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GC > 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意思-ChatGPT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代表委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023
12-20

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意思-ChatGPT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代表委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老师会被 ChatGPT 取代吗?”

“ChatGPT 会导致学校作弊现象泛滥吗?”

……

自2023年初以来,ChatGPT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ChatGPT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可以根据主题完成包括答题、写论文、诗歌等多种任务。 可以写作业、论文、演讲……ChatGPT确实在很多领域展现了非常强大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可能助长抄袭和作弊。

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教育界将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应如何应对?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个话题引发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

争论仍在继续:

“对手”还是“队友”

目前,一些学校或教育机构已经针对ChatGPT可能对教育产生的连锁反应给出了明确的回应。 比如,很多公立学校都宣布将禁止ChatGPT,很多国内外期刊都表示暂时不会接受任何大规模语言模型工具,也禁止ChatGPT被列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对于教育来说,ChatGPT是敌是友? 这个讨论自ChatGPT诞生以来就一直被热议。 一方担心新技术会带来更多问题,另一方则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教育教学格局充满期待。

ChatGPT 目前处于什么技术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原表示:“就像第一次看到飞机飞翔或汽车跑起来一样。一方面,每个人都一方面很兴奋,因为没见过;另一方面又担心车子出问题,跑了怎么办,会不会撞到人家?这其实很正常。从突破到大规模民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还会经历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这就需要在‘最后一公里’的建设上有所突破。但我一直对技术创新非常乐观。”

人工智能应用对教育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此前,“双减”政策提到要控制中小学生滥用“照片搜题”现象。 不少代表担心,盲目使用图片搜索、ChatGPT等智能技术会严重惰性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等人对ChatGPT进行了调查。 在他看来,ChatGPT的出现是基于长期基础研究基础上的多学科交叉的重大发展,但它仍然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并没有突破现有的知识框架和研究成果。 至于是敌是友,他打了个比方:“就像核能一样,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作为能源造福人类;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给全人类带来灾难。”

也有不少代表和专家认为,不如让ChatGPT“再飞一会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张金宝认为,对于教育系统中一些特殊、具体的应用场景,使用ChatGPT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就连上述报告中提到的行为吉祥物设计,在他看来,也只是学生短期内的一次新尝试。 很难说它会成为一种长期行为。 管理部门现在出台限制措施还为时过早。 而对于中国来说,使用该软件的不良后果尚未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永谋表示:“有人夸大其颠覆性,有人低估其影响。这两种极端观点都应该避免。”

当然,我们也应该给ChatGPT一个捍卫自己的机会。 当记者进入“您认为ChatGPT如何影响教育?”时在ChatGPT对话框中,ChatGPT的回答是:“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可以对教育产生影响。” 产生积极影响。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ChatGPT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并与学生对话。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ChatGPT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ChatGPT可以为教师提供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ChatGPT可以提供自动评分、语音识别等功能,帮助老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教育:

“挤到角落”或“打开天窗”

“ChatGPT 将教育推向了墙角!”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敏晶对ChatGPT的判断。

对于目前ChatGPT的副作用,倪敏静表示:“教育在一段时间内会不舒服。比如学生会用它来寻找答案,甚至直接用它来写论文。我们的教育有一些惯性,而当新事物出现时,会比较忙碌,甚至有的学校会屏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新技术出现后表情包设计,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和新思维能力的构建”。

在他看来,ChatGPT的出现应该是教育本身改革的重大机遇,因为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就无法通过封锁ChatGPT来维持。 只有多元化才能探索教育新的增长点。 。

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于立中在谈及ChatGPT引发的涟漪时表示:“我们的教育改革只停留在在传统思维层面,把精力花在教材、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的改革上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培养模式、办学结构、教育形式必须改变。”

倪敏静认为,面对挑战,教育改革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首先,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有能力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人,而不是获取具体知识。 其次,教育方式和方法需要重大调整。 主要方向是利用ChatGPT等学习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而不是回避和恐惧。 第三,教育应超越知识学习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意思,更加注重学习质量。

虽然大家对于ChatGPT带来的改变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如何教育仍然需要好好规划。 刘永谋认为,在教育领域,ChatGPT辅助学习、辅助教学、辅助科研的潜力已初步显现,但也带来了学术不端、对现有教育体系造成影响等问题。 将ChatGPT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将其引入课堂和智慧教学平台,而是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体系的变革紧密相连。 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应用的问题。 需要超前研究、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解决困境:

“跟风”还是“笼子”

事实上,ChatGPT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聪明”。 例如,ChatGPT自然会回答诸如“诸葛亮如何击败秦始皇?”之类的问题。 并给出错误且荒谬的答案。 目前的ChatGPT仍然难以充分理解信息并分析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种事实错误也会误导学生。

不仅如此,不少代表还担心ChatGPT可能带来的风险。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将人工智能确定为科学伦理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并且技术还需要加强。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仍面临知识产权侵权、虚假信息产生、算法“黑匣子”、隐私泄露等争议。 以教育数据隐私问题为例。 ChatGPT需要连接互联网才能工作,存在隐私泄露和侵权的风险。 教育数据如果被滥用,可能会伤害未成年学生。

在薛其坤看来,人工智能会涉及伦理、知识产权、学术不端等问题。 下一步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服务人才培养,教育部门要在政策上做出相应调整。

同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技术的出现也可能扩大教育不平等。 刘永谋表示:“不同地区的网络质量、设备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教师的数字素养差异较大,学生获得智慧科技教育红利的能力也存在地区差异。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ChatGPT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可能会造成新的区域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今年两会上,中央民进委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的建议》。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治理仍面临不少问题。 制度方面,缺乏可实施的法律法规,合规底线和处罚力度不够明确。 在管理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突出,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意思,伦理治理审查和监督还存在空白。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王小凡认为,对于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我们既不能过于担心而禁止,也不能不担心关于它并放手吧。 他建议我们积极稳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高等教育。

刘永谋认为,推进教育数字化应采取循序渐进、可持续的方式。 数字化不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教育变革的全部内容。 应用智能技术并不总能推动教育进步。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分步骤、分阶段推进。 操作中要及时听取各方意见,不断调整、修订甚至重构推广方案。 学生使用ChatGPT写作业和论文所面临的问题,经过针对性调整后,相信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