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表情包设计 > 把艺术作品设计为表情包-跳舞的骷髅? 能变成高跟鞋的三寸金莲? 甲骨文表情符号? 他们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3
07-03

把艺术作品设计为表情包-跳舞的骷髅? 能变成高跟鞋的三寸金莲? 甲骨文表情符号? 他们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敦煌飞舞者的全息投影在房间中央翩翩起舞,戴上VR眼镜后,您可以亲自“走进”敦煌莫高窟,近距离欣赏色彩缤纷的壁画; 《韩熙载夜宴》的画面细节也会被移动的烛光照亮,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 11月23日,“万物有灵——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在豫园商城华宝大厦举办。 诸多新媒体互动展品正好填满了豫园书店的实体空间,让文化遗产变得可以触摸、感受。

VR体验敦煌文化虚拟现实博物馆,通过典型石窟虚拟漫游、敦煌数字化研究历程展示等手段,再现敦煌艺术文化和数字化保护成果

作为全球艺术展,“万物有灵”于2016年首次亮相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以清华美院为核心的参展团队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年。 展览包括紫禁威严、圣贤圣贤、名贵衣裳、巷子里的人、传统艺术与明代等多个展区。 新鲜的多媒体互动技术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展览体验。

作品《Nando》是一个基于投影的互动装置,观众拨动风铃来呼唤更多的鱼。通过呈现不断变化的黑白鱼群与观众互动,或吸引或排斥互动表现和谐与虚无两种状态,传达阴阳流动的意境。

展厅内有一个根据古画《骷髅幻象》设计的新媒体艺术装置。 此画原为南宋李嵩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设色扇面群画。 画面中心人物是一个头戴头饰、身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坐在地上,右手托着小骷髅,上下牙张开,似乎在开玩笑。 小骷髅是一个提线木偶,右脚踩在地上,左脚抬起,手臂挥舞着,十分活泼。 点击屏幕中央的圆扇,即可进入画中世界。 只见大骷髅控制着悬挂的小丝骷髅,随着节奏翩翩起舞。 当观众拨动丝线时,每一根丝线都会发光,小骷髅也会表演传统戏曲表演。 如果你不小心“折断”了丝线,你会发现小头骨还在跳跃,大头骨却在散架。 “光看原图,就会觉得大头骨在控制小头骨,但这个艺术装置想要表现出相反的效果。事实是,小头骨在控制大头骨。” 该装置的设计者是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志刚。 其中之一,他认为新媒体交互的设计不仅仅是还原古人的图画,而是从古画中看到当下的价值,启发人们,“未来,或许只有《骷髅幻想》的玩法图片“可以举办展览”。

新媒体艺术装置《骷髅幻境》延续了宋画原有的生与死的概念,观众可以通过圆扇进入奇幻的世界。 大骷髅控制着悬挂的钢丝,小骷髅随着节奏跳舞。 观众可以移动丝线与骷髅进行互动。 作品营造生死幻境和戏谑乐趣

同样用古画做文章的还有《韩熙载夜宴图》的互动演绎。 秉承古代卷轴式的画画欣赏方式,清华大学师生团队运用3D光影模拟、互动剧情、高分辨率动画等技术和设计手段把艺术作品设计为表情包,弹奏琵琶、观看舞蹈、宴会间隙休息、吹气、送客。 场景缓缓展开。 有趣的是,在动态呈现的画作前,观众可以手持“蜡烛”与画面互动,蜡烛的“光”会随着观众的行走投射到画面上,照亮画面的一角。当晚的宴会表情包设计,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亲密的绘画体验。

《韩熙载夜宴》互动演绎是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品创作开发的大型互动视频作品

“泛灵论”展览也“感动”了一批“博物馆”。 在小展厅里,观众不仅可以游览敦煌,还可以置身故宫,聆听孔子故里先贤的教诲。 “宝相霓裳”展区利用AR、VR等技术再现敦煌文化。 经过数字修复后,鲜艳的敦煌壁画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感受到古人的创造力。 “故宫”展区带来了“端门数字博物馆”卡通人物,这是全球首次完全利用整座古典建筑作为数字化展示的尝试,开放了故宫悠久的文化宝库。 《圣物圣物》用长卷动画解读“孔子圣物博物馆”。 观众可以追随孔子的脚步,穿行《万国往事》,甚至与圣人互动,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孔子博物馆圣地图》的数字解读和互动展示,利用大横屏动态展示长卷画,灵活解读画面和情节把艺术作品设计为表情包,讲述孔子周游世界的故事

除了新媒体互动展品外,木质机械装置“不大不小”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这是一种可以变形的木鞋。 转动旋钮,它可以从小而尖的“三寸金莲”变成女性习惯的高跟鞋。 设计师齐文毕业于清华美院。 她说,无论是中国古代女性穿的小鞋,还是从西方传入的高跟鞋,都代表了各自文化中的女性审美。 “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以更好地理解文化”。

作品《Not Small Not Big》是一款变形鞋。 转动旋钮,“三寸金莲”就变成时尚高跟鞋

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陈楠设计的甲骨文包也走红。 这组名为“甲骨文的问候”的表情符号使用了“谢谢”、“晚安”、“吃饭”、“恭喜”、“快乐”、“过年好”、“发红包”等常用词语。 该图揭示了甲骨文的造字原理,就像一本寓教于乐的甲骨文教材。 另一组“十二生肖表情包”童趣十足,用与字形相似的动物卡通形象绘制了鼠、牛、虎、兔等甲骨文人物,象形文字的来历一目了然。 “甲骨文除了具有强烈的象形特征外,很多文字在图形构成上也与人有着密切而神奇的关系,比如甲骨文中的喜、萌、晕等。每一个古代汉字都是就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一样,面部表情和情绪结合起来之后,就会产生更加神奇的效果。” 陈楠说道。 于是,又多了一个“甲骨文可爱表情”表情包。 1999年起,一直致力于“数字甲骨文设计”的研究与创作。 除了表情之外,他还可以看到甲骨文绘图模板、甲骨文手机壳等一系列衍生品。 去年,他设计的甲骨文也作为国内外第一套甲骨文推出。

表情包设计,将数字化的甲骨文转库后,进行基本组合、着色、基于故事的人物形式添加等,创作出一系列甲骨文和绘画作品。甲骨文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象形特征,许多文字在图形构成上与人们有着密切而神奇的关系。 每一个古汉字都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拉近观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我们在公益性商业综合体中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希望能够推动文化遗产在各个领域的传播,焕发传统文化内容的活力。” 策展人王志刚说道。 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