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UI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理性思考,以及如何将理性思考的结果运用到工作中。 文章将重点探讨UI设计师在收到产品需求时应该如何支持需求? 我们的解决方案如何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大化设计师的个人价值。
首先我想问一下,如果收到产品经理的请求,比如:增加一个功能A,或者优化功能B等,面对产品需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接下来我会分享一下我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支持产品需求的。
首先我把设计师的工作周期分为5个阶段:
1. 需求池
需求池主要是产品经理前期梳理需求的阶段。 它可以根据战略目标、用户反馈、线上问题等对需求进行梳理,最终产生我们设计师看到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原型)。
其实设计师可以提前和需求方多谈谈需求和想法。 如果你有机会参与需求评审阶段的一些事情,相信我,这会让你受益匪浅。
通常有的产品经理会直接告诉设计师按照我的原型来美化。 如果我们只根据产品经理的需求进行美化,如下图:
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当然ui设计怎么做,不要为了改而改,任何元素出现在页面上都是有原因的),本文主要讨论如何用理性思维来判断,并使用多维度去思考不同的解决思路,最终产生更好的设计方案,让我们成为有全局观的设计师。
2.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对于设计师和整个项目来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到方向是否偏离、是否合理。 这也是很多设计师容易忽视的部分。
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最终的设计方案更加合理,让我们的方案经得起推敲,也可以让设计师在设计评审阶段有据可依地解释设计方案(有很多设计师的设计方案都经不起三楼的质疑)。
1.目前的情况(背景)是什么
首先,设计师收到需求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背景是什么?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状——目前的产品遇到了哪些问题? 现在需要解决吗? 网上的数据是什么样的? (优化或改版前确认在线点击率或转化率等)一定要清楚了解这些基础数据。
2. 为什么这样做(价值)
了解需求的价值,即需求方为什么这样做?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吗? 还是为了达到商业目的? 或者改善用户体验?
设计师只有充分了解需求的价值之后,才能明确我们的设计目标和方向。 当然,设计者必须判断和决定需求是否能够真正达到目标,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例如:从策略、交互形式、展示形式等维度来思考解决方案)。在需求分析阶段,只有通过不断质疑并最终明确目标,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果方向都错了,再酷的设计也是没有效果的。 设计师应该花费70%以上的时间来分析需求并得出解决方案。 不要过早地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设计解决方案上。
3.确认解决方案(目标)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师对需求进行整体梳理。 根据需求方的目标,结合设计师深挖需求后给出的建议,综合推导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解决方案思路),如下图所示:
就是说要做哪些方面才能满足目标,然后根据一些实际情况(比如外部渠道合作问题和内部开发实施成本等因素才能满足大目标)来选择当前最优的关键因素)然后依次推导出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设计任务。 如果看不懂上图,可以看下图。 我就以减肥为例,如下图:
获得的具体任务也可以细化,比如:一小时锻炼核心、腹部、腿部等,尽量把想法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
用户是谁? 这个用户并不是指产品的用户是谁,而是指这个需求的目标用户,在产品的所有用户中细分出哪一类用户(比如新用户、老用户、付费用户、免费用户等)。 )也会影响后续计划的结果。 预期效果(验证目标) 设计目标明确后,需要与需求方确认此需求的预期效果。 最好有具体的数值指标或者其他可衡量的方法,比如点击率提高多少? 它能提升多少转化率? 收入能带来多少? 因为要验证这个设计的效果,最终能否达到目的(也需要确认埋点是否能验证最终的效果)。
3、设计阶段
只有前期设计师了解并确认背景、价值、目标、用户、预期效果,设计师才能在设计阶段紧紧围绕大目标执行设计方案。
1. 信息结构优先级
根据前期关键因素拆解的设计目标,确认设计目标信息的优先级,对应的设计目标就会有相应的信息,并确认页面信息显示优先级,如下图:
上图中的A和B代表信息展示的优先级(优先级应该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进行排序)。
2.信息结构分析与提取
主要是对需求方提供的文案进行重新优化,因为一些产品经理写的文案过于产品化,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理解文案。 本来产品想要表达“前门楼子”,但用户将其理解为“髋骨轴”之外,合适的文案对于传达信息非常重要ui设计怎么做,所以设计师需要对文案做一些优化,然后与需方确认。
3、方案设计
这时就可以根据确认的信息优先级来进行设计工作了。 这是设计师最熟悉的阶段。 你可以先调查一下竞品是如何制造的。 当然,如果你只是看他们是怎么做的,那就效仿别人吧。ip形象,只是缺少一些思考。 您还应该分析竞争产品的特征,以了解它们为什么这样做? 为什么不? 他们有什么优势? 他们有什么限制? 哪些地方做得很好? 哪些事情做得不好?
最终结合竞品的分析结果,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输出了符合自身品牌个性的方案。 前期可以发散性地思考各种设计方案。 需要考虑自身的标准组件是否能够满足设计目标,最终输出不同的设计方案。 下图是一个例子:
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终最合适的方案。 方案确定后,应与开发一起确认方案的可行性、时间成本和风险,以保证后期设计评审的顺利进行。
4. 设计输出
整理最终的设计方案,输出完整的视觉交互稿,并附上:背景、价值、目标、用户、预期效果等,如下图:
主要是为了复习阶段让其他同学快速了解需求,然后对设计结果进行演练,可以做一个Checklist,如下图:
从多个维度检查方案是否存在问题或遗漏。 完成以上部分后,整个项目最重要的部分就完成了。 确保以上部分全部完成后,进入计划交付阶段。
4. 方案交付阶段
1、与需方确认方案
此时,设计者应与需方确认最终的设计方案,以确认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需方的目标。
2. 审核与安排
一般当需求比较复杂或者大版本迭代的时候,会走视觉审核流程(其他小需求可以跳过)。 评审会议上,评审前会制定提纲,并对会议要讨论的内容进行梳理,主要关注设计方案如何满足要求。 说话的方向,然后清晰地描述各种交互状态,尽可能详细,描述越详细,后期沟通的成本就越低。
还有就是要提前想好其他同学会问什么问题,提前做好一些准备,考虑到复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应对等等,总之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五、方案验收阶段
1.结果验收
工期结束后,设计方和开发商需要确认方案验收时间。 他们可以时不时向开发人员询问开发进度,剩下的就是后续的验收工作了。
很多设计师在验收过程中马虎,导致上线后效果惨不忍睹。 我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是开发者要还原95%以上的交互效果和设计稿风格。 在制作标准组件之前,它们是100%还原的。 是的,开发同学说我太夸(shi)粗(le)求(ba)错(ji)了。
验收工作尚未结束。 这个时候设计者还是需要在日常环境中进行测试。 设计师虽然不是专业的测试人员,但是可以从几个简单的方面进行测试:流程是否流畅、交互状态是否完整、是否有卡顿、是否有bug、交互和样式是否正常显示。不同的手机型号,总之,尽量让你的设计方案上线后能够很好的展示给用户。
2. 上线及数据验收
这一步也很容易被很多设计师忽视。 就是说你的设计方案上线之后就感觉完了,就不用关心线上效果了。 回想一下我之前说的:“预期效果”,就是验证设计方案最终能否达到前期设定的预期目标卡通形象,产品经理通常会请数据同学或者BI同学帮忙跑数据后上线一段时间,最后根据数据结果验证是否达到要求。
如果达不到,需要设计师和需求方进一步讨论,看看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方向错了,还是设计阶段的形式错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思考。在偏差点上。
如果实现了,则意味着本设计方案完成了最初的目标。
最后上传一张我总结的流程图:
六、总结
1. 需求池
多和产品聊需求,多参与需求评审阶段; 从全球角度看待需求; 多问为什么; 多体验产品和竞品,可以自发促进视觉或流程体验的提升;
2.需求分析阶段
弄清楚背景是什么; 弄清楚价值是什么; 弄清楚目标是什么; 预计达到什么效果; 弄清楚用户面对的是谁; 思考需求方的需求是否合理,并提出你更好的解决方案;
3、设计阶段
优先考虑信息结构,优化细化文案; 体验竞品工艺,了解竞品的设计思路和约束条件; 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案; 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竣工验收;
4. 项目交付阶段
与需方确认方案; 审查前做好充分准备; 整理图纸并发送给开发;
5、方案验收阶段
验收开发成果,恢复设计方案95%以上; 测试日常环境; 验收上线后跟踪数据表现并制定后续计划;
写在最后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除了日常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外,还要不断探索产品内部可以优化的点(包括但不限于:策略、流程、交互、视觉) 、文案),只要你能改进产品。 你可以强迫自己去做。 不要将自己定位为只支持需求的设计师。 善于发现机会,提升执行力。 这可以使设计师从支持者变成项目的推动者,并提高其他人对设计师的了解。 刻板印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ui/12665.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