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化计划 2010/9/1811 简介 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 客户信息应用更加广泛,需求日益复杂; 市场进一步细分,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作为软件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更好地开拓新市场,与时俱进,推进商业模式,完善体系结构,走出省份,提升竞争力。品牌形象和业务规模的扩大是企业战略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软件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拓展市场、降低成本的核心问题。 本文对软件产品化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软件产品化的要点提出了相应的想法。 国内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 软件企业从成立之初发展到今天并不容易。 企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因势而变。 对于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有以下观点:一是产业链的趋势。 软件行业的分工、专业化将是未来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产业链的形成将是大势所趋。 二是网络化趋势。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将持续推动中国企业的业务转型。 随着变革的深入卡通形象,人们迫切需要信息化和软件支持。 这是服务化、个性化的趋势。 随着整个社会竞争的加剧,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 同时,客户也有很多个性化需求,需要可调整的软件系统流程。 如果软件厂商不能及时调整思路以满足客户需求,未来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超越,面临淘汰。
一体化趋势下,自主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集成化正在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趋势。 之所以融合,是用户的需求在推动,技术也在推动。 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软件行业的“微笑曲线”中,分为上游和下游。 共有三种模式:一是产品模式,以自主产品开发和销售为主; 第二种是OEM模式,即接受别人的订单进行加工。 其实,第一个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外包; 三是服务模式,不生产产品,而是为客户提供服务。 上下游11潜力最大,代工模式必须实现规模化才能盈利,但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是价值链的源头,也是中国软件产业的制胜法宝。 因此,越接近曲线两端,赚的钱就越多,但难度也越大,给软件公司带来的挑战也越大。 无论企业处于何种模式,只有不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努力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 技术仍然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 技术是企业的灵魂。 中国的科技理念承载着中国的软件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软件人才不断增加,国内优秀软件厂商迅速崛起,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预示着我国软件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与一些成熟的软件产业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而“技术”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目前操作系统、微控制器等技术在国外仍处于垄断状态; 在软件应用的激烈竞争中,高端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占据,部分国外公司甚至开始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在银行、证券等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国外公司基本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中国软件企业之所以竞争力不够,是因为缺乏中国自己的技术理念和产品。 任何国家的任何想法都可以共享,但技术却划分了国界。 国外软件公司可以提供产品给中国使用,但核心不会共享。 因为产品是企业的命脉,而产品的灵魂就是先进的核心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软件开发商大多采用国外软件开发工具,或者基于国外技术架构,通过购买第三方工作流、中间件等方式进行产品软件开发,逐渐忽视了核心技术的开发。 有人认为,中国软件市场之所以向服务、咨询方向发展,是国外不断向中国灌输重视咨询和服务的理念,目的是麻痹中国企业,让他们忽视技术的重要性。 最终,中国的软件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 实际情况表明,当前我国软件产业面临困境。 客户有应用需求但没有技术支持只能选择国外软件; 或者技术研究人才不知道如何申请。 “技术先进了软件产品设计,服务就变得多余了;技术先进了,咨询就成了笑话。无论这种说法是否极端,软件企业都要努力开发有自己自主产权的平台技术,不应该完全被国外技术所控制。”中国软件产业想要发展软件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技术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中国不能仅仅依赖国外的技术理念,需要在自主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找到自己的路软件产品化的定义 软件产品化是指客户无需对软件添加或调整代码和语句,即可完成软件安装配置、应用程序初始化、系统管理和用户使用的全过程,并且软件能够满足至少 80% 的用户需求 一组应用程序需求。
软件产品化只是完成了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销售、营销和售后服务还需要逐步建立完整的体系。 一般软件产品经研究后可直接批准立项开发、推广和销售,如金山词霸、杀毒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等; 而行业软件产品往往是项目经过多年对行业管理理念和理论的理解、产品技术的积累和客户数量的积累,逐渐抽象、细化、集成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 软件产品化的必要性。 项目开发的目标是根据特定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交付项目。 如果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架构较少卡通人物,完成的项目将难以生产,导致客户需求增加时项目维护服务成本居高不下。 软件产品化的优点是:由于众多用户长期使用,软件稳定、质量高; 客户初始投资相对便宜; 快速实施、部署和应用为客户带来价值; 持续优化,确保每个版本不断改进,通过升级不断为客户带来超乎想象的创新功能和应用,确保产品售后服务有保障。 软件产品的魅力就在于一次开发,多次复制。 软件公司的主要利润也来自于产品的不断复制和销售。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客户应用的深入了解,软件产品化是软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软件的产品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的产业化程度,是行业成熟度的决定性标志,也是一个成熟市场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最重要标志。
11 目前国内很多软件企业还停留在基于项目的定制开发模式。 当技术或产品不成熟或相对短缺时,基于项目的软件交付是客户的唯一选择。 国内很多软件公司,尤其是工业软件公司,都是从开发一两个软件项目开始的,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都不大。 他们依靠一两个能够成功完成项目并获得中等客户满意度的专家。 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如果是定制项目,项目需求明确且范围不大,变化也不多。 对于这样的项目,要么客户需求明确,要么公司很了解需求。 这意味着项目双方至少有一个人对需求有全面、详细的了解; 双方合作氛围良好,可以减少需求变化量,避免尖锐冲突。 。 如果是技术主导的项目,就取决于公司独特的技术。 项目中使用的技术覆盖面并不广,往往一两个关注的人就能掌握。 一点运气:我碰巧选择了正确的技术平台; 恰巧专家没有离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承担的项目越来越多,人员也越来越多,公司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此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外部环境来看:客户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在变化的广度、深度、频率上持续变化。 一般来说,需要软件系统支持的业务较多(需求广度增大); 更多的人同时使用软件系统的时间更长,业务流程变得更复杂(深度增加); 竞争加剧,客户需要频繁进行业务调整。 (变化发生得更频繁)。
这种变化往往使客户需求管理成为一个专业的、持续的、工作量大的过程。 也就是说,企业有需求管理和软件开发之间分工的需求。 软件系统开发中使用的第三方技术平台类型较多、复杂、更新较快。 如果软件系统对性能和持续稳定性有要求,并且软件生命周期设计要求满足一定年限,则要求企业利用第三方技术平台的开发进行跟踪并提供实践经验(最佳实践)寻求有效的应用。 这样,企业逐渐有了专业划分集成应用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集成应用技术)的需求。 企业的软件项目越多,第三方技术平台越多样化和复杂,软件系统所需的停机时间越短,这方面的需求就越迫切。 市场技术竞争的重要性增加,关系竞争减弱。 企业发现,要想获得合同,需要以研发能力为保证,必须在技术竞争检验中获胜。 倒逼企业投入客户关心的关键专业技术。 从内部情况看:企业同时运营的软件项目数量有所增加,但依靠专家的项目模式没有改变。 项目需要专家来保障。 没有专家,项目就会停滞不前,并常常以异常方式结束。 随着软件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软件升级,企业会发现某些模块的开发总是重复进行。 上一个版本中所做的事情将在这个版本中继续做,并且多个项目正在同时进行。 类似的事情不断重复。
但不能直接使用之前的内容。 很典型的是,每个软件项目都在做系统登录权限管理; 每个软件项目都会有输入的合法性验证问题等等,技术人员总是有很多理由不写文档。 如果一个模块从分析设计到代码没有一个人负责,那么后一环节的人永远会以自我创新为荣,设计者和开发者很容易发生争执。 该软件项目在开发初期是成功的,但在即将交付时却出现了交付困难。 达不到要求,无休止地修改代码、重新测试。 而且技术人员都很辛苦。 当软件项目开始时,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完成。 领导说三个月就是三年半,或者半年。 事实上,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延误3-5个月是常见的,延误1-2个月也很常见。 ,甚至还得换班、重启炉子。 面对上述变化和问题,企业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延续原有项目的成功模式——专家主导的项目模式,即为每个项目配备专家。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master,那么所有的项目都应该放在有限数量的master上。 如果专家有限,公司实际上会将问题转移给资源能力相对较低的专家来解决。 当然,有限的专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转移问题。 这有点像工程承包。 一个企业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能力取决于不同的专家。 如果专家不擅长,软件项目就会一团糟。
专家可以在项目过程中进行分工调整。 由于项目的临时性,这些调整注定是为项目服务的。 形成公司能力积累的途径往往是培养一些专业的大师。 而且,第11项出现的问题越多,这样的专家就越能引起公司的重视。 由于这种解决方案将所有问题都转移给了专家,企业管理层很难形成明确的研发决策方向和目标。 在研发上,只有用人的策略。 显然,上述并不是根本解决办法。 企业很难找到或培养这么多的专家,限制了企业的业务发展,而且这种方法面临很大的风险; 过度的项目定制开发不仅影响项目的交付进度和质量,而且成本居高不下,入侵企业的利润相对有限。 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产品化。 实现软件产品化需要做什么? 软件的产品化需要软件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有长期的积累,包括管理理论的积累、产品技术的积累、客户的积累。 它与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产品的形态密切相关。 成熟度与企业管理成熟度、软件技术发展程度、人员专业程度等因素有关。 产品化的前提是行业标准化。 软件产品化的实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软件企业将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必须按照行业标准化进行调整。 这就需要企业研发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共同推进。
本文认为,软件产品化是软件企业工厂化的另一种表现:企业是生产软件产品的工具。 软件的生产需要生产线和工人; 工厂的管理、生产线的建设、工人的操作以及产品的生产规格都需要规范和标准化,生产活动需要规模化。 员工对公司发展战略有了把握和了解,公司正在从以软件集成项目定制为主的业务模式发生转变。 突破途径有三:进一步确立行业优势,努力实现行业软件产品化。 拓展运维能力,打造专业运维品牌。 专注于集成项目定制,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咨询企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en.nuanque.com/chanpin/15768.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wen 于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 发表
- 文章或作品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