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GC > 百度ai创作工具-独家| 美团、字节、百度纷纷入局。 AI产品有多受欢迎?
2023
11-01

百度ai创作工具-独家| 美团、字节、百度纷纷入局。 AI产品有多受欢迎?

科技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陈巧慧

封面来源|涂虫创意

A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AI绘画、AI构图等。

Tech星球独家获悉,字节跳动、美团、百度近期都推出了各自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产品。 字节已在头条上线了AI画画,并将使用久经考验的AI构图工具“海绵乐队”在抖音正式推广,而美团则在主APP中推出了美团AI画画,百度则推出了AI社交产品“小看星球”打造AI虚拟聊天社区。各大厂商纷纷前来,加速AI在消费端的落地。

事实上,这场推出AI产品的竞赛源于去年火爆的AI画作。 近日,一个关于“AI绘画进步太快”的话题登上了热搜话题。 有网友表示,AI技术让人分不清这幅画是AI画的,还是对原照片进行修图的结果。 画面变得越来越混乱。 接近现实。

此外,AI绘画的火爆也让一些专业画家感到焦虑。 比如B站原画师在圈内表示,AI绘画确实可以替代部分低端绘画画家的工作。

嗅觉敏锐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没有错过AI绘画的潮流。 去年以来,多家主流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 例如,腾讯QQ的AI绘画、AI编排产品Pentatone Core、百度的AI绘画产品“文心一歌”,以及即将推出的文字创作工具“文心一言”。

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加速AI落地。 不仅是AI绘画,近年来基于AI的应用领域也随之增多,比如智能创作、构图、试衣等,AI也从原本遥不可及的神秘事物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大厂商争相进军AI市场,AIGC成为部署热点

随着AI画画和ChatGPT的爆发,AI再次流行起来,这股技术浪潮迅速席卷了国内互联网圈。 就连美团前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卡通人物,从美团退休两年,也用朋友圈宣告进军AI领域,打造中国的OpenAI(ChatGPT的开发商),他自己投资了5000万美元,并且据透露,顶级风投已认购下一轮融资2.3亿美元。

作为一家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显然不会放过这股新的创业浪潮。 Tech星球通过公开数据梳理了近两年各大厂商在AI部分领域布局的产品和业务。 可以发现,各大厂商已经从之前的B端研发转向C端,尤其是在AIGC(AI Generation Content,人工智能)方面。 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布局更加出色。

图例:各大互联网公司在AI领域布局的部分产品和业务。

目前,美团、字节、百度、腾讯、快手、阿里巴巴等各大互联网公司均已在AIGC领域布局。 这是各大公司进军C端赛道AI最快的方式。

AIGC最广泛的领域是AI绘画。 字节的今日头条APP和美团APP都推出了自己的画图功能。 今日头条AI画图位于“个人中心”。 用户只需拍摄或上传图片,即可一键生成卡通效果的图片。 他们也可以将它们发布到今日头条,作为今日头条图片创作的一部分。

注:左图为今日头条AI画图,右图为美团AI画图。

美团的AI画画功能也位于APP的“个人中心”。 进入AI绘画后,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标签定义自己的图片主题,然后就会生成新的图片,好的作品会被“画廊”收录并对外展示。 其他用户也可以点赞并形成互动。 此外,美团的AI画作还具备社交属性,可以一键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群聊。 通过这种新颖的功能玩法,美团APP可以吸引流量。

AI编排也是AIGC广泛应用的一个领域。 例如,字节内部测试已久的AI作曲工具“海绵乐队”APP,近期已在抖音上线并推广。 这款AI产品不仅实现了传统的录音和效果,还引入了大量的AI智能来辅助用户创作。 降低使用难度,提高创作乐趣和效率。 对于抖音来说,该产品可以降低抖音用户编排短视频的难度,并打造花哨的背景音乐效果,丰富抖音的内容创作。

同样,腾讯旗下的嘻哈编曲APP“Penta Core”也开始扩大测试范围。 该产品专注于“音乐可视化”。 用户点击音乐创作后,可以体验曲库或流行音乐的音乐可视化功能。 进入音乐可视化后,有4种音乐效果可供选择,分别是“人声”、“鼓点”、“贝斯”和“伴奏”。 一首歌曲可以根据这4个维度进行分割。

Tech星球独家获悉,这款产品经过近一年的测试,获得了众多嘻哈爱好者的青睐。 去年,它有数万次活动参与、数百万次视频观看和超过100名用户。 各大高校俱乐部、嘻哈厂牌纷纷入驻,这也是腾讯在AI小众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AI引发各大厂商新一轮“装备竞争”

事实上,早期的人工智能在中国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还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概念,感知度较低。 即使后来推出了相关的人工智能设备和产品,但大多数都是在工业和企业端使用,缺乏普罗大众的参与。

不过,近年来,一些AI技术已经落地到消费端,包括AI写作、绘画、游戏、编程、音视频编辑等,拉近了AI技术与用户的距离。 另一方面,另一热门赛道元宇宙原本被一些大互联网公司视为新的发展机会。 然而一年后,各大厂商元界的相关业务都在逐步缩减和调整。 例如,腾讯XR业务线改变硬件发展路径,相关业务团队做出调整。 字节旗下的PICO也进行了组织调整,优化了部分业务和人员。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和内容的不成熟。 元界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包括超高的算力和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开发出设想中的元界产品。 人工智能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体系也比较完善。 许多领域的项目已经完成。 这是近十年来,各大互联网公司首次一致瞄准同一赛道。 可见,AI引发了各大厂商新一轮的设备竞争。

目前,各大公司在招聘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 一位猎头告诉Tech星球,他从2月初开始为一家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招聘NPL算法工程师,短短三天就收到了近百份简历。 而目前各大厂商都在委托猎头公司招聘更多的算法岗位,甚至明确要求具有领先To C端AI应用产品经验的人才。

不仅是人才百度ai创作工具,一些大厂商在AI技术储备方面也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 例如吉祥物设计,百度在深度学习框架层面拥有飞票平台,并基于飞票创建了67万个模型,构建了AI技术生态系统。 此外,百度还开发了文心大模型,形成了知识增强ERNIE 3.0系列和跨模型。基于文心大模型,百度将于3月份推出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并计划整合多项主流业务与之合作,包括搜索、智能云、Apollo自动驾驶等。

Tech星球还独家获悉,在文心一言推出之前,百度近期就推出了一款名为“小看星球”的AI虚拟聊天社区APP。 用户可以与虚拟人进行简单的聊天,尽管没有那么深入。 AI聊天,而是AI在社交场景中的应用。

图例:百度AI虚拟聊天社区。

腾讯已经在ChatGPT和AIGC相关方向上进行了布局,专项研究也在有序推进。 据悉,基于前期在AI大模型、机器学习算法、NLP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将进一步开展前沿研究和应用探索。 在产品方面,腾讯推出了混元AI大模型,完全覆盖了NLP、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等基础模型以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的模型。

Byte还开展了类似ChatGPT的产品和AIGC的研发。 据36氪消息,搜索业务部、AI Lab和应用机器学习团队都抽调了部分人手支持大语言模型。 团队目前的预期是大型号将于今年年中推出。

可以预见,各大厂商在AI领域的布局将越来越密集和快速,AI相关APP或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如果大公司打造人工智能,不成功也会成功。

喧嚣之下,各大厂商都在摩拳擦掌,但现在想要出击却是越来越难了。

无论是之前的社交大赛、社区团购,还是元宇宙,大厂商纷纷涌入,但大多都失败了。

人工智能取得成果的难度远高于上述行业。 例如,最近流行的AI应用分支“ChatGPT”从实际推出到流行起来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百度ai创作工具,但看似简单的过程背后却花了近8年的时间。 从2015年开始,AI初创公司OpenAI成立,2016年,OpenAI推出了第一代GPT,具有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 随后在2019年,OpenAI发布了GPT-2,支持语言生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识别语言。 2020年,OpenAI发布了GPT-3,支持生成各种类型的文本,并且可以理解文本的语义。 终于在2022年,OpenAI基于GPT-3模型推出了ChatGPT,风靡全球。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谷歌也推出了类似ChatGPT的产品Bard。 然而,这位万众期待的吟游诗人在回答问题时犯了事实错误,导致首秀翻盘。 谷歌市值蒸发7172亿。 可见,AI产品就像罗马城一样,不是一天建成的。

同样,各大互联网公司此次进军AI行业,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盈利能力问题。 只有这些阶段性的人工智能成果大规模商业应用,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 然而,人工智能的研发到落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在当前“降本增效”的背景下,赚钱增收才是重中之重,AI领域的持续投入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有很多初创企业半途而废,专攻AI。 当AI能力普遍提升的时候,就会倒逼现在的AI企业变得更加专业。 “创业的成功率只有5%,未来大部分AI初创公司都会被淘汰。”埃森哲首席技术与创新官Paul Doherty向第一财经这样评价AI初创公司。

另外,在机器学习、机器感知、数据等技术方面,需要大规模的数据积累和训练。 而且,各大厂商以前也不是没有做过AI产品,只是大多附着在主业上,成为了一项功能,或者在没有形成气候的情况下就匆匆下架了。

毕竟,AI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近期,科技部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引擎,持续给予大力支持。 面对政策利好和AI创业趋势,各大互联网公司这次能否能够集中精力打造这门好生意呢?

欢迎来到引导星科技星球

尽快收到文章更新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