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idjourney > midjourney ai绘画有版权吗-喂画AI,饿死画画大师?
2023
07-04

midjourney ai绘画有版权吗-喂画AI,饿死画画大师?

星星=P丨文

就这一次而言,AI引发的绘画圈地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AI绘画软件有: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E等……

此前,BB姬还聊了一点“短短几个月,AI在Setu领域突飞猛进”,并介绍了网络上最流行的“最强二维生成模型”NovelAI。

网友们对食兔的热情让我怀念以前在ZOD论坛上摆弄i社团大礼包的日子。

在互联网“开源、免费”的大趋势下,AI图像生成这个听起来相当复杂的技术,很快就会有解压后即用的NovelAI破解集成包。

现在你可以轻松地在 YouTube 和 B 站上搜索得到几十种软件部署和调参数的策略,教你如何免费薅羊毛,以及怎样组合关键词才能产出漂亮的图片。

就是这么精准、快速,而且操作比手机上的很多美颜软件还要简单。 我一度怀疑这是否是推广高性能N卡的一个陷阱。

只要你有一台可以运行最新3A大作的电脑,你就可以通过在键盘上输入描述性句子,让AI生成图像。

如果你觉得光打字太笼统,也可以画几笔,帮AI打个草稿。 由此,甚至衍生出了一种新的玩法——很多人开始把一些经典的画面扔进AI中进行重置。

像老雷、蘑菇、Ask等,很多知名画家纷纷效仿。

(童夜的CG,扭曲抽象的人体结构,辨识度十足)

(近期网络广泛流传AI绘图重置结果)

其实玩了几天,我已经熟悉了基本的AI图像生成设置,剩下的就是关键词了。 硬盘上的文件夹还塞满了数百张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这些图片是反复试验后剩下的。

软件的画图水平不说有多震撼,至少轻松超越像BB姬这样买了画板学画画,却半途掉进OSU坑的懒鬼!

(来自BB Hime办公室的评论)

调整好参数后,只要程序继续运行,盲猫总会遇到死老鼠,就会得到一些艺术效果。 不是我说你在键盘上撒一把米,说不定你就能比我更好地“画”出一只鸡。

幸好我不是原教旨主义者,我对AI的态度很简单,打不过就加入。 但最近,我经常看到很多人为人工智能绘画感到焦虑,或者说,作为外行,我们为画家感到焦虑。

最近,网络上出现不少“救火鬼”。 他们用AI画画,抱着看画家好玩的心态,笑道“我受够了艺术”、“我用AI来学习你的画风,看看你以后靠什么吃饭”……

只要翻一下AI绘画视频的评论区ip形象,就会看到“画家会饿死”的言论。 而在海的另一边,确实有人行动起来,将AI画品放到了粉丝销售网站上,争议也随之而来。

海外关于AI绘画的争论异常激烈,FANZA、DLsite等粉丝销售网站很快就“修补”了规则漏洞。

需要使用AI绘画的作品必须添加关键词TAG【AI作品】,并​​且作品介绍中必须注明使用AI以及使用什么AI。 但考虑到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和不确定性,不存在过多的限制。

(最近网上流传的表情包)

但令我惊讶的是,画家圈子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悲观。 许多画家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技术。

比如我一直关注的B站有一位名叫斋藤直井的艺人。 他经常在他的频道上教授绘画。 斋藤先生对AI技术更加看好。 早在9月中旬,他就在视频中表示,“AI只会提高创作者的效率,不会窃取他们的作品。”

他认为①“优秀作品”和“急需作品”是不同的。 如果你想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你必须有内容,这是人工智能目前做不到的。

②在高端领域,艺术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进化,比如学习AI的融合风格来构思自己的画作,“啊,原来可以有这样的色彩组合!我从来没有见过”以前画过这样的画——这样的感觉。

③以前被门槛逼迫的人也可以成为创意工作者。 他们可能有好故事,但他们没有绘画能力。 AI绘画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相反会增加就业机会。

事实上,“成人时代变了”的受益者往往是“主宰者”自己。

专业画家对AI技术的关注远早于普通网友。 几个月前我认识了一些微博画家,他们开始尝试用AI来提高构图水平。 现在AI画图速度非常快。 通过观察这些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可以激发自己的思考。 (以下图片来自微博@yingyijinleiscope)

(图片太长,这里只截取一部分,可以搜索艺术家微博观看)

非专业人士。 前两天,B站一位名叫“秋雪花”的UP主利用AI制图和AI配音打造了一款同人Galgame真机Demo《夏日之梦》。

游戏流程大约三分钟。 框架使用NVLMaker; CG竖画全部是NovelAI绘制的,因为AI图默认竖屏,所以游戏也是竖屏; 声音是由vits合成的。

据说作者从产生想法到完成三分钟的demo只用了三天时间。 我们不评价游戏的品质,它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AI技术的可能性。

归根结底,AI是一个工具。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们可以利用工具创造很多价值。 在绘画这样的文艺创作领域,其实很难被取代,但AI绘画取代了很多基本技能,理论上提高了效率。

动动手指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画材,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效果也是很多人可以接受的——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体验时代的变迁。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和生产近距离。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一位当翻译的老同学讨论的一个工作话题。

AI在翻译领域的发力早于绘画。 2010年我刚进入大学时,机器翻译还不是很智能,不可能用机器翻译辅助外语翻译课作业和考试。

2016年,谷歌推出商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引擎,AI翻译的准确率大幅提升。 慢慢地,网上开始出现“不需要通过机器翻译来学外语”的争论。

就2022年的状态来看,人工智能翻译已经深入生活。 国外的Twitter、INS等社交软件几乎是AI翻译的必备。 你只需动动手指ip形象,就能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网友排队。

然而,机器翻译并没有让译者“失业”,而是从业者开始“转向”。 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MTPE,指的是机器翻译MT(Machine Translation)+译后编辑PE(Post-Editing)。

(文学翻译包含译者的再创作,是机器翻译难以替代的)

如今,机器翻译+人工编辑已经成为笔译的标配,尤其是大公司的涉外业务,甚至有自建的机器翻译引擎来辅助。 在翻译大型合同稿件时,效率提高的不止一点点。

画完之后还会有这样的转折吗? 也许,毕竟人工智能翻译已经有先例了。 新技术的诞生最终可能会将人们分为“生产力派”和“自我实现派”。

前者追求经济效率,人工智能是得心应手的工具; 后者就像文学翻译,有译者自己的再创作,或者像带字幕的烧烤项目,通常使用艾发的字幕(烧烤:将生肉视频翻译成中文字幕)。

一旦不涉及利润,翻译将成为后工业时代的传统手艺。 就效率而言,凡人的身体无法与机器竞争,但人类可以选择做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

之前网上有人调侃,那些靠画画为生的小胡子美术生,对AI抢了饭碗感到失望,跑去玩《WAR3》怎么办(笑)?

你看,几年前,流行“消灭垃圾人类”、“下辈子当猫/狗/鸟/兽”之类的话。 只要点开微博小画家的主页,很多人一天就能重复黑泥的负能量三百遍。

于是,现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开始一一夸大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以及人类的独特性、伟大性、自由意志、不可替代的无限可能的创造力……

(也算是积极探索AI的潜力……只是盲目而已)

就像翻译家说的“下限由外语决定,上限由母语决定”,未来能用AI画得好的人,不一定是外行,但他们可能是非常有才华的学生,非常熟悉艺术史,擅长艺术观念。

所以担心“AI饿死画家”纯属杞人忧天。 关于AI绘画的讨论如此多,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人充满焦虑。 许多人对人工智能的厌恶只是因为不快乐。

心烦有人用AI画画骗钱,有人用AI画画攻击新画家,还有人输入几个关键词就生成一幅画,感觉自己可以跳到一个一直在进步的画家面前他十几年的绘画功底……

很多AI绘画软件都有付费会员服务。 在训练算法时,使用了包括许多在世画家在内的数千幅作品,让AI能够吸收构图、光影、线条、配色等不同元素。

在画家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品被粉碎并用于训练AI,但他们不会获得任何奖励。 感觉就像是用别人的努力作为武器来攻击原主人一样。

——这里画廊的版权问题是一个灰色地带,有很多画家对此感到愤怒。

(NovelAI在评论中提到,使用Danbooru画廊来训练AI)

D站(Danbooru)可能也有点麻木了。 作为国外比较大的二维画廊,网站按类别收录了众多画家的公共作品档案。

仅仅因为NovelAI的一句话,网友们就知道D站的图片被用来训练算法模型后,很快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吓得赶紧发声明澄清关系。

(D站声明midjourney ai绘画有版权吗,其实NovelAI的来源很复杂,几乎所有图片均取自网络,D站只是其中之一)

这并不是每个人第一天上网。 除非所有成员都回到原来的时代,否则盗版问题永远无法避免,所以我们只能从精神上谴责midjourney ai绘画有版权吗,对艺术家表示同情。

这种同情心可能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就一段时间,然后就会被新技术、新氛围带来的喜悦所淹没。 毕竟,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