ,培训也有困难,但困难必须克服,不能回避,否则大规模发展将是一个伪命题。 只要海底捞告诉市场,他们有成熟的后备店长培训体系,有多少后备店长,就能让一家传统餐饮机构拥有数百倍的PE(排除2020年的疫情,看看2019年就知道了) ,也有近百倍的PE),可见投资者对海底捞增长的确定性有多么相信。 重要的因素都来自于那个“人”。

7)下沉市场

在一二线城市,客单价可能比较高,但人力、营销、空间等成本也很高,单店的毛利率其实很有限。

但看看下沉市场——超过10亿人口; 虽然家庭收入不高,但可支配收入比例也不低(房车无压力); 更高的出生率; 更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一二线城市赚钱,不仅有钱养孩子,还注重教育。 这从去年下沉市场母婴用品的高增长就可以看出。

如果换个角度看下沉市场,就能有不同的产出。 当然,下沉市场并不是你想就能做好的事情。 重度线下体育训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何解决人才复制和下沉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如果做不到,就想想,贪心一下。

我还有更多话要说。 一方面,以上几点还很粗糙。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提到,比如技术和互联网的赋能,对行业的宏观影响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我会继续迭代。 想了想,以后再慢慢说。

额外的:

由懒熊体育主办的首届西雅特体育教育产业峰会“青春与无为”将于今年5月18日在上海举行。 我们将邀请体育、教育、科技、消费、娱乐等领域的企业和品牌参加。 我们将讨论包括但不限于校园体育、体育入学考试、机构管理与运营、产品设计与思维、品牌锻造等话题,包括师资培训、获客方式、体育教育技术等话题将在稍后公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卡通形象,即有机会获得数量有限的早鸟票。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