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祥物设计 > 吉祥物设计绘画竹子-郑板桥与《华丰三福》
2023
07-03

吉祥物设计绘画竹子-郑板桥与《华丰三福》

“华风三柱”的典故出自《庄子·天地》。 华丰百姓祝愿姚圣人“使圣人富贵”、“使圣人长寿”、“使圣人更雄”,都被姚圣人婉言谢绝了。 后来,人们用“华丰三祝”来祝愿人们富贵、长寿、多子多孙。 自清代以来,“华凤三祝”作为吉祥寓意的题材受到画家的追捧。 常见图案多描绘南天竹和两种吉祥花卉(如牡丹、玫瑰等)。 因为“竹”与“福”谐音,所以“竹”是这个主题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 当然,也有纯彩绘佛手柑、桃子、石榴三种吉祥物。 因三者分别寓意富贵、长寿、多子多福,故有“三多”之喻,又常被称为“华丰三福”。 此类题材在清代中叶商业文明较发达的扬州地区更为盛行,故此类绘画在“扬州画派”中可见一斑。 清末民国时期,海域也可见到此类绘画,也以其商业文明跃居全国前列。 “海派画派”任伯年、王一亭、王格桢等人最为喜爱。 原因在于,当时扬州、上海等地的艺术赞助人众多,书画市场极为活跃。 大多数书画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画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必须迎合观众。 这幅画的主题也是理所当然的。

图1. 郑燮《华风三福》纸本水墨,167.7×92.7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因此,在辞官还乡、以画为生的“扬州画派”代表作家郑板桥(1693-1765)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吉祥题材。 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华丰三福图》长167.7厘米,宽92.7厘米,堪称郑板桥此类题材的代表作。 有趣的是,他没有将花与竹搭配,而是直接将他最擅长的竹与石运用到画中。 他画了三根乌竹杆立在两座陡峭的石峰前。 构图简洁明快,清晰明亮。 如果单看画面,似乎与常见的“竹石图”没有什么区别。 但郑板桥在画中题诗:“三福写时三竹,画华峰时画两峰,历来为人们所爱戴,拜为主人”,为构图画上了点睛之笔。 由于“竹”与“竹”、“凤”与“凤”谐音,“华凤三福”的寓意跃然纸上。 作者落款为:“乾隆壬午,板桥正燮”,白文“正燮之印”方印,朱文“习三”印,朱文“唱古扬州”长方印。 。 “乾隆壬午”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当时郑氏70岁。 此画后第三年,郑板桥回到道山。 因此,可以说,此画堪称他晚年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画风古旧、笔墨浓烈的艺术观。 篆书中的“樗三”字出自《庄子》内章·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树吉祥物设计绘画竹子,其大根肿而不在中”。绳子卡通人物,其小枝卷曲而不居中,规矩是画的,匠人却无所谓,今人之言大无用,大家同去。” 后人以此比喻不为世人所用,闲置。 郑氏以此为闲篇,或许可以表现出他对自己的才华被低估、不宽容世俗的哀叹和自言。

清代人秦祖庸(1825-1884)在《通阴画》中称郑板桥“用笔洒脱,挥洒自如,雄浑无比”,在此画中可见一斑。 但同时,秦祖庸认为“此老才气魄豪放,横画竖画,过于详尽,无精妙之处”。 这在郑氏传世的竹石兰画中可以得到体现。 由于题材单一,画面难免会显得风格化,按理说没有精妙之处。 不过,秦祖庸却另有分析:“正是因为写得容易,却不能酝酿,所以画风超强,但画风依然粗犷。” 粗糙度。 在笔者看来,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郑板桥的画债或应酬多,画的画无数,因而缺乏精美的作品。 毕竟,这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 但从他的传世作品来看,这幅《华丰三福图》应该算得上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作品。

图2 郑燮《华丰三福》纸本水墨,170×90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无独有偶,在代代相传的竹石中,还有另一幅《华丰三福图》(天津博物馆收藏)。 此画亦为纸本水墨,长170厘米,宽70厘米,与前述《华风三福》尺寸大致相同,但构图却截然不同。 图为两座石峰前立着五根黑竹,黑竹参差不齐,有高有低。 竹叶墨韵清净,墨色各异。 如果仅从绘画语言的角度来看,它与华风三柱无关。 但作者在画上的题词却将他的绘画环境提升到了室内:“昔人画华峰三福,一峰只是一峰,一峰是增寿。三竹只是二,二是竹”。五、是增加其福气。神神溪,无边无际,有君子显德,也是如此。乾隆丙子洞写如张翁祥,祭酒老人,有德。如果有福,你不信!“板桥郑谢”,印章上白字印着“郑板桥”。在前人所商定的一峰三竹的构想中,他又加上了一峰和两竹,因为“石”是“寿”,所以是增寿;“竹”是“愿”,加两竹就成了五竹,所以是祈福。郑板桥的反主流作文不不但毫无违和感,还因为题字作为脚注而凸显了用意。 与同类题材的绘画相比,自然是略胜一筹,因为它有创新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画面中添加任何石峰、墨竹,都有增寿加福的意义。 郑板桥对已经图案化的构图进行了重新解构和诠释,使《花凤三柱》这一题材在创作中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郑板桥的巧妙之处,或者也可以称为他图案化创作的流畅性。从题款看出,此图作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当时作者64岁,比前作早了六年,也是他晚年的作品。

图3 郑燮《巧石新璜》,纸本水墨,198×116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值得深思的是,郑板桥传世的许多《竹石图》的构图与上述《华丰三福图》相似。 比如无年代的《巧石新皇》(旅顺博物馆藏),悬崖前画有数根紫竹,无论是《华峰三福》的复制品吉祥物,还是《华峰三福》的复制品。笔触或构图。 郑诗云:“两竿竹入云根,下有山石。三四月甜雨风,满园萧萧儿孙。” 从诗意来看,也有祝寿、多子多孙的寓意。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制作的《竹石图》(上海博物馆藏),也是在石峰前画了几枝紫竹,连碑文也在同一位置为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华丰三福图》。 区别在于铭文:“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若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淡无色。其余则作竹石。” ,与枯木无关。若要画竹,以竹为主,石为辅,今石比竹大,比竹多,不凡。他们不不拘泥于古法,不固守己见,只管活着。” 不难看出,郑氏传达了他热爱竹石图创作的理念,但如果将这段文字换成华风三柱的句子,那就没有什么不妥了,因此可见,郑板桥的一物多画、一画多物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与他作品的世俗化、商业化倾向是分不开的。

图4 郑燮《竹石图》,纸本墨笔,217.4×12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因为“华风三柱”的明显寓意,无论是住在云冠高的寺庙里,还是远居江湖的人贩子,都会喜爱这个话题,寄托人们的美好期待。 。 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郑板桥对这一题材的绘画保持着执着的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除公共图书馆藏书外,郑板桥的《华风三福》还有近十幅。 虽然这些作品可能真假混杂,或者品质参差不齐,但从数量上来说,却体现了藏家对某一主题的追求程度。 而郑板桥的诸多《华风三福》也难免有相似之处。 郑板桥作为一个作家,经常改变碑文和竹简的数量,以大大减少重复画面的概率。 “增至‘两峰’,既是‘南山双枝’,也是为了增加长寿,有时甚至直接赋诗一首:‘南山高欲耸入云霄,密丛更辉煌。 要知道周忌的年岁八百,也是《壬太巳B江仙》让福寿的内涵凸显出来。当然,这一切的努力无非是为了传达一种“福寿双全”的理念。就会越来越多,天上的家族就会越来越稠密。 但修德不怠,日日长者,无愧于行。”他们在劝说人们“修行吉祥物设计绘画竹子,只有守好德,才能增加幸福和长寿,这也是反映”。体现了中国画传统中“修身教书、济人”的思想。

正是因为郑板桥热衷于华丰三愿这一题材,而收藏家也对其青睐有加,所以在郑板桥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假鼎仿制品。 笔者观察市场上流传的多件郑氏《华风三福》件,其中不乏干嘉时期的仿制品。 这些仿品大多构图相似,连款识也相似,但就绘画风格和文人风格而言,与郑氏相差甚远。 至于碑文的书法,也与郑板桥常见的六分半书法和“地板街”的结构有很大不同,更不用说文人口味了。 清末民国直至20世纪,其画作赝品者层出不穷,其技艺较钱家石的赝品稍逊一筹。 其时代的风格也一眼就能看出,不太一样。 对于这一点,鉴赏家和画史研究者必须擦亮眼睛。

(本文作者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本文原创发表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报》第三期) 2017 年 4 月)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