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
2020年第2期
044| 儿童与城市环境
儿童与城市环境
编者寄语|论文|观点与评论|主题实践|探索与过程
2012年,《景观建筑》出版了《儿童的空间与活动》专刊,探讨如何打造孩子们喜爱的游乐空间。 随着近年来有关城市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发展、人身安全、出行自由等话题频频出现在社会热点中,不少城市也开始将“建设儿童友好的城市环境”提上日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城市变成多彩、安全、无忧的“游乐场”,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不够; 城市环境还应该让他们能够学习、探索、分享、合作和忍受挫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景观设计师需要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 本期将从儿童权利的角度出发,跨学科探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生存状况,呈现为儿童创造良好城市环境的多元化方式。
1、城市孩子需要什么?
游戏乐趣 · 广泛的权利
一个无边界的儿童乐园可以让孩子沉浸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培养他们观察万物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设计这样一个无边界的儿童游乐场会给景观设计师带来很多挑战,包括考虑安全和健康因素、保持生态系统的丰富性、提高设计的趣味性等。
——于孔健/《城市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乐园?》 》
儿童基础设施不是构建儿童专用的空间体系,而是在城市发展理念、规划路径、运营管理等方面遵循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有效服务儿童的身体、行为、心理需求来改善城市。 该空间网络具有较高的儿童友好性,可以同时服务于其他城市居民群体,是一个可持续的、多功能的、代际的共享空间。
基于儿童需求和儿童权利的儿童基础设施空间网络 © 彭文杰
——彭文杰/《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儿童基础设施——以儿童权利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建设》
2.城市环境塑造与儿童权利保护
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
1)人身安全保障
《基于国外文献综述的社区环境儿童出行安全评价指标》以社区环境儿童出行安全为研究对象。 通过梳理英文文献中的18个相关评价工具和若干补充文件,从“机动车交通环境”建成环境因素和“步行/自行车环境”两大类因素出发ip形象,辅以社会安全、从感知安全、生理健康和安全意识三个方面重新构建了社区环境儿童出行安全评价指标框架,以评价社区环境儿童出行安全。 为我国社区建设实践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2)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儿童空间设计中的认知科学》一文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认知科学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依据,并建议设计者在实践中首先应考虑设计的功能可供性,即设计可以刺激什么样的游戏? 例如,具有挑战性和模糊性的设计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和探索行为,社会性设计可以帮助儿童锻炼社交和合作能力,帮助景观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 需求和规律,以做出更有针对性、更科学的设计决策。
北京某儿童活动中心的活动场地采用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形象(羊),并与模糊的空间设计相结合,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韩喜利
《深圳市乡村及正式居民区儿童离校后活动调查研究》一文研究了深圳市三所中学初中生从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参加课外班、离校后长时间静坐。 ,并比较了居住在城中村和正规社区的学生群体的 MVPA 水平差异。 结果显示,前者的主动出行水平和MVPA水平均高于后者。 本次调查中学生离校后的总体MVPA水平也高于许多西方国家。 这部分是由于紧凑的学区规划,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选择主动的出行方式上学,但升学压力和课外辅导负担可能会抵消这一有益效果。 为了充分保障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和身心健康,城市规划的积极干预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优化必不可少。
“难民危机中儿童的安全游戏空间”介绍了 CatalyticAction(一家非营利性设计工作室)为生活在黎巴嫩贝卡谷地的叙利亚难民儿童建造“微笑”游乐场的过程,并阐述了流离失所的儿童也享有权利的理念拥有自己的游乐场,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 微笑游乐场通过合理利用当地材料、调动当地劳动力,为改善难民群体福祉、振兴当地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通过建筑设计支持弱势社区和改善现有人道主义实践的成功尝试。
孩子们在黎巴嫩贝卡谷地的非正式帐篷定居点玩耍 © CatalyticAction
孩子们在微笑游乐场玩耍 © CatalyticAction
3)参与权保障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景观设计师责任与角色的变化》一文指出,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儿童景观设计项目存在两个问题:1)未能充分回应真实需求儿童用户; 2)缺乏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全面考虑整个城市的儿童活动空间系统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为此,本文借助美国和英国的三个实际案例,提出景观设计师可以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对影响景观设计的外部环境因素建立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影响儿童成长,积极推动城市设计决策。 的儿童参与。 这样,景观设计师将成为儿童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积极协调者,以及城市空间格局的整合者。
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发起的“博尔德成长”计划的“15分钟邻里”子项目中,老师和建筑师观看并解读了孩子们自己打造的理想社区模型。 ©林恩·M·利克泰格
景观设计师通过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完成城市儿童空间的连接和组合。 © 黄义伟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参与者社交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以湖南省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娃娃农场”建设实践为例》运用社交网络理论为学生和家长(“公民”)、政府及党组织(“政府”)、大学(“学校”,本项目中指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场”建设团队)提供更深入的分析以及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本项目中育才三小相关负责人)四方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互动吉祥物设计,最终形成组织模式更加成熟。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一方应积极克服自身的组织惯性,而“民间”一方的学生和家长则应加强内部沟通,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增强参与的主动性; “校”方高校专业团队在项目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也得到进一步确认。 研究成果为其他基于多方参与的社区建设实践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
育才三小“娃娃农场”的创作过程中有五个特工角色。 蓝点代表“企业”,黄点代表“学校”,绿点代表“人”。 改编自 De Nooy, W.、Mrvar, A. 和 Batagel, V. (2012)。 Pajak 的探索性社会分析(F. Lin,翻译)。 北京:世界图书公司
3.如何连接城市里的孩子和大人?
包容和同理心的设计
“主题实践”栏目中的两个项目秉承着相似的理念——“为儿童设计,但不仅仅为儿童”。 《城市儿童公共空间——广州俄罗斯方块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原本定位为商业广场,但设计师通过空间营造而非堆叠设施,设计了一系列孩子和家长可以共享的活动场所。 最大化广场的公共价值,更好地服务周边先锋社区的工薪阶层家庭。
基于模块化网格的像素化设计语言 © 唐曦、苏哲伟、宋飞民
广场上的云幔和沙池区域非常适合面对面的互动。 © 唐曦、苏哲伟、宋飞民
“深圳蛇口学校广场景观改造”全面落实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 设计团队基于细致的用户行为研究,深入了解学生、家长、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对广场的使用需求,以当地几代居民对蛇口学校的深厚感情作为设计的核心。 该装置通过多样的形式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使用者,引导人们在使用设施的过程中不断与场地产生新的记忆联系,从而在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深圳城区中创造出独特的记忆场所。
广场改造前后对比。 © 自组织空间
新增的互动科普寓教于乐儿童空间设计理念,深受学生喜爱。 © 自组织空间
《城市应对婴儿、幼儿及其看护者应对新冠肺炎 (COVID-19)》一文由 Urban95 倡议负责人撰写,其理念是“一个致力于为婴儿、幼儿及其看护者服务的城市就是为‘所有人’提供服务”。本文聚焦当前正在全球蔓延的疫情,强调城市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必须更多地关注婴幼儿及其照顾者,充分利用数据儿童空间设计理念,体恤疫情中最脆弱的群体,防疫措施可以最大化,公平利用。
在韩国首尔,一名护理人员戴着口罩带着年幼的孩子走在人行道上。 © 彼得米尔内斯
目录
编辑寄语
城市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乐园? /于空健
纸
基于国外文献综述的社区环境儿童出行安全评价指标/徐梦怡,沉瑶,廖玉魂,Helen WOOLLEY
深圳城中村及正式住宅区儿童课后活动调查研究/John ZACHARIAS、韩喜利、陈宜勇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参与者社交网络构建与分析——以湖南省长沙市育才三小“娃娃农场”建设实践为例/彭珊妮、周晨、周亚欣
积极生活建成环境尺度比较研究/徐震、王一凡、徐秋霞、韩凌云、徐飞
循证设计景观绩效评价研究:发展、内涵与焦点/杨阳、林光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kongjian/14600.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