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授权 > 品牌授权一般交多少钱-2019 315晚会投诉热点 这些产品品牌骗局被曝光
2023
08-21

品牌授权一般交多少钱-2019 315晚会投诉热点 这些产品品牌骗局被曝光

2019年3月15日的晚会即将播出,主题为“共治共享,放心消费”。今晚20:00,央视财经频道(CCTV-2)直播,央视综合频道(CCTV-1)《晚间新闻》重播后。

最新消息》》2019央视315晚会曝光名单内容 曝光企业品牌公司产品

2019年3月15日晚会的热门投诉之一:不良网购

在3.15党收到的投诉中,关于假货和山寨商品的投诉占比较大的比例。在商家的产品推广页面上,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常说是正品,但拿到后却发现是山寨。据投诉统计,服装产品是山寨商品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除了服装,还有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产品经常出现山寨。

安徽宁先生投诉:11月23日在某平台店购买衣服,店内声称顾客选择的宝贝是正品品牌。实际可以接的宝宝是在试穿时发现的: 1.做工太多次,线和断线很多。2.衣服标签的正面是品牌,背面也有“xxx运动衫”的标志。3、口号称正品品牌,但无法提供独家授权,多次验证后,产品为假冒伪劣产品。在与平台商家反复谈判无果的情况下,12月11日,平台或客服等深入调查并严惩,平台工作人员原本承诺24小时解决投诉,但随后屡屡推卸,不配合商家的重罚,截至今天仍未给出正面解决方案回复!!根据《消费者权益

保障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实施欺诈行为的,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对所遭受损失的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如果增加的赔偿金额低于 500 美元,则为 500 美元。

购买山寨商品的消费者找商家解决,商家只退货不赔偿。消费者还向平台举报了山寨货、假冒商品的问题,并要求按3倍价格赔偿。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平台只协调退款,而忽略消费者提出的索赔。

根据消费者投诉,网购不仅会遇到“假货”,甚至会遇到“假旗舰店”。

有网友吐槽:网站上某药企旗舰店根本不是真的!营业执照证明为:某贸易有限公司,经调查此公司不是医药企业集团的子公司。我直接问有没有品牌授权书,卖家居然敢说品牌组不能生产,让他们生产,原料配方和品牌都一样,还说可以查防伪码,但是在品牌官网上没有找到查防伪的地方, 怀疑验证站也是造假团伙建的,这样的行为叫“黑假货”,很不好!在电商平台上开旗舰店,

要有品牌授权书,消费者反映电商平台上的一些旗舰店没有发布授权委托书。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线索,3.15方还询问了几家品牌厂商是否在电商平台上开设了旗舰店,厂商纷纷回复没有开设线上旗舰店。那么,电商平台上的旗舰店从何而来?电商平台是如何让店铺通过资质审查的?平台对假

旗舰店缺乏严格审查,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非法商家销售假货提供了“舒适区”。

福建连先生投诉:12月12日在网站购买地板,支付17121.98元下单成功,12月14日,以上订单更新为“待出库”状态,之后订单状态未更新,订单详情页没有快递跟踪号, 而在1月3日,它显示上述订单已经完成,但我还没有收到货物。后来,在与平台客服和纠纷处理专员的多次谈判中,得知旗舰店已于1月2日被平台关闭,上述订单在时限后的1月3日18:24被系统自动确认,我也根据平台客服和纠纷处理专员提供的联系电话多次尝试联系商家, 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联系商家所在地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得知公司营业场所已不再办公。目前还没收到货,商家也跑路了,多次联系平台要求退款,都被拒绝了。

不少消费者向3.15晚会吐槽:一些电商平台干脆把引发交易纠纷的店铺关门,却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置若罔闻。有的消费者付了钱没收到货,店关门了,钱不退,货没到;一些消费者购买了质量有问题的商品,商店已经下架,商品无处可修……电商平台通过关店草率化解纠纷,看似维护消费者权益,实则自取其境,纵容商家,最终失去消费者。

消费者心声:我和商家沟通过,我说你这绝对不是真的,你是假冒产品。商家说,反正我给你退款,我说你不是退款的问题。我也向平台反映,我觉得这个平台是一种太极拳的形式,典型的不作为。这个产品有图片,证明它是卖假货,不仅对这个业务没有控制,而且没有惩罚,我说你这不是这种变相的纵容,你不能只为这个客户量,纵容商家制造假货,卖假货,这样的平台是可耻的。

《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履行平台内经营者资格审查义务,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平台内经营者发生纠纷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还规定,如果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无法提供卖家或服务提供者的真实姓名、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索赔。

2019年3月15晚投诉第二热点:预付费装修陷阱满满

在3.15党的投诉中,不少消费者遭遇了预付费装修的骗局。被害人装修房子时,有的交了预付款,有的全额交了,但还没开工,施工队就不来了。结果是房子没假装,钱也丢了……预付费装修套路深厚,陷阱布满,成为欺骗性伪装,对预付费装修的投诉成为新热点。

杭州张先生:我在某装修网站上看到他们声称监管严格,“客户不必及时到现场查看装修进度和当天的结果,按装修节点验收,省心省时”。我在网上签了电子版装修合同,交了装修费,但没有得到纸质合同。合同规定工期40天,结果10个月没完工,除了没能收回之前的定金外,我们还被不平等条款勒索了近3万元。

除了交现金,还有被装修公司骗借钱的人,结果房子没安装好,每天催他们还贷。这些消费者继续每天收到来自银行的催款短信,担心自己的信用问题,并生活在恐惧中。青岛女士:我家装修在一家装修公司,

他们帮我成功在网贷平台申请装修贷款,按照合同要求给他们支付装修贷款费11万元,公司跑路了。目前的情况是,我家还没开工建设,贷款已经还了四期,剩下的八家网贷公司每天都在发催促通知。自从被骗后,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家里没有笑声。

消费者心声:2018年,很多装修企业跑路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很怕,怕起诉后我们什么都没做,就要还78万、10万元,也怕去我们的信用体系。到目前为止,这件事还没有结果,也没有得到解决。我们每天都会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如果问题不解决,我们每天都很不安。

一些非法民间借贷公司还针对装修的肥肉,与所谓的装饰公司勾结,骗取消费者的血汗钱。

成都曾先生:我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和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应工作人员的要求,我到指定的网贷公司申请装修贷款,条款上写着贷款资金会支付给装修公司店。可是我家刚装到一半,装修公司就破产了,网贷公司一直拖着脚,不给我们贷款凭证,后来才发现贷款资金直接转入了私人账户。这不就是双方勾结骗我们钱吗!

受害消费者发现骗子逃跑并向有关部门投诉时,发现属于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等民事纠纷。无助的消费者只能自己承担高昂的经济损失。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惩治和管理力度,绝不能容忍和纵容这种新型欺诈行为。

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老装修公司,签订正式的纸质合同,在申请装修贷款时,还必须通过正规银行和金融机构办理并签订正式的贷款合同。

装修骗局多,预付费消费风险不小,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预付费消费,避免盲目相信。

2019年3月15晚会投诉第三热点:问题保健品“

全健事件”发酵后ip形象,大家明白了“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代替药”的道理。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仍然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做出虚假的宣传。在我们的投诉平台上,我们收到了许多关于保健食品的投诉。

江苏王先生:我2018年12月11日、16日购买了保健食品,服用后血压升高,脸发热,眼睛肿。经核实,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已过期,说明书与备案内容不符!购买的产品不退货,也不赔偿,权益无法保证!

有网友:我妈几个月前在推销员的傻乎乎下买了4万多元的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做广告说这种保健食品可以治糖尿病、静脉曲张、心脏病等疾病。该产品不含任何药物成分,但其公司的高端销售声称对多种疾病有效。我劝妈妈很多次也没用,老爷子被洗脑了,希望你能揭穿。

有消费者表示,他们或家人购买的所谓疗效保健食品没有疗效。当他们询问销售人员时,销售人员诡辩说:这是因为吃饭时间短,量不够。

河南郭先生:某保健品公司夸大产品效果,建议老年人不要吃药,只用自己的设备。我岳父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糖尿病,他被他们洗脑,给孩子买了一个。我劝不服!

有网友:这几年家长们对各种保健品着迷,其中一种号称能治病,这个保健品给我的感觉就是电热毯,但是销售人员说没有红外线啊,磁力,负离子,听完全不靠谱的东西。我的父母年纪大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我告诉他们他们不相信。

除了保健食品,关于保健器材的投诉也不少。购买保健器材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无良商家经常通过健康讲座、礼品等方式吸引他们消费。有消费者表示,老年人高价买回的保健器材,有的标有国家医疗器械批准文号,有标注国外各机构认证证书,宣传人员声称这些器械疗效神奇,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家里的老人被推销员的话说服了,有的甚至没有吃医院开的药。

声音

来自消费者:(消费者 1)他告诉我,这个效果很好,但是我一吃完,血压就升高了,脸上发烫,眼睛肿了。[去找商人]对我说:“我们不在乎。很气喘吁吁,这是很有害的事情,没有地方讲道理。(消费者 2)老人自己得了糖尿病和三高,他告诉你,你不需要去医院,有了我们的设备,你就可以治好了。后来,老人病得很重,没有吃药,也没有做检查。一家人强烈反对,老人固执己见,一个人和全家人闹翻了。这样的误导会杀人。

老年人在变老后往往会注意医疗保健。正是这种对健康的渴望驱使他们听从不道德的销售人员的意见。在我们接获的投诉中,有许多悲剧因我们对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的信仰而造成家庭紧张,甚至拒绝服药、拒绝就医,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保健器材,都无法代替药品和医院的正规治疗,无良商家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把人命当成儿戏。《保健食品

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必须真实,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不得含有暗示该病可以治愈的宣传内容。此外品牌授权一般交多少钱,《广告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评发布标准》规定,医疗器械广告适用范围和功效的公示应当科学、准确,不得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默示治愈一切疾病,适应一切症状;应当宣传和引导合理使用医疗器械,不得直接或间接鼓励公众购买、使用。

2019年3月15日晚会第四大热诉:汽车消费的坏事

在3.15当事人的投诉平台上,收到了大量关于汽车消费的投诉。这包括旧车的新销售、捆绑销售、贷款陷阱、续航里程不足等。

山东程先生:18年4月,我从一家汽车经销店买了一辆车,但是取车后,在厂家的官方小程序上,我发现这辆车在18年3月就有了事故维修记录。我联系了官方制造商,核实有没有事故记录,官方让我联系经销商,经销商说这辆车在卖给我之前已经涂漆了。现在经销商无视我退车的要求,只提出送车维修和延长保修期几次。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后,发现他们的汽车有两个车辆识别号,并且有事故维修记录。经销商翻新旧车以使其伪劣,是一种严重的欺诈行为。问题曝光后,经销商不仅没有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反而推卸责任,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大连

王先生:我在大连的一家4S店买了一辆车,但是他们落入了陷阱。当我取车时,他们要求我在商店购买第一年的汽车保险,所以我不得不购买。他们的售货员哄我买了两年够用的保险,说划算,我买了,但后来发现我在他家买的保险比平时价格贵很多,于是要求退保。他们拒绝向我投降,理由是保险公司只能处理退保。

除了强行

捆绑高价保险,在3.15投诉平台上,有强行销售各种商品的投诉。捆绑销售是强制消费,流行车型的经销商利用消费者急于取车、不想排队等候的机会,迫使消费者额外购买商品。

重庆的罗先生:我买了一辆按揭的车,经销商答应免费帮我办理贷款、牌照、缴税等相关手续,于是请他们帮我办理了所有的借款手续。但刷卡后发现发票金额超过10000元。据经销商介绍,这是一笔金融服务费品牌授权一般交多少钱,但此前并未出现在合同条款中。我多次向汽车制造商投诉,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所以我只能承受这种愚蠢的损失。

一些不守规矩的经销商在购车时,利用贷款计算方法的复杂性,牟取不义之财。在消费者的投诉中,除了经销商故意收取额外款项外,一些经销商在为消费者办理贷款手续后,不向消费者提供银行贷款合同,一些经销商甚至强迫消费者向指定银行借款,并收取高额手续费。消费者在贷款买车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汽车的销售合同是否合法合规,不要让自己成为待宰的羔羊。

新疆张先生:我买了一辆电动车,但它的实际续航里程与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严重不一致。购买汽车时,出厂设置显示续航里程为305公里,实际行驶时,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我晚上开车,但电池没电了,车子在高速公路上抛锚了,有很多车经过,车速很快,情况非常危险。后来,我去找汽车经销商和厂家汇报情况,他们不仅没有解释,还让我不要这么说。据我所知,同款车主有近300位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我们的情况都没有得到解决和补偿。

消费者心声:买的时候,你说会跑36(公里),零下30度旅行不用担心。炎热的日子和夏天的45度也是无忧无虑的。我说冬天吉祥物设计,我们新疆那边特别冷,那你就得考虑到了。你说你只能跑80或90公里,100公里,那我们也可以。问:你没有告诉我们这件事,你不能说欺骗人民,对吧?这件事很难说,少电你加不加,容易出事。让我们享受开车,他是有罪的,你不是说你属于欺骗吗?

新能源车企业不能为了销售业绩,向消费者隐瞒续航里程的真实情况。制造商标记的续航里程是在几乎理想的环境中实现的,消费者购买汽车后的驾驶条件也不尽相同。如果车企不能如实告知消费者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购买的车辆续航里程的差异,那么谁敢驾驶一辆不知道在冰雪中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需要多长时间就抛锚的汽车呢?

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企业和经销商应秉持安全第一、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严格控制车辆质量,确保宣传信息的真实性,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2019年3月15日晚会投诉第五大热点:房地产交易乱象

房地产交易乱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在3.15方的投诉平台上,消费者买房的情况各不相同,遇到的坏事也多种多样。比如隐瞒房屋抵押,强行签订装修双合同,先签房后验房,缩小房屋面积。

一位网友:我投诉某房企非法抵押了我们的房子,我买了一处房产,被开发商抵押给了银行,导致我家无法在网上签收。但当我买了房子,签了合同,交了定金的时候,售货小姐和开发商都没有提到房子是抵押的。当时,由于获取在线签名的延迟,我们在网上查询了开发商和物业信息,发现该物业在完工前已经抵押给了银行。我害怕出什么问题,想结账退款,但开发商向我收取了 5% 的罚款。

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得流动资金,将新房抵押给银行,购房者买了房子后就有资金,然后放行,为购房者办理网上合同和房屋备案。但是,一旦开发商不能如期出库,消费者购买的房屋可能会被银行拿走。

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开发人出售抵押房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知抵押权人(银行)并征得其同意,二是如实告知买受人(业主)。无论房产是否放行,开发商未告知消费者抵押信息,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属于欺诈行为。

武汉赣先生:我从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那里买了一套房子,开发商最初是作为毛坯房卖的。但是在确定买房付定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精装双合同包,他们说如果我不签这个双合同,定金就不退还了。此外,精装修成本在20万至30万元之间,精装修使用成本不到5万元,装修材料差,质量问题是主要矛盾。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捆绑销售“精装修”

,强迫消费者在签订购买合同后签订“精装修”合同。除了正常的房价外,消费者还需要支付额外的装修费用。这个成本有时高达几十万元,但装修质量极差,不值那么多钱。如果不接受开发商“双合同”的规则,消费者可能无法顺利买房,甚至退房付款,而双重合同似乎是今天买“装修好”房子的潜规则。

天津刘先生:我2016年买了一栋楼盘项目,交货标准是装修好的房子。开发商在交房时,要求在验收单上签字并支付相关费用后方可验钥匙。拿到钥匙后,发现房子的墙壁多处开裂,明显起泡,门后有明显的大洞。找他们修,一年多过去了,修了也就停了。我多次尝试找开发商都没有成功,最后他们甚至威胁说,你可以走合法路线,起诉你不会赢。

消费者心声:如果不是我们第一次验房,验房签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你签字默许接受房子,才能检查房子,只有这样,主人才能拿钥匙给你开门,你才能进去看里面。你不就是霸主条款吗?一进去,就看到整个屋子都湿透了,门上还有一个大洞。我们直到现在才搬进我们的房子,然后我们说你可以起诉。许多家庭都是这种情况。

当房子

被接受的,开发商应提供《住宅质量保证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竣工验收记录》等材料,业主应检查房屋质量。然而,在3月15日晚收到的投诉中,不提供相关信息、不拿钥匙检查房屋、要求付款签名、取房的做法似乎已成为部分开发商的做法。这样的房屋收集程序是无用的,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陆先生:2018年底,我去取房的时候,开发商要求在办理交房手续前先签定面积证、交纳公修基金和物业费。这些费用都是按照房子的大小收取的,但是实际测量后,发现少了6-7平方米。找开发者理论,开发者态度很嚣张,置之不理,甚至说不满意可以看看。

现在人们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开发商在房子的大小上玩弄了花招,被消费者揭穿后还是一副肆无忌惮的样子。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霸王条款”无异。根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合同中未约定的面积差错,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面积误差率在绝对值的3%(含3%)以内的,按事实结算价款;(2)当面积误差超过绝对值3%时,买方有权腾出财产。

面对如此多无法回避的陷阱,消费者在购房时应保留所有购房信息:包括楼盘售楼说明书、房屋图则、房屋认购账簿、有偿财务收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补充协议、贷款合同、相关资质文件复印件等。为了在后期的移交程序中使用和确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