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祥物 > 兔年吉祥物兔圆圆背后的含义-兔子? 兔妈妈!兔年说兔,“兔圆圆”背后的中国科学故事
2023
07-04

兔年吉祥物兔圆圆背后的含义-兔子? 兔妈妈!兔年说兔,“兔圆圆”背后的中国科学故事

2023年,中国传统生肖兔年如期而至。 央视春晚吉祥物“兔子圆圆”在2022年底提前与我们见面了。“兔子圆圆”凭借毛茸茸的造型、活泼治愈的可爱、层次分明的大眼睛卡通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可爱的形象。兔子。 但如果你认为“兔子圆圆”只是一个软萌的小女孩,那就低估了。 “兔子圆圆”真正的门道隐藏在它标志性的四颗门牙上。 这四颗门牙有何秘密? 我们来看看“兔圆圆”背后的科学故事。

1.小兔子,你从哪里来?

兔子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东方的月宫玉兔充满了清纯柔美; 而西方的兔子则因其热情、坚韧、活力而被用作复活节的吉祥物。 当人们不断赋予兔子新的文化意义时,兔子的起源也开始受到关注,并一度成为古生物学领域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宋代玉兔与中国文化中广为人知的月宫玉兔形象

兔子是给孩子们送复活节彩蛋的使者,也是复活节的象征之一

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兔子时,我们会看到它们总是很忙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咀嚼食物。 这是因为兔子的门牙会不断生长。 如果门牙不能完全磨牙,门牙就会迅速向外生长。 门牙过长会使兔子的嘴唇无法闭合,无法正常进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所以对于兔子来说,真的是在用生命磨牙。 对于动物学家来说,门牙也很重要,门牙是兔子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标志性特征。 然而,在哺乳动物中,除了兔子和小鼠之外,门牙会终生生长。 因此,兔子和老鼠一直被认为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兔子、老鼠的介绍展板

早在1735年,现代分类学创始人、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就将兔子和老鼠归入啮齿动物目。 直到200年后,有学者指出,兔子的两颗上门牙后面有一对小后门牙,而且只有单层牙釉质(啮齿动物有双层)兔年吉祥物兔圆圆背后的含义,所以所有的兔子都被归为独立的一类。命令。 那就是兔形目。 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兔子和老鼠之间的更多差异,“兔子和老鼠之间不存在亲缘关系”的观点也应运而生。 然而,大量的分子研究支持兔形目和啮齿目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进化支,因此将它们一起划入啮齿目。 关于啮齿动物、兔形目、啮齿动物的起源ip形象,历来有很多争论,而且这场争论持续了近100年,由此引出了兔形目研究史上的一个经典科学问题:在生命进化史上,兔子在哺乳动物的大谱系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兔子和老鼠有什么区别?门牙的数量是关键点之一

2.中国安徽的重大发现

为了解开“兔子的起源”这一百年难题,古生物学家走访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化石地层。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对华南“红层”的大规模考察,在古新世地层中发现了亚洲特有的哺乳动物类群,这也为探索啮齿动物和动物的起源提供了基础。兔形目。 机会。 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在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发现了多处重要的头骨化石,上面保存有门牙。

安徽潜山动物群及部分代表种复原图

1977年,中国古哺乳动物学家李传奎先生在研究了安徽潜山的门牙哺乳动物化石后,在《古动物与古人类学》杂志上撰文,将小莱和鼹鼠命名为“小莱”和“鼹鼠”。 鼠兔的两个新属,属和种分别称为 Heomys orientalis 和 Mimotona wana。 前者属于鼠兔科,被认为“揭示了啮齿类动物的起源,即将为人所知”; 后者被归入一个新成立的科:鼠兔,表明它“模仿”老鼠,与兔子接近。 第一次看到鼠兔化石标本时,“目光灼灼,金光闪闪”的李先生幽默地自言自语:“是兔子吗?兔妈妈?” 经过详细的形态学研究,他指出:安徽鼠兔的特征与兔形目非常相似,提示它可能是“兔形目的祖先类型”。 东方松鼠可能具有独特的“啃”功能(汉字本义:本义:用臼齿磨碎食物),更接近于“啮齿动物的祖先类型”。 此外,研究还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许多混合特征。 可以说,兔子和老鼠的祖先类型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展出东方鼠兔和安徽模型鼠兔化石模型

东方小鼠(左)和安徽模式鼠兔(右)头骨化石特征的差异(图片来自《化石》杂志)

安徽模型鼠兔化石扫描到模型修复全过程(石石科技出品)

安徽模型鼠兔的重建图像(左)和活体鼠兔标本(右)。 模型鼠兔因“模仿”鼠兔,且与鼠兔相似而得名。

无独有偶,安徽鼠兔和东方小树的正模化石标本均产于同一地点的同一化石层,即安徽潜山阳火独木组上部(年代为古新世晚期,约59年)。万年前); 在该地区的中古新世早期(约6200万年前)地层中还发现了第二属的其他标本。 于是,争论已久的啮齿类动物和兔类动物的起源都在安徽潜山找到了各自的“根源”。 正因为如此,有人戏称,这才真正展现了“鼠兔家族”:连最古老的化石都保存在一起。

3.“鼠兔同源”——结论

20世纪之前,古生物学家主要从化石的形态特征来解读生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密切关系的相关证据已经越来越充分。 “兔子”和“老鼠”的关系也不例外。

2005 年,阿舍尔等人。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将化石和现存兔形目动物的形态特征数据与分子生物学数据相结合后,他们发现,在新生代早期,兔形目动物的祖先类型是与啮齿类动物一起从其他胎盘动物中分化出来的。 而这项研究也得到了2013年大数据矩阵分析结果的支持。兔类和啮齿动物的祖先直到新一代的开始才与姐妹分离,各自走上了独立进化的道路。

至此,“鼠兔同源论”已定论,兔子起源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兔子的起源和进化史

四、李传奎先生探兔的足迹

给安徽鼠兔和东方鼠兔命名后,1980年,李先生带着关于鼠兔和东方鼠兔的研究成果到美国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举办的“啮齿动物起源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同源鼠兔”的想法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啮齿动物研究专家,李先生与兔子化石结下不解之缘,为帮助兔子寻找祖先做出了很多贡献。

1980年,李传奎先生(右三)出席美国匹兹堡国际啮齿动物起源研讨会

2007年,李先生与同事合作,对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的古代道森兔进行研究并命名。 这种生活在距今5300万年前始新世早期的原始兔类,在骨骼形态上介于鼠兔和现代兔类动物之间,这强化了鼠兔是兔类动物祖先的结论。 更令人兴奋的是,远古道森兔的生活时间比我国北方发现的另一种原始兔形物种——漯河卢氏兔(距今约46-4300万年)还要早。 刷新了原始兔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荣获“世界第一兔”称号。

古代道森兔的下颌骨化石模型。 古道森兔具有一对下门牙等兔形目典型特征,赢得了“天下第一兔”的称号,成为兔形目最早的代表。

2016年,李先生为一只新模型鼠兔命名为:米娜惠。 属名献给中国著名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周明震先生(原名“周敏”),种名献给对中生代哺乳动物进行深入研究后英年早逝的胡耀明博士。 胡希敏兽生活在古新世中期,是一种中型鼠兔。 它属于啮齿类动物的原始代表,也是已知最早的啮齿类动物之一。 它与安徽鼠兔和东方小魔同居于安徽潜山,表明啮齿类动物的多样性在古新世中期就已出现。

Hushiminia与安徽模式鼠兔化石对比,其中AF为Hushiminia,G为安徽模式鼠兔。 图片来自论文《来自中国安徽省潜山古新世中期的一种新的米莫尼丹哺乳动物米娜惠 (Mammalia, Glires)》

李传奎先生长期致力于兔形目起源溯源,先后提出“鼠兔同源”、东亚是兔形目起源等观点。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能拥有近乎完整的兔子进化化石证据,离不开李先生等老一辈古生物学家的努力和贡献。 “寻根求祖,遇千山鼠兔母,访古探酉阳江,遇醉猿公”,这是苗德岁教授悼念先生逝世时写下的挽联。李。 挽联中的“鼠兔妈妈”源自李先生的自问“是兔子吗?兔妈妈?” 当他发现一只鼠兔模型标本时兔年吉祥物兔圆圆背后的含义,可见李先生的幽默。

2008年,李传奎先生(左)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寻找化石

与许多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类似,大多数兔子化石只保留了部分头骨和牙齿,因此我们需要放大镜才能看到这些化石的细节。 尽管这些兔子化石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它们背后的信息却是不可估量的。 我国能够拥有近乎完整的兔子进化的化石证据,这些化石是不可或缺的。

看完以上内容,你还记得“兔子圆圆”的四颗门牙吗? 是的,标志性的四门牙取自“安徽鼠兔”化石生态修复图像的典型特征。 “兔圆圆”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生肖兔,也是体现中国科学家探索精神的中国兔的“始祖”。 “兔圆圆”不仅蕴含了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内涵和美好,也让中国科学家的卓越科研成果和顽强的科学精神熠熠生辉。

安徽模特鼠兔(左)和兔子圆圆(右)

写在最后:

“兔子圆圆”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收集无数观众喜好,通过系统细致的大数据研究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 在我看来,通过生肖吉祥物的形象展示我国在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科普古生物学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举办的“兔年说兔——新年特展”为此次科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除了为公众所熟悉和津津乐道的中国恐龙外,我国古代哺乳动物研究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待讲述。 《兔圆圆》=中国科普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尝试就是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可爱的生肖形象让人们体验现代科学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否是一种理想的大众化方式呢?科学毛呢?

兔年将至,祝大家新春快乐! 希望新的一年,在专业研究人员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中文古生物学科普事业越办越好!

注:本文主要文字内容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推文、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平台、《证据——90年化石传奇》一书《安徽模式鼠兔——鼠兔家族》文章已重新编辑。 照片来自我在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拍摄的常设展览和《兔年说兔——新年特展》。 北京的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中国古动物博物馆了解一下。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