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设计 > 滇西科技应用技术大学产品设计学什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简介
2023
08-04

滇西科技应用技术大学产品设计学什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简介

云彩碧绿,日月遥望,沧江万里行;

旗山雄伟,春秋相会,听鹤翻开书,一路欢歌。

滇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一所扎根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国立大学。 它是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地区大学。 是一所伴随新时代改革发展春风而崛起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坐落在气候宜人、生态优美、人文浓郁、物产丰富的云南省临沧市。 临沧毗邻缅甸,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 作为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 临沧市森林覆盖率超过70%,空气优质率100%,年平均气温18.5℃。 是中国十大绿色城市之一、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滇红茶”之乡、亚洲微电影艺术之乡。 是茶节和“金海棠”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滇西科技应用技术大学产品设计学什么,被誉为“世界茶尊、恒春之都、养生圣地”。

历史和学校简介。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顺宁专区初级师范学校、1918年创办的冕宁师范学校、1936年创办的双江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临沧创办师范学院在澜沧江畔正式招生。 经过临沧教育学院、临沧师范学院的几个发展阶段,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为云南省最年轻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084亩,校舍建筑面积35.0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14亿元,纸质图书110.51万册,电子图书366万册。 电子期刊及论文69.18万册,数据库11个; 校内实验实训名额32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13个。 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亚微电影学院、航空轨道交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拥有14个二级学院党组织和党支部51个。 现有本科专业33个。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遍布云南、山东、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23个省(市、区)。

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教授、副教授260余人,“双师型”教师150余人,博士、硕士360余人。 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郝士元研究员、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陈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石教授、罗晓锁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等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任志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特聘研究员彭文斌教授、伦敦南岸大学特聘研究员张建国等一批著名文化专家、资深教授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应邀来校。 教学; 引进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下属高校“白银计划”教授和灵活引进人才等高层次专家为学校服务,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学校的示范省内类似机构; 聘请100多名来自行业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多名教师荣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优秀教师、“国家岗位教师”等荣誉称号。 ”专家、云南省人才支撑计划“星电”云岭学者、教学名师、“省急”专家、“省补贴”专家、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撑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后备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4个,其中“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高层次人才8人,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 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消防安全示范学校”、“励志高校先进集体”毕业生创新创业”、“云南省高校十佳创业园”等荣誉或称号。1个党支部被批准为全国“党建工作模范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党总支党支部和8个党支部被批准为云南省“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

找准办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应用型国立大学的目标,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三个特色、四个群体”“五个工程”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科技交融”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修身、潜心修行”的校训,不断凸显“本土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扎根临沧,立足滇西,面向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云南,已成为红土高原上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个特色”就是突出“本土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 “四个群”重点打造中缅服务通道、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新媒体、新工程、新农业。 专业集群; “五个工程”是指实施“十十万”五个重大工程,以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立大学为目标。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 学校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积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ip形象,凸显专业建设作用在服务社会发展中,培育和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新专业,是目前云南省第一所开设无人机系统工程和新媒体艺术两个新兴专业的院校。 已获批建设省级一流专业4个,2022年建设专业15个,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被评为“C类”专业,建设“四大专业集群”成效显着。 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优势,开展科技下乡、农村师资培训等活动,加强脱贫攻坚、助力脱贫攻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新疆、云南机场集团、临沧工业园区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人才合作培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滇西科技应用技术大学产品设计学什么,省级思想政治建设项目8项; 省级虚拟教研室培育项目1项; 省新文科科研和改革项目2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1项获教育部立项。 获批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立项建设机构,全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潜力和创新型大学,并荣获“智慧教学创新示范单位”中国高等教育的申请》; 获批“云南大学省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批准国家1+X认证试点机构开展无人机、集成电路、传感器网络、食品安全、大数据金融、跨境电商等认证; 40余名教师荣获省级、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7万余名。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提高。 五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世界级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600余项。 学校拥有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众创空间”、“留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实践平台,并被批准为“云南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科学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升格以来,学校共立项科研项目40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64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市级项目244项。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新型智库、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研究基地、云南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曾良专家工作站拥有社区意识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澜沧江1个流域民族民间艺术传承馆、中缅海峡与环境印度洋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 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发表教育教学学术论文370余篇,出版《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丛书》等学术著作50余部,荣获国家专利12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部级奖2项)。

拓展沟通渠道,对外合作成效显着。 在教育部直接关心下,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自2019年起对我校进行支持,两校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等方面对我校进行全方位支持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教学科研资源建设。 支持和帮助。 共有57名青年教师前往对口支援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28名教师被选为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兼职博士、硕士生导师。 选拔43名优秀学生到西南大学学习。 多项专业核心课程与西南大学实现“同步课堂”。 与临沧市人民政府签署市校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临翔区、郧县、双江县等县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校地、校政合作已取得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充分整合国际友好组织的优势资源,与韩国、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友好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到合作院校交流学习。 2002年、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云南省重点华文教育基地”和“云南省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学校”,设立临沧市人民政府“友好城市奖学金”,先后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500余名(其中缅甸留学生近350名); 承办汉语教师培训班35期,培训缅甸等周边国家汉语教师5000余名; 多次承办云南省侨务办公室“寻根之旅”,参加参访人数15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中缅民心相通。

立足师生,强化综合服务保障。 图书存量稳步增长,完成学生宿舍改造升级,实施食堂安全卫生“6T”管理; 教育卫生“短板”工程一期已竣工,总建筑面积3.6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 设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艺术教学实训楼、学生食堂等单体项目及附属设施投入使用; 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元的新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大楼竣工; 国家二级田径场改造,持续完善校园绿化、美化和照明建设; 校园规划用地面积增至1623亩。 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 一所依山傍水、春光满面、欣欣向荣、充满人文气息的应用型国立大学矗立在祖国西南边陲。 ,世界佤乡、恒春之都的文化名片”。

描绘新蓝图,推动新发展。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为国育人的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吉祥物设计,锚定建设应用型国家知名大学的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四五”末,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6万人以上,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显着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服务发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显着提升管控能力显着增强,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门大学; 充分利用临沧市连接中缅通道和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凸显办学特色,力争顺利完成建设到2035年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家大学的目标!

滇西有嘉木,古今人文荟萃;

学校荟萃英才,莘莘学子行天下。

(备注:相关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15日)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