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授权 > 半导体设计ip是什么意思-日韩半导体形势对未来有何影响?
2023
07-04

半导体设计ip是什么意思-日韩半导体形势对未来有何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 极体

近一个月来,日韩贸易争端突然爆发,而且似乎没有任何平息的迹象。

8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修改法令,通过新版《出口贸易管理令》,将韩国从安全出口管理设定优惠的“白名单国家”中剔除。

虽然此次移出白名单并不意味着会被加入黑名单,也就是说日本不会终止对韩国的出口,但韩国企业在进口日本商品时会提交更多材料,并接受更长的审核周期。

即便如此,不少媒体认为,这会让快节奏的韩国半导体行业措手不及,甚至直接影响到已经签订的大量订单,给韩国半导体带来连锁效应。 更何况,这是日本首次实施“除白名单”,外交意义不言而喻。

此前,日本终止向韩国出口“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等三种价值1.41亿美元的半导体材料,给韩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了灾难性影响。 影响较小。 据报道,三星太子李在镕和海力士首席执行官李淑熙均已紧急飞往东京,希望解决关键半导体材料供应中断的问题。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不是说日本半导体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被美国打得七零八落吗? 你不是说日本“失去了三十年”吗? 为什么看起来像是真打起来吉祥物,日本和韩国没几步就被打得七零八落? 截至目前,韩国半导体巨头态度暧昧,政府多次强调将采取相应措施,但具体如何做却没有具体说明。

日本半导体,这个曾经让美国坐立不安的名字,如今是强还是弱? 日韩半导体之争能给中国带来哪些产业启示?

回答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从更加立体的角度来看待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真实面目。

半导体忍者退居幕后

芯片,这个词的分量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个凝聚着人类最高智慧和工艺的产业,其实是一条非常长的产业链。 指甲盖大小的硅晶体集合体可能涉及许多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去的国家。

而在这个行业的最上游,有两个起点,一虚一实。 虚拟起点是以芯片设计为代表的IP产业,而物理起点则是半导体所用的加工原材料。 半导体行业原材料种类繁多,难以统计。 主要分为硅片、光刻胶、模板、特种气体四种。

在20世纪80、90年代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日本一度形成了从原材料到封装加工再到最终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这也成为日美贸易战的关键触发因素。

当年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东芝。 虽然表面文章称东芝违规向苏联出售机床,但业界普遍认为东芝半导体产业链直接冲击美国国内市场,这是冲突激化的根本原因。 下面没什么新意。

除了美国政府直接与韩国、台湾肉搏战对抗日本企业外,日本半导体产业尤其是东芝、日立等巨头在PC崛起和迭代中也犯了错误的显示器。 一系列战略失误,导致日本半导体产业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失去中下游市场。

或许也可以说,快速升级迭代的时期,以及全球半导体增量需求利润率王的时期,让一向习惯于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日本企业感到非常不适应。

强大的敌人,生不逢时的自己,一系列的陷阱最终形成了共同认知:日本半导体产业失败,失落的平成30年开始了。

但必须看到,所谓日本半导体“倒闭”,并不意味着岛内所有半导体企业都关门了。 事实上,即使经历了各种问题,日本半导体企业破产的概率仍然很低,并且源源不断地有企业跨银行加入半导体行业。

手握武士刀,虽然在美国头脑冷静的日本半导体重重摔倒,但务实的日本并没有选择爬起来再战。 相反,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比如在相机市场寻求出路,比如干脆向产业链上游转移,转型为躲在幕后的忍者——经常被评价为死的日本企业——有头脑的人有一种值得敬佩的固执。 他们总是把生存放在第一位。

如今,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原材料出口国,甚至是大量半导体原材料的唯一供应国。 例如,在这场与韩国的冲突中,禁止出口的高纯度氟化氢是DRAM生产的关键原材料半导体设计ip是什么意思,而日本占据了其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日本在这场“半导体战略转移”中生存下来有很多秘密。 比如,行业上游原材料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甚至很多美国企业不喜欢从事的低利润行业都能获得稳定的出口订单。 再比如日本企业的品控能力,对于原材料来说恰到好处,是一个从来不敢犯错误的工业流程,而且这个市场几年都不会迭代,适合日本企业慢慢发展自己的产品。工匠精神。

但归根结底,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半导体上游站稳脚跟,是因为其拥有材料、化学品、高精度制造三大产业能力。

半导体原材料,归根结底是众多工业产品的集合体。 它要求精度高,同时需要多个工业领域的全面配合。 日本所依赖的产业基础是积累和​​完善了大量理工科人才的学术体系。 同时,日本拥有二战后充当美国“亚洲工厂”后积累的工业体系。 其高精尖产业和特种材料产业的优势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

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最终成为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最后一把安全锁,而这两个优势的打开,让很多非半导体产业的日本企业看到了通过化学和制造业进入这一领域的计划。 例如,知名钢铁制造商新日铁在半导体业务上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最终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半导体下游被打得连连,但上游却从未停止过发展。 日本的半导体梦终于转身,回到了这个民族最擅长的领域。 必须辩证地看待。 日本半导体产业迁移确实在“失去的三十年”中失去了很多机会,但同时也稳定了自己的产业地位。 哪条路更好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判断。

至少对于如今的韩国半导体来说,日本牢牢卡在幕后的模式着实让人头疼。

网中的鱼

东北亚三个国家围绕芯片形成了贸易三角。 韩国是日本半导体原材料的最大购买国之一,然后在当地经营并向中国出售芯片,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进口国。

说白了,现在的模式就是日本把原材料卖给韩国,韩国加工成芯片卖给中国。 这种贸易关系使韩国成为当今亚洲四小龙中最令人兴奋的一个。

2018年,韩国半导体出口额达1281.5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 其中,对华出口达857.8亿美元。 换句话说,韩国每出口7美元,就有1美元是通过向中国出售芯片赚取的。 半导体出口的同比增长也给韩国带来了诸多“隐患”。 比如,不少媒体注意到,韩国去年经济总量增长2.4%,其中1.4%是半导体出口带来的。 半导体的强劲增长实际上暴露了韩国电器、汽车、造船等老牌支柱产业的弱点。

“半导体国家”、“三星共和国”等都对韩国当前的经济模式充满质疑。 毕竟,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半导体篮子里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我们看到,日本一推出,就直接钉在了韩国的七村。

如果我们从国际半导体贸易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个“日本半导体陷阱”根本就是为韩国制造的。 事实上,全球目前处于半导体记录和加工中间产业周期的,基本上只有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

其中,中国大陆产业链更加落后,中间生产环节十分薄弱吉祥物,主要地域定位是半导体进口国。 美国惹不起,台湾的产业链又很短。 所以这个“日本陷阱”,只有韩国能进去——至少在今天。

当然,我们必须正视日本对韩国半导体摩擦不可能全面升级的事实。 因为虽然在韩国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购买这些原材料,但在日本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出售它们。 只是在韩国以半导体为基础的经济形势下,日本无疑暴露了大量原材料的生命线。 比如,目前韩国90%以上的光刻胶是从日本进口的,这意味着日本只能断掉一种或几种材料的供应,而韩国在可以的情况下仍将不得不进口其他原材料。不忍心。

由于东北亚三个国家之间的半导体贸易量巨大,不可能真正停止。 日本只能继续施压,不可能对韩国造成致命打击。 这场争端更有可能停留在外交解决的范围内。 但如果从更长远的半导体产业链角度来看,这场争端留给中国的还是很多。

对中国的产业启示

相信大多数人已经有这样的共识:今天的贸易战是一场技术战,而技术战最重要的是提高芯片的国产化。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有媒体报道中国正在加大对半导体国产化的投资和产业支持。 今年,可以看出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寻求半导体企业的进驻,针对半导体企业的减税降费等优惠条件也一波又一波地释放。

总体来看,中国半导体不能满足于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必须寻求产业升级。 应该说,它已经稳定为国家战略。 尽管有不少国家寻求进入半导体产业中游,越南、印度等国家也虎视眈眈,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全力以赴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升级市场。

2018年,中国半导体进口额达3120.6亿美元,占2018年中国2万亿美元进口总额的七分之一以上,这种产业升级带来的矩阵反应可想而知。

但从日韩半导体各自发展到半导体摩擦爆发,必须认识到,中国不可能升级成为一个无人可以依赖的拥有完整半导体产业链的国家。 中国的上行和芯片进口的减少,也意味着中国必须增加半导体原材料的进口——换句话说,韩国今天进入的“日本陷阱”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等待着中国。

客观地讲,中国推进半导体国产化意味着从目前主要从韩国、美国进口的模式转变为从日本、欧洲进口。 这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新的供应链风险。 但这一步是必须迈出的,那么从日韩之争来看,如何在这次转型中强化产业安全系数呢? 有几个解决方案可能是下一次半导体升级所必需的,对中国科技公司来说也是新的机遇:

1、提高供应链安全最可靠的办法是行业之间相互制约。

虽然我们在半导体领域失去了上游制约的机会,但在未来人工智能主导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仍然有机会走向产业上游。 在底层算法、开发框架、AI芯片、大规模计算系统等领域争夺上游优势。 在日本,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与半导体制造的结合已被确定为国家战略。

不过,日本和中国的AI技术起点差距并不大。 该领域的底层突破和积极输出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中国支点”。 这样的技术机会还有很多。 核心思想是用新的长板替代旧的短板,用新的优势替代旧的安全。

2、设立贸易中转站和预留工业缓冲区。

为了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半导体设计ip是什么意思,中国未来可以效仿美国支持韩国的做法,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的半导体产业生态。 在日韩半导体摩擦期间,韩国国内有声音提出以南亚国家作为贸易中转站,以避免日本“被除名”的严重影响。 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建设,让更多国家加入到这场“寡头游戏”中,是提高游戏安全性的解决方案之一。

3、寻求上游供应商的供应多元化,从战略高度处理供应链安全问题,是中国接下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贸易中,中小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供应链安全。 那么就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对美国、欧洲、日本供应商进行引导和多元化供应,确保贸易摩擦不会带来极端影响。

当然,只要中国的产业链足够长,市场足够大,安全系数就会增加。 然而,在半导体国产化的产业升级道路上,产业链由弱变强是必然趋势。 这一趋势必然涉及一系列国际利益调整。 中国自然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压力,阶段性挑战或许在所难免。

从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硅晶体管背后隐藏的是一场全球性的斗智斗勇游戏。 完整扎实的科技基础和精准的战略跳跃是这款游戏不可或缺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公众号(ID:taimeiti),或下载钛媒体App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