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示设计 > 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ppt 20页
2023
08-27

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ppt 20页

设计背景(开始) 由时年85岁的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 贝聿铭因擅长博物馆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是贝聿铭先生第一次来到中国设计博物馆。 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的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2002年4月30日,设计协议正式签订。 2006年10月,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这也是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 ! 设计理念 新馆的设计结合了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将博物馆置于庭院之中,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的设计理念是为每个园林寻求新的方向和主题表情包设计,不断挖掘和提炼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精髓,形成中国园林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功能分布的中心部分是入口、大厅和博物馆花园; 西侧为展览区; 东侧为现代美术馆、教育设施、茶水服务和行政功能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前厅和博物馆花园之间。 八角厅的设计通过几何变换和对传统苏州和中国建筑元素的重新诠释,引导所有参观者并提供进入博物馆所有展览区域的通道。 苏州博物馆—–新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艺术博物馆。 创建于1960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道。 博物馆旧址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行宫旧址。 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路。 中路的立体建筑是宫殿的形式。 国家重点单位。

总体规划部分以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主入口。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拙政园保护区内。 其东侧毗邻太平天国忠王府遗址,北侧是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之冠——拙政园。 南为东北大街,西为祁门路,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 主入口建筑构图 新建筑群坐北朝南。 平面功能布局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 主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以内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二层设置中央大厅和西展厅,层高16米。 新建筑群坐北朝南,地面部分按功能基本可分为三部分:中央部分为入口门廊前的庭院、中央大厅和主庭院。景观花园; 西侧为庭院式主展区,东侧为办公、商店、休息服务区以及部分临时展厅。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路布局,与东侧忠王府的布局十分和谐。 地下部分用于博物馆的辅助功能(如修复、收藏、多功能厅等)。 建筑风格塑造 建筑风格和形式具有浓郁的“中新、苏新”特征。 新馆的屋顶设计灵感源自苏州传统的坡屋顶景观——飞檐翘角和细致的建筑细节。 然而,新的屋顶经过技术的重新诠释卡通人物,演变成了奇妙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头屋顶相辅相成,让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展览区域,为游客提供方向。

玻璃屋顶下将大量使用金属遮阳板和怀旧的木制品框架,以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如诗如画,难以言表。 新创新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将博物馆置于庭院之间,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相当于北方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诠释。 虽然白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建筑的主色调,以使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为一体,但随处可见的灰瓦斜屋顶和窗框将被灰色花岗岩所取代。 更换是为了追求更均匀的颜色和质感。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屋顶景观——飞檐翘角和细致的建筑细节。 博物馆外观(高潮) 设计中的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尊重博物馆周边的实际环境。 按照“苏尔心”的设计理念,在整体布局上设计了几个别致、布局精美的庭院。 庭院连接内部和外部空间,将自然融入到建筑中。 特别是位于中堂北侧的主院,东、南、西三面被新建筑包围,北面毗邻拙政园,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新大楼。 以元素为基础精心打造的创意山水花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假山、小直桥、八角亭、竹林组成。

庭院一角的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位于入口前厅与博物馆花园之间。 这座八角厅的设计,将传统苏州建筑的几何造型与中国建筑元素进行了改造,重新诠释了建筑意义。贝聿铭先生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收集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它是苏州文化的象征。 此次盛会,也是苏州的荣幸。 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能够使苏州博物馆获得较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而且能够通过这个窗口,进一步提升苏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力,让世界更多了解苏州,让苏州更进一步走向世界。 ** 出色的景观分析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