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设计 > 服装设计要学多久-我曾经从服装厂逃出来,零基础学设计,放弃了铁饭碗的工作。 我在武汉担任时尚品牌经理
2023
07-29

服装设计要学多久-我曾经从服装厂逃出来,零基础学设计,放弃了铁饭碗的工作。 我在武汉担任时尚品牌经理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如何工作、生活、相爱、告别。

如果你走在武汉的大街上,你会发现酒吧、餐馆、滨江长廊、夜市再次熙熙攘攘。

武汉也是王雨绮出生和成长的城市。

五年前,他开了一家淘宝店,随后转战天猫,成为潮流品牌。

眼下,他最关心的就是房价、粮食蔬菜、双十一。 “希望武汉能够夺回失去的时光。”

今年双十一,连武汉的小街边小店都贴出了促销标语,希望能分一杯羹。

这座城市重新出发,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证明自己,其中包括王雨绮等国潮领袖。

11月1日,天猫将“时装周”移师武汉地标黄鹤楼脚下,邀请王钰琪、谢东林、董槐等本土新生代潮流品牌主理人参与走秀。

这是一场接近行为艺术的T台——在那些年轻的创业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城市的B面。

一些旧的事物得以保存,一些新的事物出现,一些变化被保留下来。

“在那个死气沉沉的冬天,他们终于知道,他们身上还有一个无敌的夏天。”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以及在武汉发生的事情:

文|尹熙

编辑| 万芳

逃离服装厂到上海

回到武汉,我已经是一个潮流品牌的经理了

Letrottoir品牌主理人王雨绮,1985年后出生于武汉

现在服装是我生活的中心,我每天都以7×24小时的速度围绕着它转。

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对服装有点感兴趣,并且一度非常厌恶它。

从小,我就记得父母每天都要在服装厂上班,忙的时候没有时间陪我。

那时我觉得衣服抢走了我父母的陪伴,我从心底里讨厌这些衣服。

另外,当时工厂里的服装款式也很死板,我本能地觉得所有衣服都很丑。

直到高中,当我开始接触艺术和设计时,这个观念才发生了改变。

还记得那时候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参观很多秀场。 我突然发现这些布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图| 王玉琪

重新认识了服装设计的边界后,我的兴趣大增,也自己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服装款式。

没想到父母却把我的设计骂得屁滚尿流,还说这种衣服太奇怪了,不卖了。

他们狠狠地打了我,但我不肯接受。 难道你只懂得设计老式衣服,看懂我的设计吗?

为此服装设计要学多久,我索性离家出走,只身前往上海学习服装设计,但现实还是给了我“一巴掌”。

2014年,我受到朋友圈里一个卖国潮衣服的女学生的启发,萌生了“我也自己创一个时尚品牌”的想法,于是“拥抱黑暗”这个品牌诞生了。就这样诞生了。

其设计风格非常浓厚,品牌的中文寓意是“拥抱黑暗”,所以整个系列服装的颜色都是黑、白、灰。

图片| 王钰琪自创品牌Letrottoir早期设计风格

我把这个系列带回了武汉,租了一个仓库,用自己的服装厂做了10多个款式各100件。

紧接着,我就招募了两个合作伙伴,一起在官网、宣传视频、公众号上工作。 我还同时和70多个有合作意向的人进行了远程电话会议。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但真正惨淡的销售告诉我,这只是我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那些人听了会议,却迟迟没有下订单的意思。 仓库里积压了几百件衣服,我每天都忐忑不安地睡不着觉,想着卖掉这些衣服。

我几乎没有一天不和新伙伴交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才逐渐缓解。

2016年,我的品牌被认为走上了正轨,进入了天猫店铺,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虽然过程中进店的人很多,但真正下单的却很少。

我看好的款式大多卖得不好,卖得好的款式我个人也不喜欢。 我始终无法掌握市场的喜好。 我以前任性的行为又回来了,我不想妥协。

图| 莱托瓦的设计师

更可怕的还在后头。

2019年下半年,正当我准备全力以赴的时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挡在了起跑线上。

停发货、停订单,这些情况在我看来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最让我心碎的是看到希望在我眼前降临又破灭。

疫情过后服装设计要学多久,我们店的客流量下降了太多。 说白了,我们这两年的准备和努力基本上都白费了。 我们几乎必须重建一家网上商店。

我要为过去的任性付出代价。 经济形势不允许我继续任性。 转型迫在眉睫。

在设计中加入一些大众可以接受的元素表情包设计,现在看来,这种转变并不能算是一种妥协,而只是品牌向日常服饰方向进化的发展需要,也是必经阶段。

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风格,只是我没有早点想通。

图| Letottoir近期的设计风格

好在五六月份疫情逐渐稳定,我可能对今年的双十一还抱有一些希望。

一场疫情并没有扰乱武汉时尚品牌的崛起势头。

这次疫情让更多年轻人树立了民族自信心,也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国潮品牌,尤其是在疫情核心地区武汉。

近两年可以说是武汉时尚品牌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 武汉有很多大学,有很多年轻人。 每年,新一代年轻人聚集于此,为潮流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市场环境。

图|Letrotoir的工作环境

我还计划,等一切稳定下来,明年我也计划加入本土潮流品牌的大军,在武汉开一家线下实体店。

小时候,我可能没有想到,像我这样一个叛逆的少年,有一天会回到家乡,做和父母一样的工作。

但我和他们有点不同。 当时他们制作的只是遮风挡雨的传统服装。 现在,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多承载文化需求、传达我对世界的看法的服装。

我认为这应该被视为一种改进。

从时尚迷到管理者

潮牌创业绝对离不开武汉这个新兴市场

董槐,盲无计划品牌经理,90后,江西人,现居武汉

高一的时候我就陷入了时尚品牌的陷阱。

那年暑假,我和弟弟去上海旅游。 当时,上海街头已经有不少潮流品牌专卖店。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些设计独特的衣服,立刻就被“酷”的衣服震惊了。

很多年轻人喜欢时尚品牌,不仅仅是设计风格,还有其背后的性格和文化。 我们都想通过穿得更酷来成为更酷的人。

但无奈的是,当时我还是一名贫困学生,潮流品牌服装的价格超出了我的学生党的承受能力。

我在武汉的一所大学学习了四年的营销学。 学习期间,我思考最多的就是毕业后是否可以自己创立一个潮流品牌并营销?

我不懂时装设计,也不知道衣服是怎么做的。

只能先研究日本时尚品牌,然后一路去欧美时尚品牌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大众喜欢什么风格,然后建立自己的时尚品牌理念。

我也会思考这些潮流品牌到底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 我创立的潮流品牌也能吸引这群人吗? 想法是核心部分,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那段时间我还自己联系工厂,跟随生产线学习服装设计。

一开始我连设计图都画得很粗糙,工厂也看不懂。 即使懂了,我也会发现衣服的材质、设计和打板时想象的不一样,还要调整好几次。

2017年7月,创立“盲无计划”。

这个品牌的设计语言类似于日本设计师高桥淳的《Undercover》——我们要脱离时代背景来设计跨纬度。

图| 盲人noplan的设计风格

有了品牌之后,一开始不知道如何管理。

我在做淘宝C店的时候,忙于设计、客服、包装、运营,没有精力承载太复杂的销售思维。 那时我就​​像一个服装经销商卖衣服,而不是塑造和包装个人品牌。

2017年底左右,我的C店突然迎来了质的飞跃。

当时我推出了5款新品,每款产品的预售量都是150到200件。 结果,预售型号在上市一周内就全部售完,很多品牌代理商都来找我。

那一年,我的店铺粉丝也从几千增加到几万,我意识到我终于突破了第一层的瓶颈。

同年,一些民族潮流品牌也开始出现在武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潮流品牌走上街头。

有一次,当我在武汉的一个商场购物时,看到周围的人都穿着盲人无计划的衣服,那一刻我就有一种成就感。

从品牌创立到现在,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今年的疫情。

今年年初,受物流和工厂停工影响,我们的品牌停工了三个多月。 那三个月,我们无法发货,订单减少10倍,退货率高达75%……

虽然损失不小,但当时我还是比较乐观的,预计疫情可能会在5月份左右稳定下来,到时候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所以,当大家都着急的时候,我却冷静下来了。 那段时间我一口气开发了80多个新型号,并预留到下半年。

虽然我是一个严重的拖延者,但那段时间我的效率却出奇的好。

订单的缺失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黑天鹅总是来得很突然,我必须把一切都抓在手里。

我也很感激那段时光。 参加工作后,我拖延的坏习惯改了很多。 ,我把每一次升职都当成最后一次,更加珍惜。

虽然市场经济整体恢复良好,但我不想为今年的双十一设定太多复杂的目标。

让我们把营销工作留到明年吧。 如果今年的销量能和去年差不多,那就可以了。

放弃电视台“铁饭碗”工作

我想做一个每个年轻人都买得起的潮牌,变得更酷

谢东林 严厉残酷的品牌经理 90后 武汉人

我从小学六年级起就爱上了时尚品牌,是同龄人中最早启蒙的群体之一。

2000年,许多日本时尚品牌引入香港和广东。 我非常喜欢 Bape 和藤原浩。 我真的很想拥有它们,但它们太贵了,买不起。

上学的时候,我的零用钱基本都花在了时尚杂志上,直到现在家里还留着几盒杂志。

那段时间,因为攒钱买杂志,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但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愿意付出一切。

因为热爱吉祥物,我在大学时干脆就读了服装设计专业,终于离潮流文化又近了一步。

图| 天猫双11时尚之夜艰难残酷的行走

武汉是一座工业城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武汉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家里人看我一个人找工作很困难,就给我安排了一份电视广告销售的工作,觉得这样一份稳定、有尊严的工作。

我敌不过家人的固执,我向现实妥协了。

毕业的前六个月,我每天都在和广告商谈判赞助事宜,很无聊。

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就不想再玩《XXX好孩子》了。 人生那么长,我得为自己做点事。

2014年,我辞职了。 同时,我还在武汉光谷开了一家服装店,销售朋友做的民族潮流品牌。

但当时在武汉,当地潮流品牌的接受度很低。 这家店开了半年多了,一直亏损,最后只好关门了。

但这次失败并没有动摇我继续做时尚品牌的想法,反而让我更加想尝试线上渠道——我打算把时尚品牌卖到一线城市,然后带动当地市场。

于是从2015年开始,我花了两年时间打磨自己的时尚品牌“Harsh and残酷”。

第一次尝试实体店的失败是一个机会。 它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曾经追求的“高大上”的浮华。

真正的“高大上”应该是在设计、面料、做工上得到别人的认可,是真正的口碑。

图| 天猫双11时尚之夜艰难残酷的行走

2017年9月,我自己的淘宝C店开业了。

也正是在这一年,综艺节目《中国新说唱》的火爆,大众开始关注国潮服饰。 我萌生了再开一家天猫店的想法。

但天猫店比C店更专业,我发现有太多不懂的东西——那段时间是我最累的一段时间,进步不大,损失很多。

我是设计出身,不懂管理和运营。 创办公司对我来说很奇怪。

一开始,我在找工厂、仓库、物流、招聘等各方面屡屡遇到障碍,让我疲惫不堪。

后来我强迫自己学习管理和运营,向江浙沪的电商大佬学习:学习如何管理好仓库、如何与物流谈判、如何运营、如何推广。

经过这个磨合期,去年双十一我的天猫店销售额突破了500万。 当时我想,我终于可以向家人证明,放弃铁饭碗并不是我的意愿。

但正当我们全力准备2020年新春夏时,新冠疫情爆发,而我们所在的武汉,正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停产两个月后,货物无法发货,门店无法接单,销量出现10倍以上故障,造成数百万损失。

另一方面,我每天都被武汉人的行动所感动,感觉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我干脆把自己锁在家里,设计新的设计。

我仔细梳理了之前的想法,想在疫情过后冲刺,弥补所有的损失。

图| 严酷残酷武汉首家线下店

我相信武汉这座城市会变得更好,就像我坚信放弃铁饭碗追求梦想一定会成功一样。

现在武汉自创的民族时尚品牌纷纷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民族时尚品牌走上街头,他们的消费行为开始向一线城市年轻人靠拢,这也证实了我之前的想法。

从8月份开始,我们就开始为今年的双十一做准备。 最让我担心的不是销量,而是产量,还缺口8000多件。

我认为Harsh and Crue有望成为顶级品牌,我国的民族潮流品牌会走得更远,直至与国际时尚品牌并驾齐驱。

这是我的下一个梦想。

本文为网易新闻·网易新人文浪潮计划

签名账号【微观故事】原创内容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