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计教程 > 平面设计海报分析-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2023
09-19

平面设计海报分析-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张璞,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海报版式设计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排列要素组成。 图文排列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 它是海报设计语言和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史上,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特别是印刷业的革新和出版业的繁荣,在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瑞士和法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平面海报。 。 设计大师设计出代代相传的经典杰作,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我们运用感性对称、平衡、方向、中心、留白、分割、韵律、点线面等版式设计原则或理性网格版式设计原则,对大师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了解海报版式的规律设计。 【案例一】德国平面设计大师作品解析 早在15世纪的德国,得益于古腾堡对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创新,人们就将排版与文字、插图混合并应用于印刷媒体。 它不仅对德国出版业产生了很大的促进,而且对工业化的欧洲及其出版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出现了一大批精通印刷的平面设计师。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师,是德国现代设计的鼻祖,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贝伦斯在字体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将繁琐的装饰字体设计成了“无线”字体。 他为德国电力公司设计的海报采用了简单、无装饰的字体和几何对称的结合。 通过视觉中心点状渐变的光感,表达出德国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特征(图1)。

主持人提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现代设计探索与实践,Walter Geropes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校”,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并通过不断完善而形成。 自己的系统。 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很大程度上以包豪斯体系为基础,后来影响了欧洲、美国、日本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二战后,德国涌现出一大批设计师表情包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Gunther Kieser、Pierre Mendel、Gert Vondelich、Gunter Rambo 都是大师。 级代表。 ■ 冈特·凯泽(Gunter Kizer)是“欧洲视觉诗人”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十足。 它们注重比例与大小、色彩与明暗的对比,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 《和平运动》海报(图2)将文字嵌入图形中,并强调版面的方向性平面设计海报分析,使版面中的文字和图形营造出运动感。 ■ 皮埃尔·孟德尔运用理性的哲学思维来处理图形和表现主题。 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剧院的戏剧海报(图3)用简洁的图形、文字和色彩来表达主题。 以中轴线为中心平面设计海报分析,对称的布局结构,给人以庄重、稳重、典雅之感。 文字排列增添了一定的不对称因素,既庄重又活泼。 黑色和高纯度颜色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Gert Vondelich 的海报设计几乎完全由文字元素组成。

这与他早期从事字体设计以及长期研究字体和布局的视觉语言密不可分。 他善于发现字母形式美的感染力ip形象,强调大小、薄与厚的强烈对比,在字母与格式的组合中找到游戏般的乐趣。 他的海报充满力量,主题清晰,构图严谨。 它们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和研究模型。 1989年6月,在慕尼黑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广告专栏艺术双年展”上,来自29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加了展览。 冯德里奇设计的是一座迷人的“信件广告栏”(图4),内容采用斯坦尼斯拉夫的格言设计,形式采用点、线、面的版式设计语言表达。 点,从其布局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字母或字母的一部分; line,可以理解为一行文字; 表面,可以理解为布局中表示的一组文本、空白或与文本的大字母组合。 它产生设计元素的形状、方向、大小、位置等方面的变化,利用字母、文字、点、线、面等抽象概念来设计和整合版面,使版面产生简洁明快的效果。鲜明的时代风格。 Gert Vondelich 经常在其自由主题的海报设计中反映现实中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 1994年的反战海报《Never Again》(图5)用“NEVER”三个字组成了不完整的法国纳粹党徽,文字排列形成的视觉流动将观看者的视线引导到画面的视觉中心通过页面移动的引导。 色彩纯度、亮度、质感等视觉元素的强调和对比,进一步凸显海报的主体。 。

《国际平面设计展》海报(图6)通过字母深浅与空白页面的对比,将画面纵向划分为多个层次,赋予二维平面以三维空间的效果,就像用西画的空中透视法一样,将一幅山水画分为清晰的特写、柔和的中景和柔和的远景。 布局主次分明,清新明朗,各层次之间的对比适度,自然地组合成相同视觉元素重复的布局风格。 1969年设计的《读书发现感受》海报(图7)以书籍为主要图形,图文沿中轴线有序组合。 相似的设计元素在不同区域、不同位置的交替变化,使得整个布局别具一格。 喜欢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音乐。 ■Gunt Rambo 使用摄影、拼贴等技术来分解和重​​构元素。 将真实的图像转化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图像图形。 简单的文字排列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平面设计作品。 《飞翔的荷兰人》戏剧海报(图8),图形鹰与文字、背景、纹理等诸多元素在位置、重心、对比度等方面的综合应用,使区域划分通过布局不同,但面积的权重并不相似,形成均衡的画面效果。 【案例二】瑞士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瑞士是二战前后世界上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交流中心。 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平面设计师,对国际风格的形成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Joseph Miller Brockmann)是20世纪50年代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创始人。 德国包豪斯学派解体后,瑞士设计师继承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开发了一种网格结构系统,以数理逻辑为基础,将布局划分为一系列分割线和格点。 它寻找图文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图文在版面结构中的位置,使平面设计版面简洁、清晰。 清晰,不仅具有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和时间感。

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Joseph Miller Brockmann) 创作的这张“苏黎世音乐厅”音乐会海报(图 9)被网格分为三个垂直列。 下端形成文本段落。 圆形元素在大小上形成对比和对比。 有规律的组合,使布局合理有序。 ■ Bruno Mongozzi 在设计布局时对字体差异非常敏感。 他常常根据不同的人物,确定不同的布局形式。 图形文字和大面积留白形成虚实对比。 留白的大量运用,更好地突出了主体,布局传达了清晰有力的信息。 “Mayakouskikij”展览海报(图10)。 ■尼古拉斯的作品使用网格将页面水平划分为12列,垂直划分为4列。 文本排列在右侧的每个骨骼网格点上。 白色文本和右侧颜色条图形的密度在运动和静止之间形成了对比。 (图11) 【案例三】法国平面大师作品解析 法国平面设计与其绘画艺术相同。 法国充满高度浪漫与激情,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19世纪末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新艺术运动在法国兴起,并持续了20多年。 这与维多利亚自命不凡的风格背道而驰。 它作为平面设计新设计风格过渡时期承前启后的桥梁,影响了欧美数十个国家。 主持人提示:20世纪产生了许多对世界平面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师。 被誉为“现代海报之父”的谢莱特,与20世纪上半叶现代海报艺术的先驱者让·卡鲁(Jean Caru)、杰拉德·帕里斯·克拉维尔(Gerard Paris Clavel)和卡桑德拉(Cassandra)。

现代艺术运动始于法国印象派,影响了欧洲平面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方法,特别是对形式风格的影响。 立体主义的形式、未来主义的思想、达达主义的布局,其中现实主义对插画和布局的影响最大。 ■Gerard Paris Clavell作品设计的核心是沟通的表达。 在设计每个项目之前,他都会先分析要传达的内容,抓住传达信息的核心,将所有信息整合成最简单的形式。 概念和表达力求简洁有力,字体多为手绘,色彩表现力强,温暖奔放。 当人们的眼睛获取信息时,注意力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停留在页面的四个角之一上,过一会儿又继续移至下一个角。 《和平海报》设计(图12) 将手写文字放入版面的四个角,并通过文字的方向形成视觉流动。 布局周围的手绘图形增加了海报的吸引力。 它是一种反主流、反传统、消极的形式特征。 ■让·卡鲁(Jean Carlu)是现代海报艺术的先驱。 他用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一扫平面设计世界的沉闷状态。 受立体派绘画风格的影响,他采用简洁明了的结构,没有装饰性的字体,符号活泼。 性图形已经成为我自己设计的一个元素,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简单而有力的构图。 人的视觉对中心点非常敏感,对布局中心的识别也不例外。 这里讨论的是米字形布局的中心点。 很多设计师都会将布局的重要信息元素放置在其中,以突出重点,但这样平淡稳定的布局过多,可能会造成视觉疲劳,让设计失去原创性。

为了打破这种版式格局,设计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版式设计需要创建一个中心区域,通过视觉过程利用文字和色彩的引导作用来表达主要图形。 《富士海报》(图13)运用设计原理,将字母“O”和“ODEONR”排列组合。 “ODEONR”文字的排列非常有特色,方向感很强。 视觉流线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到布局上。 趣味中心。 ■卡桑达是上世纪最著名的海报设计师。 将立体主义等前卫运动的创作经验带入商业设计中。 他用自己设计的字体来传达海报的信息,采用了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前卫艺术风格的特点,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风格典范,并影响了当今的设计师。 卡桑达认为,一张海报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海报的设计必须具有观赏性。 其次,它必须非常快速地传达视觉信息。 第三,它必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与海报产生联系。 1913年,卡达山设计的横渡大西洋的轮船海报是装饰艺术风格平面设计的著名杰作(图14)。 通过几何图形和装饰手法对船舶的自然形态进行提炼,使其成为简洁明快的设计图形。 大大小小的船只冒出的黑烟将画面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对齐的文字排列,赋予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采用象征图形突出主题,色彩鲜艳,构图明快,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主持人提示:以上运用版面形式原理分析了德国、瑞士、法国大师的海报设计作品。 事实上,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同时结合了多种形式原则,其对立与统一共存于一个布局之中。 之所以在这里进行分解分析,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学习其中的原理,并掌握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和原理。参考文献:王受之着,《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房子》,2002.9 冯德利希着,《从细到特厚》,云南出版社,2001.7 朱国勤、倪伟、王文霞编,《编曲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 佟编慧明、李玉婷,《100年100位平面设计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9《艺术与设计》第045期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