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祥物设计 > 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 校园-吴芬芬| 学校建筑设计:从教育出发
2024
02-17

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 校园-吴芬芬| 学校建筑设计:从教育出发

教学楼不是师生的“教育容器”,而是教学空间、知识展示空间、信息传递空间、情感交流的场所。

01 阻碍我国校舍设计的思想根源:“将校舍视为‘教育容器’”

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吴院长您好。 很高兴有机会与您交谈。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如基于任务、主题、资源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在线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已经出现。 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重构教育空间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但任何新的尝试都是基于对现状的充分认识和对未来的清晰判断。 你能告诉我们你学到了什么吗?

吴芬芬(以下简称吴):好的。 我认为,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建筑都是按照“教育集装箱”来设计和建造的。 这就是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落后于“世界三大学校建筑高地”的原因。

我所说的“三大高地”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以芬兰为代表的北欧、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 这也是我们上海中通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中通”)十余年来对世界各地中小学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研究的丰硕成果之一。年。

被视为容器的学校建筑设计追求什么? 一是追求足够大的容量,二是追求足够漂亮的外观。 以前,这两个追求不就是水乡修渡的目标吗?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甲方(指筹集资金建学校的单位)在能力上相互竞争。 您用150亩、10万平方米建设一所60个班的重点中学。 我将用300亩、20万平方米建设一所120个班的重点中学。 如果容量相等或相近,比较外观,谁的立面更漂亮,甚至立面用什么材料。 我曾经到一个省会城市考察新校舍。 陪同参观的参观者自豪地说:“我们项目的主体建筑是干挂石材立面,而他们(指邻省省会)最好的学校只能使用粘土板。”

将学校建筑视为“教育容器”是学校建筑演化的必然步骤。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 校园,外国还在走这条路。 20世纪70年代和1980年代是一个过渡时期。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进入了“世界三大校舍高地”的新地段。 他们不再将校舍理解为“教育容器”,而是将其视为“教育设备”。 ”。作为“集装箱”卡通人物,摆渡船自然是看它能装多少人和货物。容量差不多的,外观上会更漂亮。那军舰作为“装备”呢?比什么还是比什么首先什么?

我们是否应该继续把校舍当作渡船,还是应该认真思考是否也应该把它们当作军舰?

02 教学楼是什么样的? 关系最密切的人:家长、学生、老师没有投票权。

记者:您认为我国学校建筑设计理念停滞的原因有哪些?

吴:具体原因我无法解释,但我确信与“人口多”无关,与“经济落后”关系不大。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现行的建筑方案选择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建筑类型的选择者决定了其最终形式。 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应由学校建筑的使用者选择。 但实际上只有甲方和审稿人才有选择权。 家长们之所以没有报名学习,是因为他们认为学校建设得很好,孩子也喜欢。 班主任选择在这里工作也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学校有满意的教室让我工作。与学校建筑外观关系最密切的人:家长、学生和老师实际上没有投票权。

记者:谁有投票权?

吴:代表他们做决定的一直是评审专家和甲方领导,最近又是朋友圈。

▲ 玉龙小学五楼生活走廊效果图

03学校建筑师需要了解一些教育学知识

记者:您之前多次提到,校舍的真正使用者没有选择权、话语权。 那么,在您参与或主导的设计项目中,您会尝试改变这种“异常现象”吗? 你是怎么做到的?

吴:当制度没有赋予老师和学生话语权,而我们又无法改变制度时,我的做法是让老师和学生“分享”我的话语权。 当我听的时候,我让老师和学生说话。

和大多数建筑师一样,我在设计概念阶段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多次会议。 记得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工作时,大楼总体规划基本确定后,我和校方领导谈了八个昼夜,就是为了分层调整各科教室的具体位置。计划。

当我担任评委时,我想先咨询项目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但大多数情况下,规则不允许。

注:不同主体、不同个体的需求肯定存在差异。 面对这么一大群人,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你通常还会用什么方式来听听他们心里想说而未说的话呢?

吴:在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声音方面,我与其他建筑师的不同之处有两点。

一是教育学。

教育学,尤其是我所擅长的教学理论,是从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 聆听教育学的演讲,就相当于聆听数千名最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集体“声音”。 与举办座谈会相比,教育学对校舍的要求和讲解更加全面、理论化、系统化。

比如,一个普通的教室应该设计多宽、多深? 如果同样的使用面积是67平方米,应该设计成9.6米×7.5米的长方形,还是8.4米×8.4米的正方形呢?

每个建筑师都有他或她自己的偏好。 绝大多数建筑师会按照《中小学设计规范》或习俗设计成长方形,少数出于追求个性而设计成正方形,少数则设计成六边形增加采光面。 但如果一个建筑师学过一点教育学,教育学会告诉他: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不久之后,这所学校将实行“小班化”,班级规模约为24人,不久之后,学校将放弃“仰天式”座椅。67平方米的长方形教室将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即将面临的课堂教学的教室空间要求。

我最近设计的标准教室(普通教室的升级版)几乎全部采用面积90平方米左右的正方形,而不是长方形或六边形。 这不是我个人的喜好,我聆听教育的声音。

二是向先行者学习。

十五年前,当我第一次参与小学设计时,我拜访了几位顶尖的小学老师。 其中,小学数学老师是朱乐平老师。 他告诉我,中国学生学数学是用笔(计算),而美国和德国的学生不仅用笔学数学,还通过做事(运算)学数学。 我回去查了德国和美国普通教室的设计图,果然发现大多数普通教室(他们称之为标准教室),除了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课桌(用于阅读和写作) ,每个教室还配有一两张图片。 像茶几一样的手术台。 (其实这些图我已经查过很多次了,但如果不问“你用手还是不用手?”这个问题为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 校园,我的眼睛就会看不到手术台。)从那时起,我设计的所有标准教室都是配备手术台。 。

十年后,也就是五年前,我担任室内设计师的克拉玛依一中竣工了。 每个标准教室均配有操作台。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遇到一位刚从北京一中回新疆进修的老师。 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请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舞台?”

“这是手术台,这里的第一代学校叫普通教室。普通教室只给学生提供看书桌和写字桌,就是课桌。如果学生需要动手,就必须去“专用教室。你们学校是二代学校,这是标准教室,除了课桌,还有手术台。”

“我是一名物理老师,在这里上物理课,我也可以用它来做物理演示实验吗?”

“能。”

“你是故意让台面突出一点的吗?”

“是的。”

“为什么它只伸出3厘米左右?”

“我觉得这样更合适。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物理课上ip形象,大约有一半的演示实验是力学实验。力学实验经常使用F夹,它像乒乓球网一样夹在面板上。你这里的悬垂不够深,需要6厘米。 F夹以上容易稳定。”

“啊?还是有道理的!太谢谢你了!我们会立即改进,可惜你们学校改进不了。”

当我回到办公室时,我立即看到了10年来用作工作站模型的美国学校的照片。 控制台面板的悬垂量确实约为8厘米。 显然,我的美国同事比我更早听到了专职教师更专业、更细致的意见。

从那时起,控制台面板的厚度为20至40毫米,悬垂为60至80毫米。 这成为我绘制的所有控制台面板的标准。

我深知,一个设计师或校长,在长期的设计或管理实践中,只要细心,就能总结出校舍的十几个、二十个、三十个特点。 但仅靠个人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满足师生对教育装备的需求,不仅需要不断听取各学科一线教师和各年级学生的意见,还需要有人能够不断地绘制和系统化成千上万的详细资料。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 坪山中心小学图书馆空间设计分析图

04新校舍要成为“重装备、轻装备的教育平台”

记者:您最初提到“世界三大学校”将校舍视为“教育装备”。 您认为,这是否也会成为我国中小学建筑的发展方向?

吴:是的。 如果我们继续把学校视为“教育容器”,我们就只能关心校舍的数量(面积)和外观(立面)。 即使有些学校项目开始做室内设计,也只是将关注点从外观延伸到“室内外观”(室内装饰的视觉效果)。 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在大而美的建筑取代不够大、不够美的建筑的建筑表现及其合理性,那么未来30年,如果个别建筑继续看来,一个更大、更美的“教育新容器”正在误入歧途。

我所积累的关于学校建筑的信息以及我对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学校的了解,让我相信在将学校建筑视为“教育容器”之后,还有一个认知的进步,那就是看学校建筑物作为“教育的容器”。 重装备和轻装备的教育平台”。

记者:考虑到我们的读者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最后我想请您用一个详细的设计案例来谈谈如何将校舍设计和实现为“教育的重设备和轻设备平台”。 谢谢。

吴:这是一个我很乐意与教育界同仁分享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我非常害怕要求我解释或写清楚的问题。 因为讲建筑的时候,你得让我拿出笔来画,或者调出几张图来说明。

关于建筑问题,如果不同的人看同样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只要看懂图纸,他们脑海中看到的建筑就会是一样的。 但如果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段描述建筑物的文字,即使他们完全理解了文字,他们也会在脑海中看到不同的建筑物。

我会再尝试。 下面以学校走廊(含走廊)的设计为例。

当一所学校有N个功能空间,师生经常需要从一个空间移动到另一个空间时,建筑师通常会使用走廊来连接它们。 走廊的定义是“有盖的通道,建筑物的水平交通空间”。 交通功能是廊道原有的功能。

当校舍被用作“教育容器”时,走廊只是流通空间。 我们中小学的走廊大多是“阳台式”。 为什么? 因为阳台的建筑面积算一半,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走廊设计为室内型只能宽2米,如果设计为室内型则可以宽4米。阳台类型。 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走廊的交通功能。

当建筑师将校舍视为“教育的重设备和轻设备平台”时,走廊不再仅有交通功能。 我们可以赋予走廊更多的功能,主要是教育功能。

如果说只有人流的走廊是教育容器,那么既有人流又有信息流的走廊就是重型设备和轻型设备进行教育的平台。 众所周知,大多数轻型设备(如电脑)都不适合放置在室外,因此一旦将走廊设计为开放式走廊,信息流通就会变得困难。 走廊作为教育灯光设备的平台必须是室内型。

高密一中的走廊是我设计的,为室内式不等宽中央走廊。 中央连廊净宽仅2.8米,可以理解为两条1.4米的室内单连廊并用。 廊道宽度不等,局部扩大,形成廊道中的“港湾”。 如果我追求走廊交通功能最大化,我不会这样设计。 我追求走廊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甘丹一中走廊设计为室内走廊的目的是使走廊空间的物理环境与教室相似,使走廊特别是港区具有相同的信息显示和信息显示。陈设条件与教室一样。

我还做过高密一中的室内设计。 通过室内教育专业设计过程,走廊的墙壁上配备了软木板(供学生张贴)、写字板和三维实体展示架,就像教室一样。 港区里有书籍、电脑和大屏幕,还有供“留校”学生使用的显示器、方便信息交流的地毯、椅子、凳子、沙发。

总之,高密一中的走廊是具有交通功能的第二教室、第二图书馆和第二信息中心。 这样的走廊不仅有人流,还有信息流。 它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通讯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是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 要让一条走廊兼具交通和学习功能,至少需要绘制100个节点图。

关于这个建筑设计,不知道能不能解释清楚。 但我的愿望很明确:与现有的旧校舍相比,每一栋新设计的​​中小学建筑不仅更新、更大(这很容易做到),不仅更美观、更环保(这就是每所学校的目标)。建筑师的追求),不仅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突出(这是每一位校长的追求),不仅空间更加丰富而且具有“场所感”和“天人合一”(这是一些前卫建筑师的追求),一定是更先进、更强大、更高效的新一代教育设备。

只有这样,年轻一代的学生和老师才能以与我当学生和老师时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效率来学习和教学。 就像当年我们坐绿皮火车去省城读大学,而今天他们却坐高铁来到这里,还是有差距的。 。

记者:您曾说过,一流校舍的标准是“现代教育的空间要求在建筑中得到恰当的体现”。 在此,我们也希望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能够突破现有条件的制约和创意瓶颈,达到一流的校舍标准,走向下一个新的篇章。 感谢您接受采访。

▲ 盐田云海学校教师阅览室室内效果图

▲ 民治小学趣味生态园设计图

后记: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最常见的情况是:懂教育的人不懂设计,懂设计的人不懂教育。 像吴芬芬先生这样将建筑设计与教育研究联系得如此深刻、紧密的人并不多。 他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竞争中立足,并始终对建筑和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保持反思和警惕。

通过与他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对学校建筑与教育关系的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探索。 他说,他很感激这个时代,让他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笔一划勾画,一石一沙筑成。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