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祥物 > 兔年的吉祥物怎么画图片-兔子抱灵芝求吉祥,月宫砸药延年益寿——艺术品和文物中的兔子形象
2023
07-03

兔年的吉祥物怎么画图片-兔子抱灵芝求吉祥,月宫砸药延年益寿——艺术品和文物中的兔子形象

清宫记《三只兔子》

前有虎称霸山林,后有龙呼风唤雨; 在这两个雄伟、威严的生肖之间,有一个聪明、聪明的生肖:兔子。 与獠牙利爪的龙虎、可以人驱赶的牛马不同,兔子依然以其灵巧、可爱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是月宫捣药的灵兽,又因其速度快而被昵称为马; 人们赞其敏捷为“行动如兔”,赞其狡猾为“狡猾的三孔兔子”。 作为繁殖能力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兔子几千年来始终陪伴着人们的生活,其敏捷的身形一直活跃在文学、神话、艺术和日常器皿中。

选原浅《玉兔鸟图卷》部分

【灵兔特效:画中可爱的生物】

在许多不同的文化中,兔子因其机敏、灵活和可爱而成为绘画和艺术的流行对象。

宋翠白《鸟兔图》

当然,中国古代画家也有很多画兔子的。 崔白是宋神宗时期著名画家。 他的“清净系”画风,从其传世名作《鸟兔图》(又名《双喜图》)中可见一斑。 深秋的一丛树枝斜切了画面。 两只喜鹊,一只扇动翅膀,在右上角起飞,另一只站在树顶,身体前倾,张着喙,做出挑衅的姿势尖叫。 左下角的兔子似乎被喜鹊的叫声吓到了。 蓦然回头,与两只喜鹊的目光对视,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斜线,与树枝的方向相交。 用干刷点出兔子的身体,密度和深度随着身体的旋转而变化; 兔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警惕的性格溢满了纸上。 兔子的一只前脚抬起,向身体卷起,表情更加生动。 整幅画就像大自然中的美妙瞬间,荒野被魔法冻结。 艺术家的造型和表现力确实令人惊叹。

清华摇滚《海棠禽兔图》

这种鸟与兔的互动,以及兔的视线和动作所产生的丰富动态,在清代扬州画派画家华岩的画作中得以保留。 在他晚年的代表作《海棠鸟与兔》中,一只黑兔被吵闹的鹦鹉惊动,从娇艳繁盛的海棠花中跳出来,逃到画面右侧,却又回头望向画面。左上,试图打倒鸟类。 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兔子通体虽呈深色,但在细致的墨迹中仍显得层次丰富,皮毛蓬松生动。 有趣的是,17-18世纪法国画家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斯佩尔特创作了一幅类似主题的《有两只兔子的静物》,画面上方还有一只斜冲的鹦鹉。 两只兔子对着藏在藤蔓下的两只兔子大喊大叫,但法国画家画的兔子似乎对此视而不见。

冷青的《梧桐树下的两只兔子》

另一位清代画家冷梅在他的兔子题材画作中,展现了宫廷画家的规整与华丽:他的代表作《梧桐树双兔》描绘了两只白兔静静地躺在梧桐树下的庭院里,旁边是桂花。斜斜,菊花盛开,点明了中秋节的季节背景; 小白兔的毛是用细毛笔勾勒出来的,极其精致。 崔白、华岩画作中的动感和“特写”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皇家的庄重、威严和雍容。

阿尔弗雷德·丢勒《年轻的野兔》

在被认为是日本漫画开山之作的日本国宝《飞禽走兽人物》中,兔子也是重要的主角之一; 他们像人类一样骑驴、射箭、戏水、嬉戏。 这位名字已失传的平安时代画家,用自信、豁达的笔触勾勒出它们非凡的生动魅力。 在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兔子是德国画家丢勒的《幼兔》; 它也是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幅水彩画与艺术家其他以动植物为主题的水彩作品一起,体现了丢勒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研究。 艺术家运用复杂的手法,真实还原了兔子不同部位皮毛的不同特性,让人几乎感觉可以用眼睛触摸到兔子蓬松的质感。 他甚至把房间的窗户画成兔子眼睛的倒影,细节程度确实令人惊叹。 画作完成后,丢勒在画上签下了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和创作年份,表明这是一幅完整、完整的作品; 而以这种方式将单一动物作为一幅完整作品的主题来表现,这在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欧洲绘画中极为罕见。 丢勒以其超强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赋予了兔子真实的生命感和自然的尊严。

明孙龙《兔图》

【玉兔持灵芝:玉石中灵动的人物】

中国人历来喜爱玉石,兔子也是玉雕中常见的题材。 在各个时代的玉佩饰物中卡通形象,都可以看到小兔子敏捷的身影。

玉兔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商周时期颇为流行。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一只距今约5000年的玉兔。 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玉兔摆件之一。 它以极其简洁的线条描绘了一个相对抽象的兔子形状。 兔子的头抬起来,耳朵紧紧地贴在背上。 兔子拉长的身体让人感觉它正在努力奔跑。 兔身下有一长凹边,有四个圆孔,与良渚文化玉梳背相似,表明玉兔饰物可能曾与其他器物配合使用。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兔

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兔,呈扁片状,眼睛大得夸张,让人想起兔子的另一个名字“明氏”。 兔子的前爪上有一个洞,可以用来佩戴和悬挂。 周代,片雕玉兔也不少,而圆雕则比较少见。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陕西西安张家坡出土的一件西周圆雕玉兔,造型颇为奇特:玉兔的四肢弯曲蹲伏,上面有一个圆孔。切开通向尾巴的嘴。 有两个蘑菇状的长角。 不知道是不是古人根据兔子的变形和想象。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出土的兔尊是一件罕见的青铜器,曲沃羊通村还出土了一对西周玉兔。 奇妙的是,一个是白玉,一个是蓝宝石。 有句名言“公兔脚飘,母兔眼迷离,两只兔子并肩而行,谁能分辨我是公是母?”

蓝宝石兔镇纸

隋唐以后,玉兔已演变为三维圆雕,更加逼真、生动。 西安李景训墓出土的隋代圆雕白玉兔摆件,质地温润细腻; 墓主李景训英年早逝。 这件可爱的玉兔摆件出土时就放在她的胸前,应该是她生前佩戴和喜爱的。 。 浙江石圣祖墓出土一件蓝宝石兔镇纸。 用大斜刀勾勒出兔子身体的轮廓,用短而密的平行线描绘出兔子皮毛的纹理。 半圆形的机身赋予整体造型一种稳重端庄的美感。 用水晶材料制成的兔子形状的装饰品并不少见。 上海松江元婴楼地宫出土了一只元代水晶兔。 这件水晶兔和石圣祖墓出土的蓝宝石兔镇纸均在上海博物馆的“玉兔仙子——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上展出。 2月26日前,上海游客即可一饱眼福。

清代蓝宝石镶嵌宝石卧兔

兔子是月宫的灵物,而灵芝则是传说中的仙草。 兔子手持灵芝的形象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是明清玉器摆件中常见的图案。 清宫里的一块镶嵌宝石的蓝宝石颇为特别。 蓝宝石的材质经过人工染色,带有黄色斑点,模仿兔毛本身的自然颜色和纹理。 卧着的玉兔嘴里叼着灵芝,灵芝上镶嵌着红宝石、电气石等八颗彩色宝石,更显得绚丽多彩、神奇无比。

白玉兔玉吊坠

【雪侵大霜:书房优雅伴侣】

唐代文学家韩愈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毛英传》,以写传记的巧妙方式,巧妙地描述了毛笔从制作到最后废弃的过程,以此来影射国王对臣子的仁慈漠不关心。 他在传记中写道:“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南伐楚国,入中山,大猎惧楚……围剿毛氏,拔英雄而归。”他们的才华。” “蒙恬造笔”的传说; 所谓“毛氏”,指的是毛笔的源头——兔子。

事实上,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已经有了毛笔绘制的图案和符号,商代的陶片上甚至还出现了清晰的毛笔文字,说明毛笔早在蒙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毛笔是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楚墓出土的。

东汉蔡邕在《笔论》中说:“若被迫做事,即使中山土豪也不好。” 意思是说,如果书法家迫于形势,心情不够放松,即使有中山国(今石家庄一带),哪怕是兔子造的好笔,也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书法。 李白的《草书宋行》也用“墨池飞出北冥鱼,一挥笔杀尽中山兔”来形容唐代著名草书大师怀素的风采。 ,创作书画时; 相传怀素长期研习书法,堆成秃笔,名“笔丘”。 李白用夸张的笔触描述了怀素对书法的热爱,这可能导致了中山兔的灭绝。 可见兔毛是古代制作毛笔的重要原料之一; 中山兔毛制成的笔在古代被视为高品质书写工具的代名词。

宋陈《负玄耶录》记载:“韩昌黎《毛英传》,以兔腮为笔,然南北有差异,南方兔体矮,柔软,北兔又长又壮,背领的那只白如雪霜,画笔绝对威力十足。 说明宋人还推崇北兔颈背上的白毛作为制作毛笔的优良材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支竹筒兔毛笔。 上面是用蓝色楷书印文书写的“大双号”三个大字,可谓是白兔毛的形象标题。 笔尖颜色如霜如雪,刷毛染成蓝色、棕色和橙色,看起来绚丽多彩。 千百年来,正是小兔子们用背上的毛制成了一支支这样的毛笔,帮助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让历史和文明的密码得以保存。

韩愈《毛英传》木刻纺织图集

【兔毛子欧鑫:茶杯上的浪漫想象】

虽然诗歌中的“兔毛”常被用作书写工具的代名词,但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明亮而神秘的瓷器——“兔毛杯”。 而兔子又是如何与这种瓷器联系在一起的呢?

原来,兔毫盏是宋代建窑瓷器中的一个特殊品类。 因表面施黑色釉,有兔毛条状晶莹纹理而得名。 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名茶器皿。 它的流行与宋代上流社会的饮茶斗茶风尚密切相关:宋代人们喝茶时,习惯将茶饼磨成细粉,用开水泡茶,用茶爻(一种竹制泡茶工具)泡茶。 )快速弹动,使一层白色泡沫升起,并与泡沫颜色和水痕比拼。 为了衬托白茶泡沫,自然使用了红茶杯。 这也促使建窑从一个普通的江南民间瓷窑一跃成为北宋后期红茶杯的名窑。

纯红茶杯有些乏味; 经过反复实践,聪明的窑工们逐渐掌握了使茶杯产生放射状纹理的秘诀,一只纤细明亮的兔子诞生了。 兔肉在烧制过程中,釉层中的气泡会将胎体中的铁质带到釉面。 当在1300℃以上烧成时,铁部分会自然地随釉层流动,形成条状。 并且冷却后,会析出赤铁矿晶体,从而形成皮毛般光泽亮丽的效果。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一书中说:“杯色青黑兔年的吉祥物怎么画图片,以玉毛者为最佳”。 可见他对这种茶杯的重视和喜爱。

宋代文人雅士在小小的茶杯上展开了浪漫的想象,并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兔毛”。 动物天然毛色的光泽与工匠手工制作的巧思交织在一起,让瓷器上抽象的纹理有了更具体的怀旧之情。 文学美食家苏轼在《老桃赋》中写道:“风从松响到蟹眼,雪花飘到兔毛”。 有一个很相似的描述:“蟹眼转云彩,兔毛抱雪带香”。 蟹眼是指水刚烧开时冒出的蟹眼大小的气泡; 风声如松林般回响。 建盏里盛满了雪白的茶汤,就像冬天的雪落在兔子身上,湿润闪亮的兔毛在雪色下若隐若现。 一场看似平常的茶事,在诗人的笔下却变成了充满五感、鲜活芬芳的浪漫场景。 宋代还有一种群茶,名为“月兔茶”:“环非环,爵非爵,里有一只飘渺玉兔”。 (苏轼《月兔茶》) 由此可见,应该是一种印有兔子形状的茶。 特制的团茶如一轮满月,里面有一只玉兔。 “土豪”、“月兔”的名字,让茶香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旺盛的生命力。

兔子

【白兔捣药:月宫梦幻传说】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虽是一件简单的民窑器物,但却形象生动表情包设计,耐人寻味。 内壁边缘以青花简笔描绘松竹梅三友,盘中央绘有白玉兔纹青花圆,宛若玉石。兔子躺在满月里。

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盘

在中国神话和宗教传说中,兔子的形象通常与月亮联系在一起。 李白写道:“白兔破药秋春,嫦娥独居谁邻?” 杜甫诗也云:“蟾蜍入河不消,兔碎药永生”。 人们相信遥远的月亮里有月亮。 孤独的兔子在荒凉的月宫里日复一日地挥舞着药杵炼成仙药。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灵贤》中说:“月亮为阴精之祖,积成兽,如兔”。 可见,古人通过观察月球表面的影子,认为月亮的形状与兔子相似,形成了“白月”。 “兔捣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奇妙的联想。常见的“月宫镜”是唐代铜镜的常见型式,一般为圆形或菱形,以桂花树装饰为主兔年的吉祥物怎么画图片,嫦娥、蟾蜍、拿着杵捣药的白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灯光下可见的铜镜,很容易让人想起月光的清澈光辉?

明汤寅《嫦娥奔月》

嫦娥、吴刚、玉兔、蟾蜍、桂花是人们想象中生活在浩瀚月宫中的唯一人物和生物。 玉兔的形象常常与铜镜背面的装饰等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对月宫景象的隐喻。 例如,明代画家唐寅所画的《嫦娥奔月》中,嫦娥打扮成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 怀里一只东张西望的兔子,身后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桂树,昭示着她的身份。 。 五朝周文举所画的《玉兔仕女图页》,表现了广寒宫烟雨蒙蒙、忧郁的景象。 画中,飞舞的帛妇望着地上躺着的白兔和庭院里的树影。 婆婆桂花无疑就是嫦娥。 故宫博物院藏王斗山式麝香月墨,一侧绘有玉兔捣药图。 构图与这幅画一模一样,只是玉兔变成了捣药的形象,可能来自于共同的图式。 同一套《故宫青雨十二时辰》中,生肖兔的形象是手捧两片桂花树:相传吴刚被罚砍伐广寒宫的桂花树。 只有到了第十六天,一片叶子才会从月亮上落到地上。 谁拾取这棵桂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无尽的财富。 安排兔子抱月桂叶是合理的,象征着财富。 谁让它先得月亮呢?

清兔大师

中秋节的圆月是人们钦佩和珍惜的对象,而兔子也成为了中秋节的吉祥物。 明代中期以来,一种名为“兔爷”的泥娃娃成为中秋节期间的“时令限定”,在京城和北方地区十分常见。 兔爷常以文官或军官的拟人形象出现,手持杵,威风凛凛,是特别受儿童欢迎的玩物。 《燕京隋史记》记载了清代北京的风俗习惯。 上面提到:“每逢中秋节,城里人用黄土做成蟾蜍和兔子的雕像出售。有披甲横幅的,有骑虎的,有默默坐着的。大的有。”大者三尺,小的者一尺有余。” 三尺就是一米,这种体型的兔子在古代堪称“巨人”。 从遥远的传说,到触手可及的伴侣,兔子不仅存在于遥远星辰的幻想中,也成为世俗世界中的一种和蔼可亲的欢乐。

清江浦《月桂兔图》

日复一日,月中捣长寿药的玉兔,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灵物,寄托着人们远离疾病、平安健康的永恒愿望。 。 此外,兔子在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寓意:长寿、吉祥、温柔、圣洁、多子多福、敏捷……正是玉兔迎春之时。 愿兔子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世界,驱散疫情。 摆脱疾病,享受幸福和繁荣。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