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授权 > ip授权-小猪佩奇:光卖版权就赚120亿!版权费每月涨超10万
2023
07-04

ip授权-小猪佩奇:光卖版权就赚120亿!版权费每月涨超10万

(全景图)

经济观察网记者 吴秋婷

火红的粉红猪

广告

9月底这段时间,上海不少有幼儿的家长可能会带着孩子来到虹桥某商业中心,就是为了和小猪佩奇一家人“亲密接触”。 “小猪佩奇”巡演正在这里举行。 园区主题商业活动即将结束。

长鼻子圆眼睛,粉红色的皮肤,喜欢玩游戏、踩泥巴、吃意大利面和巧克力蛋糕。 这只粉红色的卡通小猪名叫“佩奇”,看上去朴实无华。 她是这两年中国儿童圈的大明星,俘获了无数学龄前儿童的心。

“小猪佩奇”动漫品牌衍生的周边产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 《小猪佩奇》就像一艘巨型航母,不断探索中国动漫授权产业的蓝海边界。

小猪佩奇是一只正宗的英国猪。 它诞生于英国一家名为“ABD”(阿斯特利贝克戴维斯)的动画制作公司。 “eOne”(娱乐一号)于2015年收购“ABD”70%股权,获得“小猪佩奇”品牌85%的特许经营权。

2015年,《小猪佩奇》在中国内地上映,立即赢得了全国小观众的喜爱。 同年10月在爱奇艺、优酷、土豆三大视频平台上线。 短短一年时间,观看人数突破100亿。 成为中央电视台早七点收视第一的动画节目,并被列为最受欢迎的学前教育节目之一。

蒋女士有一个六岁的女儿。 她告诉记者,女儿特别喜欢动画片中的姐姐佩奇。 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会看几集《小猪佩奇》,甚至用电脑反复播放。 这些话都记在心里了。”

随着《小猪佩奇》动画在全球的火爆,《小猪佩奇》的运营商凭借爆款IP赚得盆满钵满。 十多年前,如果在中国提到“IP”,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网际互联协议”。 然而,随着中国动漫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ip授权,“IP”又有了另一层含义“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开始被更多人所认识。

依靠动漫的热度,“eOne”2016年通过全球500多个IP授权协议获得了11亿美元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近70亿元。 根据eOne的战略规划,《小猪佩奇》2020年的零售额目标为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20亿元。

在中国市场,“小猪佩奇”已成为部分零售行业向“动漫爆款+全产业链”新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中的首选动漫品牌。 香港山城集团是eOne版权在中国的授权代理商。 在北京、上海、广州设有三个分公司,负责公司在大陆市场的品牌授权代理业务。

9月27日,香港山城集团广州分公司营销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小猪佩奇”的品牌授权业务近两年在中国大陆非常火爆,版权费也在上涨。 竞争非常激烈。 有一位购买小猪佩奇品牌I​​P的买家因为犹豫,一个月后咨询时ip形象,版权费增加了10万多。

记者从一些电商门户看到,“小猪佩奇”动漫品牌形象中出现的衍生品种类很多,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绘本、玩具、服装、卡通贴纸,甚至水杯等。 除了与动漫品牌合作密切的传统零售行业外,一些以往较少涉足动漫IP授权市场的零售行业也开始选择利用《小猪佩奇》IP的高人气。 比如盈峰母婴品牌以及中国新天地旗下的商场。

当然,版权的授权价格也很昂贵。 据香港山城集团广州分公司营销总监介绍,香港山城集团上海分公司以近两百万的价格授权了“小猪佩奇”主题公园的版权。 为中国新天地虹桥项目。

该负责人还表示,购买《小猪佩奇》版权的制作方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流程,从提交申请到审核通过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只有在对合作伙伴的产品定位、运营实力、营销实力进行综合评估后,公司才会考虑是否授权。 《小猪佩奇》的版权授权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

本地追赶

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动漫授权市场整体规模已位居亚洲第二,仅次于有“动漫王国”之称的日本。 在中国动漫授权市场上,《小猪佩奇》等进口动漫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本土动漫品牌的商业授权之路并不艰难且漫长,但仍处于追赶发展阶段。 。

事实上,动漫品牌授权产业在日本、欧美已经相当成熟,但在中国仍是一个新兴产业。 国际上,影视产品制作价值与授权价值平均为1:10,动漫产品大部分收入来自后续品牌授权,衍生产品开发市场不容小觑。

近年来ip形象,中国手游市场的崛起,让“IP授权”一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中国本土动漫也开始尝试进军品牌授权市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几年广东原创力量与迪士尼的合作。 2012年,广东原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与迪士尼签署《喜羊羊》衍生产品全球授权协议,将“喜羊羊”品牌使用权授权给美国迪士尼公司。 然而,品牌授权的背后却是中国本土动漫制作公司薄弱的市场开拓和品牌营销能力。 虽然“喜羊羊”的形象出现在各个电视台和大银幕上,但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其实举步维艰。

国内大部分中小动漫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出售动漫播放权和政府补贴,而衍生产品的开发是大多数动漫企业的短板。

当时《喜羊羊》的制作公司正处于原创初期,主要依靠动画播放权来盈利。 然而,国内电视台的版权付费情况并不理想。 除了动画前期的资金投入之外,其实利润已经所剩无几了。 公司内部,90%以上的员工来自内容部门,但衍生产品授权部门的员工数量很少,而IP授权是动漫行业最大的盈利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研究中心研究员邓丽丽用“追赶式发展”来评价中国动漫授权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她看来,动漫授权是过去中国动漫产业的一个短板。 大多数本土动漫企业没有品牌授权经验,仍在向国外拥有较为完善的动漫授权市场体系的国家学习。 在此过程中,国内也涌现了一批有志于动漫产业整体布局的公司,比如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奥飞娱乐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影视动画内容创作、媒体管理、游戏研发以及消费品制造和营销。 2013年9月,奥飞收购广东原动力,获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品牌知识产权。 此外,还收购并囤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动漫IP,希望逐步从动漫产业链下游向上游迈进,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 奥飞娱乐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主要通过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链平台推动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然而,在动漫授权产业崛起的背景下,本土动漫品牌的授权普遍处于弱势状态。 尽管这几年《大圣归来》等一系列优质国产动画电影层出不穷,但开拓下游衍生品授权市场的动力依然不足。 许多中国孩子熟悉的本土动漫明星,如葫芦娃、哪吒等,仍然只以动漫形象存在,很少与商业领域联系在一起。

据统计,中国动漫授权市场80%以上被国外卡通形象占据,而本土品牌的份额不足20%。 北京杰外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国内外正版动漫代理发行的机构之一。 整体业务以日本动画版权代理为主。

当经济观察网记者向界外动漫询问动漫IP授权业务时,其IP授权运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引入动漫版权时ip授权,主要以动漫本身的受欢迎程度作为考虑标准,而时至今日,日本动画在中国仍然最受欢迎。 动画类型方面,公司也以日本动画IP为主,国产动画较少,占比较小。

国产动漫在动漫IP授权市场占比较低的原因在于,邓丽丽认为,动漫产品的设计和市场管理能力是核心问题。 邓丽丽表示,动漫品牌授权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 购买版权的制造商和购买衍生产品的消费者是市场行为的主体。 最受关注的仍然是动画本身的受欢迎程度和质量。

近十年来,中国动漫产业的经营环境一直饱受诟病。 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盗版市场猖獗,被认为是阻碍中国动漫品牌授权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不过,邓丽丽却有不同的观点。 她认为,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和付费内容市场的兴起,盗版并不可怕。 另外,盗版恰恰是一种完全商业行为,盗版者对于动漫产品的品质和市场有着很强的判断能力。 “如果动漫产品没有盗版,就说明这个产品没有市场。”她说。

对于国产动漫授权市场的发展前景,邓丽丽表达了乐观的态度:“虽然国产动漫的授权产业仍落后于国外,但仍在追赶和发展。《熊出没》。” 但同时她也强调:“前提一定是要有好的作品、好的形象,没有这些作为基础,再怎么呼吁产权保护、产业链发展也是无用的。”任何帮助。”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