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设计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宽度不-体育场(场馆)——建筑消防及消防设施的要求!
2023
09-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宽度不-体育场(场馆)——建筑消防及消防设施的要求!

施正荣:体育场(馆)有其特定的功能要求,其建筑防火要求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及相应的系统技术规范和标准。

注:本文提及的《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为2003年版。 不可避免的缺陷。 实际应用中应与现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相协调!

第一章 基本原理和概念

1、体育建筑:用于体育比赛、体育教学、体育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的建筑物。 (2.0.1)

2、体育场:具有宽敞的室外场地,进行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并提供大量观众座位的建筑物。 (2.0.3)

3、体育馆:配备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能)、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专用器材。建筑学。 主要由比赛、练习场馆、看台、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体育馆按比赛场地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用体育馆; 没有看台及相应房间的体育馆也可称为训练室。 (2.0.4)

4 体育建筑的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进行分级,并应符合表1.0.7的规定。 (1.0.7)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

5、体育馆、礼堂、影剧院、娱乐场所、车站、证券交易所等设计使用人数在1500人(座)以上的室内公共场所,属于重要公共建筑。 (B.0.1)

六、设计容纳5000人以上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池等露天公众聚集、娱乐场所,属于重要公共建筑。 (B.0.1)

7、体育场馆是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第七十三条)

八、三级及以上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储配站、加气站应位于城镇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区域,并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场所。人们聚集。 (5.1.2)

九、输送液体液化石油气的管道选择不得穿越大型公共场所。 (4.1.1)

注:大型公共场所是指机场、火车站、码头、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大型商场等人群聚集的场所。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如有冲突,以较严格者为准!

第二章 消防通道和消防救援

体育场馆(场馆)属于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其消防救援设施应参照《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第七章确定。 在:

1、座位数在3000人以上的体育馆应设置环形消防通道。 当出现困难时,可沿建筑物两侧长边设置消防通道。 (7.1.2)

2、体育建筑周围的消防车道应呈环形; 当消防车因各种原因不能按规定接近建筑物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以满足灭火的需要:(3.0.5)

1、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物主体;

2、消防车直接驶入大楼;

3、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接近建筑物主体;

4、平台上部设有消火栓。

第三章 建筑高度

1、体育场(场馆)的建筑高度按照《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确定。 (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2、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体育馆,因其疏散和消防条件相对方便,不属于高层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体育馆,其附属用房高度低于24m时,不得划分为高层建筑。

对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实际工程情况往往更为复杂。 可能存在单层和多层组合建筑的情况,很难确定是对单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在消防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各功能层数和建筑高度综合确定。 例如,某体育馆主体为单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0.6m。 休息区下部设有4层辅助用房,四层屋顶标高22.7m。 ,体育场馆无需根据高层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第四章 耐火等级、建筑层数、防火分区面积

1 不同等级的体育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0.8的规定。 (1.0.8)

表1.0.8 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及耐火等级

2、室内比赛设施的耐火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1.0.8条的规定。 (8.1.2)

3、室内外看台结构的耐火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1.0.8条规定的建筑等级和耐久性。 室外看台上方顶篷结构的金属构件可以不具有防火保护,顶板可以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燃烧材料制成。 (8.1.4)

4、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时,宜采用单层建筑。 (11.0.4)

对于木结构体育馆,要求只能是单层建筑,并宜采用胶合木结构。 同时,建筑高度仍须符合《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第11.0.3条的要求。

5、采用木结构建筑或者木结构组合建筑时,应当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第11.0.3条的规定。 消防安全、建筑物的高度、面积扩建以及扩建后需要采取的防火措施等,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经过论证、审查确定。 (11.0.3)

6、体育馆防火分区面积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第5.3章确定。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充分论证后,可适当增加消防保护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5.3.1)

体育馆、影剧院的礼堂往往因使用需要需要较大的面积和较高的空间,建筑多为单层或二层建筑。 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 但这涉及到建筑的综合消防设计,设计时不能简单考虑消防分区。 因此,为了保证此类建筑的消防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当此类建筑内的消防保护区的建筑面积需要扩大以满足功能要求时,应采取相关的防火措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且该方案是充分合理的。

7、消防保护区应符合下列要求:(8.1.3)

1、体育建筑,特别是比赛馆、训练馆、观众休息室等大型空间,应根据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划分消防分区,并报告当地公安、消防部门鉴定部门;

2、礼堂、比赛馆、训练馆的安全出口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3、位于地下室的培训室应按规定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

第五章 楼层布局及防火隔离措施

1、消防控制室应位于首层,易于与赛场内外连通,并应有直通场外的安全出口; (4.4.8-3)

2、观众厅、比赛馆、训练馆的安全出口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8.1.3-2)

3、竞赛、训练建筑灯光控制室、音响控制室应采取下列消防措施之一; 配电室、发电机房、空调房、重要仓库、消防控制室等:(8.1.8)

1、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墙体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地板与其他部分分隔。 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2h; (注:应符合现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窗等!)

2、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当不宜设置水系统时,可以设置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第六章 安全疏散

1、体育建筑应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均匀布置安全出口、内外通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宽度不,做到分区清晰、路线短合理。 (8.2.1)

2、各类人员出入口应按功能分区合理安排。 用于比赛的建筑物和设施应保证观众安全、有序进出,并应避免观众与其他人员(如运动员、贵宾等)交叉。 (4.1.5)

3、运动场外部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其尺寸应满足人员进出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 (4.2.4)

4、比赛场地应至少有两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的净宽和净高不应小于4m; 当净宽、净高有困难时,至少出入口之一必须满足净宽、净高要求; (5.7.5)

5、主席台和包厢宜单独设置出入口,并选择视野较好的位置。 主席台应与休息室方便连通,可直接通向比赛场地,并与一般观众席适当分开。 (4.3.7)

6、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的礼堂或多功能厅的疏散门数量应计算确定,不应少于2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5.5.16)

剧院、电影院、礼堂或者多功能厅,平均每个疏散门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每个疏散门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7、疏散内门、疏散外门应符合下列要求:(8.2.3)

1、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并应朝疏散方向开启;

2、疏散门不得作为门槛,距门1.4m以内不得设置台阶;

3、疏散门应采用推栓开启,不得采用推拉门,且旋转门不应计入疏散门总宽度。

8、独立修建的影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总净宽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5.5.20)

1、礼堂内疏散走道净宽度每100人不应小于0.60m,且不宜小于1.00m; 侧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布置疏散通道时,水平通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应超过20排; 垂直过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应超过22个; 体育馆,每排不应超过26个; 当座位排间距不小于0.90m时,座位数量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 当一侧只有垂直过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2、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用于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走道的总净宽度分别不得小于按疏散人数计算的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表5.5.20-1 按规定计算确定;

3、体育馆内观众疏散所有内门、外门、楼梯、过道各自的总净宽度,按表5.5.20-2的规定,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计算确定。 ;

注:本表中较大座位范围对应的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范围座位对应的最大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座位。 观众席座位数在3000个以下的体育馆,在计算观众疏散用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的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5.20 – 1 项规定。

4、等候所需的入口门不应作为礼堂的疏散门。

5、以上是《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具体设计还应符合《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取较高者。

9、影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附属于其他建筑物的场所,疏散楼梯、走道的净宽度指标应当符合《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第5.5.21条的规定。

注:本文的要求源自规范说明中的5.5.20。 实际应用中,对于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附属于其他建筑物的场所,应将5.5.20和5.5.21进行比较,以较高要求为准。

10. 观众席垂直过道之间的连续座位数量,室内每排不应超过26个,室外每排不应超过40个。 当只有一侧有纵向过道时,座位数应减半。 (4.3.6)

11、体育建筑内人流密集场所的走道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3.8条的规定,其总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8.2.2)

12、展位的安全出口和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4.3.8)

1、安全出口应均匀布置,独立看台内至少应有两个安全出口,场馆内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400-700人,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400人。场馆内每个安全出口疏散人数不应超过1000-2000人。

注:设计时,较小的设施应采用接近下限的值; 较大的设施应使用接近上限的值;

2、礼堂过道的布局应与礼堂各部分的容量相适应,并应与安全出口顺畅连接。 通向安全出口的纵向走道的设计总宽度应等于安全出口的设计总宽度。 通过垂直和水平通道通向安全出口的设计人流量应等于通过安全出口的设计人流量;

3、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总宽度应按不低于表4.3.8的规定计算;

4、各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宽度除计算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出口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同时,出口的宽度应是人流数量的倍数。 当溪流数量为4条及少于4条时,每条溪流的宽度按0.55m计算。 当溪流超过4条时,每条溪流宽度按0.5m计算;

2)主纵横过道不应小于1.1m(即过道两侧均设有观众座位);

3)次过道纵、横向高度不应小于0.9m(即过道一侧有观众席);

4) 移动展位的疏散设计应与固定展位的疏散设计相同。

13、独立建造的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和多层建筑可以采用开放式楼梯间,但这些场所与同一建筑内其他功能空间组合时,应按照要求设置疏散楼梯的形式最高的一层确定,或者根据建筑物的主要功能确定。 例如,如果在多层商店建筑内设置体育场(场馆),则需要根据多层商店建筑的要求设置封闭的楼梯间。 (5.5.13)

14、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要求:(8.2.5)

1、台阶深度不宜小于0.28m,台阶高度不宜大于0.16m,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2m,转弯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的宽度。 直楼梯中间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m;

2. 不允许使用螺旋楼梯和扇形台阶。 当上下台阶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距扶手0.25m处的台阶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作此限制。

1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净宽不应小于1.40m,门内外1.40m以内不应设置台阶。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并应直通宽敞区域。 (5.5.19)

注1:本条中的“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是指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影剧院和体育场礼堂、出入口大厅、歌舞厅、候车(车、船)厅、大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医院门诊大厅等大量人员同时聚集的大面积场所。 本条规定的疏散门是指进出上述场所的门,包括直接外部安全出口或通向楼梯间的门。

注2:本条规定的门内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主要指门内外1.40m的范围。 门两侧1.40m范围内尽量不要设置台阶。 对于剧院和电影院等礼堂,尽可能使用坡道。

注3:主要出入口临街的影剧院、电影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主体建筑应距红线后退一定距离,以保证有较大的疏散缓冲区和消防救援区域。

16、体育建筑属于公共建筑,其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建筑消防设计规范》5.5.17的规定。 其中,体育建筑的入口候车室、休息室应符合5.5.17第4款的要求:

对于具有不少于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一、二级耐火建筑内的礼堂、展览馆、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距室内任一点的直线距离距最近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应超过30m; 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宜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 当该场所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后,室内任意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17、体育场馆观众席纵横走道的布局是疏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设计中应注意:(5.5.20)

1、观众席内的垂直过道担负着将所有观众疏散至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重要功能。 当观众席内无交叉走道时,通向观众席内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纵向走道的设计总宽度应等于观众席内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总宽度。 观众席内的人行横道可以起到调节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人流密度,增加出口疏散流通能力的作用。 当总容量大于6000人或设计通过每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人流量大于4人时,观众席上应尽可能设置交叉走道。

2、观众席内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垂直和水平过道的设计人流量和通过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人流量应符合“平等到达和离开”。 若安全出口或疏散门设计宽度为2.2m,则通过纵横通道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人流数量不得大于4人; 否则会堵塞出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宽度不,延误疏散时间。 反之,如果流经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垂直或水平通道的人数少于通过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人数,则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功能失效。不能充分发挥,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浪费。

18、礼堂外的疏散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8.2.4)

1、室内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0,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为残疾人设置的坡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与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

2、经过休息室或前厅时,厅内陈设布置不应影响疏散顺利;

3、疏散走道存在高差时,应设置坡道。 设置台阶时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照明。 疏散路线上的大台阶应设有护栏,以方便人员分流;

4、疏散走道应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有排烟、事故照明的除外)。

19、根据吊顶结构、维护要求、吊顶高度等因素吉祥物表情包设计,比赛训练馆吊顶内可设置赛马跑道。 其宽度不应小于0.65m。 马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垂直运输可采用钢梯。 (8.1.7)

20、安全疏散设计中,如与《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消防规范》或其他标准发生冲突,应酌情处理,并以较高要求为准。

第七章 消防设施

涉及体育(场馆)的消防设施要求,应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消防规范》确定。 具体设置要求应符合现行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

1、室内消火栓系统:

体育(场馆)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应当按照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包括:

1、特级、甲级剧场、800个座位以上的其他级别剧场、电影院,1200个座位以上的礼堂、体育馆等单层和多层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8.2.1)

2、建筑高度大于15m或者容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楼、教学楼等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应当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8.2.1)

3、建筑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和商业服务网点宜设置消防水带卷盘或轻型消防水龙带。 (8.2.4)

4、消防栓应设置在门厅、休息室、礼堂的主要入口处以及靠近楼梯的明显位置。 (8.1.10)

2、自动灭火系统:

体育(场馆)建筑的自动灭火系统应当按照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包括:

1、下列单层、多层民用建筑或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特种、一级剧场、1500座以上的其他等级剧场、礼堂或2000个以上座位的礼堂、3000个以上座位的体育场馆、5000人以上体育场馆的室内员工休息室、设备间; (8.3.4)

2、位于高层建筑的体育场(场馆)应配备自动灭火系统(游泳池、溜冰场除外),并应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8.3.3)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8.1.11)

1)贵宾室、器材库、运动员休息室等应按照体育场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可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 Ⅰ级设计中危险要求安装。

2)赛后用作其他用途的房间应按其平时功能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按照规范要求需要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展览馆、礼堂等人员密集、难以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场所,以及丙级生产车间、仓库等高空间场所,应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他自动灭火器。 应使用固定式消防炮等灭火系统。 (8.3.5)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体育(场馆)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当按照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包括:

特级、甲级剧场、1500个座位以上的其他级别剧场、电影院,2000个座位以上的礼堂、礼堂,3000个座位以上的体育场馆,应当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4.1)

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体育(场馆)建筑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按照公共建筑有关规定执行,包括:1500个座位以上的电影院、剧院,3000个座位以上的体育场馆,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展览馆等。任何楼层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省(市)级及以上建筑物、广播电视、电信和金融贸易金融建筑,以及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非消防的其他公共建筑电力负荷应配备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10.2.7)

5、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

体育(场馆)建筑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制度应当按照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包括:

1、观众席安全出口上方、疏散走道的出口和转折处应安装疏散标志灯。 疏散通道内应当设置疏散标志。 Evacuation instructions, guide lights, and evacuation sign lights on evacuation routes must meet the need for visual continuity during evacuation. (8.2.6)

2. Evacuation lighting should be installed in auditoriums, exhibition halls, multi-functional halls and business halls, restaurants, studios and other crowded places with a building area greater than 200m². (10.3.1)

3. Cinemas and theaters with more than 1,500 seats, and gymnasiums, auditoriums or auditoriums with more than 3,000 seats should add light evacuation signs that can maintain visual continuity on the ground of evacuation corridors and main evacuation routes. (10.3.6)

6. Smoke prevention and exhaust system:

The smoke prevention and exhaust system of sports (venue) buildings shall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public buildings, including:

When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halls have direct openings to the outside, they should meet the conditions for natural smoke exhaust. When there are no direct openings to the outside, a mechanical smoke exhaust system should be installed. Mechanical smoke exhaust systems should be installed in underground training rooms, VIP rooms, referee rooms, important warehouses, equipment rooms, etc. without external windows. (8.1.9)

7. Fire extinguisher:

Fire extinguishers (8.1.10) should be installed in sports (venues) venues, including:

The stages and backstage areas of stadiums (venues), cinemas, theaters, auditoriums, and auditorium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fire extinguishers according to the severe hazard level. The auditoriums of stadiums (venues), cinemas, theaters, auditoriums, and auditorium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fire extinguishers at the medium hazard level and above. (Appendix D)

8. Others:

1. The power load of sports buildings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 use requirements of sports buildings, and should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0.3.1)

1) Competition halls (fields), podiums, VIP rooms, reception rooms, square lighting, timing and scoring devices, computer rooms, telephone rooms, broadcasting rooms,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s, and news photography in Class A and above stadiums, gymnasiums, and swimming pool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such as power supplies and emergency lighting, the electrical load should be Level 1, and special-level sports facilities should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loads;

2) The load level of electrical firefighting equipment in sports buildings should be the highest load level of the project;

3)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used in one Chinese-African competition and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sports buildings below Class B are classified as Class II.

2. Cinemas and theaters with more than 1,500 seats, gymnasiums with more than 3,000 seats, shops and exhibition buildings with a building area of ​​more than 3,000 m² on any floor, radio and televisi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financial and trade financial buildings at the provincial (municipal) level and above, For other public buildings with outdoor fire-fighting water consumption greater than 25L/s, the fire-fighting electricity should be supplied according to the secondary load: (10.1.2)

3. The air ducts of the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of large-space buildings such as gymnasiums can be made of flame-retardant materials when they do not cross the fire protection zone and a fire damper is installed across the room partition wall. (9.3.14)

4. When fire hydrants and automatic sprinkler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cannot meet fir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in gymnasiums above Class A, other feasible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such as water cannons, should be installed. (8.1.12)

5. If fire hydrants and automatic sprinkler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cannot meet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ther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can be used instead, such as water cannon systems for ultra-high places and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for places where water is not suitable.

Chapter Eight Interior Decoration

1. When temporary buildings need to be built in sports venues, exhibition halls, museum exhibition halls and other places, materials with combustion performance no less than B1 should be us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emporary buildings and surrounding buildings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6.0m. (8.7.2)

2. Indoor wall decoration and ceilings (including sound absorption, heat insulat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treatments) used for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areas should be made of non-combustible materials. When the place is equipped with an automatic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and an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indoor wall and ceiling decoration can be made of non-combustible materials. (8.1.5)

Fixed seats should be made of flame-retardant materials with a smoke density index of less than 50, and the floor can be made of materials with a flame-retardant rating of no less than 50.

3.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level of decoration material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stadium (stadium) should not be lower than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 Interior Decoration".

4. For more requirements, refer to relevant regulations such as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Code for Design of Sports Buildings".

Chapter IX Stadiums (stadiums) Sites Involving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If the stadium (stadium) site involves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it shall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for Design and Fire Protection of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Chapter 10 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s

The code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Code for Design of Sports Buildings".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mentione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ar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public buildings, as well a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for Design of Sports Buildings" and other relevant codes.

Chapter 11 Statement

What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ar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functions of sports (venues). In actual application, each specific requiremen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public buildings, and the "Design of Sports Buildings" "Specification" and other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Note 1: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message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o grasp the change information in time!

Note 2: Highlight the underlined content, click to view!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