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春燕
春节即将来临,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迎接新年。 家住市北区兴隆路的剪纸大师李文岭也在准备过年。 她为兔年创作了一些新作品。 《锦兔如锦》入选由青岛市图书馆、青岛大学图书馆、市南区文化中心主办、青岛市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社编辑的《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特刊研究中心。 近日,记者走近“剪纸奶奶”李文玲,听她讲述剪纸的故事。
昔日兔如锦
剪纸不需要“打样”
为兔年带来新礼物
今年70岁的李文玲是青岛市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她从小跟奶奶学习剪纸,并创造了自己的“十剪刀”剪纸技艺。 她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也是家喻户晓的“剪纸奶奶”。记者来到李文玲的家中,满头头发的李文玲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在家门口的小桌子前专心创作。窗外。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一般来说,剪纸需要提前在纸上设计图案、花纹,这叫“打样”兔年吉祥物设计剪纸图片,但李文玲不需要,她更注重即兴创作,并且已经实现了她心中的计划。
李文玲精神矍铄,性格开朗,很健谈。 记者看到,李文玲家里到处都是剪纸元素,桌子上、柜子上,包括卧室。 狭小的空间里摆满了装框的剪纸作品。 柜子里大大小小的奖牌和证书太多了。 柜子门快要掉下来了。 桌上一只剪下来的兔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李文玲告诉记者,这是专门为2023年兔年创作的主题作品,名为《昔日“兔”似锦》。
这个作品是一只向前奔跑的小兔子。 通过装饰添加一些细节,使画面变得非常丰富。 小兔子身上的梅花特别精致。 牡丹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元素用一些“缠绕的树枝”不断连接起来。李文玲指着小兔子屁股上的铜币图案告诉记者,“这是一枚铜币,代表‘前’字,锦鸡代表“锦”字。 创作这部作品大约花了7点30分到10点30分。 一夜。
起初吉祥物设计,李文玲用“花”的元素来代表“锦”,看起来还算中规中矩。 后来她突发奇想,把“花”的元素换成了“锦鸡”的元素,让它更加活泼吉祥物,视觉上美观,也更有意义。 锦鸡宣告黎明,歌唱美好的未来,而小兔子则表现出向前奔跑的状态,奔向美好的未来。 这些装饰与美好寓意连贯一致,构成了一件完整的作品。 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开始,日子有一个美好的期待。
石进,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他说:“李女士的作品整体上充满了美好的寓意,通过剪纸的艺术形式,细腻而又粗犷,技艺精湛,中间简单,保留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凸显了当今的一些艺术审美习惯,特别是民间艺术的质朴,李先生把它保持得很好。”
记者还在李文玲家里看到了一些作品,比如用牡丹剪出的“福”字、活泼俏皮的“西娃”、连环画《稻嫁》,基本上都是与美好寓意结合在一起的。 谈及创作灵感,李文玲告诉记者,她的创作灵感主要是来自民间祝福语的“吉祥话”,比如“连年有余”、“财源广进”等。龙凤呈祥”、“仙鹤双寿”、“金玉满堂”。
6岁开始学习剪纸
对蝴蝶情有独钟
剪刀在李文玲灵巧的手里翻来覆去。 小剪刀上挂着绿色的蝴蝶吊坠,花白的头发上别着几个黑色的小蝴蝶夹……记者好奇,李文玲为何对蝴蝶情有独钟? 她告诉记者,她的剪纸梦想是从一只小蝴蝶开始种下的,后来一直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李文玲的奶奶是青岛平度市有名的聪明儿媳。 在她的家乡,过年有贴窗花、贴门条的习俗。 奶奶会剪一些送给邻居。 平时,奶奶也会做一些漂亮的衣服。 还有小鞋子,上面绣着一些漂亮的装饰图案。 李文玲6岁开始跟奶奶学习剪纸,从简单的蝴蝶图案开始。 尖的比圆的难剪,奶奶把尖的简化了,教李文玲剪出一只鼓鼓的蝴蝶。 从此,剪纸成了李文玲的一种乐趣。 李文玲说,有时候看着自己的作品,她觉得自己也挺神奇的,怎么能创作出这么美的作品。
剪纸是一项精致的活儿,看似简单,却一点也不能马虎。 痴迷剪纸、对待工作认真的李文玲,成了奶奶眼中的“得意门生”,并将剪纸工具和技艺传授给她,希望她能继续传承下去在这门手艺上。 每当看到蝴蝶,李文玲就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活泼的小女孩。 至今,李文玲还保持着奶奶教她剪的第一只小蝴蝶的原形。 “奶奶教我剪的第一只小蝴蝶,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小蝴蝶!” 李文玲说道。
当其他孩子都喜欢玩耍的时候,李文玲却经常用剪纸作为自己的娱乐。 有时不小心戳破了手,又嫌不腻,就包扎起来继续割。 一有时间,李文玲就拿起剪刀,沉浸在自由创造的剪纸世界里。 渐渐地,她以更快的速度、更加多样的风格剪出了各种作品。 不过,李文玲一直对蝴蝶情有独钟。 她拿出一张《百蝶图》给记者看。 有古钱的图案,有祥云,有几何图形,有在花丛中萦绕的,有侧飞的……造型色彩千变万化,各有千秋。 李文玲告诉记者,这些蝴蝶并不是集中创作的,而是一段时间受到启发后剪下来的。 这幅《百蝶图》是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大约花了五六年的时间。 妻子帮我在扉页上写了上面的字,“时时徘徊,与蝴蝶共舞”。 这些不同形态的剪纸凝聚了李文令不同的心情。 “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是最有活力、最有想象力的时候。” 李文玲说道。 当时,李文玲刚刚结婚生子。 第一次为人妻、为人母的她,角色的转变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灵感。
记者观察到,由于常年剪纸,李文玲的手指长满了深深的老茧。 记者没想到,小剪刀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 李文玲挽起袖子向记者展示,几十年来,由于剪纸力度的不同,她的手臂也变得粗细不同。 剪纸是李文令一生的主题。 自从拿起剪刀剪出第一只蝴蝶以来兔年吉祥物设计剪纸图片,她就从未停止过。
坚持不懈地传播剪纸艺术
作品被奥帆博物馆收藏
除了潜心创作,李文令还为剪纸文化的传播而努力。 李文玲年轻时是一名幼儿园老师。 自1986年进入课堂以来,她以剪纸为教具,给孩子们讲故事,“小狗在跑”、“小兔子在跳呀跳”……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加深认识记忆。 退休后,她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结合简单朴实的故事,传播剪纸的种子,像“小兔子”拔胡萝卜一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李文玲的小孙子也对奶奶的剪纸很感兴趣,放假的时候就会来和奶奶学半个小时的剪纸。
李文玲的课堂上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由于一些居民以前从未接触过剪纸,心急,不小心剪坏了。 李文玲鼓励指导,直到切出一个饱满的寿桃! 居民感叹,剪纸可不是砍几刀那么简单。 市北区洛阳路街道70岁的剪纸爱好者李玉华专程找到李文玲学习。 李玉华说:“我早就想跟李老师学剪纸了,但是一直没找到,我找了李老师好几年了!” 现在李玉华已经是弟子了。
李文玲还多次代表青岛参加国内外各级文化交流活动,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 在国内外许多大型活动中赢得了赞誉,为国家人民增添了光彩。 小到街头设计,大到奥运会、残奥会等国际赛事,以及无数的讲座,李文玲将剪纸这一非物质民间文化带到了法国、韩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 她除了在家附近的学校教剪纸外,还到孔子学院给国际友人讲课,还走出国门宣传中国春节文化和剪纸文化,充当友好使者。文化交流,为剪纸艺术的传承而努力。
2008年,李文玲花了一年时间为2008年奥运会创作了长21米、宽1.06米的巨型剪纸作品——《奥运之路》,通过剪纸,入选青岛奥运会。 航海博物馆收藏。 2018年,李文玲为上合峰会创作了《欢迎上合》系列作品。 历时三个多月准备了500多幅剪纸作品。 她几乎每天都剪纸,直到深夜。 岛城风光、建筑融入剪纸中,让各国记者将中国文化符号带到世界各地。 围观的记者非常多,这些作品第一天就被记者拿走了。
在文化交流中,让李文玲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在2015年举办的中日韩文化艺术教育论坛上,一位韩国小孩按照她的形象剪了一件作品,说这是“双剪奶奶” ”,并在上面画了一枚奖牌,交给李文玲,并告诉李文玲,“奶奶,我给你画了金牌! 李文玲心里很放心,把孩子们送给她的礼物都收了起来。 她认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是非常宝贵的。 李文玲性格活泼。 她从小就是唱歌、跳舞、跳舞的栋梁。 她也喜欢与人打交道,尤其是孩子。 如今,李文玲已经70岁了,依然童心未泯,她愿意继续与大家交流。
近日,应街道、学校、文化馆邀请,李文玲通过“云秀”等方式录制“非遗小课堂”,在线教授剪纸。 李文玲告诉记者,家人一直支持她。 文化需要传承。 李文玲珍藏着奶奶留下的许多图案。 由于时间长了,已经变黄变色了。 接下来,李文玲要把奶奶留下的图案整理起来,将这笔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 。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jixiangwu/6023.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