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计比赛 > 红点最佳设计奖含金量-看看烂大街的红点奖和IF奖。 获奖的厂家真的有那么好吗? |防伪办公室
2023
08-12

红点最佳设计奖含金量-看看烂大街的红点奖和IF奖。 获奖的厂家真的有那么好吗? |防伪办公室

近年来,国内厂商踊跃参与评奖,收获颇丰。 红点、IF、IDEA等各种设计大奖都拿下软手。 无论是手机、手表、相机还是箱包,都不可能获得任何奖项。 抱歉列出。

当然,随着获奖者越来越多,甚至泛滥,对红点、IF等奖项含金量的质疑也开始出现。 不久前,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刘冠中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红点奖“是商业机构骗取中国老百姓的钱”。

(图片来自:网易)

那么,厂商们宣传的红点奖和IF奖到底是什么样的奖项呢? 难道真的像刘老说的那样,是一个收钱的噱头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烂大街的红点奖和IF奖怎么了?

学设计的朋友一定或多或少都知道红点奖和IF奖。 这两个奖项均来自德国,成立时间仅相隔两年。 红点奖诞生于1955年,IF奖于195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亮相。

(图片来自:红点奖官网)

在工业设计领域,这两个奖项的分量应该说是相当的。 提到“世界三大设计奖”时,虽然第三名一直是美国的IDEA奖和日本Swing的G-Mark设计奖,但毫无争议的是红点奖和红点奖。 IF 奖占据了另外两个席位。

既然含金量有了红点最佳设计奖含金量,我们从哪里开始质疑呢?

想要了解厂商们如何争夺红点奖和IF奖的人气,首先要了解这些奖项的奖项设置和类别。

红点奖

红点奖共设三个奖项:产品设计奖、传达设计奖和设计概念奖。 除了红点奖之初就存在的产品设计奖之外,另外两个奖项都是近几年设立的,而这里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设计概念奖,它是在2005年设立的奖项为中国人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设计概念奖进一步分为四个类别:

其中,经常被用来做文章的就是“红点奖”,或者应该直译为“红点奖”。 虽然按照官方的描述,该奖项“只颁发给那些凭借非凡设计脱颖而出的作品”,是“设计师梦想的品质认证”,但从历年获奖数量来看,看来,要获得这个奖项,并不是那么困难。

以2017年为例,在4700余件入围作品中,240件荣获红点奖,另有43件入选“最佳设计奖”。 虽然6%的获奖率可以称得上是“百分之一”,但“红点奖”一年有近300个,所以并不存在“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以上数据来源于红点奖官网)

设计概念奖近年来基本被中韩两国承包,参赛者以大学生为主,成为不少高校贴面子的手段。 有网友调侃称,这些高校拿设计概念奖当刷文案。 顺便说一句,与产品设计奖在德国颁发不同,设计概念奖的颁奖典礼在新加坡举行。 可以说,这是专门为亚洲人设立的奖项。

罗永浩尤其鄙视红点奖。 2014年,他在锤子手机发布会上嘲讽红点奖,称红点奖是“中国家电企业花钱最多的奖项,这个奖项在工业设计圈是一个笑柄”。 ” 不过,老罗这里指的应该是产品设计奖。 虽然它比概念设计奖历史更悠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更难获奖。 看看它颁发了多少奖项:

2017年,超过5500件作品入围红点产品设计奖,103件作品荣获最佳设计奖,红点奖数量为1406件。

今后,当你看到那些声称获得红点奖的产品时,不妨留意一下宣传页面上是否写着“Reddot Award Winner”。 毕竟,如果你获得了“最佳设计奖”,你必须明确说出名字,我担心别人会误会我刚刚获得了红点奖。

虽然红点奖不会沦为“笑柄”,但它的含金量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IF奖

距离老罗喷红点奖不到一年,锤子锤子T1又捧回了来自德国的另一个奖项:IF金奖

IF奖项也分为几类:iF公共价值奖(IF Public Value Award)、学生奖等,但最著名的还是IF设计奖(iF DESIGN AWARD)。

与红点奖的Best of the Best类似,IF大奖也设有IF金奖。 锤子荣获通讯产品金奖。 该类别共有 64 项提名,最终只有 2 项获奖。 同年获得IF金奖的作品共有75件。 以官方公布的4783件入围作品来看,中标率为1.57%,堪称“百分之一”。 因此,与那些声称获得红点奖的厂商相比,锤子确实更有底气。 的。

(图片来自:)

然而满街的IF获奖作品怎么了? 其实套路和红点奖的“Winner”奖项类似。 除了代表最高奖项的金奖外,IF还将颁发“二等奖”。 官方好像没有给出称号,就叫“提名奖”吧。 以2015-2018年数据为例,IF奖入围及提名比例如下:

光看数字或许你没有太大感觉,但颁奖典礼上的名单却很壮观,让我们感受一下:

(获奖名单印在拍照者身后的墙上)

对于这些提名作品卡通人物,组委会还将颁发证书并邀请他们参加颁奖典礼。 所以,那些号称拿过IF奖的作品,到底有多少水分,大家应该都明白吧?

红点奖和IF奖是成熟商业运作的产物

事实上,红点奖和IF奖近年来一直被批评过于商​​业化,主要是因为参赛者需要支付大量的参赛费。

以红点设计概念奖为例。 对于员工超过10人的公司,标准入会费为2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955元)。 如果在一月份提交作品,还可以享受折扣或者“一送一”红点奖中文官网也非常接地气地支持支付宝支付。

不过,考虑到红点、IF等奖项都是由商业机构评选,主办方收取一定费用来支付赛事组织和聘请评委的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他们不是在做慈善。 另一方面,高昂的报名费让参赛者在创作和提交作品时更加谨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参赛作品的质量。

另一个被诟病的点是,主办方会给获奖者发放一整套的商业运营方案,部分“套餐”仍然是强制购买。 《第一财经日报》列出了IF奖项的后续费用:iF奖奖牌费用(包括产品授权使用iF奖标志、参加汉堡IF设计展、APP和线上展示)从1600到2700不等欧元(约人民币12200至15300元),颁奖典礼后的晚宴费用为800欧元。

这难免引起了一些参赛者的反感,让人觉得这些本应表彰优秀设计的奖项变得有些酸涩。

此外,刘冠中先生认为,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也起到了助长国内企业和高校盲目追求红点奖的作用:

例如,在河北省,政府对获得红点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30万元的奖金,但实际上国内已经有很多学校和设计公司获得了红点奖,这就是常见的。

不过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河北省的30万奖金(我们查到的信息是50万元)只颁发给iF金奖、红点之星、红点至尊奖的获得者。 哪些是真正的奖励,还是政府来发放的。 明确的是,红点的IF等奖项也可以获得10万元的资金红点最佳设计奖含金量,其他省市的奖励设置也类似。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商业套路在中国确实有效。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学校和企业趋之若鹜,而企业以红点奖和IF奖为卖点,也说明了消费者的买账。 当然,这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之前diss过红点奖的老罗,对于刘冠中先生这两天在微博上的言论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奖项确实是商业运作,但如果上升到“骗中国人的钱”,那就有点“夸张”了。

只是这些年参加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也有很多无聊的企业带着入围奖项回来吉祥物设计,叫嚣着“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和“奖项”,所以我能理解刘先生的心情。猛烈的批评。

正如红点奖在官方回应中所说:“参与是自愿的”,所以这是一个愿拼、愿吃苦的问题。

标题图片来自:红点奖官网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