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授权 > ip切片授权平台有哪些-短视频追剧,谁的蛋糕动了? | IP深度观察
2023
07-24

ip切片授权平台有哪些-短视频追剧,谁的蛋糕动了? | IP深度观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追剧不迷路

文_左小友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短视频观看电视剧电影,或者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讲解快速了解故事情节,或者实时关注精彩片段和预告片,看到精彩内容后在长视频平台上观看电视剧。

然而,这些通过剪辑进行承载、解读、再创作的内容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版权问题和隐患,最终引起了影视市场的关注。

近日,5家视频平台、53家影视公司、15家影视行业协会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对网络上未经授权的影视内容剪辑、剪辑、传输、传播行为采取法律维权行动。

在这份声明中,对二次传播中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进行了粗略的概括,即“编辑、剪切、传送、传播”。 事实上,目前基于影视内容的二次创作和传播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基于影视作品的聊天评论、素材混合、反应(反映视频)等。

那么什么样的二次创作才算侵权呢? 对于不同形式的二次创作,侵权如何界定? 影视作品版权保护过程中为何举步维艰?

相信这些都是相关行业从业者在影视版权保护中非常关心的问题。 基于此,知识产权价值官采访了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李静健律师。 陶安律师事务所主要办理文化产业相关案件,也是“琼瑶涉案案”中琼瑶的代理人。 李静建律师从法律角度回答了这些问题。 我们还尝试论证和分析围绕内容版权运营的多种可能性。

长视频和短视频“相爱相杀”

影视版权保护联合声明发布后,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业界投下。 业内人士从各自的立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网友们也​​是如此。

“短视频账号没有权利搬运影视作品,而且很多都是在吸原创的血,版权方维权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没有那些片段吸引我,我都不知道有这个节目。”

其实,保护版权权益并没有错,这是版权人的合法权利。 但之所以引起网友争议,是因为长期以来,基于影视内容的二次创作和同人作品承担了营销和引流的角色。 在巨大的流量和人气的吸引下,加上不成熟的版权授权和运营流程,影视版权方与同人创作者达成了妥协下的“共存”。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短视频的进入,大量不规范的二次创作涌现。 短视频博主和平台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甚至利润,而实际付出了巨大内容创作成本的影视制作者却获益甚少。 因此,版权大战一触即发。

1、附:巨大流量下,短视频曝光助力影视出圈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 2019年,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视剧(网剧)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时长首次超过长视频,短视频用户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21亿。

在巨大的用户和流量基础上,短视频成为影视作品的放大器和话题引爆点。 除了官方营销号外,短视频中“自来水”的二次创作,尤其是对内容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以2020年的爆款作品《三十而已》为例。 作品播出期间,抖音上的用户截获并传播了顾佳用手撕毁父母和第三者的视频,其中许多视频的价值高达数百万。 此外,数据显示,影视剧《传闻中的陈芊芊》的用户在观看抖音短视频后跳转到腾讯视频观看剧集的比例为其他剧的300%。

可见,短视频营销对于长视频内容的反馈和引流效果显着。 目前几部热门剧在抖音上都有大量混剪和二代视频输出,热度居高不下。

同时,视频片段也是短视频平台上增长最快的内容之一。 例如,“小夏说电影”账号曾通过解说韩国电影《恶人》获得了9090万粉丝。

在这样的双向盈利下,短视频影视内容传播如火如荼。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我们用类似“电影”、“追剧”的关键词进行搜索。

可见,在短视频平台上,通过民间“自来水”粉丝创作和安利,可以实现引流。 因此,很多版权方都会乐见其成,甚至推波助澜。

但随着内容直传和切片的出现,短视频不再是长视频导流的渠道,而是导流通道,这无疑触动了长视频的蛋糕。

2、冲突:短视频二次传播,成侵权重灾区

短视频正在成为最新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高发领域。 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仅2019年至2020年10月,共监测到涉嫌侵权链接1602.69万条,独家原创作者侵权率高达92.9%。

在短视频平台上,影视作品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 据IP价值官观察,主要包括原片在传播前的处理和切片; 还包括内容解读等二次创作内容,比如五分钟看什么电影,某某带你看电视剧等等,这两类行为是否侵权?

针对这一问题,李静健律师表示:“无论是转载还是解读,未经影视作品著作权人许可,都可能发生侵权。但相比之下,纯粹对原片进行转载、剪辑的方式更容易构成侵权。换句话说,主张免责抗辩的空间较小。”

同时,他向知识产权官介绍,根据使用范围和情况,一般来说,“移除”所侵犯的权利可能包括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如果涉及作品的二次创作,则可能构成对改编权的侵犯。 如果作品在使用过程中被扭曲或篡改,也可能构成对作品完整性保护权的侵犯,这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吉祥物设计,长视频版权人的利益也明显受到损害。 也就是说,短视频博主几乎可以用“零成本”将商业上成功的影视素材“拿来”为自己所用,并且不会与版权方分享流量和收入。 然而,看完这些二次创作剧集后,消费者就会不太愿意付费观看完整的电影。 这种行为进一步增加了内容发布者和制作者收回成本的难度。

最终,制作方和发行方花费了大量资金来开发项目,但最终受益者是零成本的视频博主和大V。 这对于整个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版权的“支点”作用亟待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版权方提供剪辑素材,短视频制作者进行二次创作,反哺原剧的热情,这是一个良性的正循环。

然而,在缺乏规则的情况下,创作者不知道如何获得授权,平台对营销和二次创作的授权意识淡薄,二次创作内容发布平台的审核机制不完善和不成熟吉祥物,再加上暴利的诱惑,这些都成为短视频二次创作侵权严重的原因。

对于内容产品来说,版权是核心和驱动力。 但我国影视作品等文化内容的完整版权管理和运营机制尚不成熟。 即使有好的内容,也不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和运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盗版、二次创作等侵权行为中,创作者的权益不断被稀释和减少。

比如,在流媒体版权方面,国外电影可以在线观看3到6个月,5到8年后免费。 相比之下,很多国产电影很快就会免费观看,生命周期太短。 版权的生命周期越长,交易就越可持续。 版权运营不仅仅是版权本身,影视版权的精细化管理是提升IP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比之下,好莱坞内容公司在版权运营过程中,为了实现项目的完整开发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运营板块,由具有不同优势的主体参与各个板块的运营,最终促进整个产业链的顺畅运转。

以全世界企业的“教科书”迪士尼为例。 公司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无数经典IP角色,通过细分和精准管理,形成了基于产品授权、出版、零售、影视娱乐、互动开发、主题公园等分支的开发和变现渠道。

比如旗下的《冰雪奇缘》IPip切片授权平台有哪些,深受大朋友和孩子们喜爱的艾莎和安娜礼服,以149.95美元(1054元)的高价卖出了300万件。 世界上的裙子都是相似的,但艾莎裙子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IP赋予的溢价价值。

因此,IP价值官认为,短视频内容二次创作引发的侵权现象,根本上是由于我国围绕内容的版权运营意识淡薄、制度不完善所致。

影视版权保护的未来“路径”

内容的二次创作和利用是必要且有益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完整、细致的版权授权、运营和审核是绝对必要的。

比如,声明发出后,不少博主和up主表示,影视内容没有办法获得授权,即使想获得授权,也没有办法索要。 可见,长视频制作者和平台建立合理的授权体系势在必行,或者说官方出面,召集相关粉丝进行创作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需要完善审核机制。 国外众多平台中,有比较完善的审核机制。 例如,2007年,YouTube推出了全自动内容保护系统Content ID。 版权所有者可以将其内容提供给 YouTube 的版权数据库。 Content ID 会将用户上传的每个视频与数据库进行比较。

但国内视频审查相对宽松,尤其是在安全港原则下,即视频平台上的侵权视频并非由平台本身制作或发布,而是由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发布的,权利人通知平台后,如果平台能够及时删除相关信息,则可以免除责任。 因此,短视频平台的侵权审查仍明显不完善、不成熟。

然而,“安全港原则”并不是绝对的。 李静健律师表示:“如果权利人有证据证明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内容的存在,平台也可能会与发布者一起承担责任。” 此外,审查作品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是公共视频平台的责任,这也有利于视频平台内容的良性循环。

此外ip切片授权平台有哪些,知识产权官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李静健律师表示,与原版相比,新版对以影视作品为主的视听内容侵权的定义和处罚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比如,将原来的“电影作品和采用类似电影制作方法创作的作品”统一调整为“视听作品”,更加符合现实中作品生产、发展的客观情况,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使立法更加简洁; 调整合理使用的规定,新著作权法中,对于合理使用的签名,在原来要求知名作者姓名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姓名或者姓名,并增加了“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不得合理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的要求等等。

我们希望从行业的规范运作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围绕影视等文化内容的版权,能够各取所需,最互补的产品存在。

-结尾-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