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空间设计 > 空间重构设计素描-《设计草图》课程大纲要点.doc 9页
2023
10-19

空间重构设计素描-《设计草图》课程大纲要点.doc 9页

《设计素描》最新课程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设计素描 课程代码:22学分 学分:4学分、96学分(其中理论课1.5学分、27学分;2.5学分、69学分)实践课程学时) 性质: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教学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和体验能力,提高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和理解。形象分析、判断和抽象思维。 能够养成透过表面探索事物内部整体特征的思维习惯。 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未知领域不断自觉探索和研究的创造精神,实现主动理解和创造。 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有效把握审美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传达视觉信息的多样化表达方法、手段和设计语汇空间重构设计素描,能够熟练、恰当、充分、熟练地表达设计意图,并将视觉造型融为一体。将艺术形式融入语言与专业设计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通过写生了解自然,发现设计”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 课时 1 设计素描概述 2 2 观察方法训练 4 3 作文语言训练 6 4 基于客观景物的素描练习 28 5 创意表达素描练习 40 6 装饰设计素描练习 12 七幅作品分析 4 合计 96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设计素描的历史和发展和这个话题。 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空间,为后续阶段设计创意的表达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草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了解设计草图的历史和发展; 了解设计素描的核心概念、特点及学习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拓展多元化的创造性思维空间。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素描的概念与发展、设计素描的特点和核心概念。 难点:学习设计草图的意义、创意思维的解读以及创新理念的建立。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图画欣赏、案例分析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设计素描的概念与发展 1. 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设计素描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设计素描的特点和核心概念 1. 设计素描的特点 2.设计素描的特点 核心概念 第三节 学习设计素描的意义: 1、突破传统素描教学的固有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差异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空间; 3、提高学生的基本表现能力,为后续阶段的设计创意表达奠定基础。 基础第二章观察方法的训练与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敏感度和准确性表情包设计,体验生活的敏感度和微妙性,创造性表达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建立整体观察和运动观察相结合的观察思维。 基本要求:培养正确、准确、敏锐地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的能力,综合运用常态、宏观、微观、静动、时空等多种观察角度,探索新的视觉形象。 要点与难点:要点:将整体观察、可动观察和运动观察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向、宏观、微观、动静、时间、空间等多个角度,创造新的视觉图像。

难点:充分调动感官去欣赏、体验生活,提高创意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图画欣赏、课题训练、命题创作、作业指导、交流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观察生活训练 1. 整体观察方法训练 2. 平常观察、宏观、微观观察方法训练 3. 静与动、动、动观察方法训练 4. 时空观察方法训练 第二节 体验生活训练1.调动感官体验生活(如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幻觉……) 2.调动感官表达生活(如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幻觉……) 第三章作文语言训练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语言分析和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自主性。 基本要求: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则; 掌握构图的基本规则; 掌握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具有独立创新能力; 把握画面构图的节奏和对比。 要点和难点: 要点:基于形式美的某些基本原则的主动构图和自主选择。 难点:注意作品的节奏、对比、和谐。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图画欣赏、课堂演示、作业指导和点评有机结合。 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透视规则1、平行透视2、角度透视3、三点透视第二节基本构图规则与形式规则1、和谐与平衡2、节奏与韵律3、对比与呼应第三节基本原理形式美 1.构图的重心 2.画面的结构骨架 3.完整形式与不完整形式 4.构图及明暗关系、空间关系 第四节 主动构图与自主选择 1.充分发挥创意自主性,增强作文语言组织能力 2、把握画面节奏,体现作品节奏,做到对比、呼应、协调。 第四章 以客观景物为对象的写生练习 教学目的:以客观景物为对象,从结构分析到解构重组,让学生认识结构形式,对透视规律、空间结构、构图有更深入的理解规则,对点、线、面、结构、结构有全面、深刻、透彻的认识,完成从结构到解构、从具体到抽象的各种形式的主动选择和创造性表达。

通过运用超写实的方法精细地描绘和塑造物体的整体或局部特征,可以增强对肌理、肌理的理解和表达,加深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理解,为后续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要求:了解物体的内外物理结构和空间结构; 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则; 培养造型、组织和表达能力; 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节奏感; 形象与抽象思维发散,完全主动选择、自主创造; 增强质感和纹理表达能力; 提高材料和工具的认知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物体的内外物理结构和空间结构,培养造型、组织和表达能力。 难点:发散形象与抽象思维,提倡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空间重构设计素描,增强肌理质感的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视频辅助教学、画册观摩、项目训练、课堂演示、作业指导、点评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与项目训练方法和小组问题解决方法相结合。 主要内容:第一节以线条结构为主要手段,表现复杂的景物。 1.结构理解与分析 (1)结构与结构的理解 (2)结构类型(物理结构、空间结构) (3)点、线、面分析 2.透视与结构线的分析 (1)透视的基本规则(2)结构线(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解析线、重叠线) (3)透视与结构线关系(变化线的透视规则、平行线的透视规则、透视斜线规则)3.圆的结构分析(1)原圆(2)机械圆(3)绘画圆(4)设计圆4.立方体——结构设计草图的母体5.结构设计草图的表达方法(1) 强调线条和明暗 (2) 强调结构和色调的明快 (3) 全方位的透视效果表现 第二节采用超写实 方法:精细描绘物体的整体或部分 1. 结构因素和表面因素 2.视觉形态(1)光影(2)立体感(3)空间(4)色调(5)材质 3.形状与表达方法(1)精确的轮廓和内部形状分析(2) )从局部到整体的表达方法第五章以创意表达为目的的素描练习教学目的:经过本阶段的创意个性化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从生活材料中获取表达,通过变形、解构和重构,产生新的视觉结构。具有独特创意的图像。

本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草图创作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找出创意来源的构思技巧和创意表达手段的形式规则,进而找到发展自己创意的有效途径。联想能力。 基本要求:明确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即创意+表达;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形态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遵循从基础造型能力训练向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过渡; 增强学生的大脑和动手能力吉祥物,树立创新求异意识,熟练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表达手段和材料工具在设计素描中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形态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提高,多种思维方法、表达方式以及综合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草图的创意表达。 难点:设计理念的准确表达、设计语汇的丰富展现、画面意境优美深刻。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图片欣赏、项目实训、课堂演示、课内辅导、点评交流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创作思想来源 1.物质场景和生活素材的变形、解构与重组 2.图片素材的拼贴、替换与创作 3.大师作品和优秀模型的吸收和借鉴 2.创意的表达方法思路: 1.图像的合成与变换(分解一个物体然后重新组织,或者将两个不相关的物体组合成另一个物体) 2.变形(改变图像本身)以及空间关系的变化,在基础上将其拉长或压扁原来的形状,改变了物体的正常形状。

改变物体的比例逻辑,使大物体变小或使小物体变大)3、矛盾空间(1)多个空间、多个时空、多个视点、多个重力或失重的画面组合形式(2)改变中的逻辑环境事物所在的位置,将物体放置在不合逻辑的环境中,在画面构图上形成了戏剧性的对比。 四、动态表达 (1)形式的动态表达 (2)势的动态表达 (3)观点的动态表达。 第六章装饰设计素描练习的教学目的:通过实践,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创意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形式美、秩序美、节奏美、组织构成、形式构造规则等审美规律,并逐步从从客观实体到主观表达,从机会创造到统筹规划,实现感性与理性、系统与统筹相结合的个性化设计表达。 基本要求:了解装饰设计小品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装饰设计草图的形式规则、构图规则和变化形式; 提高设计创作中创意表达的主动性和客观美感; 实现感性与理性、系统与协调与个性化的设计创意相结合。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装饰设计小品的形式规则、构图规则和变化形式。 难点:提高设计创作的主动性和创意表达的客观美感,实现感性与理性、系统与统筹相结合的个性化设计创意。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图片欣赏、项目训练、课内辅导、点评交流相结合。 主要内容:第一节装饰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一、装饰设计素描的概念二、装饰设计素描的特点第二节装饰设计素描的形式规则一、化简2、加法3、缩小和夸张第三节构图规则装饰设计草图的特点 1.二维空间的构图规则 (1)无深度的空间结构 (2)无透视变化 2.多样化的组合 (1)多个物体的重叠组合 (2)多种时空组合 3.有序的构图(1)同形配置(2)异形配置第四节装饰设计草图的变化1.装饰变化2.对比变化3.形状变化4.单体变化5.复杂变化第三章作品分析七章教学宗旨:互相学习,了解不足,解决困惑。

基本要求:通过作业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促进相互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对工作的讨论、分析、点评。 难点:作品分析、讨论、学生创意思想交流。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作业回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师点评与分析 1.学生作业整体水平的判断与评价 2.学生作业评分的判断与分析 3.案例分析、评价与讲解 4.作业整体效果的总结评价课程进展 5、课后对学生后续阶段学习方向的建议和展望。 第二节: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学生对教学整体效果的评价 2.讨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 3.学生创作感言 交流与沟通 第三节学生作品自我评价1. 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分析与总结 2. 学生对其他作品案例的评价与分析 3. 学生对作品整体水平的评价与总结 5. 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 1. 教学方式:以以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为主,辅以课堂作业辅导、课堂讨论交流、课后作业。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和定期作业相结合,其中30%笔试+10%出勤率+60%作业=课程成绩。 6.参考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林嘉阳,冯俊熙。 设计草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周志宇. 设计草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单德林,徐伟。 设计草图。 沉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参考文献:[1]马塞尔设计学院. 设计草图-基础教学大纲。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2] Stuart Pursey。 现代素描技巧。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3](芮)约翰·伊顿。 曾雪梅、周志宇译. 建模和形式构成。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4](英文)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 莫天伟译. 视觉形式设计基础。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美国)苏珊·兰格。 情感与形式。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6]贡布里希。 林兮、李本正、范敬忠译. 艺术与幻觉-表征心理学的图片研究。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