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字体设计 > 便利店招牌设计字体图片大全-一场聚焦字体痕迹背后故事的城市标志展
2023
10-02

便利店招牌设计字体图片大全-一场聚焦字体痕迹背后故事的城市标志展

文字承载着历史。 从1920年代上海南京路商行的店招,到1930、40年代公共租界的犹太店招,再到后来的楷书店招、新魏体标语、行书招牌,涂鸦、金属立体刻字手法、电脑印刷招牌……诞生于不同时代、随处可见的“招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

随着城市的更新,一些招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除了通过摄影记录之外卡通形象,如何处理这些出现在街头的字体痕迹呢? 如何让手写的艺术书法回归招牌,为城市留下特殊的笔迹? 从4月1日开始。 上海徐汇美术馆推出“上海签名”展览,不仅展示文献和图片,还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2003年的一天,蒋庆功作为城市文化的观察者,前往浦东陆家嘴出差。 当车驶过延安路隧道时,他把相机举到窗外,按下数字快门,不经意间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前景是“WELCOME TO SHANGHAI”(欢迎来到上海)的文字。照片。 这是他第一次记录街头字体。 此后几年,他断断续续地拍照,但没有形成体系。

2003年,蒋庆功在延安路隧道口拍摄的《欢迎来到上海》

2009年起便利店招牌设计字体图片大全,蒋庆功开始编辑《上海日记》,关注之前的“无意识”“收藏”。 此后,他拍摄了千余张与街头字体相关的照片ip形象,作为《上海日记》的补充和延续。 近日,街头文字摄影集《文字游上海》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以书中总结的“签名五法”为线索,上海徐汇美术馆推出了“上海签名”展览,这也是该馆正在进行的活动。 “设计与生活”系列第六次展览。 展览除了向公众呈现上海街头招牌珍藏外,还邀请了20多位本土中西书法家、设计师参与展览,展示招牌字体书写和设计的多种可能性。 在传统书法、中西书法、充满烟火气的“野性”书法中,留下了个人生活的痕迹,也构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

展会现场

遍布全城的“狂野”标志

说到招牌的写法,立刻就会想到白千深的《与古人为弟子,娟娟法物》。 在书中,白千深还收集了大量街头和当代的“野”文字,并参考了书籍的历史。 研究方法追溯风格的来源。 街头画笔留下的“飞白”、收笔时的提笔等都被白千深形容为苍劲有力。 他特别欣赏公路边的“娟娟发屋”招牌,认为它“古朴质朴,却不失乡趣”,“介于艺术书法和毛笔书法之间,介于成熟和稚嫩之间”。 特色,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回到展览,蒋庆功以书法法、艺法、遗法、野法、电脑法为“五签名法”。 其中很多迹象都与《与古人为弟子,娟娟法物》中所描述的有相似之处。

蓬莱路“油漆未干”

例如,“野法”就是整个城市以直接手写形式表达的传统书法和艺术书法。 他们使用画笔、记号笔、颜料、便利贴等。工具和材料简单,写得很快,没有规则。 根据书写者、书写对象和书写工具的不同,笔迹也传达不同的内容。 展览列举的例子中,在老西门街上拍摄的《油漆未干》看似随意,但在狂舞的笔迹中似乎能感受到泼洒的颜料。 其中“漆”为“简二字”(20世纪50年代制定,1986年废止),由此可大致推断出作者的年龄。 长宁区一辆黄色鱼车(三轮送货自行车)后面还拍到了“收旧货”的牌子。 看似普通,却有一些民间创意。 比如“动”中的“动”字,就像双手在家具下面抬起,试图把家具抬起来的那一刻; “送”字,就是张开双腿的意思; “收电视”中的“电”字被刻意拉长了。 最后的触摸也有电视的意图。 据蒋庆功回忆,他曾在长宁地区多次看到这辆黄鱼车。 上面留下的不同联系方式,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招牌”几经易手。 即便如此,那辆黄鱼车还是那辆。 ,这个手写的“招牌”不见了,里面一定有一些个人的故事。

芙蓉江路“电器集”招牌

展览中,有一张虹口区“大毛特色面馆”的照片。 除了招牌之外,书法写的“打油诗”也与吃面者“做饭”的形式颇为吻合。 据当时住在同一条路上的邻居介绍,招牌上的名字是店主父亲的名字首字母,他曾是工厂的宣传人员。 想想看,当时的“宣传员”都擅长写艺术书法,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手工活动被电脑取代了。 包括符号书写,“计算机法”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

虹口区长春路大毛面馆

褪色的字迹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看展览、看招牌时,我常常会问一个问题:这个招牌还在吗?

例如,顺昌路“雅绿书店”的房屋已不复存在。 百年“鸭绿江”现位于重庆南路黄浦区文化中心三楼。 这家上海独特的书店也伴随着民间艺术文化。 国家繁荣“声音不断”。 然而,昔日位于闵行的“颛桥书店”已不复存在,旧址上只剩下斑驳的字迹。

顺昌路雅绿书店

闵行区颛桥书店

展览中拍摄到了一些有情怀的地方,比如勤官路10号的“万源江酒烟杂货店”。 巷口这家隶书店名的“烟杂店”,灵感来自于电影《秦关路》。 纪录片《十号》引起关注,也勾起了很多上海孩子的童年回忆。 他们年轻的时候,几乎每个巷口都有这样一家古色古香的烟店,往往是几代人经营的。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靠人情关系搭建起来的卷烟纸店逐渐被24小时便利店所取代。

虹口区勤官路10号

事实上,在24小时便利店遍及上海之前,南京路就有一家“星火日夜店”。 这家百货公司成立于1969年,是全国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 最初位于西藏路新闸路。 。 展览中有一张位于南京路与江西路交叉口的“星火日夜店”的照片。 店招牌上的书法字体也陪伴了上海的很多个日日夜夜。 2020年,随着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延伸,“星火日夜”店面调整至南京路四川路。 当招牌被拆除,原建筑外墙正在施工时,被遮盖的招牌暴露出来,诸如“Co.LD”等“中国现实”店招牌也揭示了这座建筑的悠久历史。

南京东路“星火日夜店”

类似这样的迹象,在展览中被概括为“遗留法则”,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逐渐出现,但有些只出现了很短的时间,随着房屋被拆除很快就消失了; 而一些则被保留下来并成为附近的历史。 和文化质感。

海门路大西洋咖啡

海门路大西洋咖啡

比如虹口提篮桥地区(现北外滩)的舟山路地区,就有作为犹太难民定居点的历史。 2008 年 6 月,在该地区的翻修过程中,发现了一块 1930 年代和 1940 年代的“大西洋咖啡馆”碎片。 沿街商店的门楣上都挂满了商店的招牌。 如今,这家“西式咖啡馆”斑驳但清晰可辨的德文招牌连同屋梁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70多年后,现陈列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里面的“大西洋咖啡馆”重新开业了。 在虹口地区,一些旧库门建筑在修缮翻新时,一些1920年代、1930年代留下的健康标语也被揭晓,让人们穿越时空,回到上海的过去。

上海弄堂内房屋上留下的卫生标语(展览现场文献综述)

在徐汇区长乐路、富民路一带,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遗留下来的商铺招牌。 清理掉残留的字迹后,这些招牌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新设计的招牌则放在一侧。 作为历史街区各个时代商业经济制度的痕迹。 这种做法在展会上被认为是店面招牌改造过程中处理新旧招牌的理想方式。 展览列出了长乐路上一家新开的咖啡店的名字,“谦虚”地放在下面的玻璃上。 1980年代左右的浮雕艺术字样“云上理发店”在今天的上海留下了时代的痕迹。

长乐路理发店

年轻一代回归手写店招牌

二楼展厅里,一些从1930年代至今以招牌形式存在的实物(包括一排排门板、敞开的门面、匾额、横幅、旗帜等)构成了华人商店的基本形象。 与此同时,上海近年来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街区“微更新”正在悄然影响着招牌的变化。 目前,字体爱好者的书写和设计逐渐出现在街头,传承手写招牌技艺并增添新意,为城市留下一道特殊的文字风景。

老店的实际店招与当下创作者手绘的店招、海报、艺术字画并列展示,也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和现代缩影。

展览现场,陈列着20多位当地中西书法家、设计师和普通市民书写的老上海标牌和标牌。

实物展品中,有不少赵铎的手绘作品。 部分字体和店面招牌设计带有美式涂鸦感,另一些则让人想起20世纪初EMI旧唱片上的字体。 据策展人林青介绍便利店招牌设计字体图片大全,赵铎是一位“签名书法家”。 他在湛江度过了童年,考入澳门理工大学综合设计系,接受了系统的各种字体的艺术训练。 结构历史、版面设计、图像构图、摄影技法等基础知识,也是在那个时期,他接触到了“符号画”(一种集创意、手绘文字、图案设计于一体的专业技能) ),慢慢开始模仿练习手写标志。 26岁时,他决定去日本留学。 除了课堂学习,他还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向业内被誉为“活着的传奇”的石井贵宏寻求指导。

赵铎的手写书法

秉持手工制作的工匠精神,赵铎与好友安西浩司在东京成立了Good Fellows Signs事务所。 2019年2月,他们开始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赵铎家住淮海路,当地的标牌制作者一般都叫XX影业和文,工作室因此得名“淮海影业和文”。

奉贤路咖啡馆,赵铎的店内促销

如今,上海街头,有不少从赵铎那里招聘的手绘店。 比如,Majestic Theatre旁边有一家复古咖啡店。 老上海艺术字和英文设计字体组成的店面信息和两扇独特的门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 他的复古字体也出现在“豫园百货”、“小龙凤餐厅”的橱窗玻璃上,成为路人的记忆点。

五原路一家咖啡店门上的西洋书法。作者:朱俊杰

与一般美术馆展览可以观赏真迹、整理历史文献不同,“上海签名”展览似乎只是一个楔子,提醒人们像计算机一样关注对手的温度、城市文化和历史。机器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而展览中更多的“原创作品”、“真迹作品”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身边。 走出淮海路复兴路上的徐汇美术馆,沿着淮海路向西走,离上海图书馆不远,一家刚才在展览照片上看到的包子店就出现在眼前。 这家在城里存在了17年的包子店,曾是跨门经营的整改对象,但为周边居民处理日常烟花爆竹也是“刚需”。 去年,本着“保留老门牌历史元素”的原则,对它进行了翻修,变成了现在的建筑。

徐汇区高安路包子店黄月雅图

从展厅到日常生活,城市中的不同文字成为了不同时代城市经济、商业、文化的记录,也见证了传统生活方式在美食、手工艺、日常空间中的延续。 城市中各种睿智朴实的文字,通过墙壁、招牌等载体,成为了城市的文化表层。

展览展出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书法作品

《世界游上海》书籍封面

注:展览将持续至4月22日。展览中的“招牌”包括商店招牌、信息牌、警示牌等,是以文字或图形表达的信息牌,指导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日常生活和行为。 本文中的图片除展览场景和签名图外,均由蒋庆功提供,其中不少已消失。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