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通形象 > 塑造卡通形象的表现手法有-中国特色动漫新形象
2023
07-04

塑造卡通形象的表现手法有-中国特色动漫新形象

【摘要】中国动漫想要创作出大众化的动漫角色,就必须研究和开拓新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在时代文化下,通过自身的突破和创新,进而努力让中国动漫产业出现第三次繁荣时期,让更多的动漫角色受到中国乃至海外观众的喜爱。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回归人物创作的初衷,让中国特色融入到人物设定中。 可以说,动画形象对于动画的未来至关重要。

【关键词】动画; 图像; 特征

1、动画形象设计要注重形象性与民族化的统一

(一)中国动画第一盛世经典角色设定分析

一部动画作品的人物无疑是整部影片的灵魂。 它就像电影中的演员或广告中的明星一样,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人物设定的好坏影响着影片的整体效果,好的动画画面可以为影片增光添彩。 许多动画片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塑造了充满生动个性的人物形象。 在中国动画史上,这样的动画形象并不少见。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身材矫健,气势磅礴,手握金箍棒,腰系虎皮裙。 王; 《哪吒航海》中的小哪吒性格凶猛。 他踏着风火轮,手握一圈天地,身披浑天丝,让世界洁净尘埃。 这些经典动画形象都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取材于民间绘画,风格典雅,色彩鲜艳塑造卡通形象的表现手法有,让影片赋予了一定时代的艺术表现力,代表了特定时代的艺术形象。 意象是艺术的共同特征,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艺术形象的塑造,并有其相应的造型特征和手段。

1956年特伟导演的《傲将军》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视觉形象。 这一时期的造型艺术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理念。 这些动画作品以及动画造型的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中国动画学校”也应该走向世界。 这些动画的创作者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寻找动画能够涉及到的各种元素ip形象,注重对民间艺术的借鉴,在不断的探索中创造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将时代、历史和艺术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动画,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动漫人物的设定离不开民间表现形式的推广

随着欧美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发展,不少国内动画创作者竞相模仿国外商业动画的角色设定模式。 动画创作者缺乏对本国民间工艺艺术精髓的了解。 对国有化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然而,“民族化”的角色设定并不仅限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表达。 一方面,传统风格应与民族文化精神相结合。 孙力军在谈到中国​​意识特征的定义时表示:除了世界上共同的特征“奇幻”、“夸张”之外,中国动画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这种“写意”是传统风格与民族文化精神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独有的。 另一方面,不仅“民族化”的角色设定定位在传统故事和经典文学作品中,而且当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小事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都可以融入其中。中国动画的“民族化”。 在解释“转变”的定义时。

二、动漫形象推广管理办法

(一)角色设置必须符合当代社会文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漫画不仅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中国动画十分重视“寓教于乐”的动画叙事方式,并因此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然而,在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动画创作者对“教”字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过分强调说教,在动画造型创作上存在思维僵化的情况。 时代创造的文化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动画创作中,只注重动画的教育效果,从而忽视了动画本身应该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美好的享受卡通人物,缺乏一种“人情味”。 “以娱乐寓教于乐”是动画传播的好方式。 结合当代社会的新鲜事物,适应社会文化,可以达到教育性和娱乐性兼备的效果。 但由于观念转变过程的差异,使其不受现代观众的欢迎。

(二)中国特色动漫角色的市场定位

美国动画电影能够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物动作的夸张。 在动画片早期的角色设定中,他们总是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对人物进行符号化,赋予每个角色不同年龄段的性格特征,从而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 这些都是美国动画角色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日本和美国在塑造动画形象上有相似之处。 日本动画片中的某些形象向观众呈现的信息并不局限于人物的外在特征和性格特征,而是结合动画片的情节,观众在观看后可以开始了解人类或社会环境。电影。 产生或多或少的思考。

动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历史上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能够通过人物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 中国动漫人物长期以来被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方式,却忽视了成人观众这一广阔的营销空间。 成年人拥有独立的消费观念和独立的思维方式,这是动漫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动漫市场的成功定位与广大成人群体密不可分。

(三)国外动画形象对中国动画的影响

随着外国动画形象的不断涌入,中国动画从业者在承受外国动画对中国传统动画形象冲击的同时,肩负着探索和创造新的特色形象的艰巨使命。 这对于中国动画人和动画创作者来说都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但这非但无害,反而无益。 也让中国动画创作者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分析国外动画形象的艺术表达,总结动画产业正确的发展道路,发展与时俱进的艺术动画。 、商业动画、电视动画、剧场动画,从而科学合理地利用市场的渠道,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动画新形象的塑造。 中国动画从业者在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动画形象时,只有将时代融入传统文化塑造卡通形象的表现手法有,认清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前人留下的经典造型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时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只有有了新的形象,才能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立足。

中国要想赢得这场动漫大赛,最宝贵的创作源泉就是中国五千年凝结的“民族化”元素。 动漫从业者通过将“民族化”的动漫创作理念融入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可以更好地将“民族化”与民族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而更好地把握动漫产业的推动之路。 动漫产业管理之道

参考

[1]刘小林,钱伯宏。 动画概论[M].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1

[2] 孙力军. 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51-52。

作者简介:薛莹莹(1989-),女,汉族,福建宁德人,2007年浙江工商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艺术动画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