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通形象 > 长耳兔卡通形象-【老济南】泉城民谣《兔王》
2023
12-21

长耳兔卡通形象-【老济南】泉城民谣《兔王》

兔王

他白脸红唇,长耳朵,兔脸,红袍甲胄,手执药棍,背负旗帜。 他威严但又顽皮又天真。 这就是具有济南文化特色的“兔王”。

“兔王”曾与月饼、水果并称老济南中秋节不可缺少的“三大品”。 每年农历8月15日,人们都会在院子里摆上供桌,上面写着“兔王”。 我们献上月饼、月饼和时令水果来祭拜月亮,真诚地祈求全家人幸福安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兔王”已经走下神坛,民间祭祀兔神的习俗也逐渐淡化。 然而,“兔王”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工艺品,却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得到发扬光大。 ,已成为彰显泉城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 如今,“兔王”展览场地在济南历下区趵突泉、明府城百花洲、曲水亭街、芙蓉街等老街区设立。 “兔王”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相得益彰。 一天天焕发出新的活力。

“兔王”:月亮崇拜的物化形式

“兔王”的造型源自月宫炼药的玉兔。 玉兔捣药的神话,最早见于汉代乐府《洞经行》:“玉兔跪捣药蟾丸,献玉盘给陛下,服此药可长生不老。” ” 还有西晋傅宣的《先天文》。 月下有什么,白兔做药。”可见,玉兔捣药的传说在民间早已流传。因此,旧时在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各地,农历八月十五日,捣药兔神的玩偶在街头上市表情包设计,在北京、天津被称为“兔爷”,在济南被称为“兔王”。

关于“兔王”的来历,还有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古时,济南流行一种怪病,许多人得病。 人们悲痛欲绝,纷纷祈求上帝保佑。 在月宫捣药的玉兔,了解了百姓的疾苦,于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手里拿着药饼下到济南,把药饼碾碎,放在一起。 72个泉水。 药物很快就溶解在泉水中,流遍了整个济南城。 人们喝了泉水后,各种怪病很快就痊愈了。 从此,玉兔背着药饼下凡救人的故事就在济南流传开来。 为了表达对玉兔救命之恩的谢意,人们用黄河泥祭祀玉兔。 每年8月15日,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药饼形状的点心来祭拜玉兔。 济南话中,药与月同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饼变成了月饼,玉兔也逐渐有了“兔王”的美誉。

民间传说故事是人们寄托理想、表达情感和愿望的重要方式。 这个故事是当时人们崇拜月神的具体体现。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祭月、祭月的习俗。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济南府志》记载:“中秋望日,设酒祭长耳兔卡通形象,种瓜果,做月饼”。 ,并在庭院摆酒拜月……”与之配套的拜月雕像是“兔王”。 沿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的习俗,妇女负责拜月、拜月的活动卡通形象,而孩子则始终跟随母亲,模仿大人的行为。 于是,就产生了专门供儿童拜月的雕像。 另一种解释是月亮主阴,象征生育。 “兔子,呕吐”就是不断呕吐的意思。 祭月习俗是人们祈求家庭兴旺、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望的直观表达。 “兔王”是济南人民朴素的信仰所产生的祭祀雕像。 它是老济南人长期心理需求和情感寄托的象征,也是老济南的文化特色。

《兔王》:展现村民艺术魅力

“兔王”与北京兔爷一样,兼具神圣性和世俗性,集祭祀和娱乐功能为一体。 过去家家祭月时,都会将“兔王”放在坛桌上,奉为月中玉兔。 祭祀后,它就会成为孩子们心爱的玩具。 “兔王”不仅颜色鲜艳、造型可爱,而且头部和身体连接处还有一个弹簧,可以让它活动头部和头部。 如果孩子们提到里面的线,兔子就会把药砸碎,非常可爱。

“兔王”有很多种。 1949年之前,济南有30多个“兔王”,每个“兔王”都不同,各有特色。 著名艺人家族有谢家、米家、张家、李家等,但仍是“兔王”的只有历下区的周家。 当时,仅周氏一家就可以制作“站王”、“大红袍”、“兔山”、“坐虎”、“小虎”等几十个尺寸从十几厘米到八十厘米不等的“兔王”。坐柱”。 所有作品均内置拉绳,可用来执行捣药、摇臂等动作。 目前,家住历下区店流社区的“兔王”继承人周冰生已经成功恢复了10多个品类。 《兔王》的制作过程很复杂。 据周秉生介绍,从出泥、出胎、开面、彩绘、修整,共需16道工序。 其中,面部刻画最为关键,俗称“开脸”。 颜值不错,作品也特别有表现力。 《兔王》整体线条简洁粗犷,色彩明快。 方方面面都展现了济南人豪放、潇洒、精致、简约的审美观念。 与北京、天津的兔王相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兔王”:泉城传统文化的象征

独特的泉城文化孕育了“兔王”。 黄河泥筑就了它的躯体,泉水赋予了它灵性,济南人民赋予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一百多年来它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兔王”是济南极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 是济南人民祈求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的载体。 是人们了解济南民间艺术和风俗文化的窗口。 也是泉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象征。 2014年长耳兔卡通形象,“兔王”入选第三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吉祥物。 以此为契机,“兔王”的形象逐渐传遍全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兔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据周秉生介绍,1949年以前,中秋节期间,从埔里门到顺景街的一条主干道上,每个水果摊上都可以看到“兔王”。 人们购买月饼和水果作为礼物送给亲友。 将一只或几只“兔王”聚集在一起作为礼物。 如今,繁华一去不复返,他成了济南知名老店“兔王”的“独苗”。 作为与“兔王”打交道一百多年的家族成员,周秉生不计得失,坚决坚守祖辈传下来的手艺。 他一直用传统工艺制作脸谱、纱巾、坐虎、龙头、铠甲等,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保留。 具有传统风格。 同时,他也一步步传授,并将这一绝活传授给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周瑞志。 可以说,他已经是后继有人了。 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兔王”才能在济南得到传承和发展。

周秉生制作的《兔王》代表了《兔王》的传统面貌,而杨峰作为年轻一代则代表了《兔王》的现代创新。 他的作品融入了很多济南地方特色,深受年轻人喜爱。 2008年春节期间,他在历下区芙蓉街设立工作室,专营“泉城兔王”等具有济南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他制作的“兔王”头戴金盔金甲,身着锦袍,护背旗,手持玉杵,金碗,坐于祥云之上,威风凛凛。 祥云之下是趵突泉、黑虎泉、卧牛泉等72处名泉景观。 他将《兔王》与济南著名的泉城文化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兔王》的观赏品质,还增强了其文化内涵,凸显了泉城的文化特色。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并喜欢“兔王”,他专门制作了兔子系列,其中《击鼓兔》和《击鼓说唱兔》特别受欢迎。

“兔王”于2010年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3月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历下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兔王”已经淡出了中秋民俗的光环,作为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重新出现。 虽然它的功能和形象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它所蕴含的济南特色文化。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