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庆阳
刘勰《文心雕龙》云:“张浚以为艾范不宜删去,可有用而无益。若有二子,可谓修行”。荣泰却了解其中的复杂。” 说明谢艾的文章虽然丰富,但并非无价。 再删去,王季的文章就简短了,无法再添加了。 那么,在书画欣赏中如何辨别繁简呢? 如何将创作中的复杂化繁为简? 严先生告诉我们:
“欣赏作品时,必须能从简单中看到复杂。简单并不是完全删除,而是克制。克制并不意味着消失,而是意味着它仍然存在。减少某些笔画的表达,从另一个方面出发,强调某件事,无形的笔触隐含在笔触中,有作者内心深处的暗示。
“复杂的反义词是简单。简单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容易。是除去杂乱和粉饰后的简单和清晰。简单的形象是清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因为去掉了多余的装饰,剩下的是什么?”只是本质的简化,笔触的动作微妙而内敛,隐藏了太多技术性的东西。” (《宝云堂艺术谈》)
严老师的知识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简”的意思是“简单、简单、轻松,去掉杂乱和粉饰后的简单和清晰”。 可以说,“简约”是克制、含蓄、暗示,而不是简单的省略和去除。不能为了“简约”而盲目减少。让画笔成为主体。 ,留下一堆干巴巴、杂乱无章、没有线条质量、没有线性、没有线条状态的点画。学习书画艺术,就是一个学古、入古、化古、出古的过程。创作的那一刻,从入口到出口,化古为己,都需要精炼。精炼的过程就是做减法,甚至是除法。粗糙留下精细,但精炼不是简单的简化,大而简单,否则就离简单、简单、简单的“简单”还很遥远。
说到化繁为简,我突然想起郑板桥的诗“删繁简三秋树,得二月新花”。 审美的追求就是用最凝练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从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风格,以求“以不同的标准引领新的二月花”。 他画竹几十年,思考几十年,终于领悟了简约的道理。 他晚年的画,往往能做到尽可能简单,一块石头,几根竹签,几丛兰花,再放几件东西。 点缀其中,这样一幅凝练、静谧、朴素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浩瀚、深邃、深邃的中国画意境。 其《画竹》曰:“画竹枝四十年,夜写思思,削繁复留薄,画即生之。” 可见,简单并不容易。 “简”虽然有简洁、凝练、言简意赅之意,但它不仅仅是寥寥几笔的简单,构图布局的简单,用笔墨的简单,表达情感的简洁。 简单源于复杂,复杂指的是多、复杂,简单的背后是复杂。 陆游说:“欲学诗,必在诗外苦工”,对于书法家、画家来说也是如此。 除了在书画艺术上下功夫外,还要在书画之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期工作。 学习与学习,在反复学习中勤于思考、实践探索,在酝酿中领悟与掌握,这就是“胸有成竹”、“用心先写”的道理。 只有经过大量的刻苦努力,才能发现书(画)丰富的原理,化繁为简,从而掌握微妙精湛的技法,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目的。
沉鹏先生在《书里书外:沉鹏书法十九讲》中说:“简洁不过是轻重的变化,除了简洁还需要什么呢?还有内涵和自我。” 也许是受了世界的影响。 受其影响,一些书法家无意或有意地失去了内涵和自我,将“简”仅仅作为一种笔墨语言或一种结结形式卡通人物简笔画简单又漂亮,夸张,不再只是“闲聊自娱”,而是形成一种创作观念。 而在创作中,他乐此不疲,肆意呈现,这也成为当下图书界的诟病。 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
“由于朴素、粗犷的审美心理,许多作家远离了秦汉雄伟、阴暗的氛围,忽视了古人‘逆流而上’、‘裹锋扭扭’等告诫, “以现实为中心,下沉”等等,任意夸张,拖拖拉拉,用毛笔描画,其结论随情况扭曲,矫揉造作;……平、薄、滑、轻、锐利的线条,造成线性柔和,线质劣质,线形粗俗,看似成熟,病态十足。像一个刻意伪装的“明星”,缺乏创作的理论支撑和文化诠释。它们不仅处于一种朦胧的笔触状态,而且还处于对形式认识的直观阶段。非‘自觉’的写作或制作技巧掩盖了‘写作’的缺失,这实际上是对艺术真实性的漠视和虚假、虚伪的引导。” (《宝云堂艺术评论》)
这种所谓“简约”的作品,往往迷失在重形式轻内涵、重趣味轻质、重张扬轻纯粹、重装饰轻神韵、重随势轻古法的笔法之中。 重实践、少思考是肤浅的。 就这样,它就成了一个技巧弱、规则弱、个性风格弱的平庸“小品”。 距离传统原创作品的要求还很远,更谈不上经典了。 这种毫无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简化”作品,大多是艺术市场催生的“烂尾楼”、“豆腐渣工程”等垃圾。
与“简单化”相对应的是“复杂化”。 从审美取向来看,艺术中真正的“复杂”指的是繁荣和华丽。 它通常是典型需求、简单性和丰富性的结果。 如用毛笔的升压、进退、涩、轻重等; 用墨有浓、淡、润、渴、白; 用墨有浓、淡、润、渴、白; 综合运用动静章法等丰富的笔墨语言“成古天之弟子”,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教养和成熟的人格,从而完成了一幅真正的“艺术作品”。相对而言,“复杂”是“简单”在更高层次上的集合,因此需要更多的艺术概括和提炼。不可忽视的是,当下的作者往往采取文本字面意思,认为“ “繁”就是繁琐,“繁”就是做加乘,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以书法为例,一些参展作品过于注重拼贴和色欲,精巧繁复。工艺精湛,材质新颖奇特,虽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抢眼球、赚噱头,但却本末倒置ip形象,失去了书法的本色。 ,可以赏心悦目,却不赏心悦目。 这种表达方式繁琐、繁琐,远离生活、远离文化、远离本真。 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的“复杂”。 这是“浮躁的心态,华而不实的艺术,夸张的形式,肤浅的评论,肤浅的沟通,叫嚣艺术时尚,平庸的创作精神,疏离经典书法,甚至颠覆核心价值观”。 (严先生)如何认识书法。 中文的“繁体”和“简体”? 严先生说道:
“繁简是艺术创作的两种审美取向。铺张浪费、辞藻丰富、妙语连珠,一方面可以体现创作者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要达到这一点,没有广泛的光有积累的知识和丰富的艺术经验是不够的。”
“从书法语言的表现来看,书法家的空间布置无论是空灵通透,还是飘逸葱郁,都暗示着他个人的心理倾向。一般来说,铺张浪费的语言叙事需要大量扎实的内容来填充。因此,崇繁的书法家的作品就像六朝的骈文一样,值得一读。但缺点是重复的语言太多了,太多的重复会让人感到无趣,比如在欣赏傅山的书法时,当我们翻开他的《草书杜诗》画册或者一些挂轴时,我们会发现笔触的纠缠有时确实让人感觉精致。然而,当我们继续用笔墨向前寻找时,就会遇到同样的重复处理手法,于是我们逐渐感到审美疲劳。 (《宝云堂艺术谈》)
“简”与“繁”是相互对立、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 在艺术创作中,它们不仅是两种笔墨语言、审美取向,而且是一组具有特殊矛盾的现象。 对于书画家来说,是追求“简”,还是追求“繁”? 还是简单、传统?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需要长期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结合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往往会有偏爱的取向。 严先生在《宝云堂艺术谈》中说:“繁简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无高低之分。明阳慎曰:“繁有美有恶,简有美有恶,而困难有美,也有恶。 好与坏,有好有坏,只求美。“按照杨的说法,无论复杂或简单,只求美。”
简单和复杂,各有各的美丽,但不张扬。 比如工笔画比较复杂,写意画比较简单; 重彩画较复杂,水墨画较简单; 书法和结字中,篆书比较复杂,草书比较简单。 这种简单和复杂的区别是相对来说的。 例如,尚范工笔画中的简笔画比较简单,尚简水墨画中的皴染技法和墨色变化也比较复杂。 在书法中,由于草书笔画的简化和移位,以及各组字之间的连体呼应,显得点画比较简单。 由于其抒情性较强,线条既形象又抒情,这就要求书法家在笔墨的运用上必须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力,这比其他书法风格要复杂一些。 “去繁简三秋树,得不同标准的二月新花”。 郑板桥画风的转变是由繁到简的过程。 然而,清初山水画大师龚贤的创作手法由早年的“白工”、“灰工”转变为晚年的“黑工”,是一种由单纯性的过渡。到复杂性。 国画大师黄宾虹、李可染的艺术成功也诠释了这样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 或由繁到简,或由简到繁,都是简繁为简,让美得以共享。
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往往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先专攻一家,然后转而受益于多位老师,向多位老师学习各种风格、大师,最后博采众长,化为己有,成为一家人。 一个特殊的书籍学习过程。 米芾的书法是“集古文,博采众长,老而自立家,人见之不知其祖”。 从他刚健、从容、快乐的“写书法”开始,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如果从头到尾只是学一家,看似很简单、很专业,但到最后只是熟悉和熟悉而已。和写作类似。如果你学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但是你不灵活,你不能化繁为简,更不能让他神化你。到最后,虽然基本功扎实了,传统技艺博大精深,由于缺乏灵活性和整合性,缺乏个性,很难在书法界树立声誉。席先生指出:
“初学书法,一定要遵守规矩,免得笔画不到位,‘不挂、不缩、不收’,用笔不舒服。但几十年后,书法就会缺乏活力和趣味,就像一潭死水一样。”的死水。”
“笔法难受,技法复杂。其实,笔法不一定难受。太好的表达,总是给人一种没有回味余地的感觉。至于其中的纠缠和联系,整部作品都写好了。”很热闹,但大方面缺少删减,很容易导致风格和意境上缺乏雅致。” (《宝云堂一谈》)
刘熙载《艺将军》云:“语言疏而情感浓,全天也。” 意思是语言稀疏,情感细腻,保留了自然的形式。 就书法艺术而言,自然风格也是最高风格。 ,大多是基于简洁、简洁、明晰的审美倾向。 苏轼曾在写给侄子的信中写道:“凡是写出来的,都应该是瑰丽多彩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成熟,就会创造出平淡。” ”文才华丽;年老成熟,平淡。不平淡,却极其华丽也”,说明从苏轼到董其昌的鉴鉴,文人的审美情趣是一脉相承的。 苏、董提出由华丽到朴素的“朴”审美取向,孙过庭《书经》则提出“初者分配,宜求公平,一知公平,宜求危”,归来恢复常态。” 唐临初的《书指》提出“书必生而后必熟”。 刘熙载《书概》提出“学书之人,先不劳而求工,后不劳而求工,不劳者,劳而无功”。 其效果相同,曲调不同。 严先生继续说道:“追求复杂最终应该是为了回归简单。” 以风的分析来说明法尚剑的艺术追求:
“简洁是相对的,同一书法家在不同阶段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以倪元禄的草书为例,可以明显看出其简洁的趋势。他的早期作品如《礼和南苑诗》,笔触圆润,楷书、草书混合在一起;他年老时,《老竹岭诗》的收尾字趋于魏晋,笔法更加和谐,有一种微妙而细腻的感觉。纸上萦绕着肃穆的气氛。他晚年的书法,笔法简洁,笔势温和,韵味也悠长。有的书法家偏执卡通人物,比如易丙寿、金农,他们敢用用自己的笔写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创造自己的风格,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八大山人理性得多卡通人物简笔画简单又漂亮,夸张,八大山人的朴实如蝉壳,我们可以理清一条清晰的线索。从他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作品的转变。” (《宝云》唐一谈)
为什么主张中国书法的艺术追求应该“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因为书法美学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熊秉明曾说过:“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中的核心”,韩玉涛则说“中国书法本质上是一种写意的哲学艺术”,并解释道:“本来,中国书法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哲学。一个古老的传说,那就是“伏羲画卦”的传说。相传,伏羲画的卦既是形象的,又是抽象的;,是的。书法和哲学从诞生之初就同源”。 两人都看到了书法与哲学的密切关系,在道家哲学中,有“大道至简”的理论,“道”意为“终极真理”,是指书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往往是那么,书法文化既有物质层面的“功”,又有形而上的“道”,“道”是书法文化的精髓,书法文化是中国人的哲学。要想把书法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就必须从技入道,修功道。那么,“大道之剑”到中国书法就变成了“大易之剑”。意味着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则也非常凝练、简单,这个“化”是一种哲学观念和审美思想,因此,“化”的审美追求也成为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追求。
“为生活创造艺术”、“让艺术回归文化、经典求真”的严先生,始终把“化繁为简”作为书法艺术追求的审美基调之一。 他认为“简”是古朴、飘逸、淡雅、纯真、自然,并说:“简洁的书法空间更注重方向、速度、力度的对比和有效的组合,数白为黑,然后划分空间更加耐人寻味,体会深奥的品味和深远的意义。 (《宝云堂一思录》)严先生在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认为,“简单的事物必须有深刻的意境,才算精彩”。 怎样才能“简单而精彩”呢?先生接着指出:
“当鉴赏者面对一件简单的艺术作品时,没有人会用联想为它准确地设定一个坐标。如果这样,作品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创作行为就会变成一种‘形而上’的行为。”学简,必须参照简繁的形象,追根溯源,才能真正做到简美。”
“古朴、匠心,是古人所追求的目标。魏刘祯云‘仰望白日,明亮明悬’,不如傅宣‘日月光太清’。”西晋时期。后一句的简单性可见一斑。”
“简若不好,就会陷入野性或野性。金农的漆书,古朴而巧妙;黄慎的草书,简洁而散乱,如疏影缠藤,却又不免有一股狂野之气。 ”。
秦人吕不韦曰:‘求本,数日可得;求终,则无用。’ 追求简单与美丽,必须先发现复杂的根源,只有了解来龙去脉,才能成就简单的妙境。” (《宝云堂艺术谈》)
“古朴而精彩”的书法艺术之道,正是严老师始终对学生的要求:“走正路,走正路。方法优越,古意盎然。淡化装饰,反对制造,强化强化”。书卷气十足,活泼而有活力。” (《宝云堂艺术评论》)
严公达,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会长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博物馆顾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renwu/4607.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