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计比赛 > 大学生游戏成瘾心理及防治-【第二部分】2019年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2023
07-29

大学生游戏成瘾心理及防治-【第二部分】2019年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一】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摘要

一)简介:

调查目的:分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度逐年增加。 大学校园为何掀起“手机热”? 大学生作为知识能力较高的群体,仍然存在“手机依赖”。 这种社会上越来越流行的疾病呢? 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大学生使用手机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不良影响吉祥物设计,为今后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大学生游戏成瘾心理及防治,从而更好地了解大学校园中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指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的影响; 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调查员:xxx

(二)问卷调查法

1.文献综述

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能否潜移默化地认识到手机的问题? 因此,我们团队会介绍不同时期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和报道。

1937年4月3日,自从世界上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手机于1987年在中国大陆出现。从最初的“老大哥”到现在功能多样、款式多样,手机不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社会地位。 对于普通人来说稀有的东西卡通形象,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变成了普通的东西。 随着手机的普及,对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人员更加关注手机的设计、使用以及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指导。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人们更多地关注手机本身的表面,忽视了手机的用户以及使用手机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用户生理的影响。 同期的相关研究详细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损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带来的非手机硬件损害。 例如,长期发短信会导致手指肌肉损伤。 同时,研究也仅限于身体影响,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以来,对手机的研究也从经济学、哲学、传播学、生理学等角度展开。

2. 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的依赖。 基础依据:作为大学生,我们发现身边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频率非常高; 其次,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

三、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团队独立设计了问卷。 其中一部分印制了400分问卷给各学院各级学生发放,另一部分上传到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 样品及取样

以我校及附近高校拥有手机的学生为对象,然后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在线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得到调查结果。

(三)调查分析

1.关于“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可以说是一种手机病态依赖综合症。 由于某种原因,过度使用手机会给手机使用者带来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

标准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手机滥用,不该使用的时候频繁使用; 二是过度使用手机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 短信、电话等,都会感到焦虑、紧张,一定要找到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于手机使用时长尚无科学标准,但普遍认为过度、频繁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或娱乐时间超过5小时等,说明使用时间太长了。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5份,回收率为89%。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

例如,在调查问卷的第八个问题中,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36%的人选择一天,超过一半的人严重依赖手机电话。 如果忘记带手机,17.1%的人会感到焦虑,46.4%的人会感到不舒服,这在心理上影响了他们的情绪,从而可能影响他们的行为。 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就像一根远程控制自己的线,一旦离开,他们就失去了理智。

(四)讨论与总结

一、大学生依赖手机的主观原因:

首先,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过度追求时尚、名牌。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已经成为展现品味和个性的工具。 根据心理学原理,如果一个人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动力。 手机作为一种时尚、炫耀的消费品,错误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沉迷于手机。

二是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 通过对周围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与自控能力成反比。 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很大不同。 大学期间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学生有更多的自由。 学校放宽了对手机的规定,所以一些学生因为无聊而花很多时间在手机上。 以上都是内部因素,还有两个外部因素:

首先是外在的诱惑。 不仅包括大学里玩手机风气的影响,手机本身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大学里的课程很少,很多人跟风,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 电子技术的进步。 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 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作为消费主体。 移动娱乐功能的扩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二是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太大的就业、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是校园和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蚁族”、“蜗居”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和就业压力的难题。 生活的压力、频繁的人际交往、更快的信息更新流动,让手机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心。 人际交往是通过手机完成的,手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直接的人际交往。 或者因为学习太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分散注意力。

2、过度依赖手机的影响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念造成偏差,盲目跟风,用手机排解虚拟世界中的无聊和空虚,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 科学家证明,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消耗手机附近大脑更多的能量,并刺激皮肤。 手机辐射有害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3)与身体健康相比,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 有些严重依赖手机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 如果他们不接受,他们会感到沮丧并且无法做其他事情。 当电话长时间不响时,你会感到不舒服,下意识地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短信。 我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了,会出现幻听。 烦躁、抑郁、脾气会变得烦躁、长期缺乏精神等。

3. 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自己对手机的依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针对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己:

(一)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价值观。 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丰富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二)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大学生游戏成瘾心理及防治,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

(一)加强“手机依赖的危害”宣传教育。 对依赖它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疏导工作。 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克服对手机的依赖。

(二)营造良好校园氛围,营造校园文化。 高校有义务营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展现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面貌,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4、总结: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的计划,同时多与他人交流,将学习与娱乐结合起来,开阔视野,全面发展自己。 在问卷的发放、回收、整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 以下是我们团队对本次调查中的错误的总结和反馈。

1、选题不够创新,无法深入分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2、试题的排序没有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部分题的选项范围划分比较窄,容易导致结果不全面;

3. 受访者的年龄和年级跨度没有明显区别。 由于群体内人力资源和信息来源有限,受访者相对集中在新生群体。

【第二部分】2019年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一、简介

调查目的:分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调查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希望能够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调查对象:大学生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个人精力的限制,问卷发放范围过窄,问卷数量过少。 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初三学生,只有少量其他年级的学生,且参与人数有限。 收集到的有效问卷为30份,所得结果缺乏说服力,仅适用于类似的小群体。

2. 方法

1.文献综述

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关于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也越来越多。 许多调查结果表明,科技的进步让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让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对人们的身体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心理学。 大学生团体也不例外。 2. 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手机使用者因某种原因过度滥用手机而出现身体或心理不适的现象。 有研究者认为,手机成瘾的定义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滥用手机,不该用的时候频繁使用;二是手机成瘾的行为。 第二,手机对生活、工作、学习影响太大; 当你不在身边时,你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不舒服的反应,包括身体和心理反应。 有专家还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麻木、心悸、头晕、出汗、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手机幻听一般表现为担心手机响,每隔半小时就看一下手机; 手机没有来电,但能“听到”手机铃声; 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感觉手机在响铃或振动; 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3、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发现身边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频率很高; 其次,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问题。 4、研究方法

首先,独立设计问卷,然后上传到“问卷之星”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发送给所有学生,收集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5、样品及取样

以我校所有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人群,然后随机发放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份。

3. 结果

现象分析:据数据显示,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上课玩手机的经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但80%的学生仍然选择玩手机,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无趣,20%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或小说,13.33%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仅有36.67%的学生偶尔使用它用于学习目的。

当50%的学生忘记带手机时,63.33%的学生会在手机无信号或信号差时感到焦虑。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学生身上。

4。讨论

1.关于“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的病态依赖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手机在身边时,患者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 如果你着急,一定要找到你的手机; 如果你的手机出现问题,你就会异常焦虑、烦躁。

过度依赖手机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不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 最近的一些科学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会使大脑靠近手机的部分消耗更多的能量。尽管对于这个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论,但科学家建议人们

使用有线耳机或扬声器功能可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大脑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2)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与手机给人们带来的身体伤害相比,手机给人们的心理带来的伤害更大。 一些严重依赖手机的人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不拿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下意识地查一下账本,有没有未接来电; 总有“我的电话响了”的错觉,甚至常常认为别人的电话响了就好像自己的电话响了一样; 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而不是拿出手机看书; 我经常担心手机会自动关机;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打开手机; 当手机经常无法连接线路或接收信号时,我会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会变得烦躁。 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大学生必须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保持心理健康。

2. 现状分析

针对手机依赖症状的问题,我们一共设计了10个相关问题。 选项涉及调查者使用手机的情况,以及手机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70%的受访者每天都使用手机上网。 时间小于3小时,46.67%的人在被问及何时上网时选择“随时随地”,73.33%的受访者每月话费在10-50元之间,96.67%的受访者会切换在教室里将手机调至振动或静音模式。 76.67%的学生手机用坏后选择更换。 其中,33.33%的学生是因为现有手机功能不足,3.33%的学生是因为市场。 在升级产品时,他们会选择购买新手机。 受访者基本都有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经历。 当被问及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时,80%的学生选择使用手机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很无聊。 36.67%的学生偶尔使用手机学习,76.66%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手机。 当被问及没有手机是否会感到焦虑时,50%的受访者选择“会”。 其中,63.33%的受访者在没有手机信号或信号差时也会感到焦虑,多达80%的学生表示出现过“铃声幻觉”,6.67%的学生甚至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种条件。

上述数据和现象表明,受访者中,大多数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少部分人症状较为严重。 三、原因分析 (一)内因

①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心理学原理,如果一个人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会出现

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而动机又会促使人们采取一定的行为来实现目标。 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就相当于没有目标,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突然减轻,但未来的目标并不明确,会处于无所事事、无所适从的状态。 然后你会感到生活空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并对手机上瘾。

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大学期间,业余时间很多,学生有比较大的自由度。 有些学生无法合理安排业余时间,而是将大量时间花在玩乐上,无法抗拒手机的诱惑。

(2)外部因素

①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里有充足的业余时间。 虽然这并不能保证大学生依赖手机,但这也是大学生依赖手机的一个原因

学生依靠手机提供了客观条件。 由于大学课程很少,很多大学生课后无事可做,就把注意力转向了手机。

②手机本身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诱惑。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手机涌入市场,

而且价格越来越便宜。 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是智能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 手机各种娱乐功能的扩展,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

4. 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本人

①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围绕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丰富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各种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 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目标管理中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这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阶段。 在此期间,大学生应特别注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学校

①加强“手机依赖”宣传教育。 随着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高度重视。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应组织相关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探究根源,最后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宣传和教育。

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该校学生的学习态度。 高等学校有义务营造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不断完善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 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持之以恒、持之以恒。

五、总结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具备相应的理性思维能力。 应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负面影响,合理安排时间,将学习与娱乐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提高自己。

【第三部分】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却很少。 我课题组对杭州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一项题为“杭州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 通过对近千份问卷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手机依赖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手机的频繁使用和功能的发展,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作为学校,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随着社会逐渐进入信息时代,手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也相当高,并且使用非常频繁。 有的甚至对手机有严重依赖。 携带手机时,常常会出现烦躁、粗俗语言、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而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手机依赖的表现。 这不禁让我们回想起网络成瘾最初形成时的情况。 手机是否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造成巨大伤害的现象呢? 为开展相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杭州市职业院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地区高校学生。 包括浙江医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概况、个人生活状况以及手机使用心理。 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有效率95.5%。 问卷的问题类型为分级多项选择题。

结果与分析:(1)问卷概况:95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为18-24岁,其中男性370人,占39.7%,女性585人,占61.3%。 手机拥有率高达98.95%,近一半的受访者(49.74%)进入大学后就开始使用手机。

(2)手机使用基本情况:57.59%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很有用,离不开手机; 71.2%的受访者认为手机最大的吸引力是“方便与他人沟通”。 受访者认为手机的三大功能是:通话(85.86%)、短信(85.34%)、上网(52.36%)。

(3)在手机消费方面:大部分受访者(79.06%)表示从未换过手机或手机用坏了才换; 而在选择手机时,53.93%的受访者选择1000-1500价位的机型,62.83%的受访者选择国产品牌; 92.76%的受访者每月通话花费低于100元,39.27%的受访者仍然觉得支出太多,占生活开支的很大一部分。

(4)针对手机依赖症状问题,我们共设计了13个相关问题。 abcd选项的得分为4-3-2-1分,涉及调查者使用手机的情况,以及手机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情况:受访者中,45.55%的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3小时。 35.08%的受访者每月短信量在200-400条之间,21.47%的受访者每月短信量在800条以上。65.45%的受访者会在课堂上将手机设置为振动; 33.51%的受访者在课堂上收到短信时会拿出短信; 60.73%的受访者选择视情况而定; 当被问及与他人聊天时是否会被短信打扰时,6.81%的受访者表示“经常”,27.75%的受访者表示“偶尔”;当被问及是否会出现头晕、恶心、没精神等现象时after long-term use of mobile phones, 6.81% of the respondents chose "often "Yes"; when asked whether they would feel insecure, anxious, irritable and other emotions without their mobile phone, 47.12% of the respondents said "yes", and 10.99% of them said "feel strongly"; When asked whether they feel uncomfortable when their mobile phone is not ringing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subconsciously check the mobile phone, only 30.37% of the respondents said "no feeling, no behavior", and the remaining 69.63% would show "feeling" or "Have behavior", and 23.56% have both; when asked whether there will be the illusion that the mobile phone is ringing, "have this illusion" accounted for 55.5%, "often have this illusion" accounted for 23.56%; reached 11.52%; 49.74% of the respondents occasionally forgot how to write when they were writing. Can remember less than 5 phone numbers, 72.77% can remember less than 10; when asked whether they can talk freely when sending text messages, but have nothing to say in face-to-face, 60.21% Respondents selected "yes".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40.31% of the respondents have heard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when asked whether there i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62.83% of the respondents said "exist". Among the 13 related questions, the highest score is 46 points, the lowest score is 14 points, and the average is 31.8 points. Those who scored ≥ 39 points, that is, the average score of each question reached 3 points, we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ore obvious symptom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 total of 146 people scored ≥ 36 points, accounting for 15.29% of the respondents. In all the surveys, there were 819 people whose scores exceeded the average, that is, 519 people had occasional symptoms related to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ccounting for 85.76% of the total.

Investigative suggestion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tha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chool students have som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blems due to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s, which is what we call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his must be fully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school.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not only affects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but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bad mental state, or even mental illness, so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must be carried out. We have seen that the etiquette of using mobile phones has improved a lot compared to before, which shows that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mulated by the school have played a positive guiding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school to control Internet addiction ,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suggestions below:

(1)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school discipline and rules to control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s; (2) Conduct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to let students know the danger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of use; (3)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Friends usually use other methods, such as correspondence, direct meetings, etc., and gradually break away from dependence on mobile phones; (4) appropriately participate in beneficial physical and mental activities, strengthen direct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and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5) Provid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hannels, and introduce relevant testing scales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for some students with obvious symptoms. When the dependence is serious, they should seek the guidance of a psychologist and go to the hospital in time to avoid the situation from worsening; (6) improv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sense of self-protection, and when they find that they or their classmates are dependent, they should seek help from a psychological teacher in time; (7) For those who have already formed a dependence on mobile phones, they should gradually reduce unnecessary use time through supervision and treatment, and use them as much as possible. I have a process of adapt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symptoms and getting rid of dependence.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