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示设计 > 中国陶瓷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浅析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2023
09-02

中国陶瓷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浅析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摘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出现顺应了国家政策和时代背景的发展,也是博物馆藏品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符号学理论与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通过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号学视角下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之路,增强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特色,使其更好地传播地域文化,满足当代文化的实际需求,拓宽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实现路径传播文化。

关键词:符号学; 传统博物馆;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文化内涵和显着的艺术效益吉祥物,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设计产品通过其自身的形状、材质等外在形式来表达其符号语言所阐述的文化。 内涵[1]。 在向观众传递自身文化的同时,带动了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提升。 从有形的实物到看得见的创意,从功能定位到文化品位的提升,从单一的表现形式到深刻的文化故事,文创产品的每一次创新变革背后,都是传统博物馆的传承。 历史文化的“顶级心脏”。

1 符号学概述

符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初,赵一恒在中国给了符号学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意义活动理论”,解释了符号的功能是表达事物的意义。 通常,人们讨论的符号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两者相辅相成,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 在符号学中,一切产品都被视为一种符号,它融合了形式的外在性和意义的内涵,体现了两种视角的综合性[2]。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文创产品成为文化符号传承和发展的载体,而文创产品设计就是将文化符号的选择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中,并衍生出传承。商业文化活动。 作为传统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符号的设计和运用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的表现力和传承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即对文化的外在与内涵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创意产品。 要求。 内涵包括藏品本身的文化和故事特征,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传承和延续。 因此,以藏品为基础而诞生的文化符号中国陶瓷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

2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现状

2016年,故宫文化创意的出现,为整个博物馆文创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016年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促进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他相关文件。 给产业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3]。 2018年,博物馆文创产品进入特殊拐点。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92家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这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正式成为博物馆的“标配”,从而正式全面进入人们的视野。 指出:“让博物馆里收藏的文物……活起来”[4]。 为传统博物馆藏品文化发展赋予新思路。 传统博物馆以丰富的藏品资源开发文创产品,以藏品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巧妙地融入现代产品的设计领域,让传统文化基因“活”起来。 激活传统文化 此次展示成功引起了公众对博物馆文化的关注。 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院等开放的文化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体现了整个行业不断发展的向心力,带动了博物馆文化经济的发展。 然而,许多传统博物馆尚未开发出自己的文创产品。 ,开发设计状况很不理想。 因此,我国传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稳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2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2.2.1 设计符号相同。 文创产品设计符号使用形式单一,相似度较高。 大多数博物馆热衷于和纸胶带、冰箱贴、贴纸、书签等小型装饰产品,缺乏实用性。 而且,印刷图案的文创产品设计普遍比较简单,缺乏创新性。 这类产品多采用知名藏品打造衍生符号,而打造的衍生符号也很难获得市场认可,这让设计师陷入两个恶性循环:一是设计师的“拿来主义”,直接利用艺术性文物藏品的形式或图形符号以及在雨伞、文具等常见物品上机械复制图案,缺乏与当代相融合的时代元素。 所创造的产品与市场上的普通商品无异,充当旅游纪念品的角色,已成为一种不可持续的短期商业行为,无法吸引大量消费者; 其次,设计师大胆的创意改革、天马行空的设计思维、肆意进取的设计模式,并不依赖于传统博物馆藏品文化的创造性理解。 和加工,使文物中蕴含的大量文化艺术元素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5]。 由于对文物要素缺乏正确、全面的解读,很容易出现要素乱用、误用的情况。 2.2.2缺乏文化内涵。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符号的运用缺乏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持续探索,缺乏创造力,导致同质化。 文化内容能够引起消费者与博物馆文化的思想共鸣,从而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博物馆文化,让博物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因此,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如何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色成为产品成功的关键。 但现阶段,国内不少博物馆存在从众心理。 他们只是以“文化”作为推荐噱头,简单地再制造文创产品。 他们无法根据博物馆藏品的属性来挖掘其文化内涵。 这样一来,就很难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文创产品具有独特性,存在着文创产品以相同的外观作为载体的现象吉祥物设计,使得博物馆参观者在各个博物馆购买的文创产品非常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品被人们遗忘,并变得非常流行。 容易被淘汰的快餐文化降低了人们购买和使用文创产品的兴趣。 久而久之,消耗了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感情。 不仅破坏了博物馆的品牌文化,也影响了人们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

3 符号学视角下的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原理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文创产品开发人员的不断研究下,已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艺术等多个学科不可避免的热点话题。 。 ,也成为跨学科融合的切入点。 尤其是在倡导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用文创产品讲好文化故事,让这个源远流长的故事因一件小事而被再现,并通过故事带来的流量,有效的文化表达和传承。 将文物元素进行符号化设计并将其运用到文创产品中,可以增强产品的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力[6]。 为了解决当前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遇到的问题,基于符号学提出了文创产品设计符号的设计原则。

3.1 区域原则

设计符号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博物馆藏品现有的二维属性中国陶瓷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还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地域文化特征。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传统博物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提升公众的审美能力和对文化的深入理解。 当地的传统博物馆是当地发展的历史。 它以保护和展示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为己任,体现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展示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中产生的一切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物品。 因此,地域文化成为地方传统博物馆生存的基石。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所呈现的文化形式也不同,成为了当地文化的瑰宝,如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徽州文化、闽南文化等,各具特色。辉煌。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地域文化创意产品更加感兴趣,愿意购买具有不同文化价值的物品。 根据该地区的文化特征,提取相应的文化艺术符号,为当地传统博物馆设计文创产品。 产品本身成为地域文化对外展示的拓展载体。 同时依托产品体现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赋予文创产品独特性。 文化背景[7]。 将丰富的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在家中向客人讲述这些文创产品的本土文化意蕴和故事时,传统博物馆的这些衍生产品的地域文化属性也将具有空间延伸和价值提升的意义。

3.2 创新原理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重在创新。 通过“艺术符号”的更新迭代,让收藏文化呈现出艺术的广度和创意的新颖。 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符号将体现在新的产品形态中,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外在形态将得到体现。 通过改变固有的呈现路径,拓展和提升内涵的表现属性,从而给大众带来持续的新鲜感。 改变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刻板定义,打动更多年轻群体,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增加博物馆的吸引力。 同时,增加文化创意产品的竞争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力,让其被消费者接受。 拓展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形态,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和季节限制,推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产品。 2021年三星堆出土新文物的消息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三星堆博物馆趁此热点推出“青铜面具”冰淇淋(图1)。 仅一上午就有1200多个“测试”冰淇淋被售空。 “铜面具”是传统元素,冰淇淋是现代商品。 两者的结合产生了新奇感,体现了设计符号在产品形象和品味上的统一,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也拉近了古代文物的距离。 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蛰伏千年的文物重新获得新的“活力”。 同时,在品尝的同时,还利用青铜面具的设计符号,让更多的人关注三星堆文明。 基于近年来流行的“盲盒文化”,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一款考古盲盒(图2),受到各年龄段人群的热烈追捧,每次推出都供不应求。 这种考古“盲盒”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以“盲盒”产品形态为外在基本形态,添加了“考古”的元素背景,显着提高了人们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要将仿制“微型文物”隐藏在土壤中,消费者需要用“微型洛阳铲”试探性地一点一点地铲掉表层土壤,挖出“微型文物”,让消费者享受到整个过程。 。 这种产品形态的创新改革,更符合人们当前对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可参与性的期待,也为未来产品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3.3 合作原则

文化创意产业与各产业融合、跨界合作,构建新的产业形态。 依托原有产业优势,为潜在目标受众提供更高的品牌可信度,同时可以扩大原有产业的目标群体,让传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与合作产业联合推出的产品获得更大的附加价值和更广泛的受众。 2018年底,故宫推出大型综艺节目《新故宫》。 九集节目打造了长信睡衣、日出定时器等九款有情有故事的文创产品,使其成为产品一诞生就自带的产品。 火爆的网红产品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当前,消费者对产品的附加值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渴望同样的产品具有更丰富的产品属性。 大量文创产品以博物馆之名出现,渗透到多个消费领域。 这种现象是多次“合作”的结果。 “文创产品”成为人们抢购的热门单品。 敦煌博物馆与运动品牌李宁的联名(图3)将敦煌元素的设计符号与运动服饰的品牌符号相结合,增强视觉张力,传承文化魅力。 顺应了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舒适运动风格的追求,体现了当下流行的“国风”浪潮。 2020年在郑州举办的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的标志图案采用了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杜灵方鼎”上的饕餮图案(图4)。 装饰图案的象征性处理不仅富有地域文化特色,而且具有象征内涵。 传统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其他行业合作开发产品,扩大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宣传性,让公众有更多途径了解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行业发展。

4。结论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运用不仅仅是藏品设计符号的提取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对文物外在和内涵的理解和提炼,及其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同时,基于当代人的生活文化需求,打造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 通过提高文化符号品质、增加产品文化深度、拓展传播广度,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在当今社会得到充分传播,其文化价值得以再现。 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是通过符号学的概念,将各博物馆特有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当代文化紧密凝结成文创产品,用文创产品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文化。 让中华几千年凝聚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重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在让公众了解博物馆藏品精神内涵的同时,延续文物藏品的现实生命力,同时增加传统博物馆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 传统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将不再以简单的产品形式存在,而将成为具有文化传播意义的艺术载体,植入人们的生活中。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