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授权 > 芯片ip授权是什么意思-“深度”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是大势所趋,IP授权是目前商业化的最佳选择
2023
07-04

芯片ip授权是什么意思-“深度”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是大势所趋,IP授权是目前商业化的最佳选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D:im2maker),作者韩露,机器人电子信息经授权发布。

8月中旬,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寒武纪获得1亿美元A轮融资,成为该领域首家“独角兽”。 随后,9月初,华为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手机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人工智能芯片”已经成为大家热切讨论的一个产品、一个产业。

人工智能芯片的普及度逐渐上升,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

前段时间,因为被视为当前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一,“智能音箱”突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随着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等产品的相继推出,这股热潮推高了到顶部。

正当这波浪潮逐渐趋于稳定时,“人工智能芯片”紧随其后,掀起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新浪潮。 事实上,在这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中芯片ip授权是什么意思,人工智能芯片作为让人工智能技术运行得更快更好的基础硬件设施,必然是未来智能时代的一个趋势。 因此,人工智能芯片虽然比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低调得多,但它的布局仍然是很多厂商不能错过的“机会”:

买买买英特尔——到目前为止,为了不错过人工智能芯片,英特尔先后收购了Altera、Yogitech、Nervana、Movidius、Mobileye等公司,拿下了他们的FPGA等技术。

GPU在手,谁将与Nvidia竞争? 凭借GPU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先天优势,英伟达已经走在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前沿。 不过就在最近,黄仁勋还发布了一款用于深度学习的芯片Tesla V100。

关注FPGA的微软——微软专注于FPGA人工智能芯片,该芯片已用于支持Bing搜索。 此外,还推出了基于FPGA的视觉芯片A-eye,使摄像头具备视觉理解能力,可应用于机器人、汽车、无人机等多种智能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厂商也蠢蠢欲动。

首家独角兽“寒武纪”——因高达1亿美元的A轮融资,寒武纪成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首家独角兽。 通过IP授权的形式,其技术已在华为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上实现商用;

主打“嵌入式”的地平线机器人,致力于打造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大脑”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方面,此前曾表示其人工智能芯片“盘古”已成功流片商用;

从以上多家企业的布局和产品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虽然与语音识别等技术相比,“人工智能芯片”并没有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但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设施,它已经成为了是众多企业抢占市场、占据先机的重大战略制胜点。

人工智能加速,AI专用芯片是未来趋势

深度学习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核心。 它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已有的样本数据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利用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来计算其他数据。 对于传统的计算架构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深度学习算法新的计算需求,GPU(图形处理单元)、FPGA(可编程门阵列)、ASIC(专用集成电路)成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追捧”。 例如,GPU与CPU相比,具有高度并行的结构,拥有更多的ALU(Arithmetic Logic Unit,逻辑运算单元)进行数据处理,适合密集型数据的并行处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无论是让英伟达一举成名的GPU,还是目前与GPU平起平坐的FPGA,就属性而言,都只能算是人工智能通用芯片。 与从一开始就“定制”的ASIC相比,GPU和FPGA在深度学习算法的运行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局限性:

GPU限制:GPU可以轻松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但输出应用程序时,一次只能处理一张图像; 与FPGA的灵活性相比,GPU硬件结构是固定的,不具备可调整性; 在实现相同性能时,GPU的功耗远大于FPGA和ASIC。

FPGA的局限性:为了实现可重构的特性,FPGA内部存在大量极其细粒度的基本单元,但每个单元的计算能力远低于GPU中的ALU模块; 在深度学习算法的运行速度和功耗方面,FPGA不如ASIC; FPGA 更昂贵,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 ASIC 还要贵。

不可否认,GPU和FPGA都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AI专用芯片才是未来的核心。

从上面的一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GPU、FPGA和ASIC在功耗和速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于通用型和专用型人工智能芯片的区别,地平线机器人芯片专家马凤祥表示,与通用型芯片相比,专用型芯片是针对特定场景定制的,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功耗低、成本低、性能高。 更简单地说,就像寒武纪创始人之一陈云霁举的例子一样,普通的处理器就像一把“瑞士军刀”。 虽然通用,但不专业,造成浪费。 它仍然是一把得心应手的菜刀,而专业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这把更高效、更快的“菜刀”。

同时不仅仅是性能要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最终将充斥我们的​​生活,而这其中隐藏的将是不可估量的市场需求。 到时候,无论是要处理的数据,还是计算的速度,都不会和现在是一个量级的。 想要做得更好,只能向人工智能专用芯片靠拢。

AI专用芯片商业化,IP授权是最佳出路

随着寒武纪成为AI芯片领域首个“独角兽”,华为麒麟970的推出,苹果、三星等多家重量级厂商相继公布了AI芯片的计划,“如何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 “落地”成为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采用ASIC架构的AI专用芯片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寒武纪的产品和谷歌的TPU。 不同的是,前者服务于客户,而后者服务于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Tensor-flow。

说到商业化,虽然此前中星微和寒武纪的产品已经流片,但从目前整体来看,IP授权可能更适合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尤其是初创企业。 按照。 至于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与其急于实现商业化,不如放慢脚步,触达芯片生态

确实,对于企业来说,流片是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商业化的方法,获得的利润也很可观。 不过这样一来难免会显得有些激进,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出错。 相比之下芯片ip授权是什么意思,慢慢吸引客户构建生态系统,通过IP授权“蚕食”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则显得更加从容有序。

说到IP授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ARM。 作为后起之秀,它通过IP授权的策略击败了当时行业老大英特尔。 ARM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曾用一句话总结成功——建立强大的活跃创新的生态系统,为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共赢的模式,参与的企业成功率很高卡通形象,利润率。 此外,ARM生态系统的成员并不局限于ARM平台,在此基础上还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目前深度学习算法可能还没有那么成熟,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对芯片的性能和功耗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ASIC也有一个bug——固定的架构不具备灵活性ip形象,这一点略逊于FPGA。

不过,通过IP授权,这将允许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基于指令集创建自己的核心架构,并可以添加各种片内、片外外设如通信接口等,从而生产出他们自己的“处理器芯片”。 比如这次的华为麒麟970。

目前,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更灵活的架构可能比“思维定势”更受欢迎。 这样,围绕AI专用芯片的生态系统将逐步形成,这将是芯片企业未来布局的重要举措。

二、AI专用芯片流片有风险

前面提到,与人工智能通用芯片相比,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优势,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实现高出货量。

例如ASIC和FPGA,与一次性成本相比,前者的成本远高于后者。 但在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后者的成本将变成前者的10倍,甚至100倍。 因此,如果无法实现量产,对于AI专用芯片来说将极为不利。

当然,在性能和功耗方面,AI专用芯片遥遥领先,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一旦发布,其功能就无法改变。 这也是AI专用芯片上市缓慢的原因之一。

结语

诸多事件联动下,AI专用芯片已成为一片“大蓝海”,吸引国内外科技巨头和AI初创企业纷纷跳入其中,意欲攀登小岛制高点在中间。

最终爬上那座小岛的,只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 至于他们最终是谁、如何攀登,我们暂时只能持观望态度。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