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工智能来写科幻小说,他们会像科幻小说作家一样富有想象力吗? 10月27日,中国首个科幻人工智能人机共创实验项目正式启动,并将持续至12月。 这个项目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共生”。
我们已经进入人类与人工智能(AI)共生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不仅能力强,而且用途越来越广泛。 他们可以写诗、作曲、画画。 如果人工智能来写科幻小说,他们会像科幻小说作家一样富有想象力吗?
10月27日,中国首个科幻人工智能人机共创实验项目正式启动,并将持续至12月。 这个项目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共生”。
人与机器共同创造的奇妙冒险
人工智能能否具有创造力?
“我们说他可以。他的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模仿人类。他需要带我们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充满形状和生命形式的世界。他想知道人类是否已经适应了他创造的新环境。他想知道人类是否已经适应了他创造的新环境。”找到了新家。”
这个科幻又有些哲学的答案并非来自科幻作家或哲学家,而是由创新工场的AI文本生成模型自动生成。
实验项目《共生》所使用的AI写作程序,源于创新工场DeeCamp 2020人工智能训练营大学生创新项目《AI科幻世界》。 训练营期间,这支大学生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AI写作程序的主要逻辑,开发了一款有趣的智能写作工具,其核心AI模型来自创新工场的科研成果。 在“共生”项目中,AI写作程序使用了约300GB的公共网络数据集进行预训练,然后进行微调。
与AI一起,还有11位国内新兴作家参与了这次实验。 其中有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陈秋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小白、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贾丽媛、银河奖获得者陈晨、顾石、星云奖获得者、钓鱼城科幻小说创始人张帆等。
2020年最后两个月,这些作家将携手AI算法,围绕环保、人机关系、性别、文化多样性等主题创作一批科幻文学故事,开启人机对话之旅。共同创造。 冒险。
AI写科幻小说也有“神笔”
人类和机器如何共同创造科幻小说? 活动现场,科幻作家陈秋帆亲自演示。
在AI写作程序中,“定制”科幻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AI就会自动生成几个科幻情节。 比如,故事背景的设定是2020年的《回到未来》会议室,人物包括勇刚和AI精灵。 文字提示一句:勇刚问AI精灵,我该怎么回到未来?
“AI精灵,我不知道,但是我们的飞船应该在4000年前就被摧毁了,而我们的飞船也会在我们去未来4000年后被摧毁,如果有一天我们被摧毁了,那么我们的文明就真的被毁灭了。 ..”AI根据上述设定“写”出了这样的剧情。
经过几次演示,你会发现AI“写”的故事可能思维有些跳动,逻辑也没有那么严格,但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妙招”。
没有必要完全接受AI自动生成的图。 是否使用它们以及如何使用它们由科幻作家决定。 陈秋帆挑选了一些AI生成的有趣句子,删除了其他部分,继续生成。 AI写作程序不断生成更多故事情节。
“我的经验告诉我,人工智能特别发散,它更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故事情节转向一个非常复杂、非常遥远的方向,而人们时不时地要把它拉回来。”共同创造,很多时候是一个互相竞争、互相竞争的过程,这是非常有趣的。”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永刚讲述了自己的实验经历。
AI打破写作的路径依赖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主体意识,如果一个作家不垄断自己的文本,而是把这个东西释放出来AI创作工具,愿意和机器配合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凡说道。
那么,科幻作家对于让AI参与自己的创作有何感想呢? 事实上,陈秋帆在这个实验项目之前就有过这样的写作经历。
“早在2017年,我就签了一本叫《生命的算法》的书。我想用6个故事来展现人类与机器共存的未来。它会围绕着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当时我就想,如果这本书的主题是人类和人工智能,为什么不把人工智能也写进去呢? 陈秋帆说道。
随后,陈秋帆联系了王永刚,两人一拍即合。 王永刚提供了类似的人工智能程序。 陈秋帆将自己科幻作品中的大量数据输入到其中(相当于训练AI程序),然后在写作时将关键词和主题输入到程序中,AI会自动生成几个段落的文本。
《生命算法》使用了一些人机协作生成的语言。 本书刚刚荣获今年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原创图书奖。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在人机共创中的作用时,陈秋帆回答说,在与机器共创的过程中表情包设计,它可以打破过去的书写惯性。 比如你写了很多作品,就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 如果你写了一个句子,下一个句子可能会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 但尝试人机共创后,文章的文字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具备打破惯性的可能性,反而开辟了很多路径。
“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种可能性。机器会给我一些自由,而不是限制我的自由。机器更多的是一个伙伴,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竞争对手。” 陈秋帆说道。
人机共创,不限于文字
共生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AI创作工具,人工智能将与人类文学艺术创作走向何方?
“我不认为AI可以取代人类作家,但它可以创造自己的文学流派,这就是AI流派。” 科幻作家陈晨评价道。
清晨想象它们可能根据不同的算法形成不同的风格,有的更科技化表情包设计,有的更感性,有的更社会学,或者有的更自然科学。 甚至,未来还可以根据程序员的兴趣添加很多不同的口味。
在陈秋帆看来,人机共创实验使用了更多的数据和更智能的算法,但目标不是写出更好的作品,而是打破界限,开放对话,实现人与机器的动态交互,让思想碰撞、流动。
“AI人机共创不仅仅是基于文字的创作,后续还会出现图像、音乐等更多有形的艺术形式,带来全感官、沉浸式、多维度的创作体验。我们希望用a 一次实验,一次游戏,一次概念冒险,以想象为信仰,以对话为方法,打破一切界限和原有的知识分类,追寻生命、宇宙和美的意义。” 陈秋帆说道。
王永刚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个实验项目的意义:AI人机共创写作实验不仅揭示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科研价值和人文价值,还揭示了超大规模的人工智能人机共创写作实验。基于AI写作程序内部使用的预训练技术的中文生成。 模型还具有极其重要的产品和商业价值。
王永刚认为,除了写科幻小说,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领域也会大有用武之地。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设计游戏中的故事线索和人物对话,而不是雇佣大量的人类来编写网络游戏脚本。 此外,在搜索引擎、医疗、教育、法律、自动驾驶等领域,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具有广阔的商业化空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midjourney/2440.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