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心理、水平距离两个人以1-2m的距离相处,才能产生亲密感; 12m内可以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 25m可识别对方外在特征; 130m可识别对方身体姿势; 1200m可以看到对方; 芦原义信提出以20-25m的模数设计外部空间,以间隔25m为节奏,打破空间的单调。 2、生理、心理、身高距离实体高度H,水平距离D,以及D:H比例不同的感觉。 (1)D:H=1,垂直视角为45°,局部可看到实体细节; (2)D:H=2,垂直视角为27°,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实体; (3)D:H=3,垂直角度18°,可以看到实体整体及其背景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 城市设计空间与尺度 3.1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与心理感受 3.1.2城市公共空间尺度 陆源一心《外部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 城市设计空间与尺度 3.2 城市设计常用数据要点 3.2.1 五线城市红线——主干道边界控制线城市次要干道; 城市绿线——城市控制线内各类绿地的边界; 城市蓝线——城市水域边界控制线; 城市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文化保护单位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黄线——对整体发展有影响、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边界控制线。 建筑退让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不得占用红线、绿线,并应退让。
若有绿线,距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若无绿线,距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8米。 新建商业、娱乐、体育、会展、办公、学校以及人车流量较大的大型商场主要出入口一侧,如有绿线,距绿线的距离应不少于10米; 红线间距不应小于15米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城市设计空间与规模 3.2城市设计常用数据要点 3.2.2城市道路主干道与主干道的交叉距离一般宜为600~1000米 次干道与主干道 1、次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的距离一般宜为400~600米。 支路交叉口间距一般宜为200~400米。 出入口距道路中心线交汇处不小于 70 米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 城市设计空间及规模 3.2 城市设计常用数据要点 3.2.3 建筑类型选择 一般不小于 3.2︰1、长径比一般不大于1.3︰1。 建筑主体高度大于80米且小于等于100米时,长宽比一般不小于2.7: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1.3 :1。 建筑主体高度大于50米且小于等于80米时,长宽比一般不小于2.0: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2.0 :1。 主体高度大于32米且小于等于50米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长宽比一般不小于1.3: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3.2:1。
主体高度大于24米且小于等于32米的建筑,长宽比一般不小于0.8: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3.2:1。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城市设计空间与规模 3.2城市设计常用数据点 3.2.1建筑类型选择 住宅建筑常用体量:多层、一部电梯、两户:进深约12米、2.8-3高度米 小高层、高层、一电梯、两户:进深12-15米 公共建筑常见体量:办公楼塔楼底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一般设计在城市公共场所space 3 城市设计空间及规模 3.2 城市设计常用数据点 3.2.1 建筑 选定公共建筑常用体量: 多层办公类型:进深约15-18米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 3 城市设计空间及规模 一-异形高层办公:进深24米左右,塔楼底部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一般700-1000平方米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 城市设计空间及规模 常用体量:高-高层酒店:塔楼基础面积一般为1000-1500平方米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 城市设计空间及规模 中心进深超过25米卡通人物,底层商业建筑多为约15米。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 城市设计空间与规模 3.2 城市设计常用数据要点 3.2.1 建筑选型 公共建筑常用体量:剧院、会展中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 城市设计空间与规模 3.2 要点城市设计常用数据的应用 3.2.4 停车及还车 末端道路长度大于120m,应设置不少于12×12m的转弯场地,末端道路长度不宜超过大于150m。 末端式消防车道回车场15×15m。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制图技巧 4.1 布局图要点: ■ 逻辑清晰 ■ 主题突出 ■ 黑白灰关系清晰 ■ 色彩统一 清晰 ■ 色彩统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 制图技巧 4.1 布局图重点要点: ■ 逻辑清晰 ■ 突出要点 黑白灰关系清晰 ■ 色彩统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 绘图技巧 4.1 绘图布局 要点: ■ 逻辑清晰 ■ 突出要点 ■ 黑白灰关系清晰 ■统一色彩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 制图技巧 4.1 制图布局要点: ■ 逻辑清晰 ■ 突出重点 ■ 黑白灰关系清晰 ■ 统一色彩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 制图技巧 4.2 总体规划要点:底部制图 关系清晰、结构清晰、突出重点(描绘细节)公共空间设计,色彩与布局形式必须呼应:比例尺、指南针、风向图、图例、道路名称、控制线、出入口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 制图技巧 4.1总平面图要点:地图与地面关系清晰、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描绘细节) 布局的色彩与形式必须呼应:比例尺、指南针、风向图、图例、道路名称、控制线、出入口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 制图技巧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 制图技巧 4.3 鸟瞰图要点: ■突出主体结构和中心区域 ■表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设计区域与外部环境 ■整体角度全面、舒适,体现空间街区状况 ■详细描述深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 制图技巧 4.3 鸟瞰要点: ■ 突出主体结构与中心区域 ■ 展现设计区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整体角度全面、舒适,体现空间街区状况 ■ 详细描述深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 制图技巧 4.4 透视要点: ■体现空间氛围和人的活动 ■个人观点 ■强化细节 ■统一色彩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 制图技巧 4.5 分析图要点: ■结构、核心、焦点清晰 ■夸张的线条 ■城市公共统一色彩的空间 空间设计·4 制图技巧 4.5 分析图要点: ■结构清晰、核心、重点 ■夸张线条 ■统一色彩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4 制图技巧 4.5 分析图要点: ■结构清晰、核心、重点 ■夸张线条■ 色彩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 制图技巧 4.5 分析图要点: ■结构、核心、要点清晰 ■夸张的线条造型 ■色彩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 制图技巧4.5 分析图要点: ■结构、核心、要点清晰■ 线条夸张 色彩统一 END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章节列表 1. 基本概念 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2.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基本原理城市设计图解理论、联系理论、场所形式美原则理论 3. 城市设计空间与尺度 环境行为心理与空间尺度 城市设计常用数据 4. 制图技巧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 基本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1 基本理念城市设计是通过城市物理空间来进行的; 不仅仅是美学的外观形态,还有其背后的深层结构。
广义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绿地等各种物质要素的综合设计,包括空间环境的功能、工程和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不仅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视觉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纲要。 城市设计更具立体性、可操作性和指示性,其主体是空间环境设计。 1.1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战术性、战略性、宏观实施宏观微观设计对象:城市的整个空间,以及作为城市一部分的设计对象。 基于物理环境。 设计对象:城市发展控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设计对象:建筑物及其周边 三维:强调三维(如功能组织、空间关系、结构、轮廓、流线等) 二维平面、指标、策略等强调城市生活的重要性,人们心理、生理和行为的满足程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 强调整体性,强调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强调社会和环境效益对城市效率、土地平衡等的满足自我表达和形式美注重功能分区从自身出发,单一的功能需求和自我-改进强调生产力和隐私、空间设计性质、规划性质、建筑设计层次、指导性法定绘图、城市公共空间的直接施工设计。 建筑设计具有定位、量化、塑造、定调的控制和引导。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1 基本概念 日本难波公园(商业综合体) 圣马可广场(政治、宗教、节庆中心) 丽江古城大街(生活街) 扬州瘦西湖(公园)城市公共空间设计·1基本概念 1.2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类活动——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的狭义概念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住宅等。区域室外场馆、公园、体育场馆等。广义的概念可延伸至公共设施用地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1.2.1 概念定义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1 基本概念 1.2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类活动——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 1.2.2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本质:以人为主体 复合功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是集节庆、交流、流通、休息、观演、购物、娱乐、健身、餐饮、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内涵、多功能的共生系统。 ■ 社会生活场所: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和舞台,其形象和本质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心理和行为。 ■人文信息的载体: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这里代代积累,时时传递着高价值信息。 人们阅读、体验这座城市的首选之地。
■ 城市形象窗口: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窗口”部分。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1基本概念1.2城市公共空间1.2.3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与类型1)、自然环境A、景观休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观光农业B区、生态景观区风景林地、滨水生态廊道、自然绿地2)、人工环境A、公园综合园、动植物园、街边绿地、林荫长廊、历史园林、陵园B、街道景观大道、步行街区C、广场市政府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D、体育休闲设施体育公园、运动场E、室内开放空间室内广场F、防护绿地防灾绿地、隔离带绿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 基本概念 1.2 城市公共空间 1.2.4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基础分析区位、经济社会、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建成区现状及问题、历史文脉特征等 2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2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城市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 理论 2.1.1 图底理论是研究城市虚拟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图片”对人们具有强烈的视觉刺激,通常成为人们感知的对象。 “底部”是模糊的东西。 以建筑为图形、空间为背景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称为图地分析理论。 建筑部分被熏黑,空间部分留白。 此时形成的图就是图基关系图。 空间地图被涂黑,建筑物一片空白。 此时形成的图形称为地图与地面关系的反转。 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图形与背景关系的一些规律。 埃维加·鲁宾(E. Rubin)发现,视觉感知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人物和背景。 人物通常成为关注的中心,似乎被剪影包围,具有物体的特征,被视为一个整体,视野的其余部分是背景,缺乏细节,往往处于注意的边缘,并且背景不显示为物体。 在知觉领域中,人物往往更明确、更完整、定位更好,具有强烈的积极性、扩张性、试图控制和支配整体的倾向,而背景则由于缺乏组织性而不太明确。和结构,是消极的、被动的,处于从属和支配的地位。 图形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1 图形与背景理论 ■ 城市空间的整体层次 1、有助于理解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和层次。 2、感知城市肌理的特征肌理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肌理结构。
城市肌理是在历史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经济增长方式、交通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反映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状况。 一座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渗透和积累而形成的。 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城市历史,烙印着岁月的沧桑,是把握城市文脉最直观的方式之一。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对居民有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关键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精致与丰富。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1 图形与背景理论 城市空间的微观层面有助于我们客观、深入地分析城市空间的现状,将城市空间的非将存在变为存在,将负空间变为活动空间,使开放空间得到格式塔,通过可渗透的界面,可以将大空间转化为小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城市设计的三大基本理论 2.1.2连接理论 定义:连接理论又称“连接耦合理论”,是研究城市中要素之间的“线”物理环境关系规律理论。 这些线是流通线、线性公共空间、运动方向流、组织轴线、视线,甚至建筑物的边缘。 ■ 功能:通过对“连接线”的分析,挖掘形态元素的形态组合规律和动因,目的是组织一个相关的系统或网络,从而建立一个综合的空间秩序结构。
它可以明确城市的空间秩序,建立不同层次的标志性建筑,确定城市的主要建筑和连接公共空间的走廊,提高城市效率。 ■ 意义:为城市空间秩序的建立提供了主导思路,将“关系”和“关系”的重要性置于城市空间构成的首要位置,不仅为理解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为恢复、挖掘和创造和谐统一的空间提供思路和手段,实现新结构与原有结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有机统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单法则”原则。 好的图形应该具有简洁、清晰的组织结构,缓解人们因混乱而造成的迷失方向,消除内心的紧张。 简洁并不是简单或缺乏信息。 而是通过简洁的结构特征,将复杂的材料以一定的方式组织成有序的整体。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则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3 场所理论 所谓“场所”,是指包括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内的居住环境。 只有当物质实体和空间表达特定的文化、历史和人类活动,并使其具有生命力时,才能称为场所。 广义场所理论是以建筑学和城市设计专业人士为基础,借助并行学科,分析不同建筑场所的历史、文化、人类活动等因素,探索城市和城市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建筑设计。
狭义场所理论,即“行为场所”概念,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者为基础,研究具体微观场所与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试图为广义场所理论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3 场所理论 案例:日本难波公园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2 形式美统一与变化对称平衡原则黄金分割比例法则与尺度 主从与强调 和谐与对比 过渡与响应 稳定与轻盈 韵律与节奏 穿透与层次 肌理与肌理 多样性与统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 城市设计空间与尺度 3.1 城市3.1.1 公共空间尺度与心理感受 环境行为的心理基础 由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人类的行为特征复杂多样,受到文化、社会制度、民族、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 人的心理空间:人们不仅仅用物理尺度来衡量空间的范围ip形象,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和使用程度还取决于人的心理尺度,即心理空间。 ■ 个人空间 ■ 地域性 ■ 人际距离 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3 城市设计空间与尺度 3.1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与心理感受 3.1.2 环境行为心理基础 人类的定位模式空间分布 ■ 依靠安全感 ■ 人流的私密性和端到端特征 1. 靠右行驶 2. 认路 3. 走捷径 4. 不走回头路 暂时停滞 7. 顺应性集聚效应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 城市设计空间与规模 3.1 城市公共空间规模与心理感受 3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kongjian/11642.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