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授权 > 芯片制造的ip是什么意思-算力网络的“网络”、“存储”、“计算”都在这里
2023
07-03

芯片制造的ip是什么意思-算力网络的“网络”、“存储”、“计算”都在这里

算力网络的关键环节——网络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彦:

计算与网络服务融合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

“东数据西计算”项目的目标与过去简单的异地数据备份有很大不同。 “东数据西计算”就是让东方的数据流向西方进行计算和分析,而不仅仅是存储和备份。 因此,需要平衡算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整合算力资源,让西方利用算力资源的成本和规模优势,充分利用和释放算力。 这需要网络、数据中心和算力平台。 、应用、运营模式等要素的协同作用。

计算网络综合服务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东算西算”的业务场景尚不明确。 哪些业务应用适合“东算西算”,还需要各方共同探索。 “东算西算”网络商业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西部算力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 二是算力网络技术和服务标准尚不完善。 计算行业和网络行业是两个差异很大的行业。 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产业进步,双方都需要积极合作。 感知与路由、计算网络联合调度与编排等技术问题仍需要业界共同解决。 第三,算力资源的多方开放共享仍有待探索。 如何保证算力服务共享的安全,如何通过算力交易保证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为不同的算力提供商提供差异化​​的网络保障,还有很多技术和商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

十六字方针实现算力网络化目标

中国移动提出了“算力泛在、计算与网络共生、智能编排、融合服务”的十六字算力网络目标。 其中,计算能力的无处不在的实现需要经历三个整合过程。 一是物理融合,实现东西方算力物理融合; 二是逻辑融合,边缘与中心融合,实现云、边、端的逻辑融合; 三是异构集成,通过通用算力实现异构集成。 通过三者融合,可以实现算力的最终普及。 这是第一个发展目标。 计算与网络共生,就是通过计算与计算与计算的融合、计算与网络的融合,逐步推动实现计算与网络的一体化共生。 计算网络编排就是构建智能计算网络大脑,通过云、数据、智能、系统的统一编排,实现整个网络的优化。 综合服务就是通过多要素的融合、通过社会算力的融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融合提供综合服务。

21世纪研究​​院院长马炬:

基于区块链的新型算力网络如何应用

应用场景首先是个人数据中心。 个人数据中心的概念最初是由21世纪互联提出的。 用于个人数据身份和个人大数据资产确权、流转和二次开发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其次,可以应用于混合云模式的国有云建设。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分布式数据中心、高速数据中心、直连网络、标准化云原生平台、专业化统一运维平台引入国资云整体架构中,形成联合状态整合多种资源的自有资产云。 计算平台。

最后,可以应用于自主可控的数据安全。 在工业环境中,超互联的新型算力网络可以帮助设计、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 自控自推进,从而实现可持续、可升级、可迭代。 另外,新的车联网也可以是一个应用场景。

算力网络的关键环节——存储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员、阿里云基础产品高级产品总监陈其坤:

机遇与挑战并存,存储产业大踏步前进

存储产业链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在存储软件方面,很多成果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例如,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盘古”,将通用存储服务器硬件打造成大规模、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单集群规模超过10万台,拥有被评选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技术成果。 ESSD是全球首款进入百万级IOPS(每秒读写次数)时代的块存储产品芯片制造的ip是什么意思,单次访问延迟低至30微秒。 存储硬件方面,涉及全闪存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技术、磁盘技术等诸多底层产业链,并在挑战中摸索前行。

只要有数据,存储行业就有光明的前景。 例如,人工智能的未来依赖于海量数据的支持,这将为存储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目前,存储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网络。 只有网络更加包容、更加高效,数据才能以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流动。

Datalogi科技高级数据安全专家 裴超:

“储蓄”与“会计”始终是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关系

存储技术不会走向“存储与计算一体化”或者“存储与计算分离”的局面。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卡通形象,应用场景的核心是“存储”还是“计算”。 对于数据中心等以存储为主的场景,存储和计算分离仍然合适,并没有过时表情包设计,但对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以计算为主的应用,存储和计算一体化设计可以大大降低计算成本。数据操作损失的处理。 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存储与计算分离”还是“存储与计算融合”芯片制造的ip是什么意思,都需要面对不同的场景。 根据“存储”与“计算”之间的架构特点,以及主导地位来提供不同的应用和服务。

算力网络的关键环节——计算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

建立更加完善的异构生态非常重要

异质性已成为全球新的竞争点。 现在主流芯片供应商都希望异构布局更加完善。 要在异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要有不同架构的积累; 其次,不同的流程节点可以使用不同的资源; 三是推进封装级技术的布局和规划。 异构需要布局架构、生产工艺、封装技术,这一切都是为了未来建立更完整的异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将包含不同架构的IP模块或芯片模块。 这些模块可以在不同的制造工艺中以最佳的性价比生产,并且可以以最标准的方式串联。 第四,需要一套方便易用的软件,只需要上层应用指定功能需求,下层就可以随异构变化自动迁移。

随缘科技创始人兼CEO赵立东:

异构计算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产业的关键支撑和基础

异构计算在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产业中发挥着关键支撑和基础作用。 再加上芯片产业本身门槛高、技术含量高、长期化的特点,将成为一项关键技术和国家技术竞赛。 权力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竞争的方向是以相应的产业规范和标准为指导,以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的产业链完善,以及相应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无论是从横向的异构计算芯片类型,还是纵向的赛道厂商,都是百花齐放,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底层硬件架构、编程模型等核心技术。 ,要更多地从规范、标准层面引导市场方向。

天数智信副总裁郭伟:

基于自主芯片的国内通用计算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东算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计算能力,即处理数据的能力。 数据中心可分为计算、存储和网络三个要素。 因此,这三大核心功能所需的芯片在“东算西算”的战略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包括通用GPU在内的通用计算产品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劲助力。

我国通用计算还有两点需要完善: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存在较大风险。 通用GPU市场由Nvidia和AMD垄断。 芯片设计工具依赖国外公司。 晶圆代工厂无法自给自足。 封装基板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 通用计算芯片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被他人控制的风险。

二是产业生态尚未有效构建。 国内通用计算芯片起步较晚,大多是近几年成立的创新型企业。 它们规模小,实力有限。 软件栈、算法和工具链的开发难度大、耗时长。 已问世的计算芯片产品大多处于适配验证和批量出货阶段,需要大规模的市场验证,基于自主芯片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算力网络的关键机遇——“东方计算,西方计算”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处处长王建东:

加强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需实现五个“数”

“数字网络”,即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着力解决当前区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资源供需不均、区域间资源配置严重碎片化问题,提高集约化水平统筹东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推进“从东向西数”。

“蜀牛”就是推动算力资源服务化,重点解决华为、阿里巴巴等公有云解决方案提供商之间应用标准和接口不同的问题。 优化云服务接口,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便宜、配置更高效的云服务。

“数字链”,即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重点解决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数据可信流通要素缺乏,构建数据流通调度等数据质量评估、可信流通、联合建模。 该机制实现数据要素在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层面的流转分配机制,支撑数据要素统一市场建设。

“数脑”,即深化大数据协同应用创新,重点解决政府和企业对经济社会运行感知不足、宏观决策和风险研究水平较低等问题培育数据驱动、协同集成、共创共享的大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构建数据决策大脑。

“数字盾”是指强化大数据安全防护能力,着力解决当前数据安全领域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通过建立网络与数据一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和体系,有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区块链综合监管体系。 总体安全水平。

华云数据董事长兼总裁徐广斌:

“东算西算”的本质目标是实现算力资源的双重转移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 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持续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预计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 “东算西算”的本质目标是实现算力资源的双重转移。 简单来说,“从东方算,从西方计算”,就是让西方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方数据的计算,更好地赋能数字化发展。 因此,“从东到西算”就是合理优化中西部地区资源配置,分层有序错位部署算力。 这不仅仅是西部开发那么简单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较大,高端业务较多,如金融证券、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对网络的要求较高。 长三角枢纽节点的布局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

UCloud基础设施中心技术总监付东明:

全面落实“东算西算”需重点抓好四点

一是加强网络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打通东西部数据直连通道,打造一批“从东算到西算”示范线。 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提升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网络节点等级,提高网络传输质量。

二是加强能源布局联动。 加强数据中心与电网一体化设计,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向数据中心供电。 支持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数据中心集群。 对“东数西数”实施效果突出的数据中心项目,将优先支持能耗指标。

三是支持科技创新融合。 鼓励数据中心节能减碳、可再生能源供电、异构算力融合、云网融合、多云调度、数据安全流通等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研发支撑和规模化关键技术产品应用。

四是推动产业生态拓展。 支持完善数据中心产业生态系统,做强数据中心上游装备制造业和下游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创新应用、新型消费产业。 支持西部算力中心围绕数据中心发展数据处理、数据清洗、数据内容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作者丨中国电子报编辑部

编辑丨连晓东

美国编辑丨玛丽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