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llustrator > 想学人工智能从哪入手-“人工智能与视觉安全”研讨会报名正在进行中
2023
10-27

想学人工智能从哪入手-“人工智能与视觉安全”研讨会报名正在进行中

【主题】人工智能与视觉安全

2023年2月25日至26日

人工智能对安全问题具有伴随效应,对安全领域具有赋能效应。 从伴随效应来看,人工智能存在内生的安全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算法严重依赖统计结果,尤其是神经网络等智能学习系统,通过调整隐藏层内的连接权值来记录系统通过统计学习获得的特征信息。 但这些权重的含义几乎无法解释表情包设计,因此人们只能使用它们而无法预测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知道系统修改了哪些权重,修改后系统的判断结果会如何超出人们的预期,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会导致这样的修改也是未知的。 如您所知,这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生安全问题,目前通常称为“对抗性样本攻击”。 因此,举办本次课程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以及相应技术演进的关注。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CSIG机器视觉专业委员会

学术主任

桂杰博士,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国家四青人才)。 目前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CCF杰出会员、IEEE高级会员、ACM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高级会员。 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2022年度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青年科技奖”、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2022年加入学会。担任JCR Region 1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T-CSV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Neural Networks and Neurocomputing的编委(Associate editor, AE),并是多个国际SCI期刊TPAMI、TNNLS、TCYB、TIP、TIFS等审稿人。近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高被引论文多篇。 主页:。

日程

特邀发言人

嘉宾简介:

曹晓春,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基础研究和网络空间内容安全应用研究。 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TIP/TMM/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编委,NeurIPS/ICCV/CVPR/IJCAI/AAAI/ICPR 区域主席。 荣获2019年度中共中央办公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

报告标题:“病态”计算机视觉算法

报告简介:

大多数计算机视觉算法的输入是连续或密集的图像数据,输出是人类可以理解的离散或稀疏的语义空间,例如类别、位置和深度。 由于定义域和范围集的基数不一致,这些计算机视觉算法不满足适定问题的第三个条件,是经典的不适定问题。 纯数据驱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能否对烟、雨和霾等复杂干扰具有鲁棒性? 可以避免专门的对抗性干扰吗? 是否存在有利于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前向扰动? 我们的团队正在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报告概述了一些进展。

嘉宾简介:

胡伟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视频内容安全研究团队带头人,人民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获奖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央委员、科技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入选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科技创新拔尖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863首席专家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IEEE Trans 副主编。 关于控制论。 目前研究方向为网络多媒体中敏感内容识别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专项、目标导向课题等科研项目40余项。 在PAMI、IJCV等国际期刊、国内一级期刊以及ICCV、ECCV、CVPR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团队完成的敏感多媒体识别等技术已应用于50多家企事业单位,并在实战中发挥了作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第一完成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发明类)、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等奖科技奖。

报告标题:受神经科学启发的视觉时空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报告简介:

分析神经科学和计算机视觉之间的关系。 从几个方面总结神经科学对计算机视觉的启发点:A)基本视觉皮层的特征; B)初级视觉皮层的原理延伸至高级区域; C) 顺向、逆向和侧向连接; d) 视觉神经分裂层认知机制; e) 视觉神经系统的选择性注意机制; f)动态信息的选择性记忆机制。 介绍团队在基于蒸馏学习和神经中枢调节统一的神经元裁剪模式的模型压缩和物体分类、基于深度时空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运动检测、基于编解码孪生神经网络的目标跟踪、物体尺寸等方面的成果注意力。 研究工作包括目标跟踪、受类脑持续学习启发的跟踪在线学习更新、基于时空金字塔注意力神经网络的行为理解、长短期记忆序列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为语义描述。 介绍团队在手机专用视频检测设备、在线直播智能审核系统、在线内容智能审核系统等实际应用方面的工作。

嘉宾简介:

吴晓军,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亚太人工智能协会会士(AAIA Fellow)、江南大学二级教授、至善教授、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模式识别及计算智能工程实验室主任、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从事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EI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 研究成果荣获AMDO、PRCV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IETE Gowri纪念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内外多项学术奖项。 合作者约瑟夫·基特勒院士荣获2015年度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奖、2016年度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奖。 中国政府友谊奖; 曾赴英国、法国、港澳台地区留学、访问学术。 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工作得到了中英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曾担任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主席、程序主席和会议发言人。 现任IEEE智慧城市指导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期刊主编或编委、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兼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标题:智慧城市安全视频行为分析

报告简介:

智慧城市是全球热点。 智慧城市产生大量的视觉数据。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视觉数据对于智慧城市至关重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智慧城市中的视频行为分析方法。 首先,对智慧城市和深度学习进行了简要回顾; 然后给出了智慧城市中视频行为分析和识别的深度学习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智慧城市安防中的应用。

嘉宾简介:

姜玉刚,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强大且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负责人。 上海智能视觉计算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19000余次,H因子66。构建的VIREO374、CCV、VCDB、THUMOS、FCVID等开源数据和工具集被国内外学者和企业频繁使用。

报告标题:视频内容分析:现状及六大趋势

报告简介:

视频内容分析是人工智能领域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突破,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回顾了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的发展路线和现状,并以Transformer模型给计算机视觉领域带来诸多新机遇为背景,展望了未来视频内容分析的六大发展趋势: (1)训练数据从单一到多重; (2)网络架构从分散化向统一化转变; (3)监管信号由人工标记变为自学习; (4)知识整合由外部向联合转变; (5) 部署推理从通用到专业化; (6)可信学习从探索转向应用。

嘉宾简介:

孙哲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士后教授,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模式联盟主席识别学会IAPRFellow和IAPR生物识别技术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机器视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识别学会秘书长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trics, Behaviour, and Identity Science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4000余次,SCI引用2000余次。 H因子62,授权发明专利60项,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孵化了3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在军队、公安、煤矿、手机、银行等领域推广应用。 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二等奖、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被评选为主导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人才。

报告标题:面部生物特征生成、识别和安全问题

报告简介:

从手机解锁、社区门禁,到餐厅就餐、超市收银,再到高铁站、机场安检、医院就诊,人脸特征已经成为人们进入万物互联世界的数字身份证。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学科在信息获取、计算方法、识别理论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现有的人脸生物识别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复杂的现实场景中仍然存在瓶颈问题。 ,即人脸的生物特征在受到内部生理变化(如眨眼、眯眼、姿势、表情、运动等)和外部环境变化时是“不可知的”。 生物特征和识别结果受到假体攻击、对抗攻击和深度伪造攻击的影响。 “不可信”,用于身份认证、人机交互和社交娱乐需求的人脸图像编辑和生成“不可用”。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人脸生物识别的生成、识别和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进展,包括姿势、年龄、表情、妆容等人脸图像属性的编辑,以及人脸图像的任意文本的生成。 高效高精度的人脸特征表情模型,人脸识别面临假体攻击、深度伪造攻击、对抗性攻击以及可能的安全防御方案。

嘉宾简介:

彭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无人船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海洋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心。 研究方向为海洋无人船、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及部件,曾获国家三八红旗手、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国妇女代表大会; 团队荣获首届黄大年教师集体、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带领团队研制了“静海”号无人艇15个系列。 作为我国南海第一艘、南极第一艘、东海第一艘无人艇,“静海”系列无人艇为我国树立了新的标杆。 他在极地战略和应急探测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 获科研奖励十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报告标题:“海洋”智能无人船

报告简介:

海洋无人船作为空、天、海、潜无人系统的重要跨域节点,在海洋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船在复杂海洋环境中作业时面临以下挑战:强海浪干扰导致精确跟踪困难; 海杂波影响较强,弱小目标检测识别困难; 难以理解动态复杂的场景,难以感知场景语义,难以做出行为决策; 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部署和回收困难。 本报告围绕智能无人船性能急需解决的智能传感系统,从智能顶层设计、技术应用基础支撑、工程实施三个层面展开。

嘉宾简介:

吴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其中F0701重点项目)。 目前担任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指南编写专家。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任教育部人工智能专家。 智能技术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2018.8-2020.12)。 着有《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走进人工智能》等(高等教育出版社)。报告题目:端云协同下的分布式模型学习与进化

报告标题:端云协同下的分布式模型学习与演化

报告简介:基于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以“涌现”、“同质化”为特征的大型模型或基石模型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在“泛在互联、端云协同、AI赋能”的时代背景下想学人工智能从哪入手,云侧泛化能力与端侧个性化能力相结合,形成端云协同机器学习计算范式,体现了“必须鼓起”的哲学思想是人工智能成为普遍能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历史演进以及端云协同分布式机器学习的研究,以持续提升云协同模式下的认知推理能力。

嘉宾简介:

单世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ip形象,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教授,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 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CCF A类论文130余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3万余次。 现任/曾任IEEE TIP、CVIU、PRL、Neurocomputing、FCS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AE),并担任CVPR、ICCV等20余个国际学术会议Area Chair 、AAAI 和 IJCAI。 研究成果荣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国家水利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CCF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

报告标题:人脸伪造与伪造识别研究

报告简介:本报告将介绍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中的伪造攻击和伪造识别方法。 具体来说,包括常用的物理世界人脸识别系统攻击方法(PresentationAttack)和相应的反攻击方法(Presentation AttackDetection或FaceAnti-Spoofing),还包括常用的人脸/人物图像和视频伪造方法,如人脸交换、人脸编辑、人脸再现、人体再现等想学人工智能从哪入手,以及相应的伪造视频识别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伪造视频数据库。 报告随后将介绍我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主要进展,特别是未知伪造和攻击的检测/识别方法。 最后,介绍相关领域的主要开放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注册及注册费

1. 本次工作坊报名人数限制为300人,按照先到先得原则,额满即止。

2、2023年2月24日(含)前注册缴费:CSIG会员1000元/人,非会员1500元/人(1年CSIG会员免费); 现场缴费:会员、非会员均3000元/人; 若CSIG团体会员参与,则按照CSIG会员标准付费; 同一单位团体(5人及以上)报名,按CSIG会员标准缴纳费用。

3、会议报名网址:

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

4、参与链接将于2月24日前发送至您的手机和邮箱。报名时,请预留一个不会拦截外部邮件的邮箱地址,并注意垃圾邮件和拦截短信。

5、会后颁发培训证书。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